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防止食物被下毒除了用银牌 皇帝还发明了别的

防止食物被下毒除了用银牌 皇帝还发明了别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81 更新时间:2024/1/22 15:08:57

清朝是我国古代饮食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美食大量出现,尤其是宫廷美食。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皇家吃饭的场景做了细致的描述。

书中写到:“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的排场莫过于吃饭。关于皇帝吃饭有一套术语,是绝对不能说错的。饭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

到了吃饭时间,完全由皇帝决定---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小太监便照样守在外面的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一道道传下去,不等声音回声消失,一个犹如嫁妆的行列已经走出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整齐的太监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直奔养心殿而来。

在清代,有专门为皇帝和后宫准备饮食的机构御膳房,由于皇帝饮食即求精致,又复杂多样,所以在御膳房中工作的人员众多,这在无形之中留下了饮食安全隐患,就加大了食物被下毒的危险性。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被食物下毒而死的皇帝不乏其人,比如汉惠帝司马衷就是因为食物中毒而死,而在皇帝食物中下毒,最容易得手的莫过于那些御厨了。

那么清朝宫廷是如防止皇帝饮食被下毒的呢?

首先,要过“摆谱”关。所谓的“摆谱”,倒不是炫耀的意思,而是摆菜谱。最初清朝标准的的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需要三张大桌才能摆放完,除此之外,还有果品、点心以及主食。

后来的皇帝觉得这样太过铺张浪费,就减到了64道,再往后又逐渐减少到32道、24道,不过慈禧太后当政期间,又将御膳恢复到了120道。

皇帝用膳时“摆谱”除了是为说明菜名之外,还是处于安全考虑。在“摆谱”的过程中,菜名和掌勺的大厨都要在旁边标明,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追查到相应责任人。有了这项措施,对这些御厨们来说主要起到了一种威慑作用。

其次,做出的每一道御膳,御膳房都要留下样菜,以备查验之用,所以皇帝用膳基本上是要准备两套相同的菜肴。

再次,用餐具来验毒。皇帝使用的餐具自然讲究,以金银器为主,其中银器要占很大的比重,这不仅仅是为了突显高贵和排场,还因为银器有着非实用的功能。

银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验毒器皿,如果所盛的食物有毒,银器就会马上变黑,这是已经经过科学证明的,在古代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当时的常用毒药是含有硫化物的砒霜,而银器遇到硫化物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对于瓷器的餐具,也会在旁边挂上一个小银牌,通常是由太监在皇帝面前将银器放进菜里进行实地检验。

最后,还有太监品尝环节。经过上面的检验工序之后,皇帝一般不会马上食用,他们还会采取“赏膳”“尝膳”等方法,将食物先赏给后妃一部分,或者让太监先品尝一下,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在进行用膳,即使是这样,皇帝任然还要使用银盘子和象牙筷子进行最后的检验。

而在后宫中能享用此等待遇的最多只有皇太后和皇后,其他的妃嫔们自然不会有此待遇,也不必小题大做,她们这些地位较低的妃子想必是没人会去下毒,即便是毒死了对于皇帝来说也无关紧要。

皇帝的嫔妃在常人眼中,看似风光无限,锦衣玉食。这其实是人们对后宫生活的一种误解。

当然像高居金字塔顶端的皇太后和皇后,她们的待遇当然是顶级的,但其他人的生活就没有那么风光了,还要受到很多限制。就拿饮食来说,后妃们是要严格遵循宫中规定,不可随意乱吃,而且她们的饮食标准也是和她们各自的等级成正比的。

标签: 防止食物下毒除了银牌皇帝明了别的清朝我国

更多文章

  • 龙阳君是谁 龙阳之癖就是指的龙阳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龙阳君,龙阳之,就是,指的,龙阳之,也就是,出自,战国,时期

    龙阳之癖“也就是”龙阳之好“,出自战国时期的魏王和龙阳君,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中魏王与龙阳君的一段记载,指的是男子对同性的喜好,这也是正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同性恋。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龙阳君经常和安陵君一同被提及,安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人物,他凭

