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怎么样

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996 更新时间:2024/2/17 23:05:45

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怎么样

?周汝昌一生都在研究红学,他对《红楼梦》做过非常多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书中的人物也有不少品评,那么周汝昌对史湘云的看法是怎样的呢?

史湘云画像

周汝昌曾说他多次研读《红楼梦》,多次品评书中的人物,他认为曹雪芹脂砚夫妇,后来落拓,仍旧傲骨峙嶒,感于世情的冷暖,不愿意低声下气的求人。这其中的意思就是,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就是曹雪芹的妻子。

周汝昌认为史湘云之于贾宝玉,就像是正妻的身份,也就是玉麟才是一对有情人。在《红楼梦》中菊花诗的那一情节中,湘云和宝玉写的其实是爱情诗,史湘云的《对菊》“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这首诗在周汝昌看来是十二首诗的绝唱,是比林黛玉的好的,在诗中湘云是在称赞宝玉,这也是折射出曹雪芹的生活态度,即傲世尘世,不摧眉折腰。

而且周汝昌认为史湘云和贾宝玉在后四十回合应该是结为夫妻的,在黛玉死后,宝玉离家出走,宝玉回来后就和史湘云白头偕老了,所以周汝昌先生对于史湘云是非常喜爱的。

周汝昌曾说《红楼梦》里的人物中自己最喜欢的就是史湘云,因为史湘云既可爱又可贵,具有英豪阔大宽宏亮和非常宽容的性格,和林黛玉比起来,史湘云的真性情更是显露无疑。周汝昌在品评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时有讽刺史湘云的地方,周汝昌先生认为林黛玉和史湘云比起来更是自私和冷漠。

红学家周汝昌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

周汝昌一直是以中国新红学界的红学泰斗而著称,一生都在从事红学研究,为中国新红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那么周汝昌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呢?

周汝昌照片

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中主要考证了曹雪芹的身世和家境,并且他仔细研究了大量的档案和书籍后,周汝昌得出一个结论:《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周汝昌对于红学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是《红楼梦》的汇校工作,周汝昌和他的哥哥周祜昌二人一起完成了《石头记会真》的编辑工作,这本书是汇集了到目前为止能找到的所有古抄本而总结出来的著述,《石头记会真》对这些古抄本进行全面的汇校,向人们展示了所有的异文,这本书也被称为是最接近曹雪芹原意的书籍。

第二便是周汝昌对曹雪芹的考证,使得人们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有了一个空前清晰的印象和了解。

第三就是《红楼梦新证》的问世,这本书为中国红学界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大厦,为众多红学研究者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所以周汝昌对于红学界是一个里程碑一样的人物。

第四周汝昌是最早提出曹学研究的先行者,后来的脂学、芹学、版本学等提出后,周汝昌认为只有汇集了这些学科,才是真正的红学,是他将对一本书的研究上升为一门学问。

周汝昌去世是什么时候

周汝昌生于公元1918年的4月18日,出生在天津,是中国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也是中国新红学派的红学泰斗,一生著述非常多,也非常有价值,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新证》、《曹雪芹传》等。

周汝昌照片

周汝昌去世于2012年5月31日的一点五十九分,享年95岁。周汝昌去世后,人们都很怀念他,很多学者和单位为了纪念周汝昌先生都有所行动。2013年周汝昌去世一周年后,文化部恭府的管理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将要接受周汝昌子女们的捐赠,并且要建立周汝昌纪念馆。2013年6月,周汝昌的母校天津市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召开了追悼会,当时担任校长的张红言潸然泪下,并号召全体的师生要向周汝昌先生学习,淡泊名利,潜心治病学。还有不少学者为周汝昌出一些几年书籍,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周汝昌先生的纪念。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张仪 在历史上张仪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如何,评价,张仪,在历史上,最后,怎么,死的,张仪,是个,极

    张仪是个极有胆量的人,他出身贵族家道中落,却没有轻言放弃。能言善辩,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欺骗了楚王,而为秦国的连横争取时间。张仪他 胆大心细,又极爱从背后入手,给人的印象是阴险狡猾之人,却又不得不承认,他过人的语言天赋。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於苏秦,然

