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刑法“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

清朝刑法“一丈红”到底有多残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214 更新时间:2024/1/5 13:33:41

首先“一丈红”这样的刑罚,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记载,它主要是出现在宫斗电视剧《甄嬛传》当中。相信看过这部剧的看官们应该都知道,曾在后宫里面权势滔天的华妃,就用“一丈红”这样的刑罚教训过夏常在。

一丈红这种刑罚,其实就是用两寸厚、五尺长的板子,去不断地击打犯罪者的臀部以下的位置。这看似和普通的杖刑没有多大区别,但实际上一丈红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更加严苛,并且极其有可能会危害到生命。

因为按照古代的法律规定,杖刑的数量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就算是皇帝要拉臣子出去拍板子,也会定一个数字,比如说20板、30板......

但是一丈红却是不计数目的,要一直打到受刑者的筋骨全部断掉,整个下半身血肉模糊以后才会停止,因此受刑的人,基本上无一例外下半身都是会鲜红一片,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刑罚的名字被取名为一丈红。

而经历过一丈红刑法的受刑者,能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低的。因为通常来讲,被打板子30下以上,基本上就已经失去生命了。所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就算是皇帝也只会判处犯罪的臣子打板子二三十下,很少会一打就是50下以上,因为这个和判处死刑区别并不算太大。

在古代的官场上,虽然也有被杖刑到死的罪犯,但是这种比例并不算高。像一丈红这样,根本不计数目的去打受刑者,那么受刑者的下场可想而知,连呼吸都困难。就算是勉强活下来,自己的后半生也绝对是毁了。

我们前文就已经说过,一丈红这样的刑罚要一直打到受刑者下半身筋骨断裂。而以古代的医疗水平来看,如果承受了这样的刑罚,就算活下来了,能够养好身体的可能性也无限接近于零,整个下半身失去知觉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即便是这样,在古代的皇宫中也和要了命没有什么区别。对于后宫的妃子来说,象征着会彻底失去皇帝的宠幸,因为皇帝绝对不可能去一个连下半身都没有知觉的妃子那里。

而对于太监和宫女来说,就相当于完全没有了劳动能力,任由其他人拿捏,想要在皇宫里面活下去的可能性也是无限接近于零的。甚至于接受了一丈红的刑罚以后,活着还不如死了。

更别说这样的刑罚还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折磨,对于绝大多数的妃子来说,承受了一丈红这样的刑罚,就相当于失去了一切。因为在古代,对于女性的贞洁要求是很高的,更别说还是那些皇帝的女人。

作为皇帝的妃子,身体不能有任何人看到,哪怕是太监也不行。但是想要施行杖刑这样的刑罚,就相当于要把下半身扒光,摁在凳子上去处刑。在处以一丈红刑罚法以后,哪怕勉强还活着,从古代的思想观念来看这也相当于已经失去了贞洁。

对于后妃来说失去了贞洁,就算不死也绝对再不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和关注。而没有了皇帝的宠爱,就算空有名号,也只不过是能够白拿俸禄,勉强过活维系生命而已。

其实能够动用一丈红这样刑罚的后宫人士并不算多,除了皇帝、皇后还有太后以外,就只有正二品以上的妃子,以及太子的皇妃才能动用,而这些人绝对都是皇家的核心人物。

皇后、太后和皇帝就不用说了,太子妃更是未来的皇后。而按照中国古代的后宫典制来看,正二品以上的妃子起码也是九嫔的级别,一般来说都深受皇帝的宠爱和信任,在后宫之中也有着自己的势力,甚至有些人在进宫之前就是世家大族的嫡女。

得罪了这些在后宫甚至在朝廷内部都有着非常巨大势力的后妃,很明显还会被她们往死里整,她们可能会通过游说皇帝的方式,把这些犯过错、受到了一丈红惩罚的后妃全部都关到冷宫里。进了冷宫,就相当于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政治前途。

