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什么人才有资格当皇后 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清朝什么人才有资格当皇后 皇后需要做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539 更新时间:2024/2/11 0:28:02

都是皇后,大有不同

锺粹宫是紫禁城里东六宫 的一座重要宫殿,说它重要,主要是由于自道光朝开始,这里便成为皇后比较固定的寝宫,道光的孝全成皇后孝静成皇后,咸丰的孝贞显皇后,同治的孝哲毅皇后 ,光绪的孝定景皇后都居住于此,锺粹宫几乎成为晚清皇后的专属宫殿。满人早期实行多妻制,侧福晋其实就是多妻制的遗存,入关后,皇后制度才得以彻底规范。从史籍的记载来看,清代定鼎中原后,算上「小朝廷」时期的皇后婉容,共有皇后二十五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皇后可以分为几类,简单来说,一种是生前册封,一种是死后追谥,不过当中又有许多差别。首先,生前被册封的皇后有三种:一是皇帝正式聘娶的皇后,即所谓﹁由大清门入者﹂,如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二是由于皇子继位为皇帝,原皇子福晋被册封为皇后,如雍正帝的孝敬宪皇后、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三是由后妃晋封为皇后,如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咸丰帝的孝贞显皇后。其次,死后被追谥的皇后有两种:一是由于皇子继位为皇帝,原皇子福晋虽故去,依旧被追封为皇后,如道光帝的孝穆成皇后、咸丰帝的孝德显皇后;二是生前为皇帝嫔妃,去世后被追谥的皇后,如顺治的孝献章皇后、乾隆的孝仪纯皇后

当然,民间普遍意义上的皇后一般是指皇帝在位时的发妻,或是直接迎娶的,或是由后妃晋升为皇后的,这样的皇后似乎更具典型性,更适合皇家选后的标准。皇帝对后宫人员的选择,不会受到太多约束,只要他喜欢便可立为妃嫔,即便有「旗民不通婚」的祖制,后妃中也时有民间女子,只是操作得比较秘密。但对于皇后的人选,清宫比较慎重。母仪天下之人,必须有能与皇家相对匹配的家世,而这种皇后出身家世的标准,在清代二百多年间也有一定的变化。

什么样的人家能与皇室联姻?

清初,爱新觉罗家族的力量相对薄弱,需要用其他力量来壮大自己,联姻便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努尔哈赤创业初期,建州女真的势力尚小,他的妻子大多为满洲其他部落国主或族长的女儿,如皇太极的母亲孝慈高皇后、睿亲王多尔衮的母亲孝烈高皇后。

皇太极时,满洲已经基本一统,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开始与蒙古王公联姻,他的后宫中有三位福晋来自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这种满蒙联姻的方式一直延续到了顺治帝,他先后迎娶的两位皇后均出于该家族。不过到了康熙时期,天下已定,联姻的方式开始出现变化。

满蒙联姻的方针虽然并未改变,且一直保持到清末,但此时清廷的力量已经极为强大,满蒙联姻的价值已经渐渐出离核心位置,从康熙开始,再也没有一位皇后是透过这种方式册立。与此同时,随着皇权的日益强大,在满洲早期皇室婚姻中显得格外重要的部落国主、族长的身分,渐渐丧失影响力,取而代之的是皇后家族的官阶品级与爵位高低。康熙迎娶孝诚仁皇后时,率先打破这种传统。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即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这门亲事遭到鳌拜和苏克沙哈强烈反对,反对的主因正是赫舍里家族早年只是普通部民,按满洲旧俗,她没有资格配与大汗为嫡福晋。后来在昭圣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安抚下,鳌拜与苏克沙哈方才作罢,但自此之后,旧时代部落国主、族长的身分便不做为选后时的核心标准。

自康熙起,皇后的人选大部分出身八旗世家。所谓世家,指的是在清政权下有几代人出任过一、二品高官的家族,其中还有很多家族,因军功或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获得过世袭爵位或世袭职务。到康熙时期,世家更为显着的一个特点更加突显,就是婚姻圈。在帝制时代,显贵家族之间的联姻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是统治集团内部结构组合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清代,某一代人的官职品级并不是判断一个家族显贵与否的重要标准,主要是看他们家姻亲的门第。清代世家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世家家族里的某一代人,没立过战功,没考上过科举,只透过荫封或捐纳入仕,终生的官职都不高,或乾脆就是白身(平民),但他的姑父、姨夫都是朝中的巨僚,在这些亲戚的帮衬下,他的下一代在某一方面稍微有点出息,就有可能做到一、二品的大员。民间常说的「满洲八大姓」、「满洲八大家」指的便是这种八旗世家。当代一些喜好攀附的人,总愿意说自己家的老姓是叶赫那拉氏、瓜尔佳氏,就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其实「八大姓」、「八大家」是某姓氏里的某一世家家族的概念,只有那个家族的后裔才能算「八大姓」之一。

