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中国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

探秘:中国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912 更新时间:2023/12/14 16:13:10

今年是朱德元帅诞辰130周年,11月29日,中央为此专门召开了高规格座谈会。

12月1日,《人民日报》发文《人民爱戴的总司令关于朱德同志的一些档案文献的回顾》,系统梳理朱德元帅的一生。

朱德生于1886年12月1日。

阅读朱德的人生故事,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了一些以前不大广为人知的说法,通过翻阅资料,发现这些说法背后都是新中国建设过程中一些举足轻重的事件。

1964年7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地空导弹兵二营全体官兵,这是毛泽东同志唯一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一支整建制的营级部队。

据了解,四十年代末期,世界上第一批地空导弹开始服役,但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地空导弹。五十年代后期,退踞台湾的国民党空军装备了美制高空高速侦察机,凭借先进的飞机性能和高空优势频繁进入中国大陆领空。

当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都先后多次表示要发展尖端武器,保卫领空安全。1956年3月,中国政府决定组建中国地空导弹部队,这支部队当时并未向外界公布,只有一个神秘代号“543”。

1959年10月7日,一架RB-57D型高空侦察机从台北起飞,凭借高空优势越过沿途我国歼击机的层层拦截,一路飞过徐州、济南,飞向北京。中午12点04分,在位于北京郊区的秘密基地上,3枚地空导弹射向RB-57D侦察机,侦察机被击中,驾机的国民党空军上尉英钦毙命。

这一消息传出,世界震惊,在外国人眼中“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创造了世界防空作战史上第一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飞机残骸落在北京通州的一块庄稼地上,朱德等人前往现场去看,他拿着拐棍在地上用力蹾了两下,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

1961年,美国将两架U-2型高空侦察机秘密运送到台湾,这是当时世界上飞行高度最高、性能最先进的侦察机,美国凭借它随意飞到各国领空侦察,标榜“U-2不可击”。

面对U-2,当时空军首长作出决策:带着导弹打“游击战”。1963年8月29日,官兵伪装成地质勘测队,进入U-2经常飞行的江西南昌向塘阵地。9月9日早上8点32分,随着一声令下,3枚导弹击中U-2侦察机,侦察机坠毁在南昌东南15公里处,国民党中校陈怀生当场毙命。

这一次,我国开创了地空导弹打游击的奇迹,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面对外国记者的追问,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幽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

《人民日报》报道中提到,朱德非常重视调研工作,调研的地域也非常广泛,“是第一位到海南岛调研、提出开发海南岛建议的中央领导人”。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发现,朱德与海南岛的缘分还不止这一次。新中国成立后,朱德曾两次到海南岛视察。

第一次是在1957年1月16日到28日,历时12天,几乎走遍了海南岛,视察了黎族苗族自治州、榆林海港、海南铁矿、石碌铁矿、西联农场、红光农场等地。

1963年1月15日至22日,77岁的朱德第二次在海南岛视察,他从海南岛北部到南段又重回北部,在视察南林农场和兴隆农场时,他走进农场的橡胶林、咖啡林、可可林和胡椒林,了解生产加工情况。

经过调查,对如何开发和建设海南岛,朱德向党中央提出过不少意见。1957年1月20日,朱德在给党中央的电报中说:“海南岛的地上和地下,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物资都便于出口,极有发展价值和发展前途”,“这样好的地方,我以为只要财力所及,即应积极组织力量从速进行开发。”

1963年3月2日,他在写给党中央的视察报告中再次说:“最近我到海南岛转了一趟,深深感到这是我们祖国的一大块宝地”,“据统计,那里的可垦荒地约二千多万亩,现在国营农场已经利用的只有一百七十七万亩,其他大片土地,尚待我们早日开发。”

朱德还提出了具体开发措施,他在多次报告中都提到要发展“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多种经营”,“把海南岛建设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并指出在开发阶段,国家应该予以支持。他在一份写给党中央的视察报告中提到,为了“加强对热带经济作物的研究,应当给他们(海南岛)以技术援助”,海南岛在开发阶段:“国家必须在粮食、人力、物力上予以支援。”

朱德也非常爱写诗,据《人民日报》报道,从目前收集的情况看,朱德的诗词有600多首。2007年2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朱德诗词集》,收录了朱德诗词550首,其中大多是从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朱德日记中选出的。

他的诗记录了不少当时革命事迹,例如《纪念八一》、《井冈山会师》、《攻克石门》等。

在众多诗中,朱德唯一一首传世的白话诗是赠予郭沫若的。1938年10月22日,朱德从延安飞赴武汉,在周恩来陪同下与蒋介石见面,报告八路军一年多来的战绩,争取蒋对八路军的支持,建议他培养游击干部,在敌后放手发动游击战。

