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罪状只是借口 康熙为何废黜40年的老太子?

罪状只是借口 康熙为何废黜40年的老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76 更新时间:2024/1/22 23:07:51

核心提示:胤礽太子地位的丢失并不是完全因为所谓的“不孝”、“不仁”,更不是什么“听信匪人”,其根本症结在于胤礽的权势、声望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康熙

的大权独揽,同时作为法定继承人的胤礽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势、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因而,在康熙以及其他皇子的双重打压下,胤礽第一次

丢掉了皇太子的权杖。

网络配图

本文摘自《帝国杀戮:宫廷斗争史》 作者:温相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努尔哈赤时代虽然两次确定过身后的接班人,可后来都因为特别的变故而废弃了,由此确立了“八王共治”的体制。皇太极上台尽管打破了“八王共治”,可也没有对储君的考虑形成公开制度。顺治也只有在临终之际匆忙指定一人作为他的继承人。这些历史事实在康熙一朝都不再适用,康熙在这点上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一些,他在清康熙十四年公开宣布册立皇次子胤礽为皇太子,这是有清一代的第一次公开、明确立储,也是最后一次、唯一的一次。

这次立储的背景主要是康熙从皇权政治的角度考虑,早一点明确接班人并且加以培养可以杜绝外部势力对于皇权的侵害。因为在立储时,南方已经出现大规模的“三藩之乱”,所以,这一次立储还有稳固人心的作用。胤礽的生母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皇后赫舍里氏,她与康熙之间的私人感情很好,就在生胤礽的当天,赫舍里氏因为难产而死,由母及子,康熙对于胤礽这位嫡子就更加怜惜,因此册立胤礽做皇太子的成分中也不乏这个情结。

康熙的册立太子,得到了满洲大臣中的“汉法派”以及汉族大臣们的集体拥护,他们认为这是清朝走上正轨的一个重要标志。受到这样的鼓舞,康熙在确立太子初期确实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来培养胤礽。他给太子配备的教育班子规格、水准都非常之高,包括当时名重一时的张英、汤斌、李光地、徐元梦、熊赐履等。而胤礽似乎也很卖力气,他8岁就能左右开弓、背诵四书,颇有禀赋。长成以后协助康熙处理国务,也很得康熙的赞赏。父子之间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蜜月。在蜜月期,父子的政治感情相当融洽,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他在远征塞外时,还不忘要留守北京的胤礽寄去几件旧衣服以达到睹物思人的效果。康熙40岁的时候突患疟疾,外国传教士建议使用奎宁,但奎宁服用后的效果还没有准确的结论,胤礽非常焦急,他呵斥索额图等人粗心大意,索额图等在皇太子的指责下情急之中当场服用奎宁,胤礽这才放心地将药推荐给康熙。

康熙为了培育太子,还打破自古以来封建国家有关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比如说他让太子结交江南士绅的代表人物,让皇太子的声威远播南方,甚至还示意太子可以与外国的传教士往来。内务府是清朝的内廷管理机构,地位很重要,内务府的总管大臣一般都是皇帝的亲信或者主要的宗室贵族出任,康熙为了照顾皇太子,特派凌普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是胤礽的奶公(奶妈的丈夫),和胤礽的关系非比寻常,康熙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大学士明珠是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少数几个明确表态鼎力支持康熙政策的大臣之一,因此深受康熙的信任,权势相当显赫。但是,明珠却是皇太子的对立面,他拉拢了一批人专门支持皇长子胤禔,康熙为了维护皇太子的地位,不惜将明珠罢斥。中国的封建王朝历来反对太子交结外臣,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皇帝之外又形成一个政治中心,避免政出多门,这条潜规则素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如今康熙单方面抬高太子的地位、树立太子的威权,竟然违背了这一规律,而且倾向性特别明显。这就给了太子一个错误的信号,也给大臣们一个错误的提示。由此,太子的势力日益扩张,而引发的皇权危机也纷至沓来。

标签: 罪状只是借口康熙为何废黜年的太子核心提示

更多文章

  •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浮出,水面,近日,来自

    近日,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齐聚太原,在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观看出土文物后,初步确定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根据发现的“隋之晋阳宮”残碑资料,推断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网络配图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2012年至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

  • 林育英之死:毛泽东一生只为一人抬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林育英,育英,之死,毛泽东,一生,只为,一人,抬棺,林育英

