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楚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 柏举之战影响有哪些?

吴楚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 柏举之战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33 更新时间:2023/12/9 22:14:56

吴楚柏举之战简介:柏举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柏举之战影响有哪些?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吴楚柏举之战简介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

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

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

柏举之战背景

吴国是春秋时期长江流域下游的的一个国家,吴君寿梦继位后开始崛起。晋国为与楚国争霸,采取联吴制楚之策,派楚国亡臣屈巫带一队战车来到吴国,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军由此学会车战。

吴国与晋国交好后,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寿梦便自号吴王,与楚国争夺江淮地区的霸权。

公元前584年(周简王二年),吴军新编水陆大军齐出,一举攻下楚国淮河重镇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县)。此后近60年间,双方先后发生过十次大规模的战争。在这十次战争中,吴军全胜六次,楚军全胜一次,互有胜负三次。

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吴国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称吴王阖闾。阖闾继位后,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伯嚭为谋士、齐人孙武为将军,教授兵法,操练队伍,使吴国出现国富兵强的势头。

柏举之战过程

一、吴军奇袭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子常(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

当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另一小国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两军行列。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

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吴军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答道:“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敌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吴军优势难以发挥,而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就这样,孙武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处,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数日,挺进到汉水东岸,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

二、楚军夹击

当吴军突然出现在汉水东岸时,楚昭王慌了手脚,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倾全国兵力,赶至汉水西岸,与吴军对峙。

左司马沈尹戍鉴于分散在楚国各地的兵力尚未集结,易被吴军各个击破,难以阻止吴军突破汉水的防御;又针对吴军孤军深入,不占地利的弱点,主张充分发挥楚国兵员众多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向令尹子常建议:由子常率楚军主力沿汉水西岸正面设防。

而他本人则率部分兵力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迂回吴军的侧背,毁其战船,断其归路。尔后与子常主力实施前后夹击,一举消灭吴军。

子常起初也同意了沈尹戍的建议。可是在沈尹戍率部北上方城后,楚将武城黑却对子常说:“如果等待沈尹戍部夹击,则战功将为沈尹戍所独得,不如以主力先发动进攻,击破东岸吴军,这样令尹之功自然居于沈尹戍之上。”

大夫史皇也说:“楚人讨厌你而赞扬沈尹戍。如果沈尹戍先战胜吴军,功在你之上,你的令尹之位也就难保了。最好赶快向吴军进攻。”

子常一听,觉得有理,于是改变与沈尹戌商定的夹击吴军计划,不待沈尹戌军到达,擅自率军渡过汉水攻击吴军。

三、楚军中计

吴国君臣见楚军主动出击,遂采取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方针,主动由汉水东岸后撤。子常中计,挥军直追。吴军以逸待劳,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至大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间迎战楚军,三战三捷。

子常连败三阵,便想弃军而逃。史皇对他说“国家太平时,你争着执政,现在作战不利,你就想逃跑,这是犯了死罪。现在你只有与吴军拼死一战,才可以解脱自己的罪过。”

子常无奈,只得重整部队,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一说湖北汉川)列阵,准备再战。

四、吴国获胜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18日,吴军停止后退,在柏举与楚军对阵。吴军先锋夫概认为应先发制人,他对吴王阖闾说:“子常这个人不仁不义,楚军没有几个愿为他卖命。我们主动出击,楚军必然溃逃,我军主力随后追击,必获全胜。”阖闾不同意夫概意见。

夫概回营后,对部将说:“既然事有可为,为臣子的就应见机行事,不必等待命令。现在我要发动进攻,拼死也要打败楚军,攻入郢都。”于是率领自己的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

果然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部突击得手,乘机以主力投入战斗,楚军很快便土崩瓦解。史皇战死,子常弃军逃往郑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阴晋之战的故事 阴晋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阴晋之战简介:阴晋之战的故事是怎样的?阴晋之战的结局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阴晋之战简介阴晋之战发生于前389年,秦国起兵50万讨伐魏国西河郡,被郡守吴起以少胜多击败秦军的著名战争。然而,阴晋之战却没有被《史记》及诸多史料所记载,仅在《吴子》一书中所出现,故真实性有争论。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

  • 伊阙之战背景经过 伊阙之战结果及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伊阙之战简介:伊阙之战背景是什么?伊阙之战经过是怎样的?伊阙之战结果及影响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伊阙之战简介伊阙之战,是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争中,秦将白起针对韩、魏两军互相观望,

  • 唐代《女论语》原文内容 《女论语》有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女论语》简介:《女论语》原文内容是怎样的?《女论语》有哪些影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唐代《女论语》简介《女论语》是唐代贞元年间宋若莘、宋若昭姐妹所撰的一部女子训诫书籍。“若莘诲诸妹如严师,著《女论语》十篇,大抵准《论语》,以韦宣文君代孔子,曹大家等为颜、冉,推明妇道所宜。若昭又为传申释之。” 从

  • 五三惨案历史经过结果和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三惨案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民国十七年(1928年),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担心中国一旦统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于是竭力阻挠北伐战争的进行。1928年5月,日本以保护侨民为名,派兵进驻济南、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准备用武力阻止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当国民革命军于五月一日克复济

  • 五四运动背景经过 五四运动的意义和精神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经过是怎样的?五四运动的意义和精神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五四运动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19年

  • 赤亭之战背景过程 赤亭之战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赤亭之战简介:赤亭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赤亭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赤亭之战的结果如何?本文这就为你介绍:赤亭之战简介赤亭之战是元初二年(115年),在东汉与羌人的战争中,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太守虞诩击败西羌于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的著名作战,使羌人惨败。赤亭之战的背景东汉元初二年(115年),西

  • 唐平萧铣之战经过 唐平萧铣之战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平萧铣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唐平萧铣之战有什么影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唐平萧铣之战简介唐平萧铣之战,中国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攻灭长江中游、江南割据势力萧铣的一次统一战争。是一场著名的江河作战。隋末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领土广大,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武

  • 翻译家严复生平贡献 严复故居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翻译家严复简介:严复生平贡献有哪些?严复故居在哪里?本文这就为你介绍:翻译家严复简介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

  • 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 南宋四大家有哪些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南宋四大家都有谁?南宋四大家都有哪些作品?以下为您介绍南宋四大家。南宋四大家简介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也可以称为中兴四大家,但经常称为南宋四大家),是中国南宋前期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位爱国诗人的合称。南宋四大家一、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 廖仲恺生平经历 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廖仲恺简介:廖仲恺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廖仲恺遇刺案真相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廖仲恺简介廖仲恺(1877年4月23日—1925年8月20日),男,汉族,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人(现广东省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祖居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