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4 更新时间:2024/1/19 16:17:29

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的评价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事情有时也会有例外,比方说三国时期曹魏王朝的第一位皇帝魏文帝曹丕,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就不怎么高,而是普遍同情、喜欢曹丕的弟弟曹植

人们不喜欢曹丕,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曹丕夺取了原本应当属于弟弟曹植的世子之位。他们觉得:曹植富有文采,是魏武帝曹操喜欢的儿子,本应成为魏王世子。但是曹丕却通过各种手段,最终成功地夺得了魏王世子之位。

以上这些内容,如果当作宫斗剧或者是文学作品来看,那确实是一段精彩的故事。但是,真实的历史是否也是这样子的呢?曹丕真的是凭借阴谋才取得魏王世子的位置的吗?非也。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就将为您分析:曹操为何会选择曹丕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曹丕的身份符合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

自从西周时期开始,中国封建政权的君位继承一直以来都基本遵循着嫡长子继承制。其具体内容如下:君位优先由嫡长子,也就是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如果正妻没有生儿子,则选择其他姬妾儿子中年龄最大的那个。

再看曹家的情况。曹操和自己的妾刘氏生下了长子曹昂,后被曹操的正妻丁夫人收为养子。虽然曹昂不是丁夫人所生,但是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来看,曹昂就是丁夫人的儿子,是曹操的嫡长子。也就是说,曹昂本应该是曹操基业的优先继承人。

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曹操征讨张绣,张绣归降曹操。然而,曹操似乎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头脑一热,做出了一些不太尊重张绣的行为,激怒了张绣,使得张绣决定降而复叛,意图攻杀曹操。

面对张绣的突然袭击,曹操侥幸逃脱,然而曹昂却为了保护父亲,不幸遇难。

曹昂遇害的消息传来,他的养母丁夫人如遭五雷轰顶,悲痛欲绝。她怨恨丈夫曹操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一气之下就和曹操离婚,跑回了娘家。

不过,虽然丁夫人和自己离婚了,但是正妻之位不能空着啊。于是,曹操就立卞氏为正妻了。而卞夫人正是曹丕和曹植兄弟二人的母亲。

对于曹丕而言,他原本是曹操的二儿子。既非长子,又非嫡子。这接班人的位置原本与他无关。然而,大哥曹昂的遇难,使得曹丕“顺势替补”,成为了曹操的长子。而且,母亲卞夫人被立为父亲曹操的正妻,又使得曹丕成为了曹操的嫡子。自此,曹丕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嫡长子的身份。既然如此,此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曹丕当然就应该是曹操的合法继承人了。

东汉三国时期,不守规矩的人不是没有,但是下场都不怎么好。袁绍废长立幼,结果他去世之后诸子自相残杀,以至被曹操各个击破;刘表废长立幼,结果他去世后不久,苦心经营多年的荆州基业就被拱手送给了曹操。这些前车之鉴曹操不会不知道,他当然不想重蹈覆辙。这也因此成为了曹操立曹丕为魏王世子的一个原因。

曹丕其实文武双全,比曹植更优秀

很多人认为曹操中意曹植,是因为曹植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诗人,富有文采,因此深得曹操喜爱。

曹植是不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呢?那当然是!曹植才华横溢,擅长作诗写赋,留下了许多世人称颂的佳作,如《七哀》、《洛神赋》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南朝诗人谢灵运性情高傲,基本上是“看遍天下无敌手”。但是他同样也表示:自己对曹植崇拜至极,并以“才高八斗”称赞曹植。曹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很多人因为曹植文采出众,就想当然地以为曹丕是个不学无术之人。然而,请记住一点:曹植才华横溢,与曹丕是否有文采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以上的推理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而在事实上,曹丕不但没有不学无术,反而同样也是魏晋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赋,如《燕歌行》、《登城赋》等等,同样也为世人所称颂。

曹氏兄弟如此,他们的父亲曹操亦然。人们因为曹氏父子兄弟三人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将他们并称为“三曹”。鲁迅先生曾经将魏晋时期称为“曹丕的时代”,可见曹丕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样不菲。

当然,单论文才,曹丕固然离曹植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是,曹丕还有另一项优势武功。

曹丕年幼的时候,父亲曹操就亲自指导他的武艺。这一时期,曹操正在为了自己的基业四处征战,而年幼的曹丕也经常随父于军中。因此,曹丕习得了一身好武艺。

张绣之乱时,少年曹丕跟随着父亲的军队来到宛城。当张绣叛乱的时候,局势十分严峻。少年曹丕策马飞奔,从乱军之中跑出了一条生路,与父亲曹操团聚。由此可以看出,曹丕的身手确实不凡。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看曹丕的武艺。曹操的部下有一位名叫邓展的将领,是当时知名的剑术高手。在一次宴席上,曹丕与邓展就剑法展开了交流,继而以甘蔗代替宝剑,开始比武。而比武的结果,最后以曹丕的胜利告终。能够在比武中战胜一代武功高手,说明曹丕武功颇为高强。

