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戊戌变法失败的四大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四大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2/12 2:48:45

1898年6月11日,清光绪皇帝下令宣布变法。接受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改变其一贯遵从慈禧太后,或者说遵从祖制的施政纲领,从6月11日到9月21日,一百天时间内,一连下了几十道实行新政的命令,从政治、经济、化多个领域掀起改革的巨潮。9月21日,反对改革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废除新法,抓捕维新派。戊戌变法至此结束,史称“百日维新”,或者“戊戌变法”。

我们今日来分析一下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迪。当然,历史课本上面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在我们列举之列。

只要不是蠢人,就应该可以看到维新派提出的那些新政大部分都是可以带来明显的效益和进步的,逐步提高国力,从而加强清廷的统治地位,这样好的结果相信慈禧,或者其他反对变法的人也应该是可以看出来的。不要告诉我,慈禧她就是一个脑残的老太婆,白痴傻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会严重怀疑100多年前国民的智慧。她可以在皇宫中滋润的活着,并且还掌握了全国的政权,没有超人的手腕和智慧,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她又要跳出来反对呢?也就是说,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积极的启迪作用呢?

依我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光绪和维新派的人,太过书生意气,换句话说,就是只有规划的能力,却没有执行力。策划、决策、执行能力,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必须要作为重点关注和践行的,尤其是执行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想象中,他们构想的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了希望的。可是,如何实施,落到实处呢?相信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比较全面、科学、有效的预案。他们没有预见到施行新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更谈不上解决方案。他们没有主动对接其他势力,协调变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他们一意孤行的认为,自己的皇帝,发出去的指令,世界会无条件的执行。就如我们现在的程序员,编一个简单的指令,告诉计算机1+1=2。那么,计算机就不会有其他想法和意见,会忠实的将1+1=2贯彻到所有的程序中去。实际生活却不是这样。单位领导告诉我,1+1=2,我会心中出现N多个答案,提出其他想法和意见。“领导,1+1在某些情况不等于2哦,可能是3,也可能是1哦!”,另外有人会说,1+1有没有可能等于a呢?是的,这就是众口难调。光绪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的问题,没有从可行性研究新政发布后的可能结果。

二、光绪和维新派的人,没有徐徐图之的想法,太过仓促和急迫。100天时间内,接连颁发数十道命令,希望将国家这个庞大的航空母舰转180°,不翻船天理不容。他们以为这个世界就如一张白纸,他们只要泼洒上红色的颜料,这张纸就会马上变成红纸。理论的确如此.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这张白纸上面已经有了其他乱七八糟的颜料,红色颜料上去后,会出现浸润、融合,或者覆盖、甚至严重不调和的情况。要将这张已经有了其他色料的纸改变成红纸,唯一的办法只有先逐渐改去原有颜色中与红色不能融合的颜色,要么剔除,要么通过另外的色料中和,然后再说用红色去统一整张纸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区区一百天怎么可能!?

三、光绪和维新派的人触动了其他人的蛋糕。说起来,这就是人都有自私性的。不管你是清廷的高官,比如慈禧之流,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不可避免会考虑到眼前的利益,尤其是眼前的变化对自己个人利益的影响。他们可能也有国家长远发展的考量,但是那是在不过分牺牲他们的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如果有影响,当然会全力的抵制和反抗。在戊戌变法中,这伙抵制的人团结了起来,组成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坚决的反对维新派的新政。

四、光绪和维新派的人没有推动变法的力量。皇帝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傀儡,唯一的权利可能就是批评两句太监侍卫,或者忽悠一下维新派这些书呆子。朝廷高官,没有几个是皇帝的铁杆拥趸,军方更是找不到几个真正向他效忠的。没有任何力量,连想在沙滩上搭一个城堡都十分困难,如何能够奢望改变国家这样的大事!?老人家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套在这里来,就是没有实力没有力量,就不要考虑变法这样重大而影响深远的事情。这也可以从他们的变法,轻易的就被慈禧否定看出来。枪杆子握在慈禧手中啊,光绪有什么办法?!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光绪比慈禧早死一天,慈禧为什么一定要将光绪帝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慈禧于1908年11月15日去世。死后第二天,37岁的光绪皇帝去世的报道也出来了(死亡时间其实是14日)。此前,几位在国外接受教育的中国医生给皇上看病,据说皇帝已经变得颇为消瘦,非常虚弱。有报道(当时媒体没人管,上海《申报》经常报道今上的疾病)说他得了布赖特氏病(Brights disease),即

  • 毛主席接见末代皇帝溥仪都说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国庆10周年时溥仪被特赦1959年国庆前夕,毛泽东主席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在庆祝建国10周年的时候,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爱新觉罗·溥仪就是这批被特赦释放罪犯中的一个。在国庆10周年发生的大事件中,有三个亮点非常突出:第一,特赦末代

  • “亡秦者胡也”与“明年祖龙死”——秦始皇生前两大奇异预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纠纠秦国原本美丽,受六国鄙视了数百年,虽然英雄代代辈出,可惜拢半途来牺牲,坎坷路途且风雨,变法独立十九年大进步。秦人打拼,千万不可馁志,排除万难,前途无限,团结就有盼望。商鞅变法,无论任何阻挡,排除万难,前途无限,勇敢的秦国人。大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帝国,秦皇一统六合,令四海臣服,八

  • 新中国第一辆轿车问世 改变了祖国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汽车工业的落后面貌,适应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党和政府决定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夏天,在长春市郊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举行了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奠基典礼。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的汉白玉奠基石,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里程碑。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共和国汽车工业的第一

  • 新中国第一架民航客机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第一架飞机是在1954年生产的,在南昌飞机厂生产的。1954年2月,雅克-18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到厂,5月12日,首架初教5全机静力试验就取得了圆满成功。1954年,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迈出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步,第一次向部队提供了自己生产的飞机。新中国第一架自行制造飞机,是初教-5型初级教练

  •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是她?什么才是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当初被发掘出来的时候让世界人民所瞩目,它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秦始皇大家应该都再熟悉不过了,他是不仅统一了天下,还建立了一个强盛的国家,他的种种功绩小编在这就不多说了,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了皇陵东侧一千五百米的地方,在我们看来是相聚有点远,可是秦始皇陵是非常大的,所以这

  • 中国第一列火车铁路建设竟被清政府的腐败严词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有铁路始于清朝末期。然而清政府腐败、保守、专制,不肯接受新生事物。他们把修建铁路、应用蒸汽机车视为“奇技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1876年7月3日,由英、美合谋,由英国在华的代理人——怡和洋行——背着清政府诡称修建从吴淞到上海的一条“寻常马

  • 古代怎么画地图的?多亏了中国科学制图之父裴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古代,地图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被视作机密,私人收藏地图则有谋反之嫌疑。所以,那时候的地图测绘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组织人力测绘。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没有飞机、卫星、雷达、遥感等现代科技的古代,地图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当推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地图,它的测

  • 原来另有隐情,压倒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先来看看宦官专权。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唐朝和明朝是宦官专权最严重的三个朝代,其中唐朝的宦官专权程度尤甚。东汉王朝和明朝的宦官虽然专权,但是还不敢在皇帝头上撒野,唐朝的宦官却能操纵皇帝,连宰相的任免、国策的制订都由其左右。唐朝宦官的权力逐渐扩大是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年间开始的,当时诸王和公主要称宦官高

  • 盘点历史最悠久的10所中国高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诸多著名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1、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2、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