从康熙为自己的皇子们挑选嫡福晋的状况来看,皇家与八旗世家之间的联姻最为普遍,也偶有满蒙联姻或与高官联姻,但均属于比较个别的现象。自此,皇后和皇子嫡福晋的人选,基本出身于八旗世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风气愈来愈盛。晚清时,皇后的娘家仅有世家的身分可能还不够,往往还要与爱新觉罗家族(宗室王公或觉罗)有过几代的联姻,才有资格。比如嘉庆为道光挑选的两位皇后,即孝穆成皇后和孝慎成皇后。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是清初重臣弘毅公之后,她与康熙的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乾隆的顺妃、诚嫔,嘉庆的孝和睿皇后,均为同族。其实乾隆的生母、雍正的孝圣宪皇后也是这一族,不过他们家并不在这支脉下。孝慎成皇后佟佳氏,与顺治的孝康章皇后、康熙的孝懿仁皇后均为同族,是康熙的二舅佟国纲的四世孙女。由于道光是嘉庆的嫡长子,在诸皇子中最为能干,嘉庆对他一直按皇储的方式培养,为他挑选的嫡福晋就是日后的预备皇后,钮祜禄氏和佟佳氏的家族情况,在清代选后的标准方面,很具有代表性。近年来,由于清宫剧的渲染,在坊间的认知中,彷佛嫡庶的出身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按那些清宫剧的逻辑,貌似嫡出的人有高贵的锺粹宫垂花门身分,而庶出的人则完全无法享受父族带来的一切待遇,这种嫡庶之分也影响了宫廷选后。所谓嫡出、庶出,源自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实际上是一种爵位继承方面的排序法则,规定妻生子与妾生子的尊卑秩序,但其实在中国歷史上,这种嫡庶之间的差别从未达到某些清宫剧的夸张程度。

清代早期,满人还是比较看重嫡庶的身分,比如努尔哈赤的庶子都没有什么参政权。但那时是多妻多妾制,像皇太极的「崇德五宫」,即一后四妃,她们之间的地位不像一般妻妾的差别那样大,他们当时说的嫡子和入关后的嫡子其实不是同一个概念。入主中原后,满人很快改成一妻多妾制,但嫡庶之间的尊卑反而愈来愈淡,尤其是那些不会涉及爵位继承的女性。愈至晚清,嫡庶之间愈没有差距。着名的孝贞显皇后(后来的慈安太后),就是妾生的庶女,但这一点也不阻碍她成为皇后。她在咸丰二年参加选秀,即被皇帝当作重点培养对象,很快由嫔晋为皇后。咸丰选后主要考察她的世家身分和入宫后的表现,明显对于嫡庶问题没有太放在心上。可见,就清代中晚期的宫廷来说,嫡庶并不影响后妃的晋升。

不过,影视剧过分强调嫡庶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很可能是源于韩国的歷史剧。歷史上,李氏朝鲜确实对于嫡庶有极其鲜明的分野。他们一直特别尊崇宋朝理学,但在中国的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了「心学」,提出的人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七情之乐」,宋朝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认为应对这种思维进行一些解放。解放思想,让人活得更世俗一点,多好的事啊!但李氏朝鲜的大儒们不但不接受,还极力反对,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更压抑人性的学说,并从思想外化到生活。嫡庶之间的差距达到天壤之别,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其实和同时代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清宫剧出现这种嫡庶的逻辑,只能说是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的朝鲜。

皇后的日常:主持人与好媳妇的身分切换

一般来说,皇后的职责就是保持贤良淑德的传统女性形象,比如出席并主持礼仪性活动及

侍奉太后、皇帝等。礼仪性活动是皇后职责中的重中之重,汉代的萧何曾说「非壮丽无以重威」,自古以来,宫廷的礼仪格外突出其宏大和繁复,母仪天下的皇后是宫廷极为重要的一员,自然要频繁地参加各种礼仪性活动,以彰显宫廷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寧。大量清宫的庆典活动,皇后都要参加。后宫眾嫔妃、宗室福晋、高官命妇,即所有参与典礼的女性都要在皇后的带领下完成各项礼仪事务。再如皇子、公主的婚礼,嫔妃们也要在皇后的率领下接受朝贺和礼拜。简言之,清宫有女性参加的活动,她们都要唯皇后马首是瞻,太后虽位在皇后之上,但她属于「已经退休的前首领」,只是享受礼仪过程,具体事务均由皇后操办。

