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

历史上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87 更新时间:2024/1/17 14:16:37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要亲临金銮殿处理政务大事。但也会由于特殊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就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那么,太后听政时为何要“垂帘”呢?

稍知历史的人,对“垂帘听政”四字,恐怕都带有深恶痛绝的情绪。因这四个字,连着一部丧权辱国史倘若不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滥揽坤纲,中华民族也许不会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血与火的蹂躏。是谁在男权社会极严厉的封建社会里发明创造了这么一种专权方式?是慈禧么?并非。

其实,垂帘听政不是慈禧太后的创造,历史上最早使用它的人,比慈禧尚早800多年,第一个垂帘听政的是宋真宗皇帝的皇后宋仁宗皇帝的娘。史料载:宋仁宗继位时,年龄幼小,政事不懂,而太后精于朝政,颇有才华,就代替儿子听大臣奏事,听政于朝。史云:“太后听政,殊建言群臣奏事者,太后垂帘听之。”

这位“殊”,乃是做过亳州知州的晏殊,才名满天,诗文行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自小被誉为神童,七岁时,被抚州太守张知白以“神童”之名推荐,擢升为秘书省正字。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得到了宋真宗皇帝的赏识,先后出任应天府太守、亳州太守、礼部尚书等官职,最后,终于入阁拜相。晏殊勤奋好学,手不释卷,也非常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他做应天府太守时,就把当时尚不知名的范仲淹聘请出来教授生徒,终于使范仲淹步入政界。史书上称:“五代以来,兴学自殊始。”当时文坛上一些叱咤风云的文人如富弼、杨察、范仲淹、孔道辅、杨琦等,大都出自晏殊的门下。对文坛、文人、文风的影响,很是不小。

可见,垂帘听政始自宋仁宗的太后娘,发明者是晏殊。以理揣测,晏殊当时的心境,大约认为太后虽处理朝政很娴熟,但礼教盛行,男女毕竟有别,臣子与太后面对面奏答,不太方便,有失礼仪,遮以垂帘,外不见内。

至于太后在皇帝御座后面,用帘子遮挡的方式听政,则是从唐代武则天开始的。《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太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至于为什么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相见,可是从前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在临朝听政时,须遵守内外有别的原则,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忧愤交集,终于一命呜呼!临终前遗诏立他六岁的儿子载淳(chún)为皇太子(即同治皇帝),肃顺、载垣(yuán)、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由于载淳尚在年幼,因此,围绕着由谁来掌权的问题,八大臣与太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西宫慈禧太后首先策动东宫慈安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争权,然后又与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取得联系。9月初,奕以奔丧为名,赶到热河,与两太后密谋,随后立即返回京城布置一切。这时正好有御史董元醇(chún)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八大臣看了奏折,暴跳如雷,立即拟了上谕进行驳斥;慈禧太后却将折旨扣下不发,引起两宫太后和八大臣之间的尖锐冲突。11月1日两太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就将载垣、肃顺、端华三人革职拿问,不久就将他们处死,其余五大臣或革职或充军。

三天后,载淳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同治”。慈禧太后见条件已经具备,就宣布正式“垂帘听政”,自此西太后慈禧掌握清政府最高权力达四十余年

这个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仅皇家如此,从前社会上也是这样的习惯。例如住宅有内外院之分,妇女在家除和家里人以及至近亲戚(男)在内院相见之外,也不和男的来宾相见,家中男仆人到上房向女主人回事,须请女仆代言,如果女主人有所询问也是在室内说,男仆在室外回答,这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

由此可见,为何听政要用“垂帘”的形式,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上都是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风尚。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是从“垂帘听政”开始到最后执掌国家大权的。

