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国民党军在土地革命中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在土地革命中战争时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430 更新时间:2024/1/17 17:29:46

中原大战,蒋介石击败了与其比肩的各路军阀巨头,国民党军再次实现了内部“统一”,并得以集中力量对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1930年12月,蒋介石下令在南昌设立总司令部行营,以鲁涤平兼任行营主任,负责指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围剿”,但很快遭到失败。

1931年4月初,何应钦到南昌代行总司令职、任行营主任,开始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5月中旬,又被红军粉碎。7月,蒋介石亲自组织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并任命何应钦为前敌总司令。至9月中旬,再次被红军粉碎。此时,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暂停了“围剿”红军的作战,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动,却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竟下令东北军撤出东北。

1932年2月6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重新设立了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领导机关,委员会改主席制为委员长制,由蒋介石担任委员长兼总参谋长。6月,军事委员会决定对国民党军的编制体制再次进行调整和整编,颁发了陆军的军、师暂行编制序列,明确规定“统一各师编制,军为直辖单位,军长不兼师长,全国编48个军,96个师,每师增设工兵、辎重、通信等各特种营”。

国民党军在此次统一整编后,蒋介石还聘请了大批外国军事顾问,购买了大批新式武器装备,以增强其军队的实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为加强地方武装力量,在这次整编中建立了省以下的地方保安机构和保安团队的编制体制。6月下旬,蒋介石在武汉成立“剿匪总部”,自任“剿匪”总司令,并兼任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开始对各地的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到1933年3月,也以失败而告终。

国民党军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强化其军事力量,提高其军事指挥官的作战指挥能力,为再次“围剿”红军的作战做准备,于1933年7月在庐山开办了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自担任训练团长,陈诚任副团长,对其师以上髙级军官进行培训。

培训结束后,9月蒋介石设行营于南昌,集中了约100万人的军队,对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到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由于错误路线的指导,未能打败国民党军的进攻,被迫离开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进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后,蒋介石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设总司令部于湖南衡阳,指挥国民党军组成的第1、第2、第3、第4、第5路军与由桂军组成的“追剿”第1、第2兵团,川军组成的“追剿”军第1、第2、第3、第4、第5、第6路军,以及滇军、黔军和川康边、川鄂边组成的“追剿”军等国民党军队,对离开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1935年初,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撤销,改由重庆行营继续指挥对红军的“追剿”作战。11月初,国民党政府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介石兼任总司令,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企图一举消灭长征到达陕北地区的红军主力。

1936年6月,两广实力派军阀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以抗战为名,发动了反蒋的“两广事变”。蒋介石调动大军进逼广西,李宗仁也动员10万兵力准备作战。由于全国上下一致反对,并经冯玉祥等人反复调停,两广事变和平解决。

10月,蒋介石飞抵西安亲自督战“围剿”工农红军,并调其嫡系蒋鼎文等部到陕西来监视东北军和西北军。此时,国民党陆军部队先后发展到15个绥靖公署、9个路军,共计有70多个军(含新编军、暂编军、骑兵军)。

国民党绥靖公署编制序列(1936年10月)

军事委员会所辖绥靖公署

太原绥靖公署 主任 阎锡山

广东绥靖公署主任 余汉谋

广西绥靖公署主任 李宗仁

江苏绥靖公署主任 于学忠

驻闽绥靖公署主任 蒋鼎文

冀察绥靖公署主任 宋哲元

豫皖绥靖公署主任 刘峙

川康绥靖公署主任 刘湘

滇黔绥靖公署主任 龙云

苏浙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张发奎

鄂豫皖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刘兴

川鄂湘黔边区绥靖公署 主任 徐源泉

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 刘建绪

鄂豫皖边区绥靖公署 督办 卫立煌

国民党军各路军编制序列(1936年10月)