我们可以来一个总结。卞夫人的三个儿子之中,次子曹彰爱武,三子曹植好文,而长子曹丕则文武双全。相比于两个弟弟,曹丕的发展更为全面,也更适合作为曹操的接班人。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时什么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靖难之役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朝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一场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之久,最终朱棣成功的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统治,自己成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朱元璋的生育能力极强,一生共有26个儿子,抛去夭折的两个儿子还有太子朱标一系以及朱棣

  • 烛影斧声赵光义真的敢杀赵匡胤吗 赵光义到底有什么依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烛影斧声

    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十月,踌躇满志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突然驾崩,而在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17岁的情况下,却是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登基,成为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朝的首次皇权交接竟然是“兄终弟及”。显然,这未必是一次正常的皇位交接,虽然后来

  • 高阳公主真的参与谋反了吗?李治为什么一定要杀高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女儿,一般认为她是第十七女,那么历史上的高阳公主真的参与谋反了吗?李治为什么一定要杀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这是史有明文记载的,大概不会错。同时,李治也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嫡三子。所以,李治和高阳公主,应该是兄妹或者姐弟关系史料

  • 子婴到底是秦始皇什么 人 子婴为何没有被胡亥弄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子婴

    秦王子婴是谁的儿子?这个问题一直是史学家的一个千古之谜。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比较少,而且对于他是谁的儿子更是众说纷纭。子婴又被称为秦三世,在他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他的身世,他和秦始皇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结,子婴被称作是秦三世,但是谥号又是秦王,那么想必大家心里都很疑惑

  • 古代太子要是没有继承就去世了 儿子和妻子又是怎么安排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太子

    自古以来,太子这个位置都是十分尴尬的,不仅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就连和其余皇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微妙的,所以处于这个位置,原本就是高风险的,再加上很多事情的影响,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太子在继位之前去世的事情。当这些太子去世之后,他们总是有家人的,当家人失去太子这样的顶梁柱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得

  • 古代黄金万两到底是什么概念 换做现在是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金

    黄金作为自然界少有的单质之一,黄金是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硬通货币,其本身具有很高的价值,是人们财富的象征,收藏价值也非常可观。中国古代,黄金是身份、财富、权力、尊贵和吉祥的象征。帝王用的朝服诏书甚至连被子都是金黄色,这就代表了古代是以金色为尊。古代皇帝对大臣的赏赐中,有“黄金万两&rdqu

  •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醉打金枝”吗?唐代宗为什么不敢发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醉打金枝

    唐代宗(726年779年),初名李俶,后改为李豫,出生时正是其爷爷唐玄宗在位期间,处于 “ 开元盛世 ” 鼎盛时期,大唐国力强盛,四夷宾服,代宗还在少年时代(737年四月),由于唐玄宗受到武惠妃和奸臣李林甫设计的奸计,一日之间赐死了太子李瑛(唐玄宗第二子)、鄂王李瑶(唐玄宗

  • 朱棣答应立朱高熙为太子是真心的吗?朱棣为什么后来变卦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

    朱高煦系朱棣的次子,英勇善战,在“靖难之役”中,跟随朱棣征战南北,屡立战功。白沟河之战,高煦帅精骑数千,斩南军都督瞿能父子,使得燕军反败为胜。东昌之役,“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赖高煦所率援军,击败南军,保护了朱棣。朱棣以高煦类己,许以事成立为皇太子。

  • 唐隆政变李隆基上位之后为何还要杀上官婉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隆政变,李隆基,上官婉儿

    前言唐隆政变中,李隆基铲除弄权的韦后一党,同时也终结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一千三百多年后,陕西咸阳洪渎塬挖出上官婉儿墓,历史与现实直接产生关联。而细细品读墓志之后,我们会发现有诸多令人震惊的秘密藏于其中。始遇贵人婉儿,系唐高宗时的宰相上官仪之孙女,公元664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了废武皇后的诏书,与

  • 东吴宗室权臣孙綝执政时为什么敢废黜吴主孙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綝

    《三国志》记载:“使光禄勋孟宗告庙废亮,召群司议曰:‘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皆震怖,曰:‘唯将军令。綝遣中书郎李崇夺亮玺绶,以亮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典军施正劝綝徵立琅邪王休,綝从之。&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