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曾经的囚徒凭什么取代刘贺做了皇帝?

一个曾经的囚徒凭什么取代刘贺做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94 更新时间:2023/12/30 20:58:36

元平元年(前 74

年)四月,年仅二十三岁的昭帝突然病死。昭帝无子,他的猝然离世令霍光和大臣们措手不及。国不可一日无君,然而,立谁为帝令霍光等朝臣十分为难。

武帝六子中,此时只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群臣都认为应立刘胥。但霍光不这么看,当初武帝放弃年长的刘胥而选择昭帝,就是因为刘胥品行有亏。他和大臣们商议,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刘贺这年约十八九岁。

但事实证明,这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史书谓刘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无)节”。做了皇帝,并没有让刘贺有所收敛。若仅仅是生活奢靡,也许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这位新君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子。他将昌邑官属全部征至京城,并超迁拜官。这让霍光等朝廷旧臣十分不安。

霍光与几位重臣密谋,以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由,请求皇太后废黜刘贺。昌邑王即位仅二十七天,便被废,他从昌邑带来的二百余臣僚,除少数几人外,悉数被杀。

选立新的皇帝再次被提上日程。由于武帝子孙零落,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这时,流落民间、身为庶人的卫太子孙刘病已进入了霍光的视野。

卫太子因巫蛊事件兵败自杀,妻妾、子女均被杀,当时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被收狱中。廷尉监丙吉、掖庭令张贺等人可怜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养他,他才历经磨难活了下来。昭帝时承认了他的皇室血统身份。

此时的刘病已年方十八岁。卫太子家族几乎灭绝,刘病已在朝中无人可以倚仗而便于操控,这应当是霍光选择刘病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平元年(前 74

年)七月庚申,刘病已被迎入未央宫,当日便举行了登基典礼,是为宣帝。第二年正月,霍光稽首表示要归政皇上。宣帝谦让表示一切仍需委任大将军,结果一切都如昭帝时一样,凡事先向霍光汇报,然后再向宣帝上奏。

宣帝生长于民间,史称他喜游侠,斗鸡走马,游遍三辅地区。丰富的社会阅历,加之天资聪颖,使得他比同龄人成熟、老练得多。他很清楚自己能否坐稳皇位,取决于霍光,昌邑王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对霍光恭敬有加。史载,宣帝即位拜谒高庙时,霍光随从骖乘,宣帝感觉“若有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骖乘,宣帝“从容肆体”,才真正有了做皇帝的感觉。

地节二年(前 68

年)三月,霍光病逝,宣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汉宣帝终于可以亲理政事了。他自幼生长于闾阎,深知百姓艰难,故励精图治,希望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宣布五天举行一次朝会,听取百官汇报,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信赏必罚。

为了广泛听取民意,打开言路,他允许吏民给皇帝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将上呈皇帝的奏章装在皂囊中,封缄其口,以免内容泄露。最初规定,吏民上封事必须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标上“副”字,即为“副封”。

领尚书者先打开副封,如果认为内容不足取,可直接退掉,不呈给皇帝。这样,封事能否呈给皇上,实际上是由领尚书的权臣决定的,这为权臣弄权、干政提供了条件。后来,在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议下,宣帝废除了“副封”制,解决了权臣壅蔽言路的问题。

宣帝认为治政的关键在于吏治,吏不清廉、公平,政治就会衰败。而吏治的关键在于地方官,他经常对大臣说:“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每当任命州刺史、郡太守、诸侯王相等地方官时,宣帝都亲自召见,详细询问执政方略,然后综核名实。

治政确有成效的,就颁诏书加以勉励、赏赐,朝官需要增补时,依次从这些人中递补;有名实不符的,则予以处罚。每逢年初郡国上计(地方官员向朝廷上报一年的治理状况),宣帝都亲自询问地方官政令得失,了解民情。他反对频繁调换郡太守,认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有安定感,才会服从管理。

标签: 一个曾经囚徒什么取代刘贺做了皇帝元平元年

更多文章

  • 水浒中最不守妇道的女人:竟不是潘金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水浒,中最,不守,妇道,女人,不是,潘金莲,首先,我得,水浒

    首先,我得将《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改一个字,叫做“替天行盗”。坦率地说,《水浒传》里的打家劫舍和比武格斗的场面写的非常吸引人,对勇武刚强的男性描写也精彩绝伦。但我认为,《水浒传》多少有些属于那种反人性的作品。它的反人性,我看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女性的刻画上。《水浒传》里浓墨重彩的主要人物绝对以男性为

  • 同为归降曹操的谋士 为何他们命运截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同为,归降,曹操,谋士,为何,他们,命运,截然不同,许攸,贾