军事委员会所辖各路军

第3路军 总指挥 韩复榘

第4路军 总指挥 刘建绪

第7路军 总指挥 刘湘

第11路军 总指挥 刘镇华

第14路军 总指挥 邓锡侯

第15路军 总指挥 马鸿逵

第16路军 总指挥 徐源泉

第20路军 总指挥 张钫

第26路军 总指挥 孙连仲

第27路军 总指挥 冯钦哉

国民党各军编制序列(1936年10月)

军事委员会所辖各军共70多个军

12月4日,蒋介石飞到西安,以临潼华清池作为“行辕”,逼迫东北军张学良和西北军杨虎城服从他的“剿共”命令。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联合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极力斡旋下,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并结束了中国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给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下一节: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

民国四大时期的国民党军编制

国民党军在北伐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解放战争时期

相关专题

民国八大总统介绍

抗日战争中的十大著名战役

民国二十大军阀介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人侵华北。8月12日,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决定以军事委员会为全国抗战的最高统率部,蒋介石为委员长。在军事委员会下设军令、军政、经济、政略、宣传、组训6个部,分别主管有关事宜。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国民党投入了70余

  • 韩复榘部队编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韩复榘,字向方,河北霸县人,1890年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幼时入私塾。1900年韩复榘10岁时,义和团运动爆发,因其叔父接触过洋人,被义和团视为“二毛子”而斩首,韩家宅院被焚烧,从此家境沦落,被迫辍学。他19岁那年为了躲债出走东北,想投奔早年到东北谋生的大哥。结果大哥找不到,盘

  • 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全中国人民迫切希望进行和平民主建国。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违背人民的意愿,企图发动新的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实现独裁统治。因此,国民党政府从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一方面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制造和平烟幕;

  • 石友三部队编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石友三,字汉章,吉林长春人,1891年生。石友三幼时家贫,曾在长春城毕家粮坊当学徒,结识毕家少年毕广垣,得以入东关龙王庙小学读书,与该校教员商震有了师生之谊。1908年,石友三綴学从军,入陆军第3镇吴佩孚营,随营移驻河北廊坊。不久,第3镇发生兵变,石友三离队流落北京。1912年再次投军,编入冯玉祥营

  • 孙殿英部队编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孙殿英简介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永城人,1889年生。孙殿英父亲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因将人打死人狱,后死于狱中。孙殿英从小受母亲溺爱和娇惯,7岁入私塾,有一次受老师责罚而不服气,竟放火烧了学屋,被赶出校门。后母亲带他回娘家,靠乞讨度日。不久孙殿英染上天花,留下满脸麻坑,被人唤作“孙

  • 民国地方军阀部队编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中华民国时期,各地还存在着一些相对独立的地方军阀武装,他们游离于各大派系军阀之间,由于这类的地方军阀比较多,小编仅选取韩复榘、石友三、孙殿英、陈树藩等几位有代表性的地方军阀作一简介。民国地方军阀部队编制情况:韩复榘韩复榘(1891年1月25日-1938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

  • 五四青年节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

  • 紫石英号事件的谈判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49年5月18日,康矛召同志受命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炮兵第三团政委的身份致函“紫石英”号舰长克仁斯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部对于英国军舰于4月20日侵犯中国人民解放军阵地之暴行及其所应负的责任,决定经由谈判解决,今授命康矛召同志为代表,请你方指

  • 紫石英号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紫石英号事件介绍紫石英号事件是发生在1949年4月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期间,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军舰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从而引发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英国军舰的军事冲突。紫石英号事件背景1949年4月下旬,中国的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方面,在长江北岸部署了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

  • 陈树藩部队编制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陈树藩,字柏森(柏生),陕西安康人,1885年生于一个商人家庭。父亲陈声德从小教他练习儒家经典,望他考取科举,踏上仕途。陈树藩18岁时,光绪帝突然下诏废科举,陈声德的愿望落空。1905年,陕西成立陆军小学,陈声德将陈树藩送到该校学习。第二年,北京陆军部成立保定陆军速成学堂,陕西陆军小学决定保送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