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有四大伯侯,纣王却唯独不敢杀姬昌

商朝有四大伯侯,纣王却唯独不敢杀姬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3/12/9 20:44:02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商朝虽然也是当时中原大地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国家,但它并不像后来的秦朝一样做到了天下一统,当时在商朝周围还存在着四个诸侯国,他们虽然向商朝俯首称臣,但也都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很多人都看过《封神演义》这本书,书中讲述商朝的每个诸侯国中都有一个伯侯,他们分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黑虎,其中以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侯虎名气最大,他们二人统一的王国实力也是最强大的。

这四大诸侯国虽然是独立的王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均不受商朝的掌控,就连何人为诸侯国的继承人商王朝也无权过问,但他们需要替商朝镇守边关,消灭一些对商朝领土有觊觎之心的敌人,同时他们还承担着举兵勤王的责任,一旦商朝王庭有失,那他们就要带兵千里勤王,不得有误。

此外,这四大诸侯国下还分别统治着200小诸侯国,这些小诸侯国说白了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部落,那时候一个部落即使只有几百人也可以当做是一个小诸侯国,虽然这些小诸侯国的势力不强,但数量过多,如果全部统一起来也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而且从疆土面积上来看,四大诸侯国加上各自统治的200小诸侯国,总面积应该比商朝总疆土面积的一半还要大。

在商王朝之下,存在四个极其强大的诸侯国,显然已经对商王朝够成了一个威胁。正如我们所知,从汉朝开始削藩或打压地方诸侯国实力就已经是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好办法,尤其是汉武帝的一手“推恩令”玩儿的更加漂亮,使各诸侯国的权力全部回归中央。商王朝为了国家的稳定,虽然不会出现削藩政策,但任何一个胸怀大志的君主,也都绝不会让地方诸侯国的势力威胁朝廷,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所有诸侯国绝对臣服。

纣王虽然是一个比较昏庸的国王,但同时他也是一个需要他人绝对臣服的君主,所以他不会眼看着四大诸侯国日益壮大而坐视不理。因此,西大伯侯国的存在,已经成为纣王的心腹大患。

尽管纣王未曾公然表态要打压四大诸侯国,但姜王后被迫害致死后,纣王在费仲、尤浑等奸臣的的蛊惑下,曾打算将姜桓楚、姬昌、鄂崇禹、崇侯虎四大伯侯诱骗到朝歌,一举将他们杀掉,以此使各诸侯国群龙无首,造成内乱,但此举也容易造成四大诸侯国联手共伐朝歌,所以纣王放弃了这个想法。

虽然放弃了诱杀四位诸侯王的想法,但不能放弃削弱四大诸侯国的想法,于是纣王决定先污蔑姜桓楚谋反,并将其杀害。姜桓楚死后,其子姜文焕悲痛欲绝,举兵造反。这姜文焕本身就是骁勇善战之辈,而且麾下士兵更是勇猛,所以来势汹汹,一度让纣王寝食难安,可惜姜文焕有勇无谋,他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并没有动摇商王朝的统治。

当纣王诬陷姜桓楚谋反时,南伯侯鄂崇禹曾挺身而出,为姜桓楚开脱,还拿性命担保姜恒楚没有造反之心。这一求情彻底惹恼了纣王,他乘机将鄂崇禹下狱,姜恒楚死后,他也被枭首示众。

纣王杀掉东伯侯、南伯侯以后,殷商四大伯侯,只剩下西伯侯姬昌和北伯侯崇黑虎。众所周知纣王下一个要杀的人就是西伯侯姬昌。但最终西伯侯姬昌并未被纣王杀害,而且完好无所的回到了西岐,这到底是为何呢?纣王明明知道放姬昌走就是放虎归山,他为何还要放,难道真的是像小说中说的那样,纣王确定姬昌没有谋逆之心了吗?其实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

很多人认为,姬昌没有被杀是因为其装傻充愣,消除了纣王的疑心。纣王认为姬昌是个神算子,故而对他颇为忌惮,可是,当纣王把其子伯邑考的肉做成肉饼,送给姬昌吃时,姬昌却津津有味地吃下肉饼。纣王因此认为姬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连自己儿子的肉饼也算不到,故而放他一马。

实际上姬昌能活着回到西岐跟这些都没有关系,他活着的原因是因为纣王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要这么早就杀掉他,其实也不是纣王不想杀他,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哪个君王不想直接除掉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那时的纣王是实实在在的不敢杀姬昌,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震慑一下姬昌,同时还有他所管辖的西周势力。

为何纣王不敢杀姬昌呢?其实那是因为姬昌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西周,以及西部的孤竹戎、鬼戎等戎人势力。若果一旦纣王杀了姬昌,那西周势必与殷商为敌。

当然,以纣王手里握有的势力并不畏惧一个西周,但关键在于,西周集团不可能再为殷商抵抗戎人势力。戎人势力一直是让商朝头疼不已的边患,这些戎人不讲道义和规矩,而且英勇善战,西周即使不反商朝,只要让戎人长驱直入,都必将严重损害商朝自身的利益。更何况,万一西周气急败坏,与戎人联合,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

