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巴比伦通天塔真的存在吗

古巴比伦通天塔真的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61 更新时间:2024/2/8 17:55:20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一起被普为人类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国最为伟大的建筑。在修建空中花园的同一时期,有传言说,巴比伦王国同时也修建了一座通天塔。不过,这座传说中的通天塔是否真的存在呢?

据了解,巴比伦是两河流域最繁华的山代都城史学界曾经极乃地想恢复巴比伦古城的旧貌。有野史记载,巴比伦占城心两座建筑非宏伟,一个是空中花园,还有一个就是传说中那座让上帝都感到又惊又怒的通天塔。对于通天塔是否真实存在,学者们给出了多种看法。

第一,《圣经》中描述的通天塔真实存在。

最早提到通天塔的是《圣经》。在《圣经》中,它对“通天塔”的外貌有这样一段描述:人类一直以来都是用一种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直到有一天,诺亚方舟建造者的后人想要建造一座巴比伦通天塔,然而上天的主宰神耶华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害怕人类这种闭结的力量会咸胁到他主宰神的地位。

为了不伤害人类,又能阻止人类继续修建通天塔,他使用魔法打乱了人们的语言,这样人们之间无法正常沟通,而通天塔的建造也就成了难题,于是便会终止建造通天塔。后来有人把这座大塔称作“巴别”,“巴别”在希伯来中是“变乱”的意思。其实“巴别”原是来自巴比伦文,意为“神之门”。

第二,通天塔其实就是巴比伦的马都克神庙大寺塔。

对于《圣经》中关于通天塔的描述,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学者们认为.《圣经》所说的通天塔其实是另有所指,它指的是古代两河流域时期位于巴比伦城市中心马都克神庙的神秘大寺塔,这座大寺塔被诗人称作“埃特曼安基”(意为天地之基本住所)。这座大寺塔是由新巴比伦国王那波帕拉拉沙尔提议修建的,可惜还未来得及竣工,那波帕拉沙尔就因病离开人世了。

他的儿子尼布甲尼撒坚持继续完成父亲遗留下来的工程,终于将这座大寺塔建成。修建这座塔时,尼布甲尼撒为了使塔有着与天比高的豪迈气魄,他要求将塔尖增高。最后.按照他的要求,大寺塔一共建造了7个楼层,塔高约295英尺。

据公元前229年史料的详细记载,大寺塔的地基约95英尺,这一点同《圣经》中的记述是完全相同的。而且考古学家在考古中发现,用来建造大寺塔的材料同《圣经》当中的记述也是一样的。并且,古巴比伦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城市,众多民族的聚居使城市中的居民语言情况极其复杂。这一种情况在《圣经》里面也提到过,耶和华为了阻止人类修建“通天塔”,他打乱当时城内所有人的语言,这一情形与怪经»中所记述的情形也是完全相同的。

经过后世考古学家的研究,他们发现早在苏美尔的远古时代,这种多楼层结构的方形塔寺已经出现。建造这种塔的人认为,上帝会从天上利用行星飞进塔里,同一些尊崇神明的人交流。因此,当时这些塔是用来祭神、思索宇宙以及观察天象的地方.这与基督教徒对神灵的崇拜是符合的。

除了以上说法,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的经典史书《历史》中,也有对这座大塔的记述:“在这个圣域的中央,有一个造得非常坚固的塔,塔上又有第二个塔,第二个塔上又有第三个塔,一直到第八个塔。人们必须螺旋而上,通过塔层的抉梯,最后才能到达塔顶。在最后一重塔上,有一座巨大的圣堂。”

这段记述与《圣经》中记述的不同,希罗多德的记述中这座大寺塔的塔身共有八层,但是经)记载只有七层,两者略有出入。史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当时希罗多德很有可能将最底层的塔基高台也算作了一层,那么就比《圣经》的记载多出一层。

第三,通天塔是人类臆想出来的。

很多历史学者对《圣经》中提到的通天塔提出了否定意见,他们也不认为通天塔就是巴比伦王国时代的马都克神庙大寺塔。他们猜测,通天塔有可能是当时的人们臆想出来的,臆想的来源是巴比伦以前的时代建造出来的萨哥埃尔神庙和米堤犹拉哥神庙。

第四,通天塔其实是乌尔大寺塔。

另外也有一些历史学者认为,通天塔实际上是位于巴比伦城东南的乌尔大寺塔。当地有传说称,这座乌尔大寺塔是当年闪族人从乌尔迁到迦南时建造的。这些学者认定,在新巴比伦王国时代,修建的所有寺塔中,乌尔大寺塔的规模最大、修建的时间最早。

在地理上,这里位于巴比伦城东南135英尺处,这里是两河冲积地,上游带来的泥沙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建筑原料,解决了修建高塔的材料问题。如果像《圣经》中说的那样,闪族人也的确曾有过从东方到西方的大迁徙,那可能就是指族长率领部落从乌尔迁到迦南。以上种种理由,似乎都可以证明,乌尔大寺塔便是传说中的通天塔。