  • 关于夫差的故事有哪些 夫差是怎么亡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关于,夫差,故事,哪些,怎么,亡国,夫差,在历史上,是个,难

    夫差在历史上是个难以评述的一个霸主,他是一国之君,作为君主雄心壮志,作为一个儿子,他不敢忘记父仇。但是,在他身上有能够看到很多矛盾点,他的身上既有励精图治的热情又有贪图享乐的安逸。人们都觉得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事实上他的确不是凡夫俗子,但是却在最后的关头,沉溺在温柔乡,杀尽忠臣,最终败给了吴国。公

  • 探究:三国时期诸葛亮到底有多少财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探究,三国,时期,诸葛亮,到底,多少,财产,诸葛亮,中华,千

    诸葛亮,中华五千年浩浩历史长河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虽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描述的那般“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他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能、震古烁今的业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具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中,他更

  • 焚书坑儒简介,焚书坑儒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焚书坑儒,简介,影响,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术士,一说,述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

  • 徐达真的是被朱元璋赐蒸鹅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达,真的,朱元璋,赐蒸,鹅害,死的,元末,明初,风云际会

    元末明初,风云际会,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这其中,又以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大将徐达最为著名。徐达,字天德,是朱元璋的老乡。元末参加朱元璋的起义部队,作战勇敢、用兵如神,从鄱阳湖大战,到攻克大都(北京)、驱逐北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子孙世袭公爵,可谓荣宠备至。不过,徐

  • 三峰山之战 南宋蒙古南北夹击金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峰山,之战,南宋,蒙古,南北,夹击,金国,灭亡,公元,123

    公元1232年,蒙古政权发动了对金国的最后总攻。而三峰山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年,是蒙古灭金的一个重大战役。金军最后的精锐——“忠孝军”,在此役中全军覆没。1230年,窝阔台确定了灭金战略:由其本人率中路军,攻金的河中府,直下洛阳。蒙将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直下济南;窝阔台的弟弟拖雷率右路军由宝鸡南下,借道南宋

  • 固伦和孝公主的婚姻 固伦和孝公主嫁妆清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固伦,公主,婚姻,嫁妆,清单,固伦,公主,高宗,乾隆,女儿

    固伦和孝公主,是清高宗乾隆帝的女儿,是乾隆帝十位公主中五个活到长大成人的公主之一。在十位公主中排序第十,是乾隆帝最小的女儿,乾隆帝对自己这个女儿疼爱异常。家里老幺得到父母长辈的喜爱,似乎并不稀奇。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固伦和孝公主虽然封号是“固伦”,但实际上她并不是皇后的女儿。清太宗皇太极,效仿明朝公

  • 南北朝时期最怪异最淫暴的君主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时期,怪异,最淫,君主,两晋,南北朝,中国,分裂,动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的大分裂、大动乱时期。正因为混乱,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割据政权中,才出现了一些行为极其怪异的君主。而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就是其中最为怪异、最为荒淫、最为残暴的一个。高洋,字子进,是东魏重臣齐王高欢的第二个儿子。尽管高氏是汉人,但由于高欢长年驻守北方,因此,尽管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但仍

  • 嬴荡为何会传位于嬴稷 嬴稷是个好君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嬴荡,为何,会传,位于,嬴稷,是个,君主,任何,一件,事情

    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秦宣太后、秦昭王、穰侯魏冉三人的统治,最终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业。“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秦始皇是秦国的大一统者,他是帝国的缔造者,也是秦国这个国家最终梦想的见证者,比起先辈们,秦始皇很优秀,他有

  • 汉军漠北大败匈奴 汉武帝劳军砸下多少军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军,漠北,大败,匈奴,汉武帝,劳军,砸下,多少,军费,核心

    核心提示:漠北决战获胜后,汉武帝一次性掏出黄金50多万斤犒赏部队。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西汉全年的财政收入!试问,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这等慷慨?废话少讲,接着上回书说,聊聊汉武帝军事改革的后2招。第三大措施是两个字——崇“武”。前面说到,太尉在景帝时代变成了时有时、可有可无无的职位。军队统帅都混得这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