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传国玉玺最后去了哪里

秦始皇传国玉玺最后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903 更新时间:2024/1/20 20:08:03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遣徐达带兵十万深入漠北,号称讨伐逃往漠北的元顺帝一行。发十万兵去追讨残兵败将是否显得太过兴师动众?答案是肯定的。

太祖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一件由元顺帝“顺”走的宝物。

但可惜的是,即便发动如此大军最终也未能拿回这件宝物,这竟成了朱元璋半生的遗憾。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宝物竟能让当时已贵为天下之主的明太祖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便要从头开始说起了。

当年秦始皇初定天下后,便打造出一枚玉玺,并命李斯篆上“受命於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传承的象征,后世称之为“传国玉玺”。

关于传国玉玺,历来都流传着众多传说,甚至对于它的出身都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说法。

一些史书中记载,传国玉玺出于蓝田玉,而更多的人们则认为它的前身就是那块传奇的荆山和氏璧。

一,和氏璧的前半生

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偶然在深山中得到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卞和一眼识得此为难得一遇的宝玉,便想将它献给当时的楚厉王。

可惜厉王的玉工不识宝玉,认为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厉王以欺君之罪斩断了卞和的左足。可卞和一直不甘心,于是在楚武王即位后,他又再度献玉,结果又被斩断了右足。

直到楚文王时,文王闻听到卞和声泪俱下的述说,便下令将璞玉剖开,果然得到一块绝世宝玉,就此命名为“和氏璧”。

楚威王时,楚王将和氏璧大方地赏给了相国昭阳。可没过多久,昭阳府上的和氏璧竟莫名失踪了,昭阳怀疑是他的门客张仪偷走了和氏璧,于是派人将张仪拘来严刑审讯。

最后,和氏璧的下落没问出来,张仪却几乎送了半条命。也正因此,张仪一气之下离开楚国去了魏国,后来又去秦国闯出了一片天地。可以说,和氏璧的遗失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这位纵横捭阖的辩士。

和氏璧再度现世,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战国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惠文王从宦官缪贤的手上得到了和氏璧。不久后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

秦昭王借口愿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实际上却是打着巧取豪夺的算盘。

秦王的心思当然没能瞒过赵王,赵惠文王思量再三,最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此后便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二,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虽然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完整整地带回了赵国,但那只是暂时的。

赵国始终难抵秦国一统天下的气势,最终亡于秦国之手,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后,秦王可没忘记将和氏璧也一并收入宫中。后来,始皇便命玉工孙寿将这块和氏璧雕琢为玺,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

可没承想,本欲传至千秋万代的秦朝,却只享了十五年的国祚。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开至霸上,子婴降,奉上传国玉玺。此后这玉玺便入了汉家,代代传承,直至西汉末年。

公元8年,王莽篡汉,为了使这场权力的篡夺看起来名正言顺,王莽派人去向当时代为掌管传国玉玺的元帝王皇后索求。

太后听闻来意十分气愤,说道:“我如今已老,恨不能亲眼看到你们王氏灭族的那日!”话虽说得狠,心里也是真的恨。

但她一介女流终究是无可奈何,于是说完也只得将这玉玺摔在殿前。于是玉玺就此缺了一角,后来被王莽用黄金所镶补。

王莽被杀后,玉玺落入了校尉公宾手中,公宾将其送给了绿林军将领李松。

不久后,李松又将它献给了更始帝刘玄。赤眉军攻占长安后,玉玺就落到了赤眉军手中。后来赤眉败于刘秀,便将玉玺奉送给了刘秀,于是传国玉玺辗转一轮又回到了汉家。

东汉末年,袁绍引兵入宫,汉少帝急急出宫避难,慌忙间未带上玉玺,待日后返回宫中时却发现,传国玉玺已经下落不明。

三,颠沛流离的后半生

没有人知道这其间传国玉玺又流过何人之手,经历了什么,等它再出现时却被发现在一个宫女身上。

《吴志》记载,孙坚率军攻打洛阳时,在一个死去的宫女身上偶然发现了传国玉玺,当然,孙坚没有能力保住玉玺,玉玺辗转数人之手,最后落到了曹操手上。

曹魏代汉后,传国玉玺成为曹魏的传家宝,曹丕还曾在上面又加刻了“大魏受汉传国之玺”八个字。司马氏篡权后,玉玺便入了司马氏手中。

乱世动荡,也喻示着玉玺颠沛的命运,它在庙堂上与江湖中不断流转,但始终是每位掌权者心心念念之物。玉玺从北朝流转至南朝,又流经过宋、齐、梁、陈多位帝王之手。

公元 589 年,杨坚灭陈建立了隋朝,玉玺便就此入了隋宫。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萧后与元德太子带着传国玉玺逃往漠北突厥。

