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张学良:如何评价张学良的功与过?

真实的张学良:如何评价张学良的功与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09 更新时间:2024/1/27 7:20:41

2001年10月15日,101岁高龄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因病去世,一个影响了中国在20世纪发展进程的国民党将领,一个毁誉交加的东北少帅,离开了我们的世界。而他生前的风流情史,他对国家的贡献,他承担的罪名都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人称赞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诋毁他是民族罪人,各类说法纷杂不一。

那么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我们该如评断呢?

1928年,张作霖因被日军报复而死,他的儿子张学良开始担任东北军总司令,掌管了东北大权。担任总司令之后不久,张学良不惧威胁和利诱,毅然决定服从南京政府,改旗易帜,力促中国在民国时代的统一局面。在这一点上来说,张学良是功不可没的。

在东北易帜以后,东北各省日渐抵制日本的侵蚀。终于,日本军队极端势力忍不可忍,为了保住其侵略利益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军队制造阴谋,发动了侵略东北的战争,建立了伪满洲傀儡政权。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时,张学良选择了不抵抗政策,这成了他一生的耻辱,也成为人们评论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一个主导因素。

其实,就论当时张学良在东北的势力和军队实力来说,要想要抵抗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而如果不打,那将是民族罪人,国家的耻辱,所以他当时的不抵抗,其实是一种妥协,也让他在之后内心一直背负着这种罪恶感和耻辱感。

在后来的西安事变上,张学良正是因为背负着以前的罪名,不忍心国家再受灾难,所以即使自己面临着被软禁被枪毙的处境,也要阻止蒋介石继续内战,与共产党共同对抗日本。到现在为止,人们对张学良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观点还有很大的分歧,但是就论国家统一等方面来说,人们对张学良的正面评价是多于负面评价的。

张学良的一生虽然活了101岁,但他的一生却留下了太多的秘密。那么对于曾经的东北少帅张学良功过应该怎么评价呢?

对于张学良将军的一生,主要事迹集中在他三十六岁之前。自从他的父亲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轰炸致死后,张学良成为了东北之。但是说实在的,那个时候张学良主政东北,可能是由于年纪尚轻还是什么原因,明显有些仓促和气势不足。

但是在他主政的期间,还是有一些功绩的。主要表现在建立中国空军、鼓励农桑、兴建铁路和对外引进大量的先进军事设备。但是尽管如此,在皇姑屯事件后,他并没有找日本人算账,反而与日本人讲和,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之后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张学良错误地判断形势,主张实行不抵抗政策,将东北三省拱手让给了日本人。而在目前的教科书上,都一致认为当时是南京政府下达的不抵抗政策。可是事实上,张学良晚年回忆当时的九一八事变的事后,从不承认这是南京政府下达的指令,而完全是出于其个人的错误判断。而在当时,张学良有个不雅的称呼,叫做“不抵抗将军”。

之后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强行将蒋介石一行扣押在西安,从而促成了中国内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局面。从这一点上来讲,张学良的形象是正面的,他促使了全国抗日的迅速推进,从而达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

对张学良功过的评价便是以上所述。

张学良名言,莫过于其晚年在的“虽有遗憾,但也无悔”。这句话是张学良将军晚年回忆“西安事变”时候说的。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国民党总统蒋介石进谏,要求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在遭到蒋介石的多次拒绝后,两人强行将蒋介石扣留在西安,逼迫其在停战书上签字。此举达成了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政治走向。

而张学良也因此被蒋介石扣留和软禁达到数十年之久。1990年,张学良结束软禁恢复自由后,回忆起西安事变前后的遭遇,颇多感慨。这句话中的遗憾,指的是他被禁锢的时间太久,导致他一生最辉煌的时间,全部集中在其三十六岁之前。

而虽然活了一百多岁的他,在三十六岁之后,就只能过着无比抑郁的生活,虽然最后被释放了,但已经是白发苍苍。而无悔,指的就是他个人虽然遭受了许多委屈,但因此拯救了国家,对他而言,这辈子已经足够了。

而在软禁时期,张学良名言有:妻何聪明夫何贵,人何寥落鬼何多。这句话表达出了他在被软禁的日子里的无比苦闷。当时陪伴他的只有他的红颜知己赵一荻小姐,回想起他曾经灯红酒绿的花花公子的岁月,真的无比和牢笼里的日子相比啊。

这句话采用的修辞方法是对比,前一句描写的是自己曾经显赫的身份,以及他妻子的聪明伶俐,而后一句写到自己寥落的心情,此时,陪伴着他的,恐怕只有那些早已死去的人了吧,而他只能靠回忆来抚慰自己苦闷的心灵了吧?