标签: 太后

更多文章

  • 李鸿章为历史背了什么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鸿章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四大领袖人物之一,他主办的洋务中有500多个中国第一,200多个亚洲第一。但是做出这么多贡献的李鸿章却成为了历史罪人,说他是卖国贼?这言论的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李鸿章帮谁背了历史的黑鼓?大清国不是大清百姓的,所以李鸿章即使卖国,国民也管不着!大清国也不是李鸿章的,所以那国也不是

  • 清朝试婚格格是如何试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试婚

    中国历代皇室都高度重视其子嗣,将其看作江山千秋万代的一件大事。因而皇室男子大都早婚,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十八岁,大体在十三岁至十七岁之间便行大婚之礼,清朝则规定皇子十五岁时必须成婚。几乎所有的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均已临御过女人,早已熟悉床第之事,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傻瓜皇帝司马衷十三岁就大

  • 古时候的妃子是如何美容养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妃子

    在皇权社会,皇帝不仅拥有正宫皇后,还有数量众多的妃嫔。这些妃嫔在面临残酷竞争的同时,还不得不与她们最大的敌人斗争,那就是时间。日月如梭,容颜易老。每个嫔妃都会挖空心思去寻找美容养颜的秘方,以期能够让自己的容颜常驻,从而赢得帝王的恩宠。那么古代的嫔妃都有哪些养颜秘籍呢?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武则天是中

  • 古代怎么处理人贩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人贩子

    只要一说起人贩子,相信所有人都是恨得牙齿痒痒,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将其痛苦的折磨致死。然而从古至今,人贩子却一直都是存在的,屡禁不止,可想而知失去孩子对父母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家庭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不知道有多少幸福的家庭被人贩子给破坏了,又有多少无辜的孩子被人贩子给伤害了。在现今每一个小孩子都是

  • 刘备为何给退位后且未驾崩得汉献帝追加谥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汉献帝,谥号

    汉献帝刘协这个皇帝当得很是憋屈,基本上都是别人的傀儡。一开始刘协被董卓控制;被李傕、郭汜挟持;最终落到曹操的手里,成为曹操号令天下的一面旗。在许昌的时候,刘协也曾经秘密组织反抗,但是以失败告终。曹操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废掉刘协自立为帝,但是也流露出想当周文王的想法,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最后他的儿子曹丕果

  • 宋庆龄不与孙中山合葬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庆龄

    2020年1月27日是宋庆龄诞辰127周年纪念日。在谈到宋庆龄为什么没选择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与孙中山一起合葬的问题时,何大章解释说,宋庆龄曾经讲过,紫金山是为真正伟大的人物服务的。言外之意就是她是一个普通人,是人民的一员。虽然是孙中山的夫人,但她不愿意用这种身份去分享伟人的光辉。所以,她觉得普通

  • 清朝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为何被贬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年羹尧

    作为雍正的宠臣,出身宦门,高中进士的年羹尧可谓是风光无限。他曾率兵平叛,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太保、封爵一等公。其父年遐龄,曾官拜湖广巡抚,署理湖广总督之职。因其子年羹尧平叛有功,年遐龄也被加封一等公,加太傅衔。年羹尧的妹妹,被雍正立为皇贵妃,是《甄嬛传》中喜欢赐别人&

  • 西汉名将周亚夫死因解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亚夫

    最近很多人都非常的关心这个周亚夫的死因,也有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周亚夫是死于这个绝食而死的,那么这个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说法呢?周亚夫是不是真的死于这个绝食,周亚夫真正的死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都知道周亚夫是被冤枉,然后绝食而死的,但是其实核心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性格和当时皇帝不想让他活了。

  • 北宋开国功臣赵普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普

    赵普是幽州蓟县人,后唐时期,幽州战争不断,赵普父亲赵迥举族搬到河北正定县,此后又迁至河南洛阳。据说赵普从小沉默寡言,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对《论语》研究透彻,称“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北宋开国功臣,赵普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来担任宰相,宋理宗更是把赵普选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 和尚不吃肉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尚

    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 ”。这在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就有详细记载。但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