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成果

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成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3 更新时间:2023/12/5 21:49:46

直道是秦代修建的重要军事道路,陕西省富县、甘泉县秦直道是秦直道线路中保存最好的部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成秦直道考古队对陕西省境内的秦直道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覆盖范围为道路两侧各一公里;总计调查直道路线约150公里,绘制道路柱状剖图143,发现秦汉建筑遗址6处,墓葬群5处,采集物标本100件。

富县段秦直道

富县五里铺镇桦树沟口在2009年曾做过发掘。从桦树沟口发掘地点北工作,依据河流沟壑、地形地势分界,富县境内葫芦河以北的秦直道被分为车路梁、望火楼、水磨坪、寨子山四段;葫芦河以南的直道被分为五里铺、大麦秸与槐树庄三段,总计7段。南起槐树庄段第十勘探点,北至寨子山段第五勘探点,主体线路曲折北行,长约125公里。此段秦直道穿越南村沟、葫芦河、埝沟,皆行经山脊之上,地表植被为低草或密林。最宽处61米,最窄处12米,部分路段被完全冲毁。其中车路梁段长4.4公里,地表为疏草,迹象明显,保存最好。

经勘探,富县秦直道第一层为草皮层或耕土层,厚10~20厘米;第二层堆积层,厚10~30厘米;第三层路土层,厚约3~30厘米;第四层活土层,厚10~30厘米;第五层夯土层,厚20~400厘米,有的地方深达4米不见底。第六层生土层。直道构筑方式是见山削去山一侧,逢沟用大量的夯土填平,夯层厚8~10厘米。路面结构特点是靠山的一侧回填层夯土较薄,沟边一侧活土和夯土深厚。在道路两侧还发现建筑遗址2处,墓葬群2处。

五里铺2号遗址位于秦直道五里铺段22勘探点至23勘探点之间,东南直线距大麦秸村约2.7公里,面积较大,中部为高台,平面形状不规则,南北长约280米,北宽约260米,南宽约180米。周围有道路环绕,直道从其两侧穿过。地表采集有带麻点纹的板瓦、筒瓦残片。

寨子山遗址位于张家湾镇寨子山,中部为高台,表面平整,平面形状不规则,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10米。周围有道路环绕,直道从其西侧穿过。面北端发现墩台一处,夯筑而成,底部东西长9.5米,南北宽12米,顶部径约1.5米,高4米。采集粗绳纹板瓦、条砖等。

大麦秸1号墓葬区位于槐农林场场部西约670米的台地上,西北距直道大麦秸第十探点约1100米。在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50米草地上发现数座墓葬,其中3座墓葬的器物还完整存在于墓室。M1中采集陶罐2件、双耳罐1件;M2采集陶釜1件、陶罐2件。同时在墓地采集麻点纹板瓦残片。

大麦秸3号墓葬区位于槐农林场西老庄子与白菜沟口之间的山卯下部,在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草地上发现有较多墓葬。M1内采集陶盆1件、陶器残片1袋;M2内采集铁剑1把、陶罐1件、陶盆1件、陶釜1件。

甘泉段秦直道

甘泉县秦直道从墩梁(位于富县、甘泉交界处)西北再转东北行走于山脊之上,在安家沟下山,过洛河后,从方家河龙咀沟上山,北至志丹县永宁公社柏板村附近,以安家沟为界被分为两段,全长34公里。道路呈西南东北走向,除在方家河附近下山、上山外,基本行走于山脊之上,堑山、堙谷、凿石开路迹象明显。修建方式为铲削山体的一侧以开辟道路,同时在路面上回填活土以平整路面。山体一侧有沟谷的用夯土填平以增加路面宽度。保存基本完整,有一小部分被冲断,另有2处路面被冲去三分之二。地表植被为树木、低草或庄稼。经考古勘探地层堆积与富县直道相同。

在直道两侧还发现墩台1处,建筑遗址3处,墓葬区3处。

标签: 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直道考古调查成果直道

更多文章

  • 唐隆政变到底是谁发动的 唐隆政变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隆,政变,到底,发动,背景,是什么,唐隆,政变,指的,生在