除了一些需要女性参与的庆典,清宫中还有很多只有女性参加的典仪,均要由皇后亲自主持,如坤寧宫的日常萨满祭祀,再如每年春季的亲蚕礼、躬桑礼,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亲蚕礼。所谓亲蚕,即取男耕女织之意,突显女性在农耕文明中的责任,皇后要充任主祭。祀仪前两日,皇后要率领后宫眾妃进行斋戒。到了祭祀当日,皇后带领后宫及王公福晋和高官家中的命妇出顺贞门至先蚕坛(今北海幼儿园),在眾人的陪护之下,完成进香、行礼、饮福酒、送神等一系列活动。礼成后,再由皇后率领眾人更衣回宫。

侍奉太后是皇后在礼仪活动外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清代以孝治天下,皇后如同一个旧式家庭的儿媳妇,丈夫每天在外忙碌,陪伴、侍候高堂老母的任务自然就要由皇后主理。平常的时候,皇后每天都要带领嫔妃们向太后请安,所谓晨昏定省,至少一日两次。太后日常的休閒,比如听戏、聊天,皇后是首席陪伴人。如乾隆时,崇庆太后每到圆明园游览,都会住在孝贤皇后的长春仙馆,皇后一定要做出侍母最孝的表率。从晚清的文献来看,每月初一、十五,皇帝和皇后还要向太后侍膳。所谓侍膳,就是两个人站立着侍候太后吃饭。《宫女谈往录》记录一段大年初一时,光绪帝和孝定皇后侍膳慈禧太后的场景:

皇帝、皇后侍膳,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皇帝执壶,皇后把盏,双双给老太后祝福……老太后非常迷信,皇帝也很知趣,先布吉祥菜,祝福老太后万寿无疆,祝老太后吉祥如意。皇帝布一道菜,皇后念一道菜名,像念喜歌的一样,配合得很好。

皇后主持代表女性职责的祭祀,以女主人的身分参加庆典,以示贤德;侍奉太后,以表孝心,可以看出,皇后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天下的女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日常的宫廷生活里,皇后还有很多要彰显妇德的琐事,比如要为皇帝缝制荷包一类的随身物品。《内务府造办处檔案》常有皇帝让皇后制作小物的记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孝贤皇后为乾隆帝制作的极具满洲旧时风格的鹿羔皮荷包,现藏于臺北故宫博物院,既显示皇后的贤慧,又昭示节俭之风。其实皇上的衣食住行都有专人侍候,不像普通人家需要媳妇(皇后)亲自动手,这样做不过是一种姿态,清宫就是希望以锺粹宫后院「天下第一家庭」的每一处生活细节,为世人做出表率。

与嫡庶之分一样,清宫戏将皇后的职权过分的夸大。《国朝宫史》记载「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也就是说皇后为后宫之主,掌管内廷事务,但清代皇后所掌管事务的范围并没有民间想像的那么广,或者说,皇后手里的职权,远不如老百姓想像的那么大。不少清宫剧里总有皇后(甚至是高位分的后妃)责罚其他后妃的桥段,动辄下令罚跪,甚至命人责打,其实在歷史中都不存在。在清宫,后妃只有稽查参奏的权力,没有处置权,也就是说她们可以查验别人的违法、违规行为,但只能打小报告,等皇帝处理,即便是皇后也如此。

根据道光十五年一份檔案的记载:「朕因刘宫(官)女子一事,甚怪皇后奏迟,昨晚当面将皇后申饬,宫中事务岂容片刻耽延。」刘官女子原系曼常在,因犯宫规获罪,被道光帝降为宫女子,具体什么案由,现在尚不可考。从这份檔案的记载来看,常在几近妃嫔位分的边缘,即便犯了宫规,皇后依然只有参奏之权,汇报晚了,还会受到皇帝批评。而这位皇后不是一般人,正是道光朝最受宠爱的孝全成皇后,她出于什么考量,没有向道光帝即时汇报,目前还不能确定,但至少可以看出,即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后,也不能直接处置其他嫔妃。

