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的皇后及妃子为何大都从民间甄选?

明朝的皇后及妃子为何大都从民间甄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37 更新时间:2023/12/27 9:58:02

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权威最高的人物,作为皇帝的嫔妃也应该有一定的家世衬托,比如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都是有着极高的家世。但是仔细看中国历史就可以发现,明朝的后妃甚至皇后的出身其实并不高,大多都是平民,为什么会这样?

一、政治上控制极端,不需要政治联姻

1、管理控制严格,不需要政治联姻

明朝的政治执行是十分严格的,甚至都有东厂、锦衣卫等情报组织,都是为皇帝一个人服务,对皇帝一个人负责,其他机构对其的制约十分受限制。

明初,朱元璋就废丞相,设六部,阻断一些权臣,军事上,也是逐渐残害一些武将,比如永乐皇帝徐皇后的父亲徐达。文武大权都是掌握在皇帝一人身上。所以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政治联姻。

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后的选拔大多都是因为政治原因,甚少有皇帝能够将自己心爱的女子设立为皇后。比如清朝的康熙帝的皇后是索尼家族的人,后来在对抗鳌拜的过程中,索尼家族是出了力的。

这种可以理解,皇帝年纪小,需要外戚的帮助才能巩固自己的权势,这点不只是康熙帝是这样,汉昭帝也是如此,娶了年仅6岁的上官小妹,在后来的政局当中,频繁利用上官家族和霍光势力进行对抗。

这点在明朝似乎并不明显,几乎没有皇帝是为了政治原因娶皇后的,就连永乐皇帝的徐皇后是在朱棣做燕王的时候迎娶的,不存在较大的政治利益关系。

由于明朝的政治管理体系严格,所有大权全部集中在皇帝的手中,明面上根本不存在能够制约皇帝的“丞相”机构,皇帝在处理事件时,也多是内阁和宦官进行管理。

内阁并不是合法机构,故此往往容易被宦官所拿捏,制约皇帝的持续性并不长,比如张居正。但是如果皇帝不勤奋,一旦懒政,朝政容易被宦官所控制,这也是明朝政治弊端。

在这种情况之下,政治联姻的可能就进一步缩减了,因为此事的皇帝一旦进行所谓的政治联姻,就不是外戚来帮助自己了,很可能是外戚借用皇帝的权威,试图控制朝政了。

这肯定是历代皇帝都不想看到的。所以明朝的皇后选取在家世上并没有过分的要求,只要个人品格端正,皇帝个人满意就可以。

2、吸取元代的教训

元代朝政混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母权的干扰,这是游牧民族不可避免的,刚进入中原时,还是处于奴隶制度,朝政上很容易受到母权的干扰。

“太宗昭慈皇后,名脱列哥那乃马真氏,生定宗。岁辛丑十一月,太宗崩,后称制摄国者五年。丙午,会诸王百官,议立定宗。朝政多出于后。至元二年崩,追谥诏慈皇后,升祔太宗庙。

这点在刚开始的北魏也是这样的。所以北魏最开始实行的制度是“子贵母死”,只要儿子被立为太子,就要赐死生母。元朝在实现稳定的统治之后,对于这一点,并没有过多的思量。如果元朝有较为稳定的继承制度,在某方面也可以限制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是元朝没有。

元朝一开始的继承制度是幼子继承,但是后来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所以忽必烈决定让自己的长子继承皇位,很可惜,真金早逝,死后,是由真金的幼子继承皇位(真金就是忽必烈的长子)。造成了继承秩序混乱,长子和幼子似乎都有继承的资格。

元朝的政治成本很多都是用到了皇位争抢中的,所以消耗干净了元朝最后的“元气”。朱元璋并不想自己死后,皇位继承也是呈现这种情况,所以提前规定太子,甚至让朱允炆继承皇位。“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

另外,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戚在皇位继承中的干扰,很多太子娶的太子妃和妾室大多都是平民,这样的家世,是没有办法创造激烈的皇位争夺的。

就算后面生下儿子,也没有实力给儿子,儿子日后的发展前途究竟如何,全部都是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心意。放下皇帝的身份,家里没有太多利益争端还是蛮舒服的。

