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宰相宋璟竟砸了百姓送的石碑?

宰相宋璟竟砸了百姓送的石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7 更新时间:2024/1/19 8:49:24

宋璟,唐朝名相之一,史书曾有“前有房杜,后有姚宋”的说法,“房杜”指的是太宗时期的名臣房玄龄杜如晦,这里的“姚”指的是名相姚崇,“宋”指的就是宋璟。

宋璟,生于公元663年,卒于公元737年,名璟,字广平,今河北邢台南和县人。宋璟的祖先在北魏北齐时期都是名门贵族,可以说他也是一个名门之后。宋璟少年博学多才,十七岁就中了进士,被授予义昌县令,后被迁为监察御史,又被升为凤阁舍人。

唐中宗时期,由于违抗中宗的命令,再加上得罪了当时的权臣武三思,被排挤出朝廷,被任命为贝州刺史。唐睿宗时期,又由地方官员进入中央任职,时任吏部尚书。唐睿宗时期,由于太平公主专权,想杀死太子,宋璟和姚崇联名上书,请求太平公主移居洛阳,借此来消除太平公主的权势,后来又被贬到广州任刺史。

开元四年,宋璟又被重新召回尚书省任职,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后来又代替姚崇出任宰相。宋璟担任宰相的时候,敢于直言进谏,虽然有时候和玄宗的思想不合,但是玄宗都能虚心接受。开元八年,宋璟为了显示律法的严酷,压制一些罪官的申诉,后来遭到言官弹劾,被罢相,但他所拥有的权力和宰相相差无几。

开元十七年,当时已经七十岁的宋璟又被玄宗拜为右丞相,三年后,宋璟以年老体弱为由,辞去宰相之职,回家养老。两年后,死于老家寓所,享年七十五岁。

树碑立传,为后世人们所记住,这是每一个王侯将相都想要的,就是那些寻常百姓,都会有这种想法。“著书立说,树碑颂德”这在古人心中湜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可是在唐玄宗时期,却有一位宰相亲手砸碎了百姓给自己立的石碑,这个人就是宋璟。

开元四年,宋璟被唐玄宗从广州召回中央任职,不久就接替姚崇出任宰相。接替宋璟出任广州都督的官员在民众和地方官员的请求之下,同意为前任都督宋璟立“遗爱碑”,来歌颂宋璟在广州所做的利民之事。听到此事的宋璟,立马上书唐玄宗,他说:“现在的我得到皇上的恩惠,才能当上宰相一职,那些民众和官员为了奉承我,给我立了一个碑,为了杜绝这种风气,请陛下从我做起”。于是,他亲自赶到广州,说服那些为他立碑的百姓和官员,然后亲手砸碎了自己的“遗爱碑”。

广州地方官员和百姓想为宋璟立碑,虽然有奉承的意思,但是尊重爱戴的意思占据主流。在宋璟出任广州都督之前,广州各地经常发生火灾,导致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后来,宋璟出任广州都督的时候,开始着力解决火灾的问题。他从别处引进屋瓦的烧制方法,教导民众掌握这种技术,然后让民众用瓦代替以前的茅草盖在房子之上,这样一来,火灾多发的情况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宋璟在出任宰相之前就因为人正气,不阿谀奉承而出名,百姓给他立碑,无非是为了表达对他的尊重。但是,宋璟本人淡泊名利,只想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有利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砸碑的事情。

宋璟,一代名相,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有着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金筷表直”“阳春有脚”“端午更名”。

“金筷表直”讲的是唐玄宗时期,宋璟为宰相,由于他的刚正不阿,得到朝臣的尊重和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就赐给他一双金筷作为奖励,宋璟感到非常的惶恐。因为在古代,黄金餐具都是被皇帝垄断的,不论是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不能使用黄金做的餐具。唐玄宗对宋璟解释道,赐你金筷是为了表现你的刚正不阿,不是让你使用的。宋璟这才惶恐的收下这双金筷子,供奉在家中。

标签: 宰相宋璟竟砸了百姓石碑宋璟唐朝名相之一史书

更多文章

  • 宋朝的城管很忙碌:连大小便也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城管,忙碌,大小便,宋朝,城市,管理者,找到了,一种

    宋朝的城市管理者,寻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能保护市民社会的繁荣,又能维护城市的秩序。在中国,“城管”两个字有着特别复杂的意义:他们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是一种尴尬的存在,他们被视为弱者的天敌,他们从事的这项职业被污名化。宋朝的城管真的也是这般凶悍吗?士兵客串城管延安城管双脚跳踩商贩脑袋一幕,把城管这个

  • 陆逊北伐的故事 陆逊怎么死的 陆逊墓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陆逊,北伐,故事,怎么,死的,陆逊墓,哪儿,陆逊,北伐,指的

