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立国不足4年时间,却出了2.5个皇帝

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立国不足4年时间,却出了2.5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8 更新时间:2024/1/16 22:45:36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一些存续时间极短的王朝(注意,王朝代表正统,并非所有的政权都能称之为王朝),尤其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为甚。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后汉作为最短命王朝,虽然存续时间还不到4年,期间却出现过2.5个皇帝。那么后汉为何如此短命?话句话说,促使后汉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一切,还要从开国之君刘知远的起家说起

刘知远创建后汉,但在位不到一年便驾崩

刘知远生于唐末,本人是沙陀族而非汉族,最初只是个身份低贱的马奴(“高祖少为军卒,牧马晋阳。”见《新五代史·卷一十八·汉家人传》),后来因缘际会攀上河东大将石敬瑭这个“高枝”,此后才一步步飞黄腾达起来,在后晋竟也做到河东节度使、北平王的高位。作为一介武夫,刘知远本来没有皇帝命,他之所以能登基建国,完全拜契丹人所赐。

公元947年,契丹南下灭掉后晋之后,在中原地区胡作非为,赖得中原军民奋起抵抗,才将他们驱逐出去。当契丹军仓皇北逃时,刘知远却乘机“下山摘桃”,一边在背后追袭契丹军,一边在太原建国称帝,年末又攻进开封,正式成了中原的皇帝。

可刘知远虽然是开创之君,但起家、治国靠的是暴力压服,自身并没有令天下归心的德行操守和深仁厚泽,所以天下藩镇、军民心中不服者甚多。再加上他临终前留给儿子刘承祐的辅政大臣们,大多又是刚愎自用、目空四海的小人,所以等到刘承祐即位后没多久,帝国便闹出了大乱子。

原来刘知远驾崩前(948年初),遗诏宰相杨颁、史弘肇、苏逢吉辅佐幼主,而派大将郭威负责征伐叛逆的事宜。然而在三位辅政大臣中,苏逢吉为人阴险,杨颁、史弘肇恃功而骄,从一开始便心不齐。三人中尤其是杨颁地位最高、行为最猖狂,摆明没把幼主放在眼里。

某次,杨颁同三司使王章在朝堂议事时,刘承祐不过是发表了一句感言,却让杨颁大为不满,竟要求皇帝闭嘴,莫要插手政务,让刘承祐尴尬、愤怒至极(“邠常与王章论事帝前,帝曰:‘事行之后,勿使有言也!’邠遽曰:‘陛下但禁声,有臣在。’闻者为之战栗。”《新五代史·卷三十·汉臣传第十八》)。

刘承祐大肆诛戮重臣,结果被郭威推翻

年轻人好冲动,做事情往往不顾及后果,身为帝王者更是如此。果然,刘承祐被杨颁一顿羞辱后,心中无比愤怒,总想着找机会杀掉杨颁。不久,杨颁又谏阻幼主以皇后的礼节安葬爱妃耿氏,而且言辞比较激烈,这项举动算是彻底给自己判了死刑。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忍无可忍的刘承祐在朝堂上诛杀杨颁,同日又将王章、史弘肇一并处决,唯独留下一个貌恭心狠的苏逢吉。

见血的刘承祐变得更加疯狂,在诛杀三位重臣后,又将目标指向镇守邺都、名望极高的大将郭威(此时担任枢密使职务),并派人前往实施谋杀。郭威不甘心坐以待毙,所以在获悉刺杀阴谋后,便公然举兵反叛,率军南下进攻开封。刘承祐听闻郭威造反,一方面杀光他留在京城中的妻儿,一方面则阻止军队抵御。

刘赟还没即位便被杀,算得上半个皇帝

可郭威是百战名将、声望素著,派去抵御他的将领根本就是个,所以没多久叛军便进逼开封。刘承祐此时虽然心生懊悔,但还是硬着头皮亲征,结果在七里坡被叛军击溃,在逃亡途中被侍卫大将郭允明斩杀,时年才21岁。刘承祐一死,开封守军便向郭威献城投降,后者随即入京控制局面。

刘承祐被杀后,郭威本想自立为帝,但考虑到国中局势尚不稳定,便假意请太后李三娘临朝,并迎立刘承祐的堂兄、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此时身在徐州)。可郭威并不想让刘赟真的做皇帝,所以不久便借口北上抵御契丹,在行至澶州时便授意部下拥立自己为帝,随即回师开封,逼迫李太后承认现状。

