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帝为何对嫡长子胤礽的太子位进行两立两废?

康熙帝为何对嫡长子胤礽的太子位进行两立两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27 更新时间:2024/1/6 15:38:09

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朝出现内耗。

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题了。但也许有人不明白,最初立的太子胤礽为什么当了33年会被废黜,而后来康熙又重新恢复胤礽的储位,然后没多久再度被废呢。

《清圣祖实录》卷251:“(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史学家都已研究,但康熙作为一代明君,他废立太子自有打算,并不是无缘无故被废,太子胤礽的确存在问题。用有些人的话来说,胤礽确实存在一定的变态心理。那么,这位命运多舛的太子,究竟遭遇了什么呢?他怪戾的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不排除胤礽生母孕期焦虑或为先天原因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胤礽降临。其生母赫舍里氏怀孕的后一阶段,正是三藩之乱初起,清廷备感窘迫之际。面对这种相当不利的形势,赫舍里氏孕期的复杂心情,恐怕要超过后宫其他的女人。

由于赫舍里氏的头生子承祜已夭折,康熙帝曾为此深感痛惜,所以,再次生子,便是赫舍里氏身为皇后的首要职责,亦为康熙帝、孝庄太皇太后期盼之至。如果康熙帝重新有了嫡嗣,将在与三藩的力量对比中增加清朝实力,而赫舍里氏也可因此而进一步巩固其中宫地位。可是,如果此次生下公主,或是出现其他不测情况,则将使她愧对康熙与太皇太后,留下终生遗憾。可想而知,此时的赫舍里氏心理负担有多重。不难想象,赫舍里氏在孕期的紧张、焦虑心态,对于胎教不利。后来胤礽禀性暴躁,或许有此先天性因素。

而且我们知道,赫舍里氏生下胤礽时,年方22岁,而此前已曾生育,这次却因难产去世,不能排除她在孕期过重的心理负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太子被宠溺,残暴的秉性逐渐暴露

赫舍里氏生下胤礽实属不易,康熙甚是欢喜。不满2岁时,胤礽便被册立为皇太子,从此处于极尊地位。

康熙帝对小太子疼爱之至,无人敢对他指责一字,无不竭力加以奉承。胤礽14岁前,曾祖母孝庄虽然健在,但年高多病,已不能像培养孙儿康熙帝那样,亲自督教曾孙。在这种极为特殊的成长环境中,胤礽从小养成极强的优越感,目空一切,认为除皇父康熙帝外,一切人皆不如己,应在自己的支配之下。他无法承受挫折,不能容忍任不如意之事,否则便大发雷霆,通过攻击、虐待、伤害他人来发泄不满,甚至以此为乐。

这种心理,直接让年少的胤礽逐步产生了很强的权力欲望及滥用权力的习性。在生活方上,享有与皇帝等同甚至有所超越的待遇,这又使他自幼具有对物质财富的强烈占有欲,养成挥霍无度的作风。这是胤礽残暴、贪婪的思想根源。

缺乏限制的权力以及为其所任意索取的财富,彻底腐蚀了胤礽的身心,促使其性格中的两大弱点逐渐显现。一方面,原有的暴躁、焦虑等个性特征更加突出;另一方面,本已较差的心理承受力,进一步降低,变得脆弱,精神极为敏感,变态心理由此萌生。

三、“养不教父之过”:康熙帝的失职

康熙帝对于胤礽的培养,存在很大偏差。他对允礽的恶劣品行视而不见,对其缺点百般包容,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胤礽的奢求。

《清圣祖实录》卷251:“以感悦其心,冀其迁善也。”

作为储君,康熙帝自然又想在化学习、个人建树上对太子严加要求,希望他能够读书明理、文武兼通、宽仁孝悌。可是,胤礽在知识学习上大有长进,令人欣慰的同时,其贪婪、自私、残暴、为所欲为的思想作风,也在恶性发展。可这一点,康熙却不以为然。

康熙帝对于胤礽的这一严重问题,并非毫无觉察,但只是幻想通过让胤礽学习知识,特别是想太子通过学习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使之感悟,改正其恶行。同时,他又以胤礽具有较高的满汉文化素养,“其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清圣祖实录》卷234)来安慰自己,以减轻他对胤礽畸形发展的忧虑。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只能加速悲剧的来临。

四、储位失而复得,太子已成惊弓之鸟

胤礽的储位失而复得后,因反太子力量仍然存在,对其威胁日重,他重新成为众矢之的,同反太子派的对立更加尖锐。这种情况下,他的心理变态,亦即康熙帝所言“狂易之疾”,绝无可能去除,只有进一步加重。

