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冷兵器研究所连续发布了《秦军小兵真能靠砍人头实现逆袭吗?说说你不知道的秦国首级军功制》和《割首级又怕被反杀,古代战场上的士兵都是如何抢人头的?》两篇关于古代抢人头的文章,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不过也有一些读者产生了新的疑问:古代战场真的太危险了,一不小心脑袋就没了。那么打起来能不能装死逃跑呢?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说下这个问题
▲ 《大兵小将》剧照
2010年,成龙演过一部叫《大兵小将》的电影。在电影里,成龙扮演一个靠装死活下来的小兵,与敌方幸存的一名受伤将领,因为立场与人生观的对立,两个人一路斗智斗勇,相互伤害,最后却遇到了共同的敌人,两个人又相互扶持,一同出逃。其实很多时候,对小兵来说,战争的输赢与自己无关,自己只不过是炮灰一枚。好好活下来,回到故乡过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高人生理想。
▲ 古代田园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战场上,是不是很多人想过装死逃跑?如果真的这样做了,成功率有多高?先说第一个问题,虽然古代不可能有类似的问卷调查,而且就算有也不会有人说实话,但从人性的角度分析,恐怕很多人都动过这个念头。特别是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士兵明知是必死,想活下来也是人之常情。更何况有时候,从军的是被强拉来的壮丁,就比如说《石壕吏》里的那种。对他们来说,只要能活下来,装个死扮个尸体什么的,几乎毫无道德压力。
▲ 《石壕吏》中官方强行拉百姓从征的场景
可话又说回来,你想得到的,别人自然也想得到,而且早就制定了预防性措施。事实上,在战场上装死是件很危险的事,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玩死了。如果己方军队占上风,自然没有装死的必要,就算是执行高危任务,比如登城、夺旗、斩将、冲阵……既然选中你就别想跑了,后面有人督战。既然赶上了不如搏一把,毕竟一旦成功赏赐还是很丰厚的。
▲《大兵小将》剧照
即便成功避过督战军将的眼睛,从战场上逃出来,接下来也要面临很多麻烦。如果直接当了逃兵,家人就得受到株连。在汉代,如果军士逃营,那么妻女有被没籍为奴甚至充为营妓的危险,到了曹魏时期干脆直接处死。就算回到自己大营,如果逾期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在唐朝是逃一天徒刑一年,超过十五天直接处死。
▲ 脸上被刺字的士卒画像
到了五代时期,后梁太祖朱温更是在士卒脸上刺字,在所有的要津隘口都设卡盘查。一旦发现士卒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就直接当成逃兵来处理。这个制度后来又被宋朝沿用,离营满三天者斩首,到了熙丰变法时又改为七天。如果己方吃了败仗,随随便便装死也很容易翻车。毕竟胜利一方要打扫战场,该补刀的补刀,该掩埋的掩埋,很多军队还有割耳记战功的习惯(周军、蒙古军),还有一些军队有斩首记功的习惯(秦军,明军)。与其等着敌人来处置,不如一开始就“随众大溃”。
▲ 战争中砍下的首级
当然了,以上都是理论分析,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就算有人督战也存在看漏的可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大军在冲锋的时候,假设有个士兵佯装中箭倒下,周围的人也顾不上细看,继续和敌军恶战,最后双方伤亡惨重。在敌军打扫之前,或者借着夜幕的掩护,这个士兵完好无损的退出了战场。
▲ 《大兵小将》剧照
以上分析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只不过是几率大小的问题。当然了逃出去之后会不会被处罚,或者家人会不会被牵连,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至少在战场上装死在理论上是存在可能的。总之装死逃跑是个技术活,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时机的把握、高超的演技以及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