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编制

晋绥军在抗日战争中的编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279 更新时间:2023/12/5 8:29:5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对军队进行整编,决定把全国划为5大战区,晋绥属第2战区,阎锡山任司令长官,负责指挥驻山西、绥远和察哈尔的部队进行抗战。晋绥军共编为第6、第7两个集团军。

其中,第6集团军由杨爱源任总司令,孙楚为副总司令;第7集团军,傅作义任总司令。当时,属第2战区序列的部队还有驻绥远的中央军汤恩伯13军(后编为第13集团军)与门炳岳的骑7师,高桂滋的 “准中央军”第17军,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的第143师。

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达成协议,阎锡山同意由牺盟会组建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和太原工人武装自卫队。9月20日,又成立第2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场总动员委员会,组建新军暂编第1师,以续范亭为师长。

1939年12月初,阎锡山配合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公然制造了“十二月事变”(晋西事变)。“十二月事变”后,阎锡山借机要求扩军,国民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他将原有的2个集团军、5个军扩充为4 个集团军、8个军。

抗日战争中阎锡山扩军后部队编制序列(1940 年)

总指挥阎锡山

第6集团军 总司令 陈长捷

第19军 军长 刘绍棠

第68师 师长 李修礼

暂编第37师 师长 刘效增

第23军 军长 梁春溥

第73师 师长 高倬之

暂编第39师 师长 鲁应禄

暂编第40师师长郭熙春

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

第33军军长于缜河

第71师师长樊钊

暂编第41师师长陈震东

暂编第42师师长温冬生

第34军军长王乾元

暂编第43师师长刘谦

暂编第44师师长赵恭

暂编第45师师长王凤

第8集团军 总司令孙楚

第43军军长赵世铃

第70师师长石作衡

暂编第46师师长周建祉

暂编第47师师长王维

第61军军长梁培璜

第69师师长刘谦

第72师师长高金

暂编第48师师长娄福生

第13集团军总司令王靖国

第83军军长孙福麟

暂编第49师师长卫玉昆

暂编第50师师长樊德鸿

骑兵第军军长温怀光

骑兵第2师师长沈瑞

骑兵第4师师长陈济德

炮兵司令部司令胡三余

炮兵第23团团长侯殿成

炮兵第24团团长李春

炮兵第27团团长于泽

炮兵第28团团长阎作霖

炮兵干部团团长金振声

太原绥署工兵指挥官李乐兵

工兵第1团团长程继宗

工兵第2团团长孟子

政卫第1师师长雷仰温

政卫第2师师长李国枢

第1游击纵队司令郝士文

第2游击纵队司令韩步洲

第3游击纵队司令武世权

第4游击纵队司令谢克俭

第5游击纵队司令滑廷壁

第6游击纵队司令刘君瑜

1940年2月,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阎锡山继续抗战,派王若飞、萧劲光与阎谈判,确定以汾阳经离石到军渡的公路为晋西北与晋西南的分界线,晋西北为八路军和新军的活动区域,晋西南为晋绥军的活动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保持了中共同阎锡山的统一战线关系。

11月,阎令其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根据“亚洲同盟,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内政自理”的原则,与日本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谈判,达成日方为阎锡山装备30个团的口头协议。 1941年6月,日军将孝义县城让给阎军接管。

8月11日,赵承绶代表阎锡山与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田边盛武以及楠山秀吉等在敌占区汾阳县城内签订了《日阎停 战基本协定条款》(俗称《汾阳协定》),商定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阎通电脱离重庆国民政府,日将山西政权交阎并为阎军提供武器装备等。会后,阎在敌占区太原、汾阳、临汾等地设立了办事处。至此,阎锡山已由联共抗日转变到联日反共的危险境地。

1945年8月10日前后,阎锡山得悉日本将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后,即派赵承绶到太原与日军头目商定:日军在原防区防堵共产党及八路军并听候阎锡山受降。30日,阎在太原宣布“行者”(抗战人员)和“居者”(汉奸)同样有功,并委任伪省长苏体仁、冯司直、王骧为高级顾问或高级参事,将伪军改编为5个“省防军”。其主要编制序列是:

以太原附近及其他地区的残余日伪军编为山西省防军第1军,赵世铃任军长,下辖第1、第2、第3师;

以山西省保安队7个直属大队和雁 门、河东两道各县的保安队编成第2军,赵瑞任军长,赵晋藩任副军长,下辖第4、第5、第6师,由秦良骧、李勃、汤家谟分别担任师长;

以华北绥靖军第12、13两个集团军及上党道保安队编成第3军,杨诚任军长,何炳任副军长,下辖第7、第8、第9师,由何焜、段炳昌、杨志玉分别担任师长;

以冀宁道保安队、太原日伪急进建设团和阎军汾南游击队改编成第4军,王乾元任军长,下辖第10、第11、第12师,由邢震华、聂士庆、谢子明分别担任师长;