当晚,朱德住在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家中,这是两人相隔11年后的再次相聚。临别时,朱德作诗《重逢我送郭沫若在汉口别》,赠予郭沫若。“别后十有一年,大革命失败,东江握别,抗日战酣,又在汉皋重见。你自敌国归来,敌情详细贡献;我自敌后归来,胜利也说不完。敌深入我腹地,我还须支持华北抗战,并须收复中原;你去支持南天。重逢又别,相见必期在鸭绿江边。”据朱德诗歌研究者考证,这是他唯一一首流传于世的“白话新诗”。还留意到一段往事。

1976年元旦前夕,已经九十多岁的朱德从医院回家,元旦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毛泽东新发表的两首词,分别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

“毛主席的词写得真好啊”,朱德听到这两首词感慨道。这两首词也激发了朱德的创作愿望,他用了一个多星期,写下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后刊登在《诗刊》1976年二、三合期(总第82期)上。

《喜读主席词二首》其中的第一首:“昔日上井岗,革命得摇篮。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路线成众志,工农有政权。无产者必胜,领袖砥柱坚。几度危难急,赖之转为安。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这是朱德生前最后诗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毛泽东究竟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人,他是新中国的为人。毛主席身上有很多令人好奇的地方,尤其是毛主席的真实身高。文革”中父亲(章乃器)开始撰写回忆录,也时常谈起一些往事。我有次无意中问父亲:“毛主席有多高?”“ 1米75,比我高两公分,我是1米73。&

  • 红军后代捧遗像千里迢迢从邳州到长沙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江苏邳州,湖南长沙。两座城市之间,铁路旅程1319公里。5月30日,57岁的沈祥忠跋涉而来,手捧爷爷的遗像。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到南岳忠烈祠的总神位前给爷爷敬一炷香。1942年1月3日,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在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沈祥忠的爷爷沈庆霖浴血杀敌之后,倒在敌机的轰炸之下。终于等来烈士荣誉20

  • 自梳女是是指什么? 中国最后的“自梳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自梳女”是指中国珠三角地区一些婚龄女性,自己把头发象已婚妇一样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过去女子出嫁后必须将辫子盘在头上,梳成髻子,自梳女虽然不结婚,但也要择个吉日,在亲友面前将自己的辫子改梳为新妇发型,还要在神灵面前喝鸡血酒,立重誓终身不嫁,并终生不得翻悔。&ldqu

  • 南京大屠杀究竟是怎么结束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发生了令全世界都十分愤慨悲痛的事件南京大屠杀,这次事件从开始就一直不断的杀人,死亡的人数在这短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三十多万,除此之外他们在城内烧杀淫掠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当时人们受到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南京大屠杀究竟是怎样结束的。然而日军却从来没有觉得自己

  • 宋庆龄竟然在毛主席追悼会上坐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毛主席的追悼会上所有人都站着,唯有一人坐着,此人便是宋庆龄。她的保健医生胡允平回忆她带病去北京的经过: 9月9日那天,当时我正年给宋庆龄看病,广播里忽然播送了一条重要新闻毛主席逝世。宋庆龄决定赴京悼唁。到了北京,83岁的宋庆龄担任毛泽东治丧委员会委员,参加一系

  • 90岁张学良竟有两个70岁女人为他争风吃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张学良是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他一生风流倜傥,风流韵事更是不断。据说年逾九十多岁的张学良竟还有两个七十多岁的女人为他争风吃醋哦,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少帅张学良一生风流,到老也不改本色。对此,他不但从不隐瞒,心里还颇有自豪之气。他曾作过一首诗,以之自况: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

  • 哪位开国将军兵败后行乞找党?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新中国的成立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有无数我党志士,为了这一伟大使命终身奋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述一位我国开国将军的故事。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将军历尽艰辛,屡经坎坷,几番生死,但他总是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化险为夷,为党奉献一切并奋斗终生。部下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句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口

  • 邓小平为什么不准刘伯承生前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今年12月4日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24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然而一些杂音却不期而至。最近,一篇名为《无奈的历史:邓小平不准刘伯承生前平反》的短文在微信上传播,文章宣称“刘邓长期矛盾尖锐”,且“邓小平不准刘伯承生前平反”。这套早就被权威研究人士驳斥

  • 邓小平胡耀邦平反冤错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历史转折的重大罐头下,在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胡耀邦组织和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平反冤假错案。仅“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就有230多万人。能否打碎这个枷锁,为千百万无辜遭受迫害的干部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实现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55年解放军授衔有哪些开国元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大元帅;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大大将;授予李克农、许世友等55位上将, 徐立清、肖向荣等175位中将,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