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延是因犯了什么罪而被夷灭三族?

魏延是因犯了什么罪而被夷灭三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049 更新时间:2024/1/15 13:37:31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诸葛亮死后,魏延要留下来继续同魏军作战,但是诸葛亮已经做好了部署,安排杨仪率领大军撤回蜀国。魏延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愤然之下自己率领大军先行出发,沿途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派兵迎击杨仪。等杨仪的部队赶来,以诸葛丞相的丧事责难他,结果是得不到众人的拥护,部众散尽,最后被马岱所杀。死后,被灭三族。

灭族是大罪,只有叛国投敌或篡权谋逆才会受到这种极刑。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三国演义》把魏延说成是叛贼,还说他“脑后有反骨”,天生就是一个贼骨头。当他拒杨仪不成时,曾经说过要投奔魏国。不仅如此,杨仪事后不如意,落魄时也说,若“全师投魏”,还会是这般寂寞潦倒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魏延和杨仪都有叛国投魏之心。只不过由于诸葛亮早就料到魏延会反叛,因此做了周密的安排,让马岱留在魏延身边,还给了杨仪“精囊妙计”,当魏延真正造反时,马岱将魏延斩于阵前。

诸葛亮临终前做了撤兵部署,安排魏延断后、魏延先于杨仪南归,沿途烧毁阁道,褒谷口拒敌杨仪、魏延又的确是马岱所杀、杨仪上书皇帝,魏延谋反,刘禅在成都也做出了应急部署、魏延死后被灭三族,这些史实和小说又是高度重合,这让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看待魏延之死。由于《三国演义》读者众多,很多人只知道小说中的情节,不知道也不愿意相信历史上的真实,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真实的魏延之死呢?

首先,要弄清几个问题。

诸葛亮会认为魏延投魏吗?

说魏延投魏,无论是“断定”也好,担心也罢,其依据都是诸葛亮的临终安排,即“魏延率军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这种安排有“用、防”两层用意,用魏延断后,可以防止魏国军队趁机进攻,因为魏延能战;防魏延,就是防止魏延袭击杨仪,因为魏延与杨仪历来不和,魏延夺了杨仪兵权,既可以报了宿怨,又可以掌管全军留在魏国境内继续作战。只不过,诸葛亮去世前蜀军是处于进攻状态,又采取了“秘不发丧”措施,魏国军队并没有来追,这“用”的一面也就被忽略了。由于后来发生的事情,这“防”的用意就明显的显示出来,这就是让姜维处在魏延和杨仪之间。假如说诸葛亮断定魏延会投魏,他应该是在临终前解除魏延的兵权!哪有断定人叛变投敌还会给人创造条件的?魏延如果真想投敌,他应该是先和司马懿联络,然后是一道进攻蜀军。假如是自己行事,将杨仪控制,也就是控制了整个蜀国军队,在这个时候,蜀国的军事大权和大部分军队都掌握在他的手中,还有必要“投魏”吗?所以,《三国志》也用了不合常规的笔法写了:魏延的本意不是向北投降魏国,而率军南归,只不过是驱除杀掉杨仪等。

诸葛亮说魏延“不从命”指的是什么?

诸葛亮安排好军队的撤退次序以后,还说了一句:“假如魏延不服从命令,则大军就(不管魏延)自行出发。”这里诸葛亮所料到的不是魏延会不会投敌,也不是魏延会不会叛乱,而是魏延服从不服从撤退的命令。这就是魏延所说:“丞相虽然去世了,还有我魏延在。丞相府中的亲信官属可以把丞相的灵柩护送回去,妥善安葬,我自当率领诸军进击贼寇,怎么能以一个人的死亡而废弃天下的大事呢?”这种安排,用意是什么呢?就是防止魏延挟持全军留在魏国境内继续作战。应该说,魏延和诸葛亮没有对蜀国忠诚的对立,而是有着对魏国军事战略的分歧。诸葛亮是稳打稳扎,蚕食魏国土地进而消耗魏国国力,而魏延则是冒险突进,进行战略决战。本博有专门论述这方面的文章,在此不需多述。只是强调,诸葛亮的用意,即便是魏延不服从撤退命令,有了这种安排,魏延也会知难而退。试想,魏延一军留在魏国境内,没有侧翼保护,没有后勤供给,这仗还能打吗?魏延是大将,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这绝对不是顾及到魏延要“投魏”才这样安排,诸葛亮很清楚蜀国的家底,魏延手里有军队,这些兵他舍不得也赔不起!相反,他知道魏延没有了后盾,肯定会执行命令回到蜀国才这样安排。如果让魏延先行,魏延有可能挡住大军不让回来,留下来继续作战。这才是诸葛亮最担心的,也是最不放心魏延的地方。

魏延是叛乱还是作乱?