不仅如此,明代还相对应地配套了皇子的教育制度,只要确定了太子,那么其他皇子就得不到优秀的培养,皇帝一般让这些皇子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大部分的皇子也会满足于此。

《明史》记载:“宜亲贤乐善,以广聪明。逆己之言,必求其善;顺己之言,必审其非。”这样的状态肯定争不了皇位。这点和清朝的皇子培养有点不一样,清朝的皇子培养有专门的制度安排,而且继承大部分都是依据皇子本身的能力。

故此清代的皇子水平总体来说还算是比较高的,选出来的皇帝大多都是比较有政务心的,和明朝的大部分皇帝并不一样,不然那也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场面。

二、明朝特殊的朝代风格导致的

1、开国皇帝朱元璋规定“平民”风格

朱元璋本身其实不是贵族出身,所以在选择太子妃或者太子的妾室时,也不会去过多考虑贵族。很简单,本身是平民出身,如果安置一个贵族为太子妃,那么自己的脸面往哪里放。

有些皇帝可能并不会计较这种事情,但是有些皇帝要计较。在明朝,甚至连“猪肉”都不能叫做“猪肉”,不然就会被认为不敬。

“时武宗南幸,至扬州行在,兵部左侍郎王宪抄奉“钦差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钧帖,照得养豕宰猪,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姓字异音同,况食之随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明朝的统治者大多都是有此心态的。

朱元璋,是平民起来的,故此很大程度上会带有自身身份的敏感性。

“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俾预政事。至于嫔嫱之属,不过备职事,侍巾栉。恩宠或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历代宫闱,政由内出,鲜有不为祸。惟明主能察于未然,下此多所惑。卿等其篡女诫及古贤妃事可为法者,使后世子孙知所持守。”

在布置后宫制度也是如此,如果后妃的地位是原来的贵族,有可能会触发原本的自卑感,所以给后妃增加了很多规矩。世家出身的女儿大部分受不了这种规矩的束缚。

另外,像这种“暴发户”一般也无法和一些贵族有共同语言。所以朱元璋以及马皇后偏向于一些普通的女孩子。但由于明朝初年,政治的特殊性,武将还是掌握较大的权力,故此后宫中不可避免地有些家世极好的女子,但是这种比例在明朝是十分小的。

并且在永乐皇帝之后,几乎家世高的女子基本进不了后宫(这个是除去和亲过来的)。

但是如果某个女子被选中为后妃,确实会提高女子家中的地位,比如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就是一个中等的武将家庭出身,后来因为家里出了个皇后的缘故,官位提拔到了正三品,但是这种官位是没有实权的。并且之后的实权也被交了出去,以免被皇帝本人猜忌。

2、究竟给明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这种举动自然是降低了明朝的朝政的干扰因素,原来有丞相、外戚、皇帝等多方势力进行平衡,所以朝政中不容易形成“一言堂”,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长久掌控权力。

但是明朝却形成了绝对掌控势力宦官,很大原因是皇帝从各个方面杜绝了势力增长的可能,就连对自己的亲儿子,只要不是太子,根本不会用心培养,肃清动摇太子的内在隐患。

如果是亲自来的话,那么庞大的体系,皇帝一个人根本应付不过来,所以后面有了内阁。

内阁算是权力畸形发展的产物,皇帝能够全部控制还好,但是并不是。明朝的统治者很多并不是接受原先的太子教育的,故此很多脑子不好的也上位了。

宦官作为皇权与内阁的沟通者,自然可以从其中攥取大量权益,朝政运转的体系大部分都掌握在这些人手中,久而久之体系内部就会渗透宦官的势力。

就算有些皇帝能够反应过来都不行,宦官已经掌握大权,如果轻易换掉,容易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混乱。崇祯之所以没法控制明朝的基本盘,除了明朝的基本盘已经烂完了以外,最重要的是把魏忠贤杀掉,没有人能够取代魏忠贤的位置。

三、总结

明朝的后妃选拔大部分都不是高贵,已经能够说明,明朝发展的部分问题了,一个好的统治,并不是通过各方面的强行压制来完成的,是需要释放适当的活力,不然一开始创造的基本盘,迟早会消耗完。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善长

