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怎么评价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怎么评价汉献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91 更新时间:2024/1/13 8:31:05

汉献帝刘协简介:历史怎么评价汉献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献帝

>汉献帝(公元181—公元234),即刘协,字伯和,汉灵帝刘宏子,汉少帝刘辩弟,原封陈留王,公元189—公元220年在位。其生母是王美人,因倍受灵帝宠爱,被嫉妒心极强的何皇后设计害死。公元189年(灵帝中平六年、少帝光熹元年和昭宁元年、献帝永汉元年和中平元年——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拥有年号最多的一个年份了)灵帝死,大将军何进召将兵入京,尽诛宦官。卓因废幼主,立他为帝,时年才9岁。卓自为相国,揽朝政,并挟持他自洛阳迁往长安。卓死后,入辅政,“挟天子以令诸侯”,迁他至许(今河南许昌),总揽大权,又受制于操,仅守位而已。建安二十五年操卒,子丕自称帝,建魏皇朝,废他为山阳公,汉亡。此后他还苟活了14年。

>

>汉献帝这位无奈的末代之君、傀儡皇帝,先后屡次被权臣挟持,真是可怜得很。他本来是很聪明、很有胆识的,也很想有番作为,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时不我予,徒呼奈何。“时势造英雄”,一介普通人,若有时势推动,很可能一时间笑傲风云;相反,一位英雄人物,若没有时势造就,很可能变得普普通通,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金哀宗完颜守绪、元顺帝妥欢贴睦尔、明思宗朱由检、清朝帝……都有治理国家的大才,从各种能力和手段来说都够得上一个称职的帝王,但他们生不逢时,一即位就处在内外交困、山穷水尽时。整个皇朝由于几代积弱难返,已造成山将崩溃、海快倾泻之势,绝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因此,这些有能力、魄力、智力的皇帝,便无可奈何地成了亡国之君,以身殉国。英雄末路,有时确实要比普通人更惨。而献帝刘协比他们还惨,天时、地利、人和不占其一,毕生受人挟持,不能自主,偏又能力出众,雄心勃勃。他的一生是典型的倒霉一生,“空有大志却郁勃难舒,空有帝名却被人视如儿戏;没有穷奢极侈,也没有暴戾专横,却一样被人灭国”,不可谓不冤。从他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拉下帝位,从头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剧。在《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笔下,刘协就是一个有心振汉而无力回天的悲剧式英雄。《后汉书》对他的评语是:“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至令负而趋者,此亦穷运之归乎!天厌汉德久矣,山阳其何诛焉!”

>

>当初十常侍之乱时,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来,被宦官张让和段圭绑架,在荒山野地里奔波,吃尽了苦头,受尽了侮辱;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10万陇西大军奔腾而来,但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剑戟森森,一派兵强马悍之状。当先一彪型巨汉面目凶狠,正是一代枭雄董卓本人,手持马鞭,高声喝道:“你们是什么人?”刘辩见此情形,吓得双腿颤栗,哆哆嗦嗦,语无伦次。董卓本是野蛮之辈,见状更加得意,再次厉声问道:“怎么不说话!”面对凶焰滔天的董贼,少帝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没人敢出一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招来杀身之祸。只有刘协此时挺身而出:“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董卓见是一个小孩,不由一愣:“当然是来救驾。”刘协更加高声:“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并朝刘辩指了指:“这就是当今天子,你还不下跪!”其实董卓早就看出他们来历,只不过故意想在小皇帝面前抖抖威风。但刘协如此一说,再这样耍大牌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忙翻身下马,高呼万岁受惊。当时刘协才9岁,能以稚龄之辈面对这么大的阵势而毫不慌乱,实属胆识过人之奇童。这次大胆的应答,既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亮点,也是使他走向悲惨命运的转折。