    唐隆政变指的是发生在唐朝唐隆元年的一场军事政变,在这场军事政变中权倾一时的韦后集团被彻底的清扫干净,唐隆政变之后相王李旦登基做了皇帝,并且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立为太子。唐隆政变是谁发动的?唐隆政变是由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共同发动的,唐隆政变的这一天是公元710年7月21日。唐隆政变

  • 黑龙江考古有重要收获 1850余幅史前岩画填空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黑龙江,考古,重要,收获,1850,余幅,史前,岩画,空白

    省文化厅召开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12年至今,我省考古研究所在大兴安岭岩画调查与北山洞遗址考古试掘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岩画纹样有三类以人和动物为主大兴安岭是我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

  • 内蒙古多伦县再次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内蒙古,多伦县,再次,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近日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锡林郭勒盟 多伦县又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此次发掘的考古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说:“这座墓葬与不久前发现的辽圣宗贵妃的墓葬同属一个箕形山谷,墓主人也应是贵妃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这座

  • 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 唐隆政变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隆,政变,成功,原因,唐隆政,变的,结果,唐隆,政变,除了

    唐隆政变,铲除了韦氏一族,暂时平定了混乱的朝局。那么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唐隆政变成功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李唐的政治地位,二是李隆基的公关能力强大,三是李隆基的谋略缜密,执行力强。首先在李唐政变中,李隆基打的是其父李旦的旗号。都是子继父位,李重茂虽是韦后所立的皇上,但本质上还是李唐的子孙

  • 太平湖进行水下考古 探索两千多年水下古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平湖,进行,水下,考古,探索,两千,多年,古城,近日,记者

    近日,记者从黄山市黄山区有关部门了解到,省文物局将于10月中旬对太平湖(陈村水库)进行水下考古。此次考古将利用现代科技物探设备,对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旧址、秧溪街旧址、摩崖石刻等进行探测。并召开考古座谈会,对考古成果进行充分交流。去年3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成水下考

  • 兴县碧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兴县,碧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记者,考古

    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吕梁市兴县碧村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首次在晋西高原发现龙山时期石城及大型石砌房址。其中,史前遗址12处,以仰韶中期、龙山时期为主,出土有丰富的陶器。据了解,碧村遗址位于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碧村北,地处黄河与蔚汾河交汇处,是进出黄河的重要关口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合河城”和“合

  • 西藏邦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藏,邦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经过,一个月

    经过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日前,西藏邦嘎遗址和琼结河谷调查工作均取得了重要收获。专家表示,目前初步观察认为,邦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史前文化遗址。邦嘎遗址是西藏山南雅砻河谷地带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从1985年首次试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由于种种原因,资料迄今未能正式发表。为全面

  • 西安公开唐代贵妇墓考古成果 现罕见精美水晶项链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西安,公开,唐代,贵妇,考古,成果,罕见,精美,水晶,项链

    戴项链、手镯,自古就十分流行,唐代贵妇人戴的首饰有多精美?近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一座唐代贵妇墓的考古成果,惊喜的是,该墓未被盗,出土文物完好,尤以一水晶项链最为精美。惊喜:唐代贵妇墓保存完好据考古专家介绍,2002年,他们在配合南郊某小区基建时,抢救性发掘了40多座北魏到唐代的墓葬

  • 康熙为什么两次废掉太子胤礽 废太子胤礽心理变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为什么,两次,废掉,太子,胤礽,心理,变态,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与孝诚仁皇后的嫡子爱新觉罗·胤礽刚满周岁就被立为太子,他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公开册立的皇太子。胤礽从小就在康熙身边长大,康熙帝对其宠爱不言而喻,然而最终康熙帝两次废了太子。康熙为什么两次废掉太子胤礽胤礽是康熙帝自己亲自带着长大的孩子,康熙帝也对这个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幼年的胤礽也不负康熙帝的

  • 大同:云冈石窟窟前考古有重大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同,云冈,石窟,窟前,考古,重大,发现,云冈,石窟,露天

    云冈石窟第20窟露天大佛广为世人所知,东立佛的形态也清晰可见,但已坍塌1500年之久的西立佛是什么样子?因没有记载一直是一个谜。从2014年开始,云冈石窟研究院对1992-1993年窟前出土文物进行考古整理研究,从现存痕迹和考古发掘出的坍塌的西立佛一百多块大小石块看,西立佛的佛衣及手印等形状基本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