    陆逊北伐陆逊北伐指的是陆逊四次参与了东吴与曹魏的作战。四次战役的结果是陆逊三胜一平,伤亡情况却没有具体统计,不过曹魏要略大于东吴。而四次作战中,陆逊一方的主要指挥官是陆逊、诸葛瑾、全琮。四次作战中,只有第一次石亭之战,是陆逊唯一一次奉命率领主力和曹魏作战,虽然战绩和蜀汉的兴势之战,而且只是一场反击战

  • 解读古代强大草原部族匈奴是现在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解读,古代,大草原,部族,匈奴,在的,哪里,解读,匈奴,在的

    解读匈奴是现在的哪里匈奴是我国首个见诸于史书的强大草原部族,从战国末年开始成为中原政权的北方大患,从先秦至两汉,中原政权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才将匈奴瓦解。人们对于神秘的匈奴往往有几分好奇,那么,匈奴是现在的哪里呢?匈奴人画像史载,匈奴曾经是秦汉时期的悍勇部族。作为游牧民族,匈奴人能战善战,秦始皇为防匈奴

  • 揭秘:三国留侯张良墓在何处?张良庙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揭秘,三国,留侯,张良,在何处,在哪里,中国历史,台上,西汉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西汉时期的张良字子房,是个富于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据史籍记载,其先为韩人,其祖、父五世相韩。秦破韩,张良矢志复仇,结交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未中,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幸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三卷。后归附刘邦,为之谋划天下,以下立六国之后、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

  • 三国吴国孙权和手下陆逊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吴国,孙权,手下,陆逊的,逊的,关系,三国,吴国,孙权

    三国吴国孙权和手下陆逊的关系孙权是三国时期江东霸主,陆逊是一位儒将。两人为孙吴的建立一起做出了很大贡献。陆逊是孙权侄女的丈夫,两人既是战友,又是亲人。关系本来很好。可是因为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两人闹翻了,导致陆逊忧郁而死。孙权称帝的时候,就立他的大儿子为太子。大儿子既是嫡,又是长,立为太子理所应当。可是

  • 解析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解析,乾隆,为什么,闭关锁国,政策,乾隆,为什么,闭关锁国

    乾隆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闭关锁国是国家为了所谓的自我保护而进行的,不与外界接触的政策。它严格限制了我国多方面对外发展。闭关锁国时期的乾隆画像而闭关锁国政策是从1757年开始的,当时乾隆皇帝颁布了“一口通商”的圣旨。而乾隆皇帝决定实施此政策,一来是觉得自己的国家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来的国家进行贸易等方面

  • 北宋宰相王黼巧言献媚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宰相,王黼,巧言,献媚,结局,是什么,宋徽宗,宰相,王

    宋徽宗宰相王黼王黼是北宋末年的大臣,宋徽宗时期的宰相。王黼原名王甫,口才非常好,但是却没有什么学识,一张巧嘴也就只能巧言献媚了。王黼在崇宁年间考中了进士,后来与何志一起负责编修《九域图志》,何志非常欣赏他,于是就和自己的父亲何执中说起了王黼,后来何执中旧部提拔王黼为校书郎了。王黼帮助蔡京重新获宠,蔡

  • 母仪天下的傅瑶结局为何无比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母仪,天下,傅瑶,结局,为何,无比,凄惨,母仪,天下,傅瑶

    母仪天下傅瑶结局傅瑶是汉元帝的妃子之一,也是当时汉元帝最宠爱的女人。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傅瑶有一女一子,她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得到太子之位。傅瑶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处处挑拨汉元帝和当时的太子刘骜之间的关系,使汉元帝和刘骜心生嫌隙,汉元帝有废太子之心,但是在众人冒死谏言的情况下,汉元帝收回废太子之

  • 揭秘鲁班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揭秘,鲁班,在历史上,尊称,为什么,揭秘,鲁班,在历史上,尊

    揭秘鲁班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什么鲁班,姬姓,公输氏,鲁班是鲁国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一名古代著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在世人中流传甚广,因为这些创造都为人们打造很多的便利,让生活变得更加的方便和节省时间。这么出名的鲁班在历史上被尊称为什么呢?鲁班雕像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工具类器具就是由鲁班发明的,就像铁锯

  • 兵力远超元朝的宋朝崖山海战为什么会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兵力,远超,元朝,宋朝,崖山,海战,为什么,会输,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为什么会输,想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崖山海战。在崖山海战进行的时候,宋朝当时已经只剩下崖山这一座城池,并且只有参与崖山海战的这20万兵力了。而当时的元朝已经统一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只剩下崖山这个地方没有攻下。历朝历代有很多人探究崖山海战为什么会输。宋朝的兵力有20万,战船有一千余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