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非子是怎么死的

韩非子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79 更新时间:2024/1/21 19:27:41

韩非,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术”“势”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政治哲学最为突出,他鼓吹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前323年,韩非死于秦国。有关他的死因,从西汉起就有不同的说法,至今学术界仍无定论。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韩非出身于韩国贵族世家,曾与后来在秦国飞黄腾达的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他有些口吃,不善讲话,但很会写文章,连李斯也自认不如他。韩非曾上书韩王实行变法,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只得退而著书立说,以阐明其思想。

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读后大为钦佩,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告诉秦王,这是他同学韩非所作,于是秦王下令攻韩国,韩王就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得到韩非后很高兴,但还不太信任他。秦国大臣李斯和姚贾就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坏话,韩非因而被关进监狱。不久他就在狱中服毒自杀,而送给他毒药的就是李斯。

此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也记载:“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按司马迁的意思,韩非是死于李斯的妒忌和陷害。

但是,在西汉刘向编定的《战国策》中,却有另一种说法。《秦策第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中讲:楚、吴、燕、代四国想联合起来对付秦国,秦王召大臣商议,姚贾自愿出使四国,姚贾的出使制止了四国的联合行动,回秦后得到重赏。韩非对此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一开始攻击姚贾用秦国的财宝贿赂四国君王,是“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接着又揭姚贾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秦王召姚贾质问,姚贾对答如流,说以财宝赂四君是为秦利益考虑,如果是“自交”,他又何必回秦国;对自己的出身他也毫不隐讳,并列举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为例,说明一个人的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明主”。他劝秦王不要听信谗言,于是秦王信任姚贾而杀了韩非。从这里看,韩非似又是咎由自取,妒忌别人而终害自己。

目前,学术界对韩非的死因,持《史记》说的居多,但也有不同看法的,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韩非之死固然与李斯、姚贾有关,但关键因素则在于秦王的多疑。《史记》和《战国策》的记载实际不矛盾,前者讲政治原因,后者谈个人原因,决定者则是秦王。秦王为人“少恩而虎狼心”,他对韩非学说的倾心,并不能消除他对韩非的不信任。他需要的是能实现他统治野心的工具,不能充当这种工具的人,不论学问多好,也没有存在的价值。

囚禁韩非出自他的本意,杀其人而用其学说,正符合这个统治者的性格。另一种意见则以为:韩非的死因与当时秦韩两国政治斗争有关,并非李斯的嫉陷。战国后期,秦国势力强盛,秦欲扩张,韩首当其冲,对此“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见《史记·秦始皇本纪》)韩国的“弱秦”计划,开始是派水工郑国到秦游说,抓住秦王好大喜功这一点,以兴修水利来消耗秦之国力。

但此事不久即败露,且修建的“郑国渠”不仅没有“弱秦”,反而使秦更趋富强。(见《史记·河渠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韩非亲自出马使秦以“存韩”,企图把秦军引向赵国并破坏姚贾的出使,李斯作为秦臣与韩非展开斗争,谈不上什么妒忌。如果李斯是妒忌,他又何必在秦王面前荐举韩非,而且韩非死后,李斯还是多次提及“韩子之言”。妒忌之说是司马迁在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及当时社会道德观影响下的个人偏见所致。

更有人认为:人们总把韩非视为爱国者,为“存韩”而死,实际并不然。韩非和李斯都是战国时代的纵横游说之士,换言之就是政客。韩非到秦国去是与李斯争权夺利,要说妒忌之心两人皆有,两人勾心斗角的结局则是李胜韩败罢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屈原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

  • 苏秦为什么被五马分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年轻时跟随思想家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与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 苏秦学成后,外出游历多年,经历万般磨难,终于有机会得到燕国国君的召见。战国之时,各国争霸,天下动荡不堪,燕国与齐、楚、秦、韩、赵、魏六国并成为“战国七雄&rdqu

  • 将相制是什么官职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随着各国君主地位的极大提高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已退居次要地位,只有君主的臣仆越来越受到重用。某些君主的臣仆侍从已由主管君主的私人事务而发展到管理国政,并被委以重任,于是在中央政府中便出现了以相、将为主的官制。战国时各国在国君之下都分设相、将。正如《尉缭子&midd

  • 乡举里选与养士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夏商时期,在君主左右任职的巫史和宗室贵族,大都是世袭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开明的统治者从下层社会中选拔人才,并破格委以重任。如商汤之用伊尹,最终确立了商王朝的统治;武丁任用傅说,实现了殷商的中兴。伊尹、傅说两人原本都是奴隶,不属贵族。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见的。乡举里选制度西周时期,大夫以上的高级官

  • 齐桓公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齐桓公是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86年战胜了公子纠,夺得了君位,做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即位后,管仲在齐国实行全面改革,国力迅速强盛;在外交上,“尊王攘夷”的旗号是齐桓公最先打出来的,他想借此得到中原各诸侯的信赖。他曾召集了9次诸侯会盟,充任了40年的盟主,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实

  • 战国四大公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战国时期有四位出类拔萃的人物,被称为“战国四大公子”,即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最初因为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而为楚顷襄王赏识,被封为左徒。当时秦国强盛,不断进攻楚国,占领了不少地方

  •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马服君赵奢之子,出身名门,自幼熟读兵书,对军事方面有自己的见解,少年时代即随父亲赵奢出战。少年赵括曾献计帮助父亲一个月之内攻下了赵军久攻不下的麦丘。公元前270年,赵括运用反间计,成功地解救了瘀与地区,因此扬名。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之始,赵括没有任何实际带兵打仗的经验,在军

  • 六国对付秦国有哪些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期之一。战国七雄,相互征伐数百年,到了战国后期,七国中能打的只剩下秦国、赵国、楚国和在乐毅伐齐后已经变成“伪大国”的齐国了。其中秦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其他六国一看,打不过他了,抓紧合伙吧,这就是合纵,秦国人将六国分化瓦解,是为连横,结

  • 揭秘长平之战的血腥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役之一,此战赵国动用了约45万人,而秦国参战人数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是据估计也达到了60到80万之多。因为赵国的战略失误,导致这场战役伤亡惨重, 成为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之一!大家对长平之战的印象大约是秦赵对阵,赵国嫌老将廉颇太保守,于是派出了“纸

  • 范蠡和西施真的相爱一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有四大美女,至今也总是人们的谈话题目,而位在第一的西施就不得不提了,这样一位美人,自然也是众多男人心中的期待,在他这一生中有一个男人,爱了她一生也疼了她一生,这个男人他真的就是人们传说中的范蠡吗?西施长的很好看,比较清秀,而且性格上比较活泼,特别的喜欢和别人聊天,而她这种行为也时常令当地的人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