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姬昌儿子伯邑考为何不姓姬 姬昌的母亲是最早进行胎教的人

姬昌儿子伯邑考为何不姓姬 姬昌的母亲是最早进行胎教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61 更新时间:2024/1/5 17:33:49

据说文王善演周易,现今的周易就有文王的整理之功,从中可以看出文王的一些政治理念。儒家更是将周礼封为经典,而周文王则被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姬昌儿子伯邑考为何不姓姬

他也姓姬。伯邑考是他的名字。准确地说,他姓姬,名考,字伯邑。

古人的排行以"伯,仲,叔,季"而论.如孔子就排行老二,故姓孔名丘字仲尼.因邑考是长子故称之为伯邑考。

所以电视里叫他邑考是错误的,如果叫他伯邑还算说得通。

他这个名字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古人书写工具有限,史书上书写人名往往只在开头写姓氏,以下的行文就不写姓只写名。如三国志对张飞的传记是这样写的:“张飞字翼德,涿郡人也,少与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2.古代称去世的父亲为考,如果史书上只称伯邑考为“考”,后人就弄不明白到底指父亲周文王还是指哥哥姬考。因此就把他的字也一并写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如《秦本纪》中有“百里孟明视”的说法,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3.按照周制:以伯仲季叔排行,以公侯伯子男列爵.因此“伯”也有老大的意思。

姬昌的母亲是史上最早进行胎教的人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她是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备圣智慈理的君王,这与太任从小就对姬昌进行的教育分不开。

太任是殷商时期挚国(今河南平舆)国君任侯的二女儿,因生得美丽端庄,聪慧善良,性格温顺典雅,从小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芳名远播。长大后的太任,就嫁给了周先王季历为妻。为了迎娶她,季历举行了十分浩大的迎亲仪式。由于人多,东西也多,就干脆把渡船连在一起,搭成了浮桥,让大家赶着车马、抬着东西从上面通过。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婚嫁记载。

太任嫁给季历之后,也像她的婆婆太姜一样,协助丈夫,爱护百姓,凡事遵循礼仪,一心一意只做有德行之事。不久,太任怀孕。有了身孕的她对自己要求得更严了。《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说的是,她在怀孕之时,不看不正经的颜色,不听淫秽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语,不吃辛辣生冷的食品,以保持仁爱祥和的心态,让胎儿受到良好的孕育。

公元前1213年(商王祖甲二十八年),周文王姬昌出生。姬昌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他长着四个乳头,而且天资聪明,学习时能够举一反三。这当然与太任在他出生前就给了他如此好的胎教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此以后,胎教在我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后人们说太任是中国胎教第一人。

据史料记载,当时太任还在做家务,想不到动了胎气,回到屋里就生下了姬昌。姬昌出生之时,屋外有一只红色的小鸟飞来了。它衔着一封丹书,一直飞到姬昌出生的房门前,放下丹书又飞走了。人们打开丹书一看,书上意思是说:“恭敬上天而不懈怠者吉祥,怠慢上天而不恭敬者灭亡;奉行道义而克制私欲者天下从之,满足私欲而抛弃道义者终无善果。任何事情,不努力为之则会枉费心机,不恭敬上天则不能获得正果;枉费心机者最终要灭亡,恭敬上天者则能流传万世。以仁义取天下,以仁义守天下,则可传之百世;以暴力取天下,而以仁义守天下,则可传之十世;以暴力取天下,又以暴力守天下,则会一世而亡。”因为姬昌出生之时有此“圣瑞”,加上姬昌慢慢长大,举止应对让人觉得他的确是一个杰出的孩子。他的爷爷古公和奶奶太姜都感到很高兴,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大器,于是就对族里的长老们说:“我们这一族总有一天会兴旺,而这个希望要落在这个孩子的身上。”并给他取名为“昌”,一心要把王位传给他。

为此,宗周诗人歌颂周的功业,最先想起的总是太任。如《诗经·大雅》中的《思齐》篇,一开始就这样向我们介绍:“思齐太任,文王之母。”用今天的话说:“仪态端庄的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

