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如何分家产

古人如何分家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69 更新时间:2024/2/27 13:31:57

古代,自商鞅变法开始产生了分家,那么古人是如何分家的呢?家产如何分配呢?

古人分家时,原则上是每个儿子平分家产,但实际上呢?同是儿子,父母也难免有所偏爱,再者,家里的所有财产也并不是能够准确的估量价值,分的时候稍有不平衡的情况是存在的。

(一)父母健在,由父母做主,平分现有财产

"诸子均分家产",每个儿子得到的财产是一模一样的,十分公正,据说这种分家方法最早出现在西汉一个叫陆贾的人家里。

史书记载,陆贾是刘邦的属下,提前退休后想到自己的几个儿子,于是拿出曾经南越王送给他的礼物,拿出一半平均分给五个儿子。

并告诉他们,你们以后可以自立门户了,我也不管你们,我现在还不需要你们养老,但是当我来你们谁家里,你们一定要尽心的照顾好我,好吃好喝的供着,如果我以后在谁家里离世了,那么我剩下的财产就是谁的。

不偏不倚,均分家财,还顺便将自己的身后事安排了,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兄弟矛盾,与此类似的还有唐代历任三朝的宰相姚崇

姚崇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历任三朝宰相,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们步上反目成仇的后尘,决定效仿前人给孩子们分家。

将家里的田产均分给三个儿子,写明了遗嘱,为了避免误会造成矛盾,将自己的考量一五一十给儿子们掰扯清楚,甚至连自己离世后的丧葬也一并决定好了,不允许大肆操办,一切低调从简。不仅如此,还给了侄子一笔钱财。姚氏家族在姚崇去世后仍然兴盛了将近百年的时间。

(二)父母去世后,由宗亲长辈作证,分割家产

东汉会稽有名叫许武的村人,家里有两个弟弟,分别叫许宴、许普,父母去世后,许武提出要分家单过,两个弟弟都同意了。

于是他将所有财产分成三部分,每人一份,但实际上他自己的那份价值远大于两个弟弟的那份,加上他颇有远见,经营的好,转头就将现有财产翻了几倍。

这时候邻居就非常看不惯他了,同样是家里的儿子,分家产的时候凭什么大哥分的多?邻居们一边不耻大哥许武的做法,一边赞颂两个弟弟不和哥哥一般见识,是个心胸宽广的,这名声渐渐的传了出去,两个弟弟便被当时的太守举孝廉。

也就在这个时候,许武邀请宗族长辈上门,哭着说道,大家都误会我了啊,我当时那么做都是为了我两个还没有功名的弟弟,分家不均匀正是想让他两人有个好前程,现在我如愿以偿,即使我名声不好了也没有关系,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后又将现有的家产全部赠送给了两个弟弟。邻居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称赞他是个好哥哥,太守见他如此为弟弟考量,大手一挥将他举为孝廉。

明朝吴江人曹大武家里有9个兄弟,他自己被过继给伯父做儿子,这位叔伯家里有田产九百多亩,这些本应该由他全部继承,但曹大武心善,想到生活贫困的兄弟,最终决定让爷爷做主,除了他答应记在名下的三百亩地,其他的全部交给兄弟们。

这些做法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义让",被当时的人们称颂,也因此在史书上记载留名,想来大部分情况还是分家产中分割不均产生争吵,所以分家的时候往往会邀请宗族长辈,为的就是和平分家,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争端。

(三)女儿没有权利继承家里的财产

在古代,只有儿子有继承家业的权利,女儿是没有权利继承家业的。女儿出嫁前待在娘家,出嫁到婆家会带上娘家给的陪嫁,这是唯一一次娘家正大光明给女儿家产,给的多少都是娘家人的心意。

有些家里有底气,又舍不得女儿在婆家被欺负的,免不了嫁妆给的丰厚一点,但即使给的再多也不会将家底掏空,这些都是嫁妆,不是分家。

司马相如卓文君两人私奔,卓王孙心生恼怒,一气之下一点嫁妆也不给卓文君,后来还是见女儿过的实在辛苦,到底狠不下心,这才将应给的嫁妆给了。

《水东日记》记载,公元1260年,一个中产阶层家族的嫁女陪嫁标准,"奁租一百亩,奁具一十万贯,十七界。"

(四)丈夫去世,妻子可继承小部分家产

丈夫去世后,妻子是没有资格继承家里的财产的,《实政录》中这样记载:

如果家里的大家长去世了,留下妻子和儿子,那么丈夫的全部家产由儿子继承,在儿子还没有长成之前,家产交由妻子打理。

如果没有留下亲子,但在丈夫生前由养子的,只能继承所有财产的三分之一,其余财产必须分给丈夫的子侄。

如果亲子养子都没有,但是还有女儿的话,也只能继承所有财产的三分之一,其余交给和丈夫血缘亲近的叔伯子侄。

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的,为了保证丈夫去世后妻子的日常生活,可以继承两百亩田产,田产是租是卖都由她做主,别人无权插手,但如果这位妻子决定要改嫁他人,那么这两百亩田产是不能带走的,必须归还给宗族。