为了发泄自己的压抑、怨恨与不满,胤礽殴打凌辱属下人员,达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他用怀疑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甚至其手下一个小太监“如厕,皆遣人伺察”。对此,康熙帝感叹道:“以此观之,当无处不留心伺察者矣。”(《清圣祖实录》卷251)。这一典型事例,恰恰表明胤礽在皇权与反太子派势力的夹击下,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因时刻担心失去储位,胤礽长时期处于焦虑之中,逐渐对所有人都失去信任,予以敌视,并以施虐他人的方式,发泄自己对诸皇子及王公大臣的怨恨,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最终,因策划逼父让位,而让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胤礽。

标签: 胤礽

更多文章

  • 北齐妖妃冯小怜究竟有多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冯小怜

    冯小怜,北齐后主高纬的嫔妃,深得宠幸,她在中国古代美女排行榜上是不可或缺的一位。下面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曾记得段誉在洛阳白马寺中与方丈讨论《阿含经》,方丈说“转轮圣王有七宝”,段誉这个流氓胚子对“不长不短,不白不黑,冬则身暖,夏则身凉&

  • 曹操唯才是举却没有接受吕布的归降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

    《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可简单理解为,吕布为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诚然,吕布确实武艺高强,但他也是一个满身污点、背主弃义之人。吕布也绝不像一些影视剧描述的那样,是什么&ldqu

  • 曹操为什么要颁布禁酒令?反对禁酒令的人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

    古代人的娱乐项目并没有现代人这么多,所以喝酒算是古人最大的乐趣之一了,但是在三国时期曹操曾想颁布禁酒令,所以也遭到了反对。那曹操为什么突然要禁酒呢?当时天下大乱,百姓也是民不聊生,想要恢复庄稼的正常生产就变的非常困难,而且酿酒就需要粮食,人都要吃不饱饭了就更别说喝酒了。但是朝中有几位大臣却不这样认为

  • 双眼皮的血统来源于哪个名族 中国人双眼皮是少数名族的血统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双眼皮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双眼皮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双眼皮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就比较奇怪了,是不是这个双眼皮是有血统关系的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所以这个双眼皮是不是和这个少数民族有关系呢?这个双眼皮是不是源自于少数民族呢?这些问题也都比较有意思了,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来分析看看。双

  • 在明朝怎么样的条件才能加入锦衣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

  • 古代上香皇帝需要跪拜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上香

    对古代皇帝上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皇帝进庙上香的时候,皇帝需要跪拜吗?皇帝在古代,号称九五之尊,上天之子,从来都是别人跪他。想让皇上跪别人,那几乎不可能。哪怕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依然还有许多前清遗老们,偷偷跪拜溥仪,想制止都困难。想来无外乎

  • 历史上想刺杀董卓的人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

    董卓是不是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这一点已经无从考证,因为正史中吕布的兵器好像是长矛而不是长戟。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吕布那杆专捅义父的方天画戟确实是无敌的,一对一单挑,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为什么是吕布刺董卓而不是其他人,看了正史我们才发现,也就是号称“飞将”的吕布有能力刺杀

  • 古代太监不识字是如何宣读圣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太监

    说到这个太监宣读圣旨,想必大家在看一些古装影视剧的时候,通常去宣读圣旨的让你都是太监,毕竟接旨的人都会感谢这些公公。但是历史上,太监是没什么文化的,所以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那么他们都是怎么宣读圣旨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说到皇帝身边的太监,基本上都是等级比较高的,对皇帝来说就是相当于自己的秘

  • 木头和陶瓷做的枕头有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木头,陶瓷,枕头,什么,好处,说到,枕头,我们,现代,柔软

    说到枕头,我们现代的枕头是既柔软又舒适的,一个舒适的枕头里面都是用的棉花、鹅毛等等材质而做成的,枕着这样的枕头睡觉那是非常舒服的,现代人往往都比较会享受。那么话说回来,古代人的枕头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他们的枕头要让我们去睡的话那一定是睡不来的,因为他们的枕头都是用木头或者陶瓷原材料而做的,这是为什

  • 中国古代“配阴婚”制度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配阴婚

    说到古代的陋习,那就不得不说称之为变态的配阴婚,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这种事情。配阴婚又叫做冥婚,在当时往往都是一些富有的家庭的一些迷信,穷人家自然是没有这么多事的,只有富人家才会注意这个主意那个搞出来这种陋习,而且还在当时非常的流行。那么配阴婚具体是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代人配阴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