    林育英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是中共黄石地区党组织主要创始人。林育英于1942病逝,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人亲自为其抬棺,毛泽东赞其“忠心为国,虽死犹荣。”林育英是怎么死的1940年4月30日,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会议开始后,突发脑溢血,因抢

  • 李元霸的武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元霸,武器,是什么,李元霸,武器,是什么,因为,文学作品

    李元霸的武器是什么因为文学作品和现代影视的影响而有名的人物并不多,可李元霸就是其中的一人。在文学书籍中的李元霸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也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他就是李世民的弟弟,原名叫李玄霸。据说李元霸手中有一个厉害的武器,那究竟李元霸武器又是什么呢?李元霸武器擂鼓瓮金锤相传李元霸从下就英勇

  • 崇祯帝衣服破了舍不得换 私藏皇银数目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衣服,破了,舍不得,私藏,皇银,数目,惊人,1627年

    1627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7岁受遗命继承皇位。网络配图即位初年,为节省国库开支,崇祯皇帝下令大幅度地裁撤边防驿站、免官税。崇祯皇帝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更换,以至于某日听讲官讲书时,他穿的内衣袖子破损不堪,露在外面很不雅观,只好不时把它塞进去遮掩。就是这样一位节俭的皇帝,其私藏的皇银内帑数目

  • 淹没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究竟是谁制造了梃击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淹没,历史,迷雾,中的,真相,竟是,制造,梃击案,梃击,案发

    梃击案发生在神宗统治时期,当时后宫当中的皇后没有子嗣,而恭妃则是第一个生下了儿子朱常洛,之后郑贵妃在盛宠之下也有了朱常洵,在中宫无子的情况下后宫很容易出现争斗,而梃击案正是这样产生的,当时张差拿着棍棒打伤了看守东宫的太监,因此而引发了整个案件。但是这件事最后的处理却让人感觉非常地模糊,那么究竟是谁制

  • 揭秘沈阳故宫四大疑团:清朝龙脉藏身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揭秘,沈阳,故宫,四大,疑团,清朝,龙脉,藏身,何处,导读

    导读:当人们惊叹于北京紫禁城的恢宏壮观时,可能会忽略满清的老家沈阳,在沈阳也有一座名为故宫的建筑群,这里曾是满清皇室入关之前的容身之所。沈阳故宫里也有一些带不走的秘密,满清的龙脉到底藏身何处?这样伟大的建筑谁才是“总工程师”。网络配图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

  • 明朝版狸猫换太子:谁才是明成祖的亲生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狸猫换太子,才是,明成,亲生,母亲,核心,提示,不过

    核心提示:不过,顺便说一句,朱元璋名下有一二十个儿子,都称是他本人的“作品”。对此,笔者表示怀疑。据说朱元璋有占人妻室的爱好,以显自己是男人,有能耐。除了把元顺帝的妃子搞进自己的皇宫,在打败老对手陈友谅时,也将其妻阇氏纳为妃子。阇氏当时已有身孕,不久就生了一个陈友谅的遗腹子,朱元璋一直当作自己的儿子

  • 揭秘:玛雅水晶头骨传言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揭秘,玛雅,水晶,头骨,传言,真是,导读,玛雅,文明,自从

    导读:玛雅文明自从被挖掘出来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折服于它那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天文数学知识。当然玛雅的预言也十分受到人们的重视。据说玛雅有水晶头骨,头骨有神奇的力量,这究竟是真是假呢?网络配图水晶头骨具有催眠作用,真是这样的吗?科学家们认为,水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晶莹剔透的质感很容易令人着迷,再

  • 海底人确实存在?揭开深水类人怪物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海底,确实,存在,揭开,深水,类人,怪物,之谜,关于,海底

    关于海底人的传说由来已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美片《大西洋底来的人》也因此而风靡一时。但到今天为止,也没有人能弄清这种海底生物究竟是什么?不过近几十年来关于海底人的目击资料说明,它们确实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网络配图1958年,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在大西洋3英里深的海底。拍摄到了一些类似人的奇妙

  • 致命魅惑的美女:五件事令北齐后主身死国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致命,魅惑,美女,件事,北齐,后主,身死,国灭,文章,摘自

    文章摘自《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作者:赵学儒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从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两首《北齐》诗中可以看出,冯小怜被誉为征服男人的高手,当之无愧。网络配图其一: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其二: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