但是,令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魏延还是先一步向南走了。在魏延看来,诸葛亮死后,掌握蜀国军队的就应该是他魏延,没想到诸葛亮却把军队交给了杨仪。魏延想不通的是,他魏延竟然沦落到给杨仪当“断后将军”的地步!如果他仅仅不愿意给杨仪当“断后将军”也就算了,但他还做了两件蠢事:烧毁依山而建的阁道、据守褒谷口对阵杨仪。魏延这样做尽管是对着杨仪来的,但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乱军的效应。假如魏延的目的得逞,蜀国损失的难道仅仅是一个杨仪吗?幸好“杨仪等凿山通路,昼夜不停,紧随在魏延军后”,没有造成危局,否则,杨仪所率领的军队,兵士在魏国境内逃散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所以,无论是魏延所率领的军队逃散,还是挡住了杨仪所率领的军队回归,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也就是说,不仅仅叛国、谋逆是重罪,乱军同样是重罪,再换句话说,叛乱是罪,作乱也是罪!尽管魏延针对的只是杨仪一人,但他对蜀国造成的危害却是巨大的。这种因个人私欲而拿国家军队当筹码的行为,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容忍的,何况是在有人告发魏延造反的情况下。

凭魏延的军事才能,杨仪应该不是他的对手,可他为什么会被杨仪所杀呢?这就是魏延政治上的不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把竞争对手的注意力放在了杨仪身上,而没有看到家里还有一个在皇帝身边的、代替诸葛亮行使行政权力的蒋琬;二是没有把诸葛丞相的去世当作要务处理,因为诸葛亮实际上掌管着蜀国的最高权力,为丞相治丧才是最紧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魏延军和杨仪所率领的大军对阵时,将军何平(王平)说了一句话,魏延的部众就逃散了。何平说:“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就敢这样!”何平这时还不是大将,军事能力应该也不如魏延,但他抓住了事情的要害,当下的蜀国,处理丞相后事是当务之急,而不是泄私愤争官位。这就是魏延政治上不足应付的代价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魏延被杀呢?

魏延军事能力出众,为蜀汉国立有大功,既没有投降魏国的迹象,也没有谋逆的苗头,仅仅是和杨仪争权就被灭三族,这刑罚是不是有点儿太重?用我们现代的观念和标准来看待此事,的确如此。但社会是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就像我们今天不但废除了这种株连刑法,还要逐步废除死刑,只是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定性古人的是非。魏延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这在当时来说是蜀国一个天大的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几乎可以和诸葛亮去世相并列。前方军队相互攻击,京城守卫部队调动出征,这是蜀国一个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黄巾起义者的企图是什么?东汉黄巾起义谁得利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黄巾,起义者,企图,是什么,东汉,起义,得利,最多,天下,大

    书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的野心,尤其是权欲之心,为了一个“权”字,就攻城略地,不顾百姓的生活。争权夺利者们口中讲得非常好,是为民造福,实际上是把百姓带入战争的深渊。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缓慢,就因为建设好的美好成果,又经过战争的洗礼给毁掉,然后再去建设,反反复复,却执迷不悟。

  • 女数学家王贞仪究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数学家,王贞仪,竟有,哪些,成就,数学家,王贞仪,中国,历史

    女数学家王贞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数学家王贞仪,她出生于1768年,字德卿,为安徽天长人,她是清朝时候著名学者王锡琛的女儿,她的祖父为清朝时候的大官,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女数学家王贞仪王贞仪在她十七岁的时候跟随她的父亲游历过很多地方,她跟随蒙古人学过

  • 长安君嬴成蟜被杀只因威胁到了嬴政的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长安,君嬴成,被杀,只因,威胁,到了,嬴政,王位,长安,君成