时至今日,关于通天塔的说法,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历史谜题。所谓让上帝又惊又怒的通天塔,是否是真实的呢?如果通天塔确实存在过,那又有谁亲眼见识过这座塔的真容呢?它真的如传言中那样恢弘巨大吗?对于通天塔的修建,目前还没有人可以提供出更加可靠的史料来说明。通天塔之谜,留给人类的将会是无限的遐想。

标签: 古巴比伦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杀岳飞?岳飞干涉皇家立储及想迎还“二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高宗,赵构

    宋高宗为什么杀岳飞:很多人都认为赵构杀岳飞就是担心岳飞迎回宋钦宗,因为钦宗回来之后,赵构就应该把皇位让出来。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当时的文武官员几乎已经换了一代人。这些人都是赵构的班底,当然不会听命于什么宋钦宗。即使是宋钦宗回来,他的地位也顶多是一个囚徒一样的亲王而已。想想明朝的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俩

  • 岳飞莫须有罪名到底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

    岳飞莫须有:莫须有解释为也许有、可能有完全是民间为了抹黑奸臣秦桧的曲解 岳飞的罪名是谋叛,因此秦桧受到韩世忠责问时回答了“莫须有”,莫须有即不需有。他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触犯了统治者皇帝的地位和利益。在当时抗金形式日趋明朗的情况下,岳飞提出的迎还二帝的主张就显得不合时宜。主战派

  •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间有爱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生于公元625年,贞观十五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远嫁吐蕃和亲,嫁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王后,藏族尊称其为甲木萨。下面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文成公主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史料对于和亲前的文成公主只有简介,说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族弟李道宗的女儿,自幼聪慧好学,多才多艺,而且信仰佛教。公

  • 为何古代妓女要“有艺”:士大夫希望获得精神满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妓女

    妓女世界是一个等级结构分明的地下社会。在晚清上海的风俗业中,“书寓”当之无愧占据妓女等级中的第一把交椅,在原则上,这一类妓女“卖艺不卖身”。她们主要是陪宴侍酒,并用各种曲艺演奏来取悦顾客。一般的嫖客基本上难以接近书寓,在选择顾客方面,“书寓

  • 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和赵合德究竟谁更美 赵飞燕和赵合德结局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成帝,赵飞燕,赵合德

    赵飞燕与赵合德是汉成帝宠幸的妃嫔,整个后宫就两人专宠,引起不少流言蜚语,也招来红颜祸水的骂名。那么赵飞燕和赵合德到底是什么关系,两人最后的结局又如何?赵飞燕,出生平民,后被汉成帝看中带进宫,从此赵飞燕开始了一人专宠的奢靡生活。而赵合德也是出生平民,原名在正史中也没有记载,只有在《赵飞燕外传》中记载为

  • 唐伯虎点秋香是真的吗?唐伯虎有几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伯虎,秋香

    唐伯虎给人留下的就是一位才华卓著、风流倜傥的潇洒公子哥儿形象,真实的唐伯虎也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般才华卓著吗,他和祝枝山也确实是好友,那么唐伯虎点秋香这个影片是不是也是从唐伯虎的真是事迹改编呢?历史上唐伯虎是不是只有秋香一位妻子,真实的唐伯虎一共有几个老婆呢?传闻他有9个老婆,是真的吗?唐伯虎点秋香

  • 外蒙古是怎么独立的?蒋介石为何忏悔外蒙古独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外蒙古,蒋介石

    蒙古,作为地理名词的是个复杂的区域,历史上几经变迁。相对于内蒙古而言,外蒙古指蒙古高原北部,既包括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全境,还涵盖了俄罗斯境内的唐努乌梁海地区、贝加尔湖与额尔古纳河附近地带以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的科布多地区。这片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曾经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外蒙古原是中国古代

  • 晋武帝司马炎有25个儿子为何要选个白痴儿子当太子?嫡长子制度作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武帝,司马炎

    司马炎三十一岁之时,就当了皇帝,也许司马炎没有像秦皇、汉武一样妄求长生不老,但他也绝不会计划自己六十岁之前就死掉吧。从这层意义上,司马炎选择司马衷当太子,本身就有着深远的考虑。因为司马炎就是计划自己六十多岁死亡,那太子也就要当三十多年储君了!在两晋南北朝那种背景下,只要是皇亲国戚,都会出来成为帝国主

  • 多尔衮生母阿巴亥被殉葬之谜 大妃阿巴亥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多尔衮,阿巴亥

    努尔哈赤打败叶赫、哈达、乌拉等九部联军,布占泰被俘。努尔哈赤一直想分散各部势力,将布占泰释放,还拉拢布占泰,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布占泰。布占泰也礼尚往来,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弟弟,还将自己的侄女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女人阿巴亥画像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才十二岁,阿巴亥七岁时父亲便去世了,

  • 司马师为了政治杀老婆了吗?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师,夏侯徽

    景怀夏侯皇后,讳徽,字媛容,沛国谯人也。父尚,魏征南大将军。母曹氏,魏德阳乡主。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晋书·列传第一》夏侯徽(211年-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