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卅运动标志着什么

五卅运动标志着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832 更新时间:2024/1/6 19:01:07

五卅运动标志着什么

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次群众性的爱国反帝运动,这场运动从1925年5月3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9月份,这场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的席卷全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帝运动,使得帝国主义列强的受到沉重的打击,五卅运动标志着革命大高潮的来临。

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有组织,有目标的一次运动,在运动中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要求,这次运动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共产党的先锋性作用在这次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共产党也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锻炼,这是共产党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之后第一次领导革命斗争,发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卅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席卷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甚至是得到了世界友人的声援,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反帝运动。这次运动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参加运动的人数之多都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五卅运动是一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反帝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共产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这场运动,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甚至是农民朋友也参与进来了,参与的人数之多,参与的群众之广,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五卅运动虽然在帝国主义的又打又拉的政策之下被瓦解,民族资产阶级首先退出了运动,但是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帝国主义资本家被迫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要求。

总而言之,五卅运动标志着一场规模空前的爱国反帝运动的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场运动是空前的,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五卅运动领导人有哪些

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大大滴提高了当时全国人民的觉悟力和组织的力量,还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为北伐战争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揭开了1925年到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那么五卅运动领导人有哪些呢?

蔡和森剧照

五卅运动领导人主要是立三、激情动员、蔡和森、刘少奇等。李立三原名是李隆郅,1899年出生于湖南的难陵县,1925年李隆郅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李隆郅和工人有很多次密切的接触,他经常给工人召开动员大会,维护工人的权益。

五卅运动爆发的时候,经过李隆郅的动员,很多工人情绪高涨,一致通过了罢工的决议,还推选李立三为罢工委员会的主席。1925年2月10日,罢工委员会在闸北潭子召开,这次罢工历时20多天,3月9日,罢工以胜利告终。

蔡和森是湖南省湘乡县永丰镇人,1895年出生,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因为组合和领导革命斗争被法国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蔡和森见了陈独秀,表明了自己参加革命决心,后来一直是工人革命中的中坚力量。1925年5月30日,采购和森到南京发表演讲,散发传单,后来被英国的巡捕用枪强行镇压。

刘少奇也是五卅运动的主要领导人,1925年5月,刘少奇从广州来到上海,筹建全总上海办事处,到上海后,刘少奇被中央派到青岛负责领导日本纱厂的工人进行罢工。

五卅运动导火线是什么

五卅运动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次运动给予了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使得中国共产党在运动中获得了一次有益的锻炼,也使得全国的工人、学生、农民、商人等力量第一次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暴行。五卅运动导火线是发生在1925年5月30日的“五卅惨案”。

更多文章

  • 司马迁背后的故事:含羞忍辱着《史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迁,后的,故事,含羞,忍辱,史记,公元前,99年,司马迁

    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句公道话,结果触怒了汉武帝,遂遭受了当时最屈辱的宫刑。司马迁受刑之后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的资料和父亲的遗愿,他决心忍辱负重,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光耀后世。几年后,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一般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个令人

  • 史海趣闻:周处不仅是除害勇士文笔也不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史海,趣闻,周处不,仅是,除害,勇士,文笔,不赖,三国,末期

    三国末期和西晋时期的周处,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勇士,既是武艺上的勇士,也是勇于改过的勇士。关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其真实性到底有多大呢?在史书《晋书》当中确实有记录,周处除掉了南山猛虎和长桥蛟龙,最后又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变得谦逊好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关于斩杀南山猛虎和水中蛟龙这个传说,

  • 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怨 似借刀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嫁祸于人,曹操,借头,息众,借刀杀人,曹兵,17万人,每日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垕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

  • 三国演义疑兵之计:孔明设疑胜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演义,疑兵,之计,孔明,疑胜,曹操,这个,智谋,见于,三

    这个智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谙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四出祁山,孔明本来已经大获全胜,司马懿用了一个反间计,后主刘禅相信谗言,下诏命令孔明班师,孔明接受诏书以后,仰天长叹道:“主上年幼,身边必有奸臣。我正要建立大功,为什么让我还朝?我如果不回,便是轻视幼主;若是奉命退兵,日后再也难以

  • 甲午战争本可避免 却因光绪造成了甲午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甲午战争,可避免,却因,光绪,造成了,甲午,悲歌,一段,历时

    这一段历时对于国人来说是不愿意述说的,是屈辱的历史。对于我来说,甲午战争是本可避免的,却因为光绪的性格逐步走进了历史的涡轮里。1894年,这一年发生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历时差不多八个月,最终以惨败结束,可以直接说破灭了清朝狂妄的美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

  • 以前如何检验女性贞操 什么是割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以前,如何,检验,女性,贞操,什么,割礼,女子,殉葬,杀害

    令女子殉葬和杀害“女巫”,即使再残酷,总是对待少数女子的,而贞操问题,则可以说是对古代妇女十分普遍的一种性压迫,一种杀人不见血的压迫和迫害,而这种畸形观念在现代社会仍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在古代社会,女子要保守贞操往往比保全性命还要重要。所谓保守贞操,其意即一个女子,或是一辈子不和男子发生性交关系,或

  • 慈禧平日最爱看戏 但有一句台词为何听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慈禧,平日,最爱,看戏,一句,台词,为何,不得,说起,慈禧

    说起慈禧,想必没有人会不知道吧。此人是咸丰帝的妃嫔,在经历了一段堪称传奇的经历之后,终成为了重权在握的老佛爷。而后人们对她的评价则是好坏参半,不过历史终究已经过去,过去的事情我们现代人也没必要太较真(当然国耻难忘)。而今天,小编写下这篇文章不是要评价慈禧什么,要是要给大家讲述一个有关慈禧看戏的故事。

  • 梁山最神秘的高手公孙胜:为何悄然隐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梁山,神秘,高手,公孙胜,为何,悄然,隐退,水浒传,公孙胜

    水浒传公孙胜是著名的小说人物,人称”入云龙“。公孙胜并不是最早加入梁山的人,但他后来居上,凭借常人难有的本事成为第四号人物,在宋江手下担任机密军师,为梁山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公孙胜是蓟州人,家中有一老母,自幼聪明好学,虽拜在道家门下,但拥有济世救人的胸怀。北宋末年,权相蔡京当道,他的女婿为给他祝寿搜刮

  • 清朝并无防腐的先例 慈禧死后为何百年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并无,防腐,先例,慈禧,死后,为何,百年,不腐,慈禧

    慈禧,晚清权力第一人,掌权四十多年,1908年因病逝世。而作为清朝权利的象征,慈禧太后的墓中自然有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而在清政府灭亡后,更是引来了无数盗墓者的青睐,不仅在慈禧死后三次葬入墓中,更是无情的夺走了慈禧墓中的宝藏。但是在第一个盗墓者孙殿英挖开慈禧墓的时候,慈禧的面容居然风韵犹存,依然没有腐烂

  • 昆阳之战刘秀是怎么击溃百万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昆阳,之战,刘秀,怎么,击溃,百万,大军,昆阳,之战,号称

    昆阳之战,号称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范战例。昆阳之战确实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胜“强”的真相,却是令人匪夷所思。为镇压民变主力,当时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寻为帅,倾其天下精锐,合兵43万,号称百万,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小城昆阳。城中困守的汉军,兵力不过数千,刘秀还被迫出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