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全成皇后死因成谜 孝泉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孝全成皇后死因成谜 孝泉皇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21 4:35:37

孝全成皇后(1808年1840年)姓钮祜禄氏,本名不详。她是承恩公钮祜禄·颐龄之女,满洲正红旗,道光十四年抬旗至满洲镶黄旗。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月二十八生。道光帝第三位继妻、即位后所立的第二位皇后。

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1840年2月13日)丑时,钮祜禄氏皇后突然驾崩于皇后寝宫紫禁城东六宫之钟粹宫,年仅32岁。道光帝十分悲痛,特赐谥号为孝全成皇后。

她于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扑朔迷离,成为清宫疑案之一。关于孝全成皇后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都说皇后死于非命,且矛头都指向婆婆孝和皇太后。

笔者通过查阅史料得知孝全成皇后的死因有两种说法。

一、被迫自杀说

此说法有两个版本,一是为父乞官被太后责备,羞愧自杀。

因为孝全成皇后死时年纪并不大,而她死时也的确有些蹊跷。因此关于孝全成皇后之死在宫廷中曾经有很多传言,其中《清宫词》记载道:“如意多因少小怜,蚁杯鸩毒兆当筵,温成贵宠伤盘水,天语亲褒有孝全。”

此诗原注为:“孝全皇后由皇贵妃摄六宫事,旋正中宫,数年暴崩,事多隐秘。其时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严,宣宗(道光)亦不敢违命也,故特谥之曰:‘全。宣宗既痛孝全之逝,遂不立他妃嫔之子而立文宗,以其为孝全所出,且于诸子中年龄较长。”照这首诗看,孝全成皇后暴崩,好像是宫中摆家宴,酒中为人下毒所致。但“温成贵宠伤盘水”兼用宋仁宗张妃悖宠及庆历八年(1048年)近侍作乱纵火,曹后率宫人救火擒贼的故事,含沙射影,牵连到了孝和皇太后。史载:宋仁宗张妃颇与闻外事,曾为其伯父佐乞官,或者孝全成皇后亦有类似的举动,为父亲颐龄向道光帝求官,而孝和皇太后有所责备,孝全成皇后因而羞惧服毒。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人敢再追查下去,只能不了了之,诚所谓“宫闱事秘,莫得闻矣”!

第二个版本: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孝全成皇后谋害奕?阴谋败露,被迫自杀。

奕?(即后来的恭亲王)是道光帝的静贵妃(后谥孝静成皇后)所生,文武双全,而且聪明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洋鬼子”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而孝全成皇后所生的奕札则软弱无能,一副老好人模样,难堪大任,道光帝原先最中意奕?,有意立他为嗣。孝全成皇后为确保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皇位,遂摆下毒鱼宴,企图毒死奕?。一天,奕?正好来到孝全成皇后和奕札所住的钟粹宫找奕札玩,于是孝全成皇后便派人通知奕?之母静贵妃,说让奕?在她自己寝宫里吃饭。临近开宴,皇后偷偷叫来儿子奕札,让他不要吃桌上的鱼。奕札不明白原因,不肯听从,皇后只好把图谋告诉了他。但奕札忠厚仁慈,且与奕?关系最好,所以在吃饭时,当奕?要夹鱼吃时,他狠命地踩了奕?一脚,如此数次,聪明的奕?自然明白了,便再也没有要吃鱼。皇后的图谋没有得逞。这时,皇后宫中的一只猫在桌底下吃了奕?吃掉下来的鱼骨头,但吃完没多久,就突然狂窜起来,没跑多远就倒地而死。奕?大惊,回家告诉了母亲静贵妃,静贵妃也大吃一惊,忙去告诉孝和皇太后。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帝赐死皇后。道光帝虽然舍不得皇后,但母命难违。孝全成皇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保全,只好自尽。

二、太后下毒说

但也有人认为《清宫词》诗注中所说下毒者乃是孝和皇太后本人,至于太后为何下毒,也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和被迫自杀的第一种说法差不多,即皇后大概因为父乞官犯了家法而被太后责备,不同的是皇后没有羞愧自尽,而太后却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不过第二种说法更为流行,即婆媳二人早就关系不和,太后因此用毒酒害死了皇后。

相传道光十五年(1835年)孝和皇太后六十岁大寿时,道光帝为讨太后欢心,亲自制作皇太后六旬寿颂十章,在太后寝宫寿康宫(在圆明三园之一的绮春园中)颂读贺寿。而皇后为了讨得皇帝和太后欢心,也来凑热闹,且她诗词文章无一不精,当下一挥而就,写成“恭和御诗十章”,献给太后。过了几天,道光帝去向太后请安时,随便聊起皇后赋诗祝贺一事。太后却说:“皇后敏慧过人,未免可惜。”道光帝觉得她讲得奇怪。太后又道:“妇女以德为重,德厚方能载福,若仗着一点才艺卖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言下之意即是“女子无才便是德”。道光帝听了也没放在心上。但宫中有好事之徒把太后的这种随意闲聊添油加醋地说给皇后听。皇后听后有些不高兴,觉得太后有意损她,心想:“我乃一国之母,生下皇子,又是皇长子,将来免不了身登大位,我便是皇太后的命,难道能说我没有福份么?”

