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蒙正不受镜的故事介绍

吕蒙正不受镜的故事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17 更新时间:2023/12/13 19:31:09

吕蒙正不受镜的故事介绍

吕蒙正,北宋初期的宰相,为人仁厚善良,敢于进言,对部下百姓宽容有德,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贤良著称的官员。且吕蒙正为人一身正气,不受贿赂,对此他还有一个著名的镜子典故。

吕蒙正 画像

当时吕蒙正作为一国宰相,位高权重,又极其受到宋太宗的赏识与关照,因此在朝中十分有名望,很多人想要须溜拍马,欲与其搞好关系。

朝廷中一位收集珍贵古镜子的官员,他家中藏有一面古镜,声称这面镜子可以照到两百里以外的事物,他想将这面古镜作为礼物送给吕蒙正,可是又担心他不收,就想通过吕蒙正弟弟的关系,将礼物送给宰相。

有一次,吕蒙正的弟弟登门拜访,特意找了一个机会假装闲聊谈及吕蒙正是否对这面镜子感兴趣。谁知吕蒙正笑称:“我的脸不过也就一个碟子那么大,我要一面照两百里以外的镜子干什么,哪里用得着呢?”他弟弟听到这样的回答,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不再说什么了。

听说过这件事的人都十分佩服,对吕蒙正的品行连连称赞,将他与唐代以严拒请托著称的宰相李德裕相比,可见吕蒙正的品行之端正,他极少有什么嗜好,也不容易为外物所动,这对于过去封建社会的官员来说是十分难得的。

吕蒙正为官不受贿,心系国家、百姓,重实事轻财物,淡泊名利,秉公廉政,敢于清贫,实在是少有的清官贤相。

穷过吕蒙正的典故

“穷过吕蒙正”是民间的一句俗话,意思就是贫穷超过了吕蒙正当年的程度。为什么要拿吕蒙正和穷人来比较呢?因为吕蒙正虽然后来成为了北宋的宰相,但少年时非常贫穷,甚至沦落为乞丐。

吕蒙正故事画

在民间传说中,吕蒙正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和,他和母亲就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母子俩居住在洛阳山上的一座寺庙里,方丈很可怜他们,于是就派人在寺院旁边的山上凿出一个石洞给他们安身。据说吕蒙正母子俩在这个石洞里一住就是九年,虽然方丈好心照顾,但生活自然还是贫困无比。这个故事在他的《破窑赋》里也有记载,这个石洞就是他所谓的“破窑”或者“寒窑”。当时他们的处境是“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不过因为这篇章应该是后人托其名所作,但至少是有这个故事的。

也有传说是,吕蒙正小时候家道中落,父母都双双早逝,所以他是无家可归,而且求助亲戚朋友都被他们嫌弃拒绝。于是,吕蒙正只能在外漂泊,风餐露宿,沦为了一介乞丐,处境非常凄惨。

相传,有一个很出名的灯谜或者说是对联也和吕蒙正的贫穷有关。就是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上联和下联少的是一和十,所以指的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少了东和西,所以指的是没有东西。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民间传说,所谓无风不起浪,吕蒙正小时候应该是很穷的,所以才有“穷过吕蒙正”这种说法。

吕蒙正建噎瓜亭的译文及鉴赏

“吕蒙正建噎瓜亭”的典故据说是出自北宋邵伯温所作的《邵氏闻见录》一书,作者生活的年代比吕蒙正只晚上一百年左右,所以记载的故事可信性还比较高。“噎瓜亭”的确就是一个亭子,“噎瓜”是它的名字。

吕蒙正戏剧照片

原文很短,只有七十几个子。“吕蒙正于龙门时,一日行易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然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取而食之。后作相,买洛阳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也。”

“吕蒙正建噎瓜亭”的故事发生在他还未高中状元前,那时候的吕蒙正非常贫困。故事说,吕蒙正当时正在洛阳龙门,应该是读书求学。有一天他在易水河边走过,看到有个商贩在卖瓜,他很想买一个瓜来吃吃,然而他贫穷得连买一个瓜的钱都没有。恰好,那个商贩偶人把一个瓜遗落在地上,吕蒙正见到了就捡起来吃了。后来他官至宰相,就在洛阳城的东南买了一块地,在临近伊水的地方,建造一个亭子,以“噎瓜亭”,来警示自己不要忘记当年贫贱时候。