所以,与其杀了西伯侯姬昌,不如留着他继续替商朝镇守边疆。这也是为何姬昌吃下肉饼后,费仲等奸臣多次提醒纣王姬昌是在装傻充楞,纣王仍然释放姬昌的原因。纣王未必不知姬昌装傻,但从姬昌的装傻中,他发现姬昌已经被自己震慑了,再加上他不敢杀姬昌,于是只好将其放回西周,但他没想到这一放就是放虎归山,日后灭商的正是姬昌的儿子武王姬发

姬昌不死,也使得北伯侯崇侯虎免了一死,因为这个崇侯虎与姬昌有深仇大恨,纣王饶了姬昌,自然也不会杀崇侯虎,他还希望崇侯虎可以对姬昌造成牵制呢!这次纣王想对了,日后的崇侯虎确实给姬昌造成了很大麻烦,也成了西周伐纣路上的绊脚石。

标签: 商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克罗马农人的生存方式是怎样的?有着哪些生活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克罗马农人,新石器时代,历史解密

    动物蛋白,不仅大大地增强了他们的体质,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模式:健康水平达到高峰如此灿烂辉煌的史前艺术高峰,绝非像不少西方学者所以为的那样,是一些始终住在“寒冷而潮湿”的岩洞之中,“长期缺乏食物和维生素”的贫弱人群的产物。众所周知,蛋白质的吸收状态对身高有极大的影响。人类学家安格尔·

  • 程门立雪的寓意和故事来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程门立雪,历史解密

    程门立雪,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个词语,这不仅仅是一个成语,还是一个故事,还有一定的寓意,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是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建阳县人游酢求学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四十多岁时与好友游酢去拜见恩师程颐,但凑巧程颐在屋中打瞌睡,而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而是静立在门口,等待老师的醒来

  • 匡衡凿壁偷光长大之后怎么样了 为什么课本上没有记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汉,匡衡,历史解密

    小时候,长辈和老师们都给我们讲过一个叫凿壁偷光的故事。说是古时候有个小孩叫匡衡,家中十分穷困,但这个小孩虽然生出低贱,却志存高远,从小就喜欢看书,可是他因为家里穷,白天必须要出去给别人干活来讨着生计,晚上呢家里又没有钱买蜡烛,于是这个匡衡想出一个好主意,便是把邻居家的墙砸了一个洞,从而借邻居的光来看

  • 津田事件是怎么回事?对津田左右吉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津田左右吉,日本历史家,历史解密

    1939 年,津田兼任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讲师,讲授东洋政治思想史。日本右翼主义者蓑田胸喜?三井甲之等人以此为借口,发表论文对津田展开了猛烈攻击,将津田斥为“恶魔般的员最凶恨的虚无主义思想家”。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快速增强,1940年2月10日,日本政府以其研究内容“

  • 揭秘:历史上王昭君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昭君,汉朝,历史解密

    王昭君,生活在西汉时期,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人,现代湖北宜昌兴山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素有“落雁”的美誉。王昭君怎么去世的,这个在传说中有很多说法,有说王昭君不愿出嫁,在出嫁途中就投水自尽身亡的;也有说王昭君在呼韩邪单于死后,不愿再嫁,自尽身亡的。而实际上,昭君是在33岁的大好年华时,因为远

  • 王孟英在药方上有着怎样的成就?对后世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孟英,清朝,历史解密

    医德高尚王氏在治学上非常刻苦,也十分自励。家境拮据毫不影响发奋学习。《海宁州志》载:王氏“家贫性介,不能置身通显”。王氏一生南北奔走,所诊病人多为劳苦民众。著书立说传播医学知识,广搜效方。以利僻壤贫民。遇瘟疫危疾,毫不畏惧,竭力图治。周光远曾深有感触地说:“孟英学识过人,热肠独具。凡遇危险之候,从不

  • 蒙古帝国中分封出的四大汗国,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蒙古帝国,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王朝其实并不在少数,但是真要一统天下的话,整个中国历史算下来也就那么两个,那就是封建王朝后期的元、清两朝,而在其他历史时期比较出名的北魏、金国、辽国,他们并未统一中原,只能说中华大地上的地方政权。而对于清朝,这个有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并

  • 清朝年间大臣的官服,是自己做还是统一发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总是存在很多有意义与价值的东西,当然这里面同样也包含了一系列的制度与规定,而且,其实除了与皇帝妃嫔有关的事情之外,在古代,也有很多令人觉得颇为有趣的讨论点,例如我们今天所要给大家讲述的关于官服的发展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从明史的记载内容来看,我们就会明显的发现,当初在明代的开国

  • 科举制度除了用来选拔人才,还有什么用途?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社会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度对于国家而言是提供一种比较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另外,对于个人而言是提供了一条一夜之间“摆脱贫困”、在金粉世界迅速“飞黄腾达”的途径。再一个用途就是为后世考试选拔人才提供了大量可以依据和参考数据。在今天的全国统一高考中,我们多少仍能

  • 为什么说刘备是道貌岸然之辈 看看称王称帝这两件事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三国,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三国作为大众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形象随着荧屏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一杆秤,对于很多人来说刘备匡扶汉室是仁义之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大奸臣。但其实在笔者看来刘备确实道貌岸然之辈,他打着中山靖王刘胜的名义起兵,口口声声说为了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