  •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死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哪里,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哪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死在哪里1141年,金兵受到岳飞的威胁,得知金国大势已去,便准备重新和南宋商量议和事件。宋朝廷知道金国有意议和后,便想出计策从岳飞手中夺回兵权。金兀术和秦桧有书信来往,俩人一致准备灭掉岳飞。岳飞回到朝廷之后,遭到秦桧等奸臣的陷害,并被宋高宗免去职务。岳飞剧照岳飞免职后,奏明宋高宗让他

  • 历史上屈原和郑袖什么关系 为什么郑袖要加害于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屈原,郑袖,什么,关系,为什么,加害于,屈原,是个

    屈原是个政治家又是个文学家,后人却更喜欢称屈原为爱国诗人,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标杆性质的人物。屈原出生于楚国,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同样出生于楚国的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然而他们也有着相同的结局,屈原自投汨罗而死,而项羽则自刎于乌江。不同的是,人们对屈原这位诗人的爱尤其炽烈

  • 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有哪些 范蠡和西施是夫妻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范蠡,西施,故事,哪些,夫妻,才子佳人,自古,都是,世人,眼

    才子佳人自古都是世人眼里完美的搭配,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她的绯闻男友是范蠡,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十分出名的政治家、经济家, 他出身贫寒,微时“佯狂、倜傥、负俗”,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天才也是个疯子。因而,他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尤为人所乐道。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经济

  • 姜夔小重山令赏析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夔小,重山,赏析,介绍,姜夔小,重山,赏析,介绍,姜夔,所

    姜夔小重山令赏析介绍?姜夔所作《小重山令》是同样用梅喻人寄托相思,同是咏梅之词却没有姜夔其余咏梅词一样广受讨论,其中《小重山令》与别的咏梅之诗词最大的不同便是姜夔对地点和梅花种类的限定,很准确的将咏梅定为是潭州红梅,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下《小重山令》。姜夔《小重山令》插图引《小重山令》原文:人绕湘皋

  • 三国赵云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赵云的,云的,故事,三国,赵云的,云的,故事,赵云,时

    三国赵云的故事赵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身有八尺,浓眉大眼,魁梧勇猛,常山人。自小天资聪颖,喜爱枪法,四处拜师学艺,16岁便受著名枪师真传,一年后学成下山,开启了他的出彩人生。赵云石像起初投于袁绍,但因无法赞同袁绍的所作所为而离开了。后受人推举,跟随公孙瓒。机缘巧合与刘备相识,最后加入刘备阵营。赵云

  • 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胡适,先生,二三,阅读,胡适,先生,二三,阅读,中国,近代

    胡适先生二三事阅读胡适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博览群书,学识广博,而且为人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对待任何人都是彬彬有礼,十分亲切。他一生留下了很多的著作,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是他最突出的贡献便是大力倡导白话文和参与并领导了新文化运动。这两件事对于后世的影响继位深远。我们今

  • 曹操贾诩有何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贾诩,有何,渊源,曹操,贾诩,有何,渊源,生于,147

    曹操贾诩有何渊源贾诩,生于147年,死于223年,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谋士。曾是李傕、董卓、张绣等的部下,随张绣依附曹操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贾诩像说起贾诩这个人,多次换主,哪里强势就去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运用细致的观察,考虑对话方的身份、性格、爱好等善得人心的方式与人交流,使得对方都听从

  • 范蠡有哪些故事 在历史上范蠡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蠡,哪些,故事,在历史上,怎么,死的,曾经,有人,这样,说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其实评价得十分中肯。文种与范蠡同为勾践做事,文种最后却被勾践赐死,而范蠡最后得以 善终,没人说得清个中原因,或许历史原本就没有对错只有真相。文种三请范蠡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他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道学家。范蠡早年与宛令文种一同赴

  • 戚继光祠堂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戚继,祠堂,介绍,戚继,祠堂,介绍,字元,明代,民族英雄,军

    戚继光祠堂介绍戚继光,字元敬,为明代的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也是一名抗倭名将。戚继光十岁时父亲去世,他便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官居四品。戚继光祠堂修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是为了褒奖戚继光而建造的,在清朝时期,破落的戚继光祠堂重修了。戚继光祠堂图戚继光祠堂在蓬莱城里街,东面为“母子节孝坊”,西侧为“父子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