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样的盗墓者才是真正的“摸金校尉”

什么样的盗墓者才是真正的“摸金校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1 更新时间:2024/1/29 14:22:40

鬼吹灯之寻龙决上映以来颇受欢迎 ,看过小说《鬼吹灯》对剧中的人物多少有些了解。剧中“摸金校尉”这一角色着实吸引观众。摸金校尉是不是盗墓者的代言词?什么样子的盗墓者才是真正的摸金校尉?而摸金校尉的来历是什么?

事实上的确如此,在中国,盗墓的历史源远流长,史不绝书,但并非所有盗墓者都能被冠以“摸金校尉”之名。狭义的“摸金校尉”特指东汉时期曹操所设的一个专司盗墓取财的军职,而广义上则可指中国历史上的官方(或军阀)盗墓集团,例如同为曹操所设的“发丘中郎将”、南宋时期伪齐政权设置的“淘沙官”等。当然,还有如五代时期的温韬、民国年间的孙殿英这样的“盗墓名人”,虽未设专司盗墓的官职,也可包括其中。总而言之,“摸金校尉”至少应是“官盗”才适用的词。

秦始皇陵,盗墓史上最醒目的坐标

自先秦时期始,中国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说法,即使是寻常百姓家,死者生前认为珍贵的物品通常会在其死后随棺一同安葬,而王侯将相更不用说,他们的陵墓建得恢宏大气,墓中财宝多不胜数,无论是已被人们所熟知的秦陵兵马俑、殷墟妇好墓,还是近日发掘的汉代海昏侯墓,莫不如此。

奢靡的厚葬必然引发盗掘现象,先秦经典《孔子家语》中就记载,鲁国正卿季平子死后,他的儿子和部下准备以美玉、珠宝作为陪葬品,孔子听闻后前往劝说:“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于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最终说服了操办后事的人。孔子将厚葬等同于曝尸,实际上也反映出早在先秦时期,盗墓现象就已很普遍。除了孔子之外,与儒家争鸣了上百年的墨家始祖墨子也主张“节葬”。可惜先秦诸子的主张并不被后世帝王所接受,就在“六王毕,四海一”后,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就为自己筑起一座空前宏大的陵墓秦始皇陵。

2012年6月9日,陕西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进行20 年来最大规模考古发掘,现场发现大量木炭,系人为放火焚烧痕迹,专家称项羽是破坏兵马俑的最大嫌疑人。

如前文所述,盗墓现象在先秦时就很普遍,到战国末期,王侯将相陵墓更是频频遭盗掘。后世的帝王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修筑陵墓的同时也开始装置反盗墓设施。以秦皇陵为例,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修筑经过:“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关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其中的“机弩矢”显然为防盗之用,而“水银”则是装饰与防盗二者兼之。更为骇人听闻的是,始皇入陵后,秦二世担心筑陵工匠泄密,竟下令“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以至“无复出者”。可见秦帝国为防止皇陵被盗,已是无所不用其极。

尽管古书中一直不乏秦始皇陵被盗的说法,但根据今天的考古技术探测与资料分析,除了在兵马俑1号坑有被焚烧、破坏比较严重的痕迹之外,秦陵核心的地宫部分并未曾遭遇过大规模盗掘。秦汉史学者王子今分析,项羽与石氏父子掘始皇陵的说法很可能“只是对陵墓地面官祠以及若干从葬建筑设施造成破坏”。后世文人在作品中反复提及秦皇陵被盗之事,更多是为了表达提倡节葬,反对奢靡的意愿,给予君王“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的警醒。奢华、宏大而又神秘的秦始皇陵如同中国盗墓史上的一座醒目的坐标,关于它被盗掘的几种传说也正好概括了历史上“官盗”最主要的两大动机:取财或政治复仇。

更多文章

  • 蒋介石和西安事变:晚年蒋介石是如何回忆西安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蒋介石,西安事变,晚年,如何,回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蒋介石被迫抗日。许多人说,张学良是被利用的棋子,张学良没什么政治头脑,此人的行事风格草率,在政治和军事上并没有什么本事,特别是没有什么远见,与张作霖行事风格背道而驰,作事缺乏手段与权谋,蒋介石也早就看透了他。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杀了杨虎城,留下

  • 1928年皇姑屯事件真相是什么 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1928年,皇姑,事件,真相,是什么,生的,根本,原因,举世