从皇帝的角度来看,答应这件事的可能性很高,毕竟他有很多的妃子,他完全不需要对一个已经失去了贞洁、没有什么好名声,甚至连下半身都有过伤的后妃投以更多关注。

后宫妃子之间的争斗,有的时候比朝廷里面的政治斗争还要更加激烈,一时不慎就会被竞争对手排挤、打压。这其实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封建糟粕,因为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很低,当时的女性是被主流男性社会排斥的。

而各种各样针对女性的特殊刑罚更是骇人听闻,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简而言之,就是把戚夫人的四肢全部都砍掉,还同样要把五官全部毁掉,就连所有的头发都要被剃掉,最后被放置在堆满药液的大缸里面,让戚夫人想死都做不到。

在唐朝时期,著名的女帝武则天也同样通过这样的方式,惩罚过王皇后萧淑妃。这也可以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封建帝国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究竟有多低,哪怕是皇帝的妃子,其实在更多时候也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会考虑她们的感受,这就是封建时期的悲哀。

不过在新时代到来以后,这些封建糟粕都已经被遗弃了,类似的针对于女性的酷刑也早已经被废除,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空前提高,与男性是完全平等的,这显然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标签: 一丈红

更多文章

  • 三国孙权是如何拿下荆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

    关羽,字云长,被后世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整个中原地区都震动了,曹操吓得

  • 明末时期权宦魏忠贤为什么能专擅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魏忠贤

    魏忠贤,字完吾,明末时期权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忠贤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

  • 唐朝美女杨玉环到底长什么样? 李瑁为什么将老婆拱手相让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玉环

    一朵鲜红的露珠,一场巫山的风流,让人心碎。汉宫中有何相似之处?飞燕依新妆,李白。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恋情,在整个华夏都是赫赫有名的,哪怕是一千年前的事情,也被后世的人们所熟知,并且被改编为各种电影。要了解,杨玉环的原配夫人并非李隆基,而是李隆基之子,寿王李瑁。李隆基能得到杨玉环,和“抢&r

  • 宋英宗赵曙为什么会欣赏苏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是宋太宗赵广义的重孙子,是宋仁宗赵祯的堂兄赵允的的第十三个儿子。宋仁宗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早夭,所以帝位后继无人,在公元1035年的时候,赵曙就被宋仁宗接到了皇宫中抚养,还给他赐了名字叫做赵宗实,还让曹皇后抚养赵曙。1058年,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了要立储君,仁宗说后宫又

  • 宋英宗赵曙继位后为什么和曹太后不合?赵曙真的精神失常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英宗

    赵曙即位之初,由于生病便由曹太后来垂帘听政。一些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颇为紧张。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

  • 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恩怨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克用

    李克用和朱温是一对死对头,两个人打了一辈子,争夺天下,李克用割据河东,朱温占据汴州,两大势力长期对峙。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以武力逼迫唐朝皇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温称帝后,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打着唐朝的旗号,与朱温争雄。第二年,李克用就病死了,没有实现灭掉朱温的愿望

  • 汉朝末名士崔烈真的花钱买太尉官职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崔烈

    崔烈(?~192年),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幽州名士。崔氏乃名门望族,书香门第。祖父崔骃,父亲崔盘,从弟崔寔在幽州都有名望,崔烈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不仅饱读诗书,且著作等身,名闻遐迩,还曾给门生讲解过《左传》。之后历任太守、九卿(廷尉)等职。因为汉灵帝本人特别喜欢做

  • 古代陋习“裹脚”的历史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裹脚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北宋苏轼这首《菩萨蛮·咏足》,起了非常不好的鼓励作用。女子的轻盈脚步,莲花上都能够承受,水上也能凌波而去,在风中飞舞,这种袜和鞋都是偷学的宫中样式,缠得太紧太小了,以至于两脚并立就

  • 五代名将王彦章到底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彦章

    王彦章,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李存孝和王彦章都是唐末猛将,史书记载,李存孝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而王彦章因为作战勇猛,也常当先锋。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武艺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了,当时,王彦章排名第二,尽管力大无比,但他在李存孝面前,坚持不了两个回合

  • 赤壁之战后刘备是怎么得到荆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赤壁之战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演义》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进而作为一个历史典故,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罗贯中编这段故事虽然不是捕风捉影,但好像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天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