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干剖心的故事

比干剖心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4/2/19 6:46:11

臭名昭著的商纣王身边其实有好几个著名的贤人:比干微子箕子。《论语》记载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是孔子对他们的高度评价。

比干是商朝帝王太丁之子,人们都称他为“王子比干”。比干从小就聪颖好学、才华出众。比干二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就以太师的身份辅佐新继位的帝乙。帝乙死后,他又受命辅佐帝辛,也就是商纣王,所以,他是商纣王的叔叔。比干当太师的时候,勤政爱民,主张轻徭薄赋,鼓励人民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在他主政下,本来衰落的商朝又一度富强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纣王自从获得美女妲己之后,就沉溺于酒色之中,只爱听奉承他的好话,对比干的苦口良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纣王横征暴敛,恣意享乐,很快把比干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家底都败光了,还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比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一次次跑去劝说纣王,纣王听得厌烦了,又恨他打搅自己和妲己寻欢作乐,就呵斥他道:“别以为你是我的叔叔,我就不敢杀你!滚出宫去!要是再来胡言乱语,就别怪我不客气!”比干只得唉声叹气地离开了。

不久,朝中疯传西伯的大军已经打过来了,可是纣王还在他的酒池肉林里纸醉金迷,完全不管国事。大臣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都跑来找比干。比干也心急如焚,这时候他已顾不得个人安危了,于是当众发誓道:“国君有过错而不能进谏,算不得忠臣;怕死而不敢说真话,算不得勇敢。国君有过错就进谏,要是不被采纳的话就为之而死,这才是最大的忠臣。我作为人臣,在如此危急的时候,不能不以死相争了!”

比干义无反顾地走向纣王正在寻欢作乐的鹿台,他慷慨陈词,向纣王讲明:商王朝的倾覆危机就在眼前,国君必须当机立断、痛改前非。从目前来看最重要的是一一化解诸侯的反叛;从长远来看要勤于政事,讲究仁德,善待诸侯,这样才能保住祖宗传下来的基业。如果还是这样执迷不悟,只顾个人痛快,不仅性命不保,祖宗的江山也将易手!

比干言辞恳切,可是商纣王还是不理不睬。比干不肯罢休,站在那里不走,他苦口婆心地劝啊劝,一直进谏了三天三夜。纣王终于失去了耐性,大怒道:“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你比干不是号称圣人吗?我今天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生有七窍!”说完,纣王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他的心来。

在小说《封神演义》里,比干是被狐狸精妲己设计害死的:妲己害怕比干认出她的真面目,就假装心痛,向纣王说要吃圣人的心才能好。而比干就是这样一位圣人。又传说圣人的心有七颗,挖出一颗并不会有事。纣王竟然听信了她的谗言,挖出了比干的心。后来,姜子牙助周灭商,奉元始天尊法旨封神,比干被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掌管天下的文学和艺术。

人们怀念忠诚的比干,历代都把他视为忠义的代表,为他立碑建庙,还有比干岭、比干墓等。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商纣亡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却遗臭万年。人们一提到遗臭万年的暴君,总少不了两个人,一个是前面讲到的夏桀,而另一个,就是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纣王。纣王是帝乙的少子,号帝辛,名受,“纣”是周人送给他的谥号,是“残忍、不义”的意思。而“

  • 伯夷和叔齐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商朝末期,有一个侯国叫“孤竹国”。孤竹国国君墨胎氏有三个儿子,其中长子伯夷,幼子叔齐。孤竹国国君生前最喜欢小儿子叔齐,想让他继位。但按照当时的常理,应该让长子继位。老国君死后,大臣们请伯夷继位,伯夷却说:“让叔齐来做国君可是我父亲生前的遗愿呀!我一定要遵从父亲的意

  • 文王拘里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殷商之后就是周朝。周人的祖先是姜嫄之子弃。弃善于种植农作物,被舜封为“后稷”,因此周人一直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有人认为他们的国号“周”是商王武丁赐予的,“周”的含义就是一大块方整的田地中农作物很茂盛的样子。后稷的子孙代代相传,经过

  • 古公亶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王朝的伟大先祖周文王的祖父太王古公亶父,是一个受到周王朝历代子孙崇敬的伟大人物。周王朝自称是帝喾的妃子姜嫄的后代。姜嫄之子后稷被帝尧选为农师,负责教导百姓种植庄稼,后来被帝舜封在有邰这个地方,那时候,后稷还是一个小小的部落酋长而已。到了夏朝,夏帝不重视农业,废除了农师这个官,后稷的子孙就只好逃到西

  • 伯邑考救父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文王有许多儿子,长子叫伯邑考,次子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伯邑考和父亲文王一样,生性敦厚仁爱,加上母亲太姒从小就给予他很好的教育,所以他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谦谦君子,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当他听说父亲文王因触怒纣王而被监禁在里时,五内俱焚,急得团团转。他连忙和太姒、闳夭、散宜生等人商议如何解救文王。散

  • 孟津观兵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从得到姜太公的帮助之后,周文王的实力与日俱增。周围的小国,有的被灭掉了,有的主动来投靠周文王,周文王干脆把国都从岐山迁到了丰京(今陕西长安),势力范围一下子向东扩展了几百里,离商的都城朝歌越来越近。周文王在位五十年,他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基础。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武王雄姿英

  • 揭晓从“禅让”到“世袭”的大禹之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史上有先王禅让的传说,认为尧、舜、禹三代政权的交接,是通过推荐、考察和任用等程序和平实现的。所谓禅让,是指在位君主生前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更贤能的人来统治国家。通常,禅让将统治权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的更替,称为“外禅”;让位给自己的同姓血亲,让

  • 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正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

  •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然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吗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司马迁《史记》两千年来的巨大影响肇成的。此事要从孔子删书说起。《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唐尧以前的远古洪荒史,被孔子删掉了,但洪荒之迹并未因此而消逝,《尚书》之外的典籍仍在,中华大地上的史迹和传说仍在。所以,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孔子的删削

  • 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开发黄帝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新网郑州十一月二十一日电(朱晓娟赵建中)为把黄帝故里河南新郑打造成亿万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民族圣地,该市决定举行“黄帝故里百万重金诚邀策划大家”活动。今日上午,经过策划方案评审会有关专家的认真筛选,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和郑州的十家策划公司凭借自己的&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