以骑4师与大同一带的日伪警察及由晋西前去的杂牌部队编成第5军,韩步洲任军长,下辖第13、第14、第15师,由王元令、张佐汉、安钦分别担任师长。

同年底,因蒋介石借口“省防军不属国防军”,拒绝拨付军费,阎锡山被迫撤销了省防军,又以省防第2、第3军的架子,另行成立了第8、第 9、第10独立总队。同时,又以日伪阳泉矿警队为基础,成立了独立第10总队,以荆谊为总队长。而省防第1军因收编人数无几,终未成立;第4 军是在成立之际,被分拨给晋绥各军,以补缺额;第5军不久即与骑4师合并为33军的38师。

下一节:晋绥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编制

晋军在辛亥革命后的编制情况

晋军在第二次之直奉战争后编制情况

晋绥军在北伐战争后的编制

晋绥军在中原大战后的编制

民国历史人物拓展阅读↓

中华民国八大总统介绍

民国20大派系军阀介绍(更新中)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绥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6年初,阎锡山对所属晋军进行整编,由原来4个集团军、8个 军、24个师整编为3个集团军、5个军、15个师,另有直属及特种部队。 其主要编制序列如下:阎锡山军队整编后部队编制序列(1946 年)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王靖国 副总 刘奉滨第61军 军长 王靖国第66师 师长 娄福生第69师 师长 周

  • 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冯玉祥的国民军第1军:其前身是北洋陆军直系第16混成旅,冯玉祥任旅长。冯玉祥,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巢湖市),1882年出生于直隶青县。其父冯有茂在淮军中任哨官,冯玉祥幼年在保定长大,16岁人淮军当兵。1903年转投新建陆军,1909年升为营管带。1911年辛亥革命时参与发动滦州起义,事泄被撤职。

  • 胡景翼国民军第二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胡景翼,字笠僧,陕西富平人,1892年生。曾加入同盟会,初在陈树藩部下当连长,后加入于右任领导的靖国军,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后,赴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曾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胡景翼1918 年始历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第4路军司令、靖国军副总司令兼总指挥。1921年9月,冯玉祥任陕西督军后,胡

  • 孙岳的国民军第三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岳,字禹行,河北高阳县西庄村人,1878年出生。1904年孙岳考入保定武备学堂,毕业后人清第3镇任炮兵排长,后任三等参谋。1907年再入保定军官学堂速成科总司令,曾与冯玉祥、胡景翼密谋推翻曹锟。10月23日,冯玉祥从古北口回北京后,孙岳将冯玉祥接入城内,发动了北京政变后, 孙二期进修,毕业后回第3

  • 魏益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魏益三,字友仁,直隶(今河北)藁城县人,1884年生,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在陆军第1师蔡成勋部任连长。1917年入陆军大学,毕业后到西北边防军第2混成旅褚其祥部任职。1921年,褚其祥兵败,魏转投东北军,任张学良第3混成旅参谋长,第27师参谋长。1924年,任东北炮兵第2旅旅长。1925年随郭

  • 方振武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振武,原名方运策,字叔平。1855年1月12日生,安徽寿省瓦埠镇人。方振武早年毕业于安庆武备学堂,曾在安徽新军中任队长。1931年,方振武参加辛亥革命,在进攻南京的战役中,因作战有功由连长升任辎重营营长。1913年8、9月间,“二次革命”失败后,方振武东渡日本,入尚武陆军学

  • 国民革命军联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26年8月,冯玉祥由苏联回国。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加入国民党,并决定组建国民军联军,参加北伐。冯玉祥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鹿钟麟为参谋长(后易石敬亭),何其巩为秘书长,石敬亭为政治部部长,刘伯坚为政治部副部长。同日,于右任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到五原授旗和监誓,并加入国民联军行动

  • 杨虎城所属西北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虎城,名(彪),号虎臣,后改为虎城。1893年11月20日出生于陕 西省蒲城旦孙镇甘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 庭。1908年,杨虎城的父亲因仇家陷害, 被清政府以绞刑处死于西安,为了给父 亲安葬,他在本村成立了“孝义会”,并在 同年秋以“孝义会”为基础成立

  • 孙蔚如西北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蔚如,原名树棠,1896年1月31日生,陕西长安县豁口村人。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任陕西陆军测量局地形课班员。1916 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反袁。1917年底,投人于右任的靖国军,任第3路第2支队第1营连长。1922年靖国军失败后,转投杨虎城部,任第5营营附,旋任营长。1923年,任陕北

  • 张耀明的西北军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耀明,原名志道,字雨东。1905年1月19日生,陕西临潼县张家庄人。张耀明12岁时入私塾就读,后转升高小及省立一中读书。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毕业后,分入教导团,任少尉排长,参加东征陈炯明的作战。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连长、营长。1930年,任教导第2师第2旅第4团团长。19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