张学良名言,大多是对其个人的身世和境遇的感慨,却因为他身份的缘故,颇遭人同情,也能发出令人共鸣的声音。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张学良是怎样评价蒋介石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如果大家对蒋介石生平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或许会知道蒋介石生平有个很特殊的爱好:爱写日记。蒋介石还有一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师以上官长的字号、籍贯、亲缘及一般人不注意的细节。据资料统计,蒋介石一生总共写了57年的日记,可惜其中四年遗失掉了,由于蒋介石是用毛笔字写,字迹又潦草,难以辨认,所以人们也很难统计到蒋

  •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喜欢陈阿娇?刘彻为什么要废掉陈阿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是一个英雄,一个有血性的男人,一个多情又薄情的男人。美女都爱英雄,可一个薄情甚至无情的英雄,给女人带来的是无奈和悲剧。所谓红颜薄暮,只不过是因为红颜遇到了薄情郎。汉武帝刘彻的众多女人中,后人最为同情和惋惜的是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因为刘彻废陈阿娇改立卫子夫为皇后,从此,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影

  • 张学良为什么拒绝了日本人助他称帝的建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7年4月,日本田中义一上台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逼张解决所谓“满蒙悬案”,从而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反日怒潮。9月4日沈阳两万人示威游行,高呼“打倒田中内阁”。在全国反帝浪潮的冲击下,以及张作霖本人的民族意识,奉系政府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

  • 汉武帝刘彻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是陈阿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是陈阿娇吗?首先,废除阿娇完全是出于政治考虑,废除阿娇皇后之位,不仅能够防患陈氏家族和馆陶公主等外戚继续干政,从另一个角度看,实际也是对阿娇、馆陶公主和陈家最好的保护。西汉初年,外戚干政的结局都非常凄惨,毕竟刘彻心里清楚,没有阿娇和馆陶长公主,他坐不上皇帝的宝座。姑姑和

  • 历史上对汉武帝刘彻的评价如何?刘彻的是非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汗马功劳背后,汉武帝平生所犯下的一些大错,个中最为典范的就是“巫蛊之祸”。汉朝巫蛊术非常流行,所谓巫蛊,就是人们建造木头人,在上面刻上朋友的姓名,然后再放到地下大概放在屋子里,昼夜咒骂。据他们说,如许咒骂下去,就能够让对方遭殃,本人得福。这类巫蛊术,也传进了皇宫。汉武帝对这

  • 张学良与郭松龄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张学良如此看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九一八之后,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恶名,对于这个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并没有对此达成一致的意见,有说起是卖国的,又说其实爱国的。从他个人的角度看,也是在晚年含糊不清,有时候说是自己不抵抗的的,自己愿意被这个黑锅,有时候有说是蒋介石让他这么做的,不过说来说去,事情还是出现了。历

  • 汉武帝刘彻有几个皇后?汉武帝的皇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雄主,依靠父辈数十年的力量积累,他征战四方,把“汉”的威名传播到太阳照耀的土地。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也留下了众多风流韵事,“金屋藏娇”、“一笑倾城”等典故都来自于汉武帝。然而,汉武帝三任皇后,却都没有好下场。一个青梅竹马被废,一个丑小鸭变天鹅被废,一个倾国倾城却生子而死。武帝

  • 永徽之治为何被称为贞观遗风 永徽之治版图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雄主李世民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大唐盛世的根基。不过,大唐最强大的时候,却是在他儿子李治的手里实现的。不过由于武则天后来篡权称帝的缘故,他的历史形象,被史学家们大大地贬低了!甚至后来的唐玄宗也比唐高宗的名头大。今天小编想说的是,历史上的评价往往是靠不住的。看历史的时候,要有一双洞

  • 唐高宗李治为什么会迷恋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是典型的姐弟恋,武则天比李治正好大四岁。要知道武则天和李治在一起的时候,哪一年她是二十八岁,李治二十四岁,要说这个岁数,在古代绝对算的上是大龄青年了吧。那么为什么武则天都二十八岁了,还有机会嫁给当时的唐高宗李治呢?这就不得不提武则天和唐太宗李世民之间的事情了。因为武则天在嫁给李治之

  • 唐高宗李治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懦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