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确定冬至日期有妙招:用直杆测日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96
更新时间:2024/1/16 14:11:14
中国上古时期用测日影的方法来确定冬至和夏至,具体手段就是竖一根直杆子,观察投射的日影,根据影子的移动、长短来确定节气。
当然,这根杆子是有讲究的,名为土圭,是一种玉器。据说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尧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土圭,《周礼》里就有记录。它是不是尧舜时期的科研成果呢?这很难推断了,但周朝一般沿用商朝的方法,至少证明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确认冬至和夏至的方法。
网络配图
那么冬至那天日影到底有多长呢?《周礼》的记录是“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一丈三尺”。
《周髀算经》也有记载,在平地上立一根八尺高的杆子,“故冬至日晷长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长尺六寸。”《汉书·天文志》则记录:“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
当然,这里的尺寸与现代的尺寸是不一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慈禧,奢华,宫廷,毛巾,就要,一百,很难,想像,没有,自来水
很难想像,在没有自来水的古代城市,人们该如何洗澡。一百多年前,某些先人们使用的依然是井水,那井都是露天打造的,常常可以从中发现死猫和死老鼠。古时候,人们不仅用水困难,也缺少清洁观念。人每天要洗一洗,这件事开始得不算很久。即便是地位显赫的皇帝也断没有这种意识,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网络配图白居易曾经写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皇权,限制,真实,用意,保障,有效,行使,皇权,运作
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我们所谓的“后事”有两层意思。一是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故宫,修建,谜团,100,多吨,巨石,如何,搬运,英国,媒体
据英国媒体报道,早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揭晓了建造北京故宫的巨石是如何搬运70公里的,15世纪中国明代工人利用道路冰面泼水作为润滑剂,有效地实现巨石搬运。网络配图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当时的工人仅使用人造路径成功地将100多吨巨石从70公里之外的采矿场搬运至故宫,600年之后,工程师最新研究发现,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奇怪,为什么,僵尸,穿着,满清,朝服,清朝,服从,拍摄,效果
清朝的官服从拍摄效果上比较符合僵尸的形象,因为清朝官服比较直统统的,颜色较深,加上官帽的外形,整个服饰与汉服不一样,有一种压抑、沉闷的味道,所以用于拍僵尸最合适。如果用唐朝、明朝、汉朝的服装来拍,也不是不可以,但因为汉服颜色可能较浅(如白色)、比较宽大,拍僵尸没有清官服合适,反而会有一种飘逸的仙气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商朝,古墓,何在,辽宁,惊现,3000,辽宁,大学,建筑,工
辽宁大学一建筑工地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该遗址属距今约3000年前商朝新乐上层文化遗址。考古人员称,文物的出土对研究新乐上层文化内涵及文物保护有重要意义。一锹铲出文物的张良对记者说,早5时,他和工友像往常一样在辽大的建筑工地挖地基。这个工地原是辽大的三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闷顶楼,拆除后准备建成两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大,确有,其人,本名,武植,高一,以上,明代,确实有,武大
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三人,却截然不同。首先,是关于武大郎。武大郎矮吗?一点也不。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的身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考古,新发现,南昌海,昏候,出土,古代,蒸馏器,中国,文化
中国的就文化渊源流长,而用什么工具来酿酒引起大家的疑惑。在最新的考古发现中,南昌西汉海昏候墓的挖掘,一件青铜蒸馏酒器引起了专家们的兴趣。考古专家称,此前出土的制酒蒸馏器最早出现在元代时期古墓,这次发现将蒸馏酒的历史提早了1000年。网络配图有关蒸馏酒文献的记载始于元代在此次南昌海昏候墓出土文物中,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何,有人,认为,孩儿,实是,太上,老君,儿子,魔王,妻子
牛魔王的妻子是铁扇公主,要说这铁扇公主是要相貌有相貌,要技术有技术,还给牛魔王合作生了一子,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有这么好的姑娘,牛魔王竟然还找了个妾——玉面公主,这个长相的牛魔王都找了个小三,经常在积雷山摩云洞私会,留下铁扇公主在家独守空房。那这是为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再说说铁扇公主吧,顾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辫子,王朝,闲话,清朝,到底,什么地方,人爱,曾经,那么,一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期,一打开电视,换台不过三,就会出现梳着大辫子的清朝男人的形象,占据主角位置的多半是爱新觉罗氏的孙男孙女们,以及他们身边被割掉了命根子却依然笑容可掬的太监。如果民初的人能活过来看看这场景,说不定以为当年的宗社党甚至张勋的辫子军又回来了。20世纪的历史变化就是这么奇妙,在它的上半叶,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寿,屡降,屡叛,太极,为何,招降,令皇,太极,始料未及,大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寿的意义?这时的皇太极颇有些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魄。网络配图祖大寿的无奈背叛逃入锦州城的祖大寿万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