    长安君成蟜长安君成蟜出生于公元前256年,是秦庄襄王的第二个儿子,自然是秦王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是嬴姓,名唤成蛟,号长安君。成蟜图片根据史籍资料的记载,秦庄襄王驾崩(即公元前247年)的时候,也是秦王嬴政正式即位的时候,长安君成蟜当时大约十一岁。由于秦王嬴政即位,那么长安君成蟜的存在就是潜在的威胁,因

  • 新婚的贾宝玉为何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新婚,贾宝玉,为何,看破红尘,出家,贾宝玉,红楼梦,一个,情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情痴的典型。"千古情人独我痴",他因情而生,因情而傻,因情而狂,最终情尽而悬崖撒手,回到了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宝玉的情尽管有时表现出泛爱的倾向,但他对林黛玉,对天地万物,对生命,对美好,则是充满了真情。他厌恶世间的俗情,因为那已是俗化了的仕途经济之情,金钱势力之情,即被一

  • 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不伦之恋的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阳,公主,辩机,和尚,不伦,之恋,悲惨结局,高阳,公主,唐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新唐书》中说她排第十七位,生母不详。关于高阳公主与和尚偷情通奸,出自《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主负所爱而骄。房遗直以缔当拜银青光禄大夫,帝不许。玄龄卒,主导遗爱异货,既而反谮之,遗直自言,帝痛让主,乃免。自是稍疏外,主泱泱。会御史劾盗,得浮屠辩机金宝神枕,自言主所

  • 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竟然是反目成仇的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太白,金星,太上,老君,竟然,反目成仇,兄弟,金星,代表,天

    金星代表着天上的启明星,它总是发出明亮的星光,给凡间指引方向。掌管启明星的神仙就是太白金星。有传说李白死后化身为天上的太使,也就是玉帝的特使太白金星。因此太白金星身上总有一骨诗仙的傲气,又有着超然的身姿。太白金星图片中描画的正是此种姿态。太白金星图片里,人物身穿御袍,头簪发冠,手拿玉帝圣旨,身姿卓绝

  • 谁是一代名妓李师师的蓝颜知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是一,代名,妓李,师师,蓝颜,知己,李师师,师师,这样,代名

    李师师这样的一代名妓,随着《水浒传》的传播而名闻天下,只因为宋江虽然上了梁山开创了梁山空前绝后的事业,但他一心为了青史留名,为国尽忠,决意接受朝廷招安,可是,梁山泊108好汉早就与朝廷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朝廷连番派出官员上梁山招安,却总是无可奈何而回。为此,宋江约会了名满京城的一代名妓李师师,也是李

  • 太白金星与太上老君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白,金星,太上,老君,有何,区别,太白,金星,太上,老君

    太白金星和太上老君是我国古代神话里人尽皆知的神仙。说起太白金星与太上老君的区别,除了两个都是一席白衣一头白发之外,那可是哪儿哪儿都不一样。不论是在仙界的地位还是法力,甚至是实力背景都千差万别。先说太白金星吧。太白金星是诸位行星星官中的一位,他是玉皇大帝手下的一位特使,负责给玉帝老儿跑腿的。太白金星是

  • 太上老君的法宝有什么 太上老君如来谁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上,老君,法宝,什么,如来,厉害,传说,太上,老君,道教

    传说太上老君是道教创始人之一,在我国许多神话传说中都有出现。虽然玉帝是天庭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太上老君经常出现帮助他解决危难,这说明太上老君有着非常高超的法术。太上老君降妖除魔常常用到各种太上老君的法宝,这里详细介绍几种。太上老君的法宝在神话小说里出现了很多次,包括孙悟空的金箍棒,哪吒的风火轮,乾坤圈

  • 揭秘洪亮吉事件始末:洪亮吉便从此弃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揭秘,洪亮,事件,始末,从此,弃官,洪亮,简介,清朝,人士

    洪亮吉简介洪亮吉,清朝人士,享年63岁,原先的名叫做莲,也叫做礼吉。有两字——君直和稚存,号北江,老的时候被称为更生居士。他是阳湖人,祖宗是安徽的。这是洪亮吉简介最基础的部分。洪亮吉作品下面是洪亮吉简介中洪亮吉的生平部分。洪亮吉先祖的老家在安徽,有一个世子入赘到常州,因此之后就定居在江苏常州了。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