郭威自立为帝,建立后周

李太后自知无力回天,便下诏废黜刘赟,改立郭威为监国,此时刘赟刚刚走到宋州,还没能进入开封。郭威在监国的位子上坐了没几天,便于951年正月称帝建国,史称后周。此时,被废黜的“准”皇帝刘赟还在宋州的囚牢里,郭威为铲除这个心腹之患,便命宋州节度使李洪义把他毒死。刘赟虽是“准”皇帝,但却没坐过一天的龙椅,可以把他视作半个皇帝。

就这样,随着郭威自立为帝,立国4周年时间不到、有过2.5个皇帝的后汉走进历史,其存续时间之短,再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可以超越。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株连九族,那些亲属为什么不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看一些古装剧时,经常会看到统治者在手底下的人犯了大错之时,说一句“拖下去,株连九族。”然后那些犯错者就会痛哭流涕,两股战战大喊“不要啊!”虽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情形,株连九族也不过轻飘飘的4个字,但结合了真正的历史时你就会明白,这4个字代表的含义有多恐怖。首先得先说清楚一下九族的概念。《三字经》中

  • 盘点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2个王朝,虽短命却意义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只有十四年。 可谓是短命至极,但是秦朝对后世的影响力确实毋庸置疑,其一统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为后世民族融合和大一统政治格局

  • 荣氏家族发展过程详解,“中国第一民族资本家族”的兴衰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荣氏家族:荣家的老家在无锡荣巷,位于无锡市西郊。其祖先种稻植桑,以忠厚传家,于明代正统初年从金陵迁来,形成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直到民国初年才正式建镇。现在的荣巷已经并入市区,但仍保留了一条约400米长的老街,沿街还有150多组青砖黛瓦的老房子。荣氏鼻祖,荣启期(前571——474年)字昌伯,

  • 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里,御驾亲征最多的三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有亲自率军出征过,也就是所谓的御驾亲征。有些当皇帝之前,亲征无数次,但是当皇帝后,亲征就少了。若要说在大一统王朝里,哪位当皇帝后,御驾亲征次数最多,当属下面三位。一、刘秀七次汉光武帝刘秀是个全能型的皇帝,既能御驾亲征,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秀自己就是萧何、张良、韩信。不仅如此

  • 延安五老都有哪些人,“延安五老”这个称谓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延安五老”是中共党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群体概念,指的是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吴玉章、徐特立五位年高德劭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但是,这个概念是何时形成、由谁提出的,各类文章莫衷一是,甚至还夹杂了一些讹误。1942年7月,朱德写了一首题为《游南泥湾》的诗,其中提到“五老”。于是,许多报纸杂志、网络文

  • 盘点这些喜欢御驾亲征的皇帝,皇帝上战场结局却各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开国皇帝,大多御驾亲征奠定江山宏图古代的江山,大多是打出来的。西汉的江山,是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打下来的;东汉的江山,是光武帝刘秀御驾亲征打下来的;三国的江山,是刘备、孙权、曹操三位英雄御驾亲征打下来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有名的乱世,那些割据一方的开国帝王,象宋武帝刘裕、前秦苻坚、下达“杀胡令”的冉闵

  • 建国后,被中央撤销的8个省,知道是哪吗?快看看你曾属于哪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地图是在建国后作出修改后最终确定的,在此之前我国一共有31个省,后来被中央撤销了8个,最终形成了现在省份的划分,你知道撤销的是那几个省吗?快来看看你曾经属于其中哪个省的。松江省就是当初被撤销的八大省份之一,它位于黑龙江以南,松花江以东。在20世纪初期,吉林省建立后,归吉林省所管辖,

  • 延安五老资历排序董必武排第一,最长寿的却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第一位就是董必武,他是湖北人,而且在1920年他就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而且在1921年他还参加了我们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他代表了武汉小组。而且之后他还去了莫斯科学决。而且在1934年他还参加了长征,当时担任了中央党校校长。在建国之后他还担任了人民法院院长,政治委员会主任务等职位。第二位就是林伯渠,他的

  • 女作家残雪成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残雪是谁,你听说过她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残雪,她是我们中国内地的一个女作家,是湖南人,原名叫做邓小华。她在中国的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是其实她在国外的名气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国外的作家都认为残雪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残雪的书在国外出版是最多的,并且她所写的书受到国外很多人的欢迎。在外国有很多地方都把残雪的作品作为文学教材,并且残雪的作品也被多次

  • 延安五老结局:备受尊重的延安五老,晚年生活却都十分坎坷波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延安五老”,指的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五人。“延安五老”这一称谓,缘自朱德总司令1942年写的《游南泥湾》一诗,诗中有“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等句。他们的晚年虽然大多受到“文革”的冲击,但信念依旧。徐特立自动申请免职徐特立是“延安五老”中最年长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