    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是谈论这三个人,实际上是朱元璋提出这三个人,想用这三个人为宰相,想征求刘伯温的意见。朱元璋首先提到了杨

  • 萧规曹随是什么意思?曹参当上丞相后为何无所事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参

    曹参,西汉开国功臣,汉朝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曹参“萧规曹随”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萧何去世,曹参进京当宰相。在他担任宰相的三年时间里,一切都遵循萧何生前曾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予改变。这一件事,在历

  • 古代皇后为什么不能降为妃嫔 被废皇后的儿子还算嫡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后都被废了,皇后的孩子,即使不被降为庶子,也必然是没有继承权了。毕竟老皇帝会担心,这瓜娃子上台后,会不会为了他老妈,打击报复。皇后只能被废,却不能降低为妃?这就好比是妻子只能被休掉,却不能被当成小妾来看待一样(当然,也有例外)。这在古代很正常,因为小妾是夫妻的共同财产,晚上陪

  • 古代妃子生下皇子之后为什么要找奶妈不自己哺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

    一位60多岁的历史专家告诉我:明朝曾设立“乳娘府”,专门招募15到20岁的已婚女性给皇子喂奶,这不仅和皇帝的嗜好有关,还隐藏这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古代妃子为什么不给皇子喂奶?古时候的后宫,都有这样的规定,妃子不能给皇子喂奶,一旦有人违反这个规定,轻则会被皇帝冷落一番,重则直

  • 曹丕篡位为什么还要优待汉献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献帝

    曹操在称帝和不称帝的选择中长期徘徊,到死也没有称帝。但是这不是他良心发现,不想称帝,而是把称帝的使命留给了曹丕。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接替他成为魏王的曹丕就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当了皇帝,建立了魏朝。在称帝后,曹丕并没有杀害汉献帝,反而对他十分优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一、曹丕称帝后对汉献帝的待遇。汉室江山

  • 东汉末荆州刺史刘表为何不向外扩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表

    刘表是东汉末年群雄之一,作为荆州牧,其掌握着强大富庶的荆州,有着极佳的战略位置与国力。可刘表在他掌握荆州的几十年时间中,却没有任何建树。看着他四周的群雄们各自忙着扩张自己的领土,刘表却毫无动作。这似乎并不正常,但他却是发生了。许多人对此归咎于刘表的守成性格,认为他不对外扩张,完全是他性格上的原因。

  • 古代皇帝选妃侍寝只有翻牌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侍寝

    话说,1644年清军入关的最大贡献,就是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电视事业。被“清宫戏”轰炸得太久,大家都知道了皇帝陛下晚上选妃侍寝的小秘密:翻牌子。然而,古代帝王那么多,选妃侍寝的手段怎么可能只是“翻牌子”这么单调?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做一个小小的盘点。古代

  • 嘉庆帝真的是被雷劈死的吗 嘉庆帝真实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嘉庆帝

    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间,清朝经过康乾盛世的辉煌开始了漫长的中衰期。纵使嘉庆皇帝力挽狂澜,拼尽全力想要拉住走下坡路的清朝,可惜他的力量最终不能掉转历史的车头。于是他带着遗憾撒手人寰,嘉庆皇帝在木兰围场突然逝世。由于事发突然,宫人们惊慌失措,大臣们一筹莫展,对于皇帝的突然逝世,一时间众说

  • 明朝皇后为何都来自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皇后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更是尊贵无比,皇后自然也是尊贵无比,不是来自世家大族就是他国公主。但是在明朝,后妃大多来自民间,这是为何?一、与明朝开国帝后身份有关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朱元璋不过是一平民百姓,根本算不上什么世家子弟。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

  • 古代皇帝知道自己被带绿帽子后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

    在古代,女性的贞操是比生命还重要的,毁掉一个女子最简单的方法不是杀了她,而是让她在天下人面前失去颜面,那寻常男子发现自己被妻子戴了绿帽子,可能就会将妻子休掉,或者交给官府处理,若是皇帝被戴了绿帽该如何是好呢?难道也是交给官府吗?显然皇帝和普通男子肯定不一样,皇帝被戴了绿帽子必然是会沦为天下人茶余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