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军占尽天时地利为何失败,王耀武将军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

国军占尽天时地利为何失败,王耀武将军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96 更新时间:2024/1/6 3:34:39

对于蒋介石为什么会在内战中失败这个问题,后人有很多说法。我们先来看一下内战爆发时国共军事力量的对比。国民党的总兵力为430万,它占有3.39亿以上人口、73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它不仅接收了100余万日军和数十万伪军的装备,而且美国还为他训练和装备了50万军队;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的步兵武器;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约230万平方公里,而且是被分割、包围的,在物质上得不到任何外援。

所以单看内战前国共悬殊的军事实力对比我们有理由相信最后的赢家应该是国民党。但最终国民党输了,还输的很惨!我们可以说是国民党的派系林立,也可以说是国军没有能打的将领,这个不对,国军好多将领都是黄埔系的,也就是蒋介石的学生,在抗日战争的时候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手,所以从一些将领的思想变化也许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抗日名将耀武在八年抗战生涯中有七年是在前线度过的,参加了对日的主要战役如淞沪会战,长沙会战等,而其中的常德会战,湘西会战力挫日军使王耀武名声大噪,他率领的铁军七十四军令日军闻风丧胆,所以说王耀武在抗战生涯中战功显赫,堪称一代名将。

然而这样一位能打的将军到了内战的时候却没有什么作为:在济南战役中溃败,失去了爱将张灵甫和王牌部队七十四师,最终自己被俘。

那为什么反差如此之大呢?真的是国军将领不行吗?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也许就能找到真相。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跃跃欲试,要用一场内战消灭共产党。而只要战事一开,王耀武必将被推到内战第一线。这是王耀武内心极为不愿的事情。为什么说王耀武不情愿呢?看一下王耀武的女儿王鲁云的回忆录:“对于国共两党最后兵戎相见,父亲内心感受极其复杂。他不赞成陈诚那些人急于发动内战的想法,却又不能不服从军令。他本来从不在家里谈及军务和政务,这次却隐忍不住。据母亲郑宜兰后来对我说,父亲曾两次说过‘这一腔热血竟洒何地’的话。”而当时王耀武的老师刘子衡,也苦口婆心地劝说,既然已功成名就,不如急流勇退,不图流芳百世,却也可同家人团聚,倘若涉入反共内战,势必前功尽弃,恐将沦为罪人。在刘子衡的劝告下,王耀武称病请假,住进了医院。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蒋介石说:“休息休息,生活一正常,不久会好的,日军虽赶出去了,可还有内患,共产党和我们能合作吗?内战还是要打的。时局能让你休息吗?你知道济南重要,派别人去难以胜任,你是山东人,我认为你去最为相宜。你不要怕困难,我一切都有办法。”就这样王耀武不得不接受内战。

但是王耀武在内战中表现出的意志力和抗日战争时截然不同:抗战中,余程万弃守常德,王耀武是不认可的,他认可的是“你余程万死在常德阵地上,也不许丢阵地”。而到了济南战役,黄百韬说:“济南被围之初,我在无线电话中听到王耀武向南京家属通话,告其夫人,某事如何,某事如何,细细叮嘱,达半小时之久。大敌当前,身为统帅,指挥之不暇,何能顾及家事?私而忘公,已无必死之心。”在济南城破部队被围的情况下王耀武仍令部队按时造饭,告诉部将“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

而后面王耀武成为战俘的时候给曾经起义投奔共产党的部下吴化文写信:“君为座上宾,弟为阶下囚,你当初起义时应当对我说一下,咱们一起起义不好吗?”可以看出王耀武其实根本没有心思打内战。

所以说国军的失败不是将领不能打而是心态的变化,抗日那是抱着必死的心态,而对于内战就截然不同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巴金15句经典语录:质朴却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

  • 天炉战法到底是什么战术?为何让日军如此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凭借着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士兵优良战术素质,侵蚀着中国的土地。由于我军武器落后,于是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运用战术去打击敌人。说起这个天炉战法就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天炉战法的特点就是把敌人引进炉中以后,排遣部队进入敌人的后方,阻击,侧击,尾击的特点进一步歼灭敌人,消耗敌人的力量。其实炉

  •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山水画,是一种表现山川之妙并能为人类寻求某种精神寄托的画种。中国的山水画起源甚早,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已有了山水画,但实物未见流传。而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山水画,当是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的背景山水。前面我们在人物画一节中已谈到,顾恺之的这两幅画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体的,山水

  • 古人是怎样用功读书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会有的。但现代许多人往往认为读书没有时间,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忙,就是没有时间读书。后汉三国时期的魏国,出了一个儒宗董遇,他提出了一个读书观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本书如果读一百遍,估计再笨的人,也能悟出个七七八八的道理。当有人提出谁有那么多时间读书时,董遇说,读书

  • 古代四位数学家,其中一个还创造了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刘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约225年—约295年),汉族,山东滨州邹平市人,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刘徽思想敏捷,方法灵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张直观。他是中国最早明确主张用

  • 读书读不进去?让古人告诉你读书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书,是为了汲取知识,丰富自身的精神营养。但很多人不会读书,找理由说自己记性不好,前头读后面就忘了。为此,不少古代哲人提出了不同的读书方法,今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三国名相诸葛亮,提出了“观其大略”读书法,读一本书,知道这本书的精华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字字句句都背下来,读死书;晋朝的陶渊明,与诸葛亮

  • 读书有何用?让古人告诉你读书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书为什么?有人说为了长学问,有人说为了考功名,有人说为了继承前人的智慧,有人说为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三国吴大帝孙权认为,读书是为了“进步”,他曾经教导吕蒙与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本来是个大老粗,听了孙权的话,加强自身学习,等鲁肃再见到他跟他谈话时,

  • 鸦片战争,中英战果差异竟这么大,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英军是有备而来,而清政府却是临时应战,清军的狼狈有可想而知了。但是清朝政府在统计战场中的士兵伤亡,武器消耗还有白银损失的时候还在弄虚作假,试图掩盖他们腐败的本质。就当时的作战状态来看,清军肯定是占不了太多便宜的,但是政府却经常统计那些清军战胜英军

  • 中国六大茶类:绿茶、青茶傻傻分不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1、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在绿茶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酵这一工序。它在制作工艺上由于杀青和干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烘青绿茶以及晒青绿茶。2、黄茶:黄茶最大的特点就是“黄汤黄叶”

  • 雍正帝死亡之谜,难道是“金头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雍正帝的继位是个迷,他的死亡也是个谜。在去世前几天,他还能够正常起居,几天后却魂归西天。他的死是如此突然,以致民间产生了多种说法,有人说他是被刺杀而死,也有人说他是被太监和宫女合谋勒死。孰是孰非,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在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暴死于圆明园离宫。关于他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