    许攸的“争”和贾诩的“避”公元200年,许攸因不满于袁绍的刚愎自用,转而投奔曹操。当时曹操正欲睡觉,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都来不及穿就出去迎接他,由此可见曹操对许攸的高度重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凭借许攸提供的军事情报,在少于袁绍数倍兵力的情况下大获全胜。之后,许攸跟随曹操平定冀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 明清两代女子追求性感的方式 是病态还是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两代,女子,追求,性感,方式,病态,还是,艺术,悦己

    “女为悦己者容”,指女子为钟情于自己的男子描眉扑粉、穿着打扮,以求赏心悦目。其实,生为女子,天性中潜藏着愿为天下所有人“容”的本能,很难说仅限于某一个人。这也就是自古人们把女人比作花的缘故,花开四季、花香四溢、花色迷人,这里似乎没有特殊固定的对象,为的是装点整个春天。女子的美常常与“性”紧密关联,美

  • 从汉武帝杀窦婴说起 论郭子仪为何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武帝,杀窦,说起,论郭,为何,全身,当窦,封为,魏其侯,太

    当窦婴被封为魏其侯、太子太傅时,田岎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中郎将,他像孙子一样讨好窦婴。后田蚡凭借太后姐姐的身份而飞黄腾达,一得势的就想排挤窦婴。而窦婴自姑姑窦太后死后,被汉武帝疏远,逐渐失势,其门客也都离他而去。窦婴在郁闷之时,结交了一个叫灌夫的个地方官僚,灌夫想通过窦婴结交权贵。有一次,灌夫不顾自己守

  • 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来统治人民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武帝,为什么,独尊,儒术,统治,人民,思想,对于,汉朝,朝

    对于汉朝朝廷为何采用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统治思想的原因,在中国学者以及西方汉学家中一直存在争议。有评论家指出,这是由于儒家思想中的专制思想因素受到汉武帝及其以后历代帝王的青睐,因为它能帮助巩固王朝的集权统治并为其提供合法性来源。在此,我个人认为,从现代角度出发应当可帮助我们追溯找到其真正的动因。如果我们

  •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王朝平叛与复兴的起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什么,安史之乱,唐王朝,王朝,平叛,复兴,起点,起兵,范阳

    起兵范阳。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在范阳(今北京)崛起,与他在同契丹、奚两个民族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分不开,而范阳之所以精兵甲于天下,正是唐王朝遏制两蕃的需要。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宠信,并不仅仅是他的昏庸和任人不明,而是他需要安禄山这样通达边事的蕃将。在这样的背景下,安禄山的周围逐渐聚集起一群与他种族、出身

  • 法医学之父宋慈的故事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法医学,之父,宋慈,故事,概述,宋慈,南宋,时期,官员,出生

    宋慈是南宋时期的官员,他出生于朱熹的家乡建阳,是南宋的法医学家,至今还是法学界备受推崇的前辈。宋慈在任职期间破解了很多的奇案,这些奇案让宋慈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有很多人因此而对宋慈的故事充满了兴趣,想要知道法医之父的宋慈到底有一个怎样的与众不同的人生呢?宋慈的一生中充满了故事,他所经历的人生和一般人的

  • 甄嬛传里端妃为什么恨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甄嬛,传里,端妃,为什么,皇后,端妃,名为,齐月,自幼,太后

    端妃名为齐月宾,自幼被太后养在宫中,是服侍雍正时间最长的一位妃子。性情稳重,与世无争,可惜体弱多病。端妃曾说过一句话:“我和你一样,恨极了她。”文中的“她”,指的是皇后。那么端妃恨皇后的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是纯元皇后。端妃擅长琵琶,得纯元皇后真传,说明端妃与纯元皇后相交甚好。当甄嬛说出可能是皇后杀

  • 西门庆两位美艳厨娘悲剧命运 让人扼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门,两位,美艳,厨娘,悲剧,命运,让人,扼腕,孙雪娥,原是

    孙雪娥原是西门庆已故夫人的陪房丫头,后来被西门庆纳为第四房小老婆,人称四娘,实际上是位天天闻油烟味的厨娘。潘金莲初进西门庆家,孙雪娥给潘金莲的印象是:“房里出身,五短身材,轻盈体态,能造五鲜汤水,善舞翠盘之妙。”西门庆将孙雪娥从陪房丫头升为小老婆,固然,一方面,他是看中了孙雪娥不错的姿色,另一方面,

  • 该怎么评价武则天?她点燃了女性千年的压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怎么,评价,武则天,点燃,女性,年的,压抑,武则天,十四,岁

    武则天,十四岁初入宫掖,仅封才人,并不招太宗李世民的待见。姿靓色浓之年,太宗驾崩,作为先皇之众嫔御之一,她很无奈地被安置到感业寺中为尼,高墙缁衣,青灯黄卷,人生似乎就这么定格了。让人料想不到的是,奇女子于无声处炸响惊雷,三年前斗胆与那个比自己小四五岁的皇太子的眉来眼去,火候一到,发生了特殊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