皇后不仅无权处置后妃,甚至连很多宫女、太监也不能自行处理。《国朝宫史》记载:「非本宫首领、太监、女子不可擅行使令。」也就是说,宫女、太监们只听命于自己的主子,外人无权调遣。别说处罚,在徵得本宫主位同意前,即便贵为皇后,连其他妃嫔的宫女、太监都指使不动,这可能就更让人跌破眼镜了。所以,在清宫里只有一个人拥有处置权,就是皇帝,就是歷史书里写的「权力高度集中」。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杨贵妃受宠是因为长得胖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貌美丰艳,而且多才多艺,才能技艺很高,没有人可以和她相比。杨贵妃没别的就是长得漂亮,风姿绰约,长得非常美艳。在我们印象中唐朝人都是以肥为美,有人说杨贵妃很胖,这种说法是不正确也是不合适的,杨贵妃只不过是长得很丰满而已。杨贵妃为何能被唐玄宗宠爱?(1)杨贵妃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有历史记载,杨贵

  • 唐朝公主为什么如此愁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

    说起唐代,想想盛唐时期,周围的小国家都是俯首称臣!如此昌盛的唐代历史记录上一共有210位公主,但是最后嫁出去的却只有130位,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呢?按理说这样昌盛的国家公主、皇子应该是不愁嫁的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3点:1、唐代是以胖为美,作为权利的顶端,唐代公主一定是非常胖的虽说以胖为美

  • 古代考试如何防止考生作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作弊

    古代宋朝以后,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改变家族命运基本上都会选择科举这条路。不过当时科举的录取率非常低,只在3%~10%之间,也就是说最少会有90%的人无功而返。而且科举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如果三次都没考过就会耗掉你10年的黄金时间。所以每次能参加科举的机会,对于每位考生来说都必须把握住,拿出自己最好的

  • 历史上各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上,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2018年,我国

    2018年,我国全年出身人口只有1523万人,比2017年少了200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也降到了自1949年以来最低水平。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社会老龄化的速度会持续加快,预计10年以后,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4亿。其实现在年轻人不愿生孩子也是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或者还没

  • 古代皇帝花钱有限制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皇帝,花钱,有限制,很多,朋友,好奇,古代,身为,一国

    很多朋友好奇,古代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究竟有没有工资可拿呢?其实皇帝是有工资的。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国库就是皇帝的收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早在秦朝时期,皇帝的收入和财政收入就已经做出区分。用来治国的钱是从国库里拿,而负责整个皇室日常生活的那笔钱是另一个财政体系,皇帝基本上都不太考虑钱的

  • 唐宪宗李纯到底是被谁谋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宪宗,李纯

    整个唐代一共存在了289年, 有过21位皇帝,但说实话,也只有开国皇帝李渊到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这几位皇帝知名度高一些,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人,这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视剧、评书、小说的传播,让人们对这几位皇帝了解的多一些。而自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直到唐代灭亡这近200年的时间里,唐代基本上是处

  • 古人按手印是为了识别指纹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按手印

    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加上现代拥有了指纹提取技术和识别技术,所以才能让指纹在侦查、安全等领域被广泛使用。不过在古代,人们也经常使用按手印的方法留下自己的指纹,以作证明,但古代并没有识别指纹的仪器,为何他们还要按手印呢?现代的指纹识别,已经拥有了十分精确的对比技术,甚至手指上的每个纹路都会被记

  • 古代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靠什么打发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冷宫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冷宫就应该是一日三餐有保障,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想着找什么东西打发时间。甚至于寂寞难耐和守冷宫的侍卫勾搭一下。但其实真正的冷宫并不是这样子的,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普通农民想要维持生活都要累死累活,而这些妃子,明明被打入冷宫,不受待见,却妄想衣食无忧。位置冷宫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宫殿

  • 古代青楼和妓院是一个地方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青楼

    实际上有很多网友可能会把青楼和妓院混为一谈,认为在古代青楼和妓院就是同一个地方,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青楼和妓院不管是从业人员还是面向的客户群体都完全不一样,青楼要比妓院更高级更高雅,而且不是一般人想去就能去的。在古代,妓院是面向所有人都开放,只要你给钱就能享受到服务,但青楼女子基本上是只卖艺不卖身的

  • 古人日常饮食都要遵守哪些礼仪?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人,日常,饮食,都要,遵守,哪些,礼仪,中国,自古,来就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这也很好的体现出了中华文明对于礼仪方面的看重。古人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究一个“礼”字,《仪礼》和《礼记》就记载了很多先秦至西汉时期,人们在礼仪方面表现出的态度,有种敬事如神的感觉。那这次我们就为大家讲讲,古人在日常饮食方面,一般都要遵循哪些礼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