所以,唯有亲子在,丈夫的全部财产才能留下,不然必定要拿出一部分交由叔伯子侄,至于女儿,在财产继承上地位如同养子。可以看出古人重视亲戚血缘关系,宗族的力量强大,地位高。

标签: 分家

更多文章

  • 苏麻喇姑地位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的地位高过皇亲国戚是不可能的,即使她是孝庄最信任的人,她的身份始终都只是一个侍女。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苏麻喇姑是清朝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侍女,她深受孝庄的宠爱,康熙的尊敬,被孝庄、康熙视为至亲。作为一个侍女,她所受到的待遇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晚年,康熙曾因害怕她受不了孝庄去世的打击,为此他特意将自

  • 汉武帝临死前为何要赐死皇位继承人的母亲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钩弋夫人

    班固在《汉书》中记载,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期间,赵氏随侍在旁,因犯有过错,受到汉武帝的斥责,致使赵氏忧郁而死,赵氏死后就近葬于云阳。立子杀母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成为惯例。北魏惯例,后宫产子将立为继承人,其母皆赐死。史官认为,汉武帝立子杀母是出于权衡,北魏当成制度是矫枉过正。汉武帝在古代历史上的口碑很高

  • 清仁宗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仁宗

    要说正史,嘉庆皇帝绝对不能被记载是被雷劈死的。咱国一向有说法:罪大恶极的人才会被老天爷劈死。所以,人们在赌咒发誓的时候常用“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在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是在野史中,嘉庆皇帝却是被雷劈死的。并且被劈死的时间、地点各有不同。第一个版本:狩猎归来的路上被雷击中说那次

  • 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后哪几位嫔妃为他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高炽

    朱高炽明于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变,忙召蹇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于是叹息说道:“我监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边说边留下了眼泪,蹇义、杨士奇也留下了眼泪。洪熙元年

  • 玛雅水晶头骨长什么样 水晶头骨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水晶头骨

    前几年,有关水晶头骨的传说故事十分盛行,不过这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水晶头骨并不是玛雅部落遗留下来的,而是用现代技术制作而成的模型。可能对于部分网友来说,得知这个结果后会感到失望,但事实就是这样,现在是用科学说话的年代,一些被赋予神秘色彩的东西,往往都夹杂着各种谎言。所以大家上网还是要具有一定的分

  • 华佗真的可以做开颅手术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佗

    华佗被称为是神医,但是具体治好过什么疾病也不太清楚,帮别人接生倒是有几次。华佗治疗曹傲的头疾说要开颅,结果曹操大怒直接杀了华佗,不过华佗真的会做开颅手术么?感觉以当时的医疗知识和设备简直有点太神话了,古人听到开颅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华佗显然不会这样说,所以这件事就是假的,华佗要是真这样说就是自寻死

  • 刘娥临朝为何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娥

    刘娥在宋真宗死后临朝称制,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后世将它与武则天、吕雉并列。众所周知,武则天最后称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那么刘娥既然已经把持朝政,为什么不称帝呢?她不想称帝吗?刘娥曾于上朝时问及群臣:“唐之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朝臣回答:“唐之罪人,

  • 北宋二婚女人刘娥是怎样成为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娥

    刘娥出身低微,又做过歌女,还嫁过人,二婚的她为什么能成为皇后呢?刘娥在宋真宗赵恒还是韩王时,就被张耆引荐给赵恒,因为身份低微,被宋太宗赶出王府。但是赵恒不舍便将她藏在张耆府中时常探望。初入宫廷宋太宗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太子赵恒承继大统,即宋真宗。即位后,宋真宗将刘娥接入宫中。但后宫已经有了郭皇后

  • 刘娥是怎么对付权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娥

    宋真宗死后,刘娥是如何在朝中站稳脚跟,不让权臣乱政的呢?孤儿寡母的日子不好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就是在皇宫里也不例外,每当皇帝英年早逝,留下尚未成年的小皇帝和柔弱无依的皇后,难免会出现几个欲望膨胀、狼子野心的权臣,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康熙小时候的鳌拜。不过,在北宋仁宗时,出现了这样的环境,却没有出

  • 古代青楼女子是如何避孕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避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大臣管仲就开始设立“女闾七百”,也就是官营的“红灯区”。此后,娼妓产业历经魏晋至大唐的开放,一直历经宋朝、明朝,到清朝达到了一个高峰。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那么这些青楼女子是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的呢?别查历史,这些事儿历史上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