>

>董卓见刘辩无能,遂立刘协为帝(除了他聪慧,另一个原因是,他为董太后所养,而董卓自以为与董太后同族),史称汉献帝;而自己则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一时。刘协只是董卓举给各路诸侯看的一块招牌,一个光杆司令而已。他再怎么聪颖过人,也只能暂时做个傀儡,不要说重整祖业,就连起码的尊严也不能保障。董卓为避反董联盟的锋芒,还烧毁洛阳宫殿,把他这具木偶搬到了长安,并准备取而代之。幸得司徒王允设计除了董贼,他才保住皇位。后来李、郭汜发生混战,刘协又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目标,被他们抢来抢去,且追且杀,受尽流亡逃窜之苦。这一两年里,他就像一叶扁舟,在军阀战乱的海洋里东飘西荡,屡被劫持,完全不能自主。虽然这艘小舟性能优良,但一无足够的汽油作动力,二无顺风顺水的天时襄助,能不倾覆已算万幸。一番周折后,在将军杨奉、国舅董承的救援下,献帝好不容易率百官回到帝都洛阳,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开始封赏有功的大臣、将军们。10岁出头的他,已非常懂得怎样为自己巩固势力。但洛阳已被乱军烧劫一空,物质非常匮乏。不过献帝并没气馁,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度过眼前最危难的时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此时的刘协本已摆脱军阀追杀,正想在洛阳大展宏图,以舒胸中之气;可命运偏偏和他作对,谁让他饮鸩止渴、引狼入室,又碰上了今世最大的克星——曹操,他不得不再次接受被人挟持的命运;这次走得更远,到了曹贼的老巢——许都。

>

>当然,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帝王,汉献帝还是在寻隙努力反击。他的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并不等于事实真相。可他既没什么政治斗争经验,又是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面对强敌,无力的反击只能是导致更加惨败。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献帝就写了血书衣带诏,准备让董承等旧臣联络、,秘密推翻曹操。但机密泄露,反被曹操杀了一大批忠于他的臣下,连已怀孕的妃子董贵人亦因与此事有牵连而被逼自缢,还遭禁止外戚宗族入宫。又经过了漫长的14年忍耐和酝酿,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献帝再度反击,他让伏皇后联合父兄伏完、大臣穆顺等人,寻找机会以除掉曹操。可伏、穆等人又怎是曹操对手,三拳两脚便被摆平。曹操率人进宫捉拿伏后,丝毫不顾及献帝脸面,让军士强拉硬拽,拖着伏后和她的两个孩子出宫。伏后泪流满面,披头赤足,问刘协:“真的不能活了吗?”刘协呜咽说:“我也不知道能活几天了。”眼看伏后被人牵走,她那求生的欲望、那撕裂人心的凄惨哭叫,刘协心碎胆裂,但他只能掩面而泣。结果伏后和两个孩子都被斩首。曹操明知献帝是主谋,但并没因此杀他。曹操并不想落下弑君的罪名,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得和任何人接触。翌年,曹操又逼献帝立其女为后,明为婚姻喜事,实与在身边埋下一颗炸弹无异。可惜一条真龙,从此彻底困死浅滩。

>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曹操终于死去,其子曹丕可没什么耐心,立刻逼献帝退位禅让,自己坐上宝座,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魏。本来献帝还曾天真地以为,曹操死后他就可以重新当上皇帝,没想到等来的竟是让他退位的诏书。情势所逼,做了31年傀儡、40岁的他只能违心退位,被勒令搬出宫去,贬到穷地山阳,了其余生。东汉就此灭亡。由于当时盛传刘协被杀,故刘备以此为籍口,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汉。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刘协无声无息地病逝,成了汉室的殉葬者、时代的牺牲品,终年54岁。明帝曹以素服为其发丧,以汉天子礼仪葬其于禅陵,算是对他的特大照顾——毕竟,他还是魏太祖曹操的女婿、魏文帝曹丕的妹夫、你曹的姑父嘛!