    举世皆知的“皇姑屯事件”是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制造的一起谋杀案,谋杀对像是张作霖。张作霖之死到底是谁的责任,是日本人还是俄国人,发生这起谋杀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回顾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能给人诸多思考。历史上闻名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件事对中国历史走向有什么重大

  •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掉张学良而是囚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安事变,蒋介石,为什么,没有,杀掉,张学良,而是,囚禁,张

    由张学良和杨虎城发起的西安事变震惊中外,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也由此转变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对抗外敌。中国的政治方向也因为这次事件发生变化。这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历史大事件,尽管在很多历史专家对这件事有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件事件之后的事情如张学良为什么只杀了杨虎城没有杀张学良而是囚禁也令人疑惑不解。“

  • 张学良是败家子?揭秘张学良如何败光家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学良,败家子,揭秘,如何,败光,家底,张作霖,皇姑,事件

    张作霖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继承他爹的位置。到1928年低,张学良便归顺于国民党,开始接受国民党的管辖,改了旗帜,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作是东北易帜。不知道张作霖九泉之下有知心里会怎么想。这个时候,算是张学良真正掌权的时候,看来张学良是准备要大干一把。东北易帜后的张学良是如何败光家底的?接着往下看。先来

  • 张作霖皇姑屯事件始末:我所亲身经历的皇姑屯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作霖,皇姑,事件,始末,我所,亲身,经历,讲述,这段,皇姑

    讲述这段皇姑屯事件亲身经历的人叫做周大文,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895年。周大文曾在张作霖手下做过事,是张作霖电报局长、大帅府密电处长、辽吉黑三省电政监督。身处各种要职,因此张的出行便携带着他。他所讲述的尽管是回忆,但是那都是令人难以抹去的记忆。来看看这位当时和张作霖同乘一辆专车的幸存者是如何讲述&

  • 张作霖留下这三句遗嘱 令“九一八事变”推后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作霖,留下,三句,遗嘱,九一八事变,推后,三年,东北,沦陷

    令东北沦陷的九一八事件日本人找到借口展开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计划之一。这是日本人蓄谋已久的计划,在此之前,日本人亦是亦步亦趋的想要找借口来侵略中国,但是许多的自己制造的借口很快就夭折。 据说,张作霖留下三句遗嘱改变了日本的计划?这三句遗嘱主要讲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三句遗嘱令日本对东北计划推迟了三年192

  • 揭秘张作霖八个儿子的人生结局 有两个儿子死于文革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张作霖,八个,儿子,人生,结局,两个,死于,文革,时期

    东北王张作霖共娶了6位夫人,张学良的母亲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张作霖死后亦是和原配夫人葬到一起,两人可以说是患难夫妻。张作霖发家之后,这位原配夫人却没能享受清福便早早离开人世间。张作霖后来的那些夫人,都一直陪伴着张作霖,直到皇姑屯事件后张作霖去世。张作霖的人生因皇姑屯时间落下帷幕,那么他的那八个儿子

  • 张作相为什么力保郭松龄部下 张作相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作相,为什么,力保,郭松龄,部下,这样做,原因,是什么,张

    张作相和张作霖是拜把的兄弟,尽管两人都姓张,但是毫无血缘关系。张作霖把张作相看作辅臣,而且张作相也是看好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在郭松龄反戈事件失败后,张作霖下令诛杀郭松龄夫妇,以及一切郭派人物,此时的张作相站出来为郭松龄部下求情,张作相为什么这样做?郭松龄的倒戈差点成功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河北省

  • 张作霖皇姑屯事件:日本人拿什么借口进行暗杀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作霖,皇姑,事件,日本人,什么,借口,进行,暗杀,行动,张

    张作霖皇姑屯事件发生在1928年6月4日,这一天对于张作霖来说也只不过是平常的一天了。却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丧命在皇姑屯。历史依然很清楚的记得,在6月4日的清晨5时30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驶到皇姑屯车站被炸,现场一度失控,更为惨烈的是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场死亡,张作霖受重伤,尽管是沈阳急救,但是由于伤势

  • 东北王张作霖是怎么死的 张作霖是否留下遗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北,王张作,怎么,死的,张作霖,是否,留下,遗言,震惊中外

    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带走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性命,叱咤风云的东北王张作霖就这样死去。被日本人炸死。张作霖不是亲日派的吗?既然如此,为什么日本人还要索要他的性命?张作霖死的这么突然,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什么遗言?张作霖有遗言吗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奉天(沈阳)皇姑屯的爆炸巨响,震惊了全世界。&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