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瑜的“不白之冤”,与诸葛亮是君子之争

周瑜的“不白之冤”,与诸葛亮是君子之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4/2/3 4:18:03

一部《三国演义》让周瑜蒙受了难以洗刷的“不白之冤”,一代名将也几乎成为了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代名词”。然而大量的史实告诉我们,周瑜并非我们传统印象当中的样子,他的心胸狭小、不能容人更是一种人为的恶意的假象。

《三国演义》刻意“贬低”周瑜,更多的是出于小说艺术的需要。罗贯中承袭了“帝蜀寇魏、尊刘贬曹”的创作思路,诸葛亮作为小说的第一主人公,作者当然会不遗余力地去烘托、渲染。

为了突出诸葛亮,罗贯中不仅虚构了许多情节,还巧妙地“移椬” 了周瑜的功劳。比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这才使得孙刘成功联盟共同抗曹;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周瑜方能赤壁建功,否则就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了。对周瑜性格上的“恶搞”,也是为了映衬和对比诸葛亮,周瑜气量狭小、意气用事,方能显示诸葛亮的宽宏大量、沉稳老辣;周瑜处心积虑,诸葛亮则从容不迫:周瑜魔高一尺,诸葛亮就道高一丈。

可叹!周大都督虽智勇兼备,但在诸葛亮面前,却总是捉襟见肘,生生地沦为了陪衬。

尽管《三国演义》里周瑜的“劣迹”已家喻户晓,但是,小说终究是文学艺术作品,不能等同于历史的真实,对于那个“声誉不佳”的周瑜,我们不妨一笑置之。

周瑜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 周瑜主动投奔孙策。

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

公元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即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公元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

公元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直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 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

在对刘备一 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大家都说是心胸狭窄的,气量很小,嫉贤妒能。这真是对《三国演义》最大的谬误!

大家看《三国演义》,周瑜与诸葛亮明争暗斗,孔明处处计高一筹,周瑜怀恨在心,必欲除之而后快,有些人就说《三国演义》把周瑜写的是气量狭窄。这是这本书表面上给我们的印象,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要看到问题的实质!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在位41年也有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说诸葛亮对射君(身份不可考)称赞刘禅,射君又将这件事告诉了刘备,刘备很高兴。“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刘备遗诏)意思是连诸葛亮都称赞刘禅“智量甚大”,比想象中聪明,我还有啥

  • 三国两晋时期历史事件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灭亡后,魏蜀吴各据一方,史称“三国时期”。公元263年,魏国灭掉蜀国。公元265年,司马炎废了魏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316年,匈奴攻入长安,司马邺被废,西晋亡。317年,司马睿被拥戴为皇帝,史称东晋。 南朝指自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皇帝,自立为皇帝,国号

  • 三国的开创者及智囊团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即魏蜀吴,三国的开创者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他们背后的智囊团分别为诸葛亮、周瑜、司马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划时代的六人。曹操曹操字孟德,即魏武帝。东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大臣曹腾的养子。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少时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及董卓擅权,散家财起兵,公元

  • 曹操想要交好的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操想要交好的人有三,分别为关羽、华佗、蔡文姬。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他们三人。关羽 推荐阅读:关羽为何全家被屠?关羽字云长,汉末亡命涿郡(今河北涿州),与张飞从刘备起兵镇压农民起义军。刘备于赤壁打败曹操,占有江南诸郡,任关羽为襄阳太守,后镇守荆州。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曹操征南将军曹仁,

  • 上方谷的火熄灭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一次战斗,诸葛亮用火攻困住了司马懿,但是突然上方谷中下起大雨来,雨水浇灭了大火,司马懿得以逃脱上方谷。那么这大火烧着怎么会下雨的呢?诸葛亮利用军粮将司马懿和大军引入上方谷内,然后立刻命人封锁谷口,用火烧之,眼看全军就要覆没,但是却突降大雨,将大火浇灭,这个时候司马懿趁其不

  • 上方谷之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带兵35万驻扎于祁山,司马懿调集40万兵马,在长安以西渭水一带摆开阵势,准备与诸葛亮决战。诸葛亮一边布置部下储运粮草,一边亲自去察看地形,筹划作战方案。当他在渭河以南发现上方谷这一特殊地形时,心中无比喜悦,立刻想好了一条妙计。上方谷地处两山之间,地势低洼,入口处狭窄,每次只能

  • 诸葛亮在隆中耕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

  • 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商谈大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

  • 诸葛亮与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

  • 诸葛亮受刘备托付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至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