唐太宗一直想寻回玉玺,却始终未得所愿,最后命人雕刻了几方名为“受命宝”、“定命宝”的玉玺,聊作安慰。

直到公元630年,萧后与太子回归中原时,才又将传国玉玺献于王室。唐朝末年,战乱四起,公元936年,后唐被契丹击败,末帝李从珂带着这方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此后传国玉玺下落不明。

四,真假玉玺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都不乏传国玉玺的传言,但都未取信于史。

有说北宋哲宗时,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并将它献给皇上,但这枚玉玺的真实性遭到了当时不少人的怀疑。此后这枚玉玺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掠去了北方,随后又隐遁于世。

元朝时,坊间传言“传国玉玺”出现在元大都的集市上,玉玺又归入了元朝。此后便有了明太祖朱元璋大肆派兵北追誓要夺回玉玺的那一幕。

明弘治十三年(公元 1500 年),一个陕西人声称得到了传国玉玺,想要将其献给孝宗皇帝,但孝宗认为此玺为伪造之物,故没有采纳。

清初,故宫交泰殿所藏数方御玺中,也有一方刻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但乾隆帝在钦定御玺时,却将它排除在外。可见,这也是一方赝品。

历史上的传国玉玺数度隐没,又数度浮现,到最后已难考其真伪。真正的传国玉玺或许已跟着李从珂一起葬身于火海,也或许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散失在民间。

其实,真真假假早已不那么重要,甚至传国玉玺究竟是蓝田玉还是荆山玉也无甚紧要,历代豪杰奸雄所争所夺的,从来就不是一方玉石。

标签: 传国玉玺

更多文章

  • 古代任命官员要走怎样的流程?真的一道圣旨解决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任命,官员,要走,怎样,流程,真的,一道,圣旨,解决

    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影视作品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太监带着皇帝的圣旨而来,大喊一声:“某某接旨!”然后所有接旨的人必须跪伏在地,太监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加封某某为某某官。钦此!”最后,接旨的人叩头,&ldqu

  • 李元霸真的是被雷劈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元霸

    《隋唐演义》是我国经典的一部优秀历史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当时隋唐的十八英雄好汉,像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他们个个都是武艺高强,于是很多人喜欢将三国英雄与隋唐英雄想比,后来才出现了关公战秦琼的笑话。如果吕布是三国时期的第一高手,那么隋唐时期的第一高手就只能是李元霸了。只要是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

  •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是在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献帝

    刘协,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末代皇帝。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末代皇帝,他这个皇帝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就是傀儡,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曹操,一生无权。要说汉献帝平生最恨谁,却不一定是董卓和曹操。没有董卓,就没有汉献帝的皇位,所以,他对于董卓的感官,应该是很复杂的。对

  • 后世为什么用谥号的简称“唐明皇”来称呼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明皇

    唐玄宗李隆基的完整谥号是“唐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简称为“唐明皇”。唐玄宗去世后,虽然有些文人将唐玄宗称为“唐明皇”,但主流的称呼还是“唐玄宗”。然而在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突然宣布追尊

  • 北周宗室权臣宇文护连杀三个皇帝为何最终不敢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宇文护

    对北周宇文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宇文护,连杀三皇帝为何不造反?电视剧《独孤天下》正在热播,很多人对剧中的杨丽华的身世很感兴趣,也对权臣宇文护产生了兴趣,剧中的宇文护是个特别重感情的人,和独孤般若是苦命恋人,又生有一女杨丽华却认杨坚做父亲。剧中提到道杨坚是

  • 秦王子婴个人身世解密 史籍中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子婴

    子婴(?-前206年),即秦三世,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在位46天。初称皇帝,后改称秦王,史称秦王子婴。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王子婴究竟是谁?仅文献记载,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 元朝陕西军阀李思齐为何愿意献出手臂招降王保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思齐

    李思齐本是元将,红巾军起义爆发的时候,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一起组织军队,对抗农民起义军。察罕帖木儿被暗后,其养子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军队。后来,王保保因为战功,元朝让他总领天下军马,于是王保保就发檄文,调动李思齐的兵马。李思齐不听他调度,大怒道:“我与汝父同乡里,汝父进酒犹三拜,然后饮。汝于

  • 谯周投降魏国之后为什么能受封阳城亭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谯周

    《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

  • 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为何不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豪格

    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4月16日1648年4月12日),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继妃乌喇纳喇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皇太极去世后,豪格不是不争,而是争了并没争过。因为当时多尔衮出奇制胜,将皇太极的小儿子,年仅6岁的福临立为皇帝,这一手段着实出乎豪格意料之内

  • 李隆基处死了太平公主所有子女为何唯独赦免薛崇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薛崇简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不仅自己当上了皇帝,同时还带动了之后的一系列的女权觉醒。在武则天之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人虽然没能像武则天这样登上皇位,但也都权倾一时。今天要说到的人物与太平公主有关。先天二年(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