才色俱佳的皇后,因道光帝的宠爱,更生骄娇之气,太后小看她,便不免心存芥蒂,表面上也就流露出来。孝全成皇后有时去寿康宫请安,言语中颇含讥讽。太后一贯养尊处优,无法忍受。婆媳两人越来越生分了,再加上宫女嫔妃们从中搬弄是非,关系更加不和。道光十九年(1839年)冬,皇后偶然受了些风寒,太后亲自驾临皇后寝宫探视,态度十分慈祥,使道光帝颇觉欣慰。转眼过了元旦,皇后的病已有起色,便坐上凤辇去寿康宫叩头谢恩,婆媳两人聊得很开心,关系似乎好转。过了几天,太后派人送了一瓶酒给皇后,皇后喝过后当天就暴崩了。照此说法,太后下毒的可能性很大,但却没有其它确切的证据。

标签: 孝全成皇后

更多文章

  • 曹操与张飞的关系真的是亲戚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张飞

    本文摘自:《北方新报》2011年11月12日第15版,作者:佚名,原题:《张飞娶名门打造自己品牌》三国时期的婚姻心理分析公元200年,是一个很热闹的年份,历史安排了很多精彩的段子在这一年密集上演。最热闹的当然是官渡之战,这个段子发生在十月,袁绍老大变老二,曹操老二变老大;最精彩的段子在四月,临时在曹

  • 历史上的杨贵妃究竟怎么死的 杨贵妃去日本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贵妃

    杨贵妃的死,有版本说是兵乱而死,又有版本说是吞金而死,而对于杨贵妃的死,往往都是在不同的说法版本都有证据,而这些其实你是怎么看的呢,那么历史上的杨贵妃究竟怎么死的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历史上的杨贵妃究竟怎么死的杨贵妃怎样死的杨贵妃,生卒于公

  •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人谁才是他的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是让后来的清朝而有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一个成功的男人在背后肯定有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一生中的女人到底是哪个才是他的最爱,而又是哪个才是最能够帮到努尔哈赤的呢?那么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女人谁才是他的最爱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

  • 人彘是什么意思 人彘戚夫人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人彘

    大家知道什么是人彘吗?对于在历史上的人彘事件是发生了两件,一个是在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另一个就是萧淑妃,就是在唐朝时期,而人彘也是历史上对女人族残酷的一个刑罚,而所谓 人彘,就是把人当做成猪一样的酷刑哦,一起来看看人彘是什么意思 人彘戚夫人活了多久吧。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 西汉皇后身轻如燕可做掌上舞的赵飞燕的体重是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飞燕

    说起历史上的瘦美人,不得不提的便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了。既然说到赵飞燕体态轻盈,是一位十足的骨感美人,那么不禁会有人发问赵飞燕的体重为多少?或许,古代女人同现代女人一样,对体重问题十分忌讳,所以,赵飞燕也给世人留下了体重之谜。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赵飞燕准确体重,但从记载她的文字和事迹可以看出,赵飞燕是一位

  • 古代嫖客与青楼女子要什么条件才能发生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青楼女子

    那么,古时候的男人们到了青楼到底都会做些什么呢?因为在古代,青楼是比较高级的妓院,普通人一般是进不去的,所以客人的素养是很高的,而且来者也都是一些社会地位都很高的人,主要以文人士大夫、富商、江湖豪客等为主,其中尤其以文人居多。图片来源于网络他们中间有的人是游戏人生、笑傲江湖,有的是寄情于红粉知己,享

  • 青楼头牌姑娘都有哪些"特殊技能"获得客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青楼

    八大胡同真正形成规模、日益走向繁茂鼎盛,应该是从清咸丰中期开始,到光绪年间完成的。这期间,青楼的规模与规矩都已经形成。当时政府许可存在四类青楼院,被分门别类命名:图片来源于网络一类为头等青楼院,原名叫“堂”,又叫“大地方”,“堂&rdquo

  • 杨家将之杨宗保之死原因 杨宗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宗保

    杨宗保是怎么死的?在电视剧《穆桂英挂帅中》,苗圃与罗晋分别饰演穆桂英和杨宗保,两人在剧中上演了一幕令人羡慕的“穆杨恋”。在任贤齐版杨宗保的电影中,杨宗保最后被箭射死了?那么究竟杨宗保死了吗?他是怎么死的呢?杨宗保是《杨家将传》、《杨家府演义》等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他随父出征,少

  • 揭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告密者

    导读:告密者历来都是被人憎恨的对象,可是这个世界之初并没有告密者这个角色。那么,告密者究竟是在哪一个朝代出来,并且被传递下来的呢?崇侯虎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应该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崇侯虎是崇国(陕西户县地区)的诸侯王,名叫虎,据说其长得就非常特别。面如锅底,下巴一部落腮红髯,两道黄眉,

  • 红丸案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红丸案的主角泰昌帝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红丸案

    本来泰昌帝以为新君继位,会有一番作为,不想登基大典后仅十天,也就是八月初十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4-5]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内阁首辅方从哲是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资格入阁的,他在万历朝担任了七年首辅,很能处理君臣间的关系。万历皇帝对于方从哲替他草诏的各项谕旨,几乎没有受到过驳斥,那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