据说太任故乡在平舆县,现今河南平舆县(古槐镇)还有太任公园(下图为太任公园)。

标签: 伯邑考

更多文章

  • 李师师是怎么死的:李师师是在靖康之难中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师师

    李师师是哪个朝代的李师师是哪个朝代的?李师师生于公元1102年,此时正是北宋末年。这时,正值宋徽宗继位。他在位期间,奸臣当道,劳民伤财,使北宋的国力日渐下降,为金军的南侵创造了“靖康之难”的发生。李师师剧照宋徽宗的后宫佳丽很多,但是其太守规矩了,宋徽宗这样的风流才子对此已经没

  • 鲍超为何背叛曾国藩?曾国藩为什么杀鲍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鲍超

    鲍超一生参加过至少五百场战役,身上的伤有108处,英勇无敌,不愧是湘军名将,然而他是个大老粗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亏得曾国藩能看懂他的求救信。鲍超背叛曾国藩 曾国藩为什么杀鲍超?曾国藩素有知人之明,所以,在他的周围多是些英贤之士。当时,曾国藩所力荐的人中,就有多隆阿和鲍超二人。多隆阿熟习军事,

  • 湘军名将鲍超简介 鲍超后人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鲍超

    鲍超,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曾镇压太平天国、募军驻直隶乐亭防备俄国、中法战争中赴云南备战,赐号“壮勇巴图鲁”,与多隆阿齐名。湘军名将鲍超简介鲍超(1828年1886年),初字春亭,后改春霆,夔州安坪藕塘(今重庆奉节)人,清朝晚期湘军著名将领。行伍出身。先从向荣赴广西镇压太平

  • 三国时期六大降将真实结局:张颌中箭 关羽被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颌,关羽

    三国时期六大降将真实结局,张颌中箭,关羽被斩首历史吧导读:今天历史吧小编介绍的就是关于三国时期六大降将真实结局的文章,张颌中箭,关羽被斩首,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各方英雄豪杰都在乱世中征战。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许多名门大将都曾经转投他人营帐,或许很没傲气,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有时候识时务者方

  • 杨增新怎么死的 杨增新遇刺身亡是怎么回事 杨增新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增新

    杨增新怎么死的 杨增新遇刺身亡是怎么回事杨增新,出生于一八六四年,曾经治理新疆长达十几年之久,在他治理新疆期间,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因为被人称为“新疆王”。但是杨增新在一九二八年却因为遇刺离开了人世。那么杨增新遇刺身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杨增新遇刺身亡前图片杨增新治

  • 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夏侯惇拔矢啖睛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夏侯惇

    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夏侯惇拔矢啖睛什么意思?夏侯惇是三国时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但他最最出名的事应该算是左眼被射中后拔矢啖睛的情结了。那你知道夏侯惇的左眼是被谁射中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夏侯惇影视形象三国名将夏侯惇一生中最为出彩的篇章便是拔矢啖睛,还上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回目,《三国演义

  • 徐福东渡为的是什么?是否真的到过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徐福

    徐福也是历史上众多谜团的成员之一了,关于他东渡之谜一直以来都还是个未解之谜,而他东渡又是为了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徐福是谁?徐福,字君房,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秦国著名的方士,博学多才,知晓天文地理,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过辟谷、气功,后为秦始皇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东渡,在日本的平原、广

  • 紫禁城里面没有厕所?古代皇室是怎么上厕所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紫禁城

    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紫禁城里面没有厕所?古代皇室是怎么上厕所的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逛过故宫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即使你逛遍了真个故宫,也找不到一个地儿写着“厕所”、“茅房”或者其他什么能表明是厕所的牌子。那么古代紫禁城里的人都是如何上厕所的呢?紫禁

  • 民间传说死后必喝的孟婆汤的制作原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婆汤

    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民间传说死后必喝的孟婆汤的制作原料是什么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孟婆汤是中国古代时期流传的民间的传说,据说这种汤喝了之后可以忘记一切的忧愁烦恼,一切的爱恨情仇都不会再出现在记忆中,因为这种汤是孟婆煎熬出来的,也是孟婆端给人们喝下去的,所以才会被称为孟婆汤。孟婆汤是什么在民间流传的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造12个铜人?现在流落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秦始皇为什么要造12个铜人?现在流落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就一起来看看吧!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除在原有政权机构基础上调整及完善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了一套由中央至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与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一系列其它措施,如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