标签: 吕蒙正不受故事介绍吕蒙正不受故事介绍北宋

更多文章

  • 梁启超家族的相关信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梁启超,家族,相关,信息,梁启超,家族,相关,信息,说到,相

    梁启超家族的相关信息说到梁启超,相信大家一定都是十分的熟悉。梁启超出生于清末民初,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社会活动家、史学家,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推进了历史发展的巨轮。所以,对于梁启超相关信息的了解,对了解近代史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也必不可少的就是梁启超家族的相关信息,接下

  •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在哪里,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在哪里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在哪里司马辽太郎是日本著名的作家,生于公元1923年,原名是福田定一,出生在日本的大阪,毕业于大阪外国语学部,司马辽太郎一生作品颇丰,其代表作品有《功名十字路口》、《国盗物语》等,司马辽太郎于公元1996年的2月12日去世,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辽太郎,为他建立了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司马辽太

  • 揭秘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揭秘,贾谊,哪个,朝代,揭秘,贾谊,哪个,朝代,公元前,20

    揭秘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人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时期著名而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像被吴公推荐,汉文帝封他为博士,是西汉时期众博士中最为年轻的,后来因为表现出众而被汉文帝升为太中大夫。他对国家政治方面有很多独特而新颖的见解,让汉文帝对对他非常欣赏和器重,在打算升他做公卿的时候,

  • 苏轼代表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轼,代表作有,哪些,苏轼,代表作有,哪些,既然,我国,古代

    苏轼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既然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大人物,深被后世之人追捧。那必定是有他的不同之处,过人之处,那究竟是什么?又从哪些代表作呢?苏轼剧照苏轼,苏东坡的一生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还是大多以小儿女的情思为主,想念亲人,想念故土,希望能与家人团圆,在人生的最黑

  • 荀彧为什么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荀彧,为什么,选择,自杀,荀彧,为什么,选择,自杀,作为,曹

    荀彧为什么选择自杀荀彧作为曹操手下的著名谋臣,曾经和曹操共商大计、肝胆相照,但是却是在最后以自杀收场。荀彧为什么自杀呢?《新三国》荀彧剧照不管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还是在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中,大家都会看到一个这样的情结,曹操命人送了个空盒子给荀彧,然后荀彧就自杀而亡了,那么那个空盒子到底蕴含着什么

  • 赵高的A面:从小天资聪慧 哥哥父亲被秦活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高

    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秦始皇大儿子扶苏的儿子)为秦王。不久被

  • 十三爷爱新觉罗胤祥不夺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胤祥

    在康雍朝萧墙内那纷繁复杂的政斗漩涡中,有这么一位让女人们为之倾倒,男人们也要为他叫一声“好”的皇子,在父亲康熙眼里他志虑忠纯、嫉恶如仇,在皇兄雍正眼里他公忠体国、才干卓著,在世人眼里他文武双全、侠肝义胆。他便是粉丝众多的拼命十三郎,满清王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的 和硕怡 亲王胤

  • 李世民有多好色:竟召幸十四岁少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好色之徒,但与一般的好色之徒不同的是,他绝不会因为女人而影响自己的事业。他不仅在战场和政坛上是强者,在经营女人方面也是高手。 对于女人,他并不一定要求是处女或年轻女子,但人必须长得有质量。别人的妻子也好,十来岁的少女也罢,只要他看上的,一律没收,而且他并不担心什么非议。 但他不强抢,他

  • 徐福东渡的历史可靠性 徐福是日本的神武天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徐福

    导读:徐福东渡揭秘徐福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徐福东渡揭秘徐福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徐福东渡。上个世纪50年代,香港学者卫挺生的著作《徐福入日本建国考》提出了徐福与神武天皇的十大相似之处,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神武天皇,引起了较大的轰动。但是,根据合理的推测,徐福就是神武天皇还是很有可能的,即使徐福不是神武天皇

  •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被冤枉的?是项羽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焚书坑儒,冤枉,项羽,罪过,作为,立起,历史上,第一

    作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建立了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秦始皇对于我的吸引力和魅力超越了历代君王,真正的千古一帝。历史对于秦始皇的评价褒贬参半,其中最容易拿来说事儿的就是“焚书坑儒”,在中学历史课本、教科书和历代古书的“儒生们”抨击嬴政老人家昏庸无道的斗争武器,自古至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