推荐阅读:

炯炯有神的意思是什么?

结实的反义词

牛郎织女他们怎么认识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标签: 汉献帝

更多文章

  • 第一节 本不吉利的“白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马

    第一节本不吉利的“白马”,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建立之后,已进入老年。这时,他宠爱一个叫戚夫人的妃子,她不但年轻,而且姿色过人,更重要的是,戚夫人给刘邦生了一个皇子,名叫刘如意。这孩子生性乖巧,很有灵性,做事果断,说话清朗,刘邦深爱之,封其为赵王。当时,吕后的儿子刘盈是太子,但刘邦越来越觉得

  • 朱的故事:为人仗义用兵多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人

    朱的故事:为人仗义用兵多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朱(?~195),东汉末年将领。字公伟。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他为人好义疏财,又多有谋断,颇有军功。他不副,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汜,更见其深谋远虑。一、为人仗义用兵多谋朱从小丧父,母亲曾以贩缯为业。朱因为孝养母亲、好义轻财,远近

  • 东汉末年凉州之乱爆发原因、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汉

    东汉末年凉州之乱爆发原因、经过以及影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发生的凉州之乱(公元184年至公元189年)是中国西部的凉州(约在今甘肃武威)一起羌人反对汉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们的汉朝叛军很快加入,意图从朝廷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此乱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是一系列导致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

  • 汉朝大将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下令调来军队从长安站到他的坟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他的

    汉朝大将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下令调来军队从长安站到他的坟墓!,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朝大将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下令调来军队从长安站到他的坟墓!霍去病,一提及来这团体,怎样看他都像是如今穿越玄幻小说里的男配角。他简直具有穿越小说里配角的全盘特征,开始是他身世低微,是一个小官和公主贵寓的丫环私通生上去

  • 盘点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域

    盘点远嫁西域和匈奴的汉朝公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公元前200年,与匈奴战争失败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来的女子,并非真正的公主。这些有着“公主”名义的女子见于史书的仅有十几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难以估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秦汉之际,遭秦始王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逐渐抬头,陈胜、吴广起义后,有些儒生参加了反秦斗争,如孔子后裔孔甲一度为陈胜的博士。西汉初年,著名儒生

  • 刘彻是谁的儿子,他和刘启有什么不同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处

    刘彻是谁的儿子,他和刘启有什么不同之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彻是谁的儿子,他和刘启有什么不同之处?历史上,他不用虎符能让卫青调动军队,他革故鼎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便是汉武帝刘彻,无论是文功还是武治都有所建树,尊儒,用酷吏,用儒家这件羊皮的外衣,披在法家的身上,是国家向心力大大增强;自从

  • 东汉时期宦官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宦官

    东汉时期宦官干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是中国历史上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而且其特点相当明显,即宦官在皇帝与外戚斗争的夹缝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势力进而把持朝政。东汉宦官专权开始于十岁即位的汉和帝时期。此后的历代东汉皇帝都是年幼即位,其中最小的殇帝即位时刚满百日,桓帝即位时年龄较大,但也不过十五

  • 东汉中兴名将耿的故事:说父降刘屡经战阵,连下二城迫降张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阵

    东汉中兴名将耿的故事:说父降刘屡经战阵,连下二城迫降张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耿(3~58),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伯昭。挟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耿决策河北,定计南阳,收集燕卒,克拔齐疆,为东汉王朝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一、说父降刘屡经战阵耿年轻时,聪颖好学。由于常看到郡尉考

  • 周亚夫之死:不懂中庸终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不懂

    周亚夫之死:不懂中庸终丧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做官由不得自己的性子不懂中庸而亡。在朝廷事君,稍有不慎,轻则丧命,重则丧家,甚至有族诛之祸。所以历史上一些能臣,不懂中庸之法,虽然他一心为皇上效力,但由于事君乏术,最后只落得悲惨的下场。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号令,不闻有天子的诏命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将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