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陪葬制度历史介绍 为什么要选童男童女陪葬?

古代的陪葬制度历史介绍 为什么要选童男童女陪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82 更新时间:2024/1/8 14:36:37

孔子云:“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后人对于这句话,通常有两种解读。其一是:最早想到用俑作殉葬的人,大概不会有后代!其二是:开始用做陶俑来殉葬的人,难道就绝后了吗?

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可以看出,孔子不论是倡导用陶俑来殉葬,还是推崇草人来殉葬,本质都在反对另一种残忍的行为人殉。

人殉陋俗

开宗明义,人殉,是指是用活人为死去的帝、贵族、奴隶主殉葬。它诞生于严肃神圣的丧葬礼仪制度,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

自从社会阶级的产生,人殉就成为了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并且屡禁不绝,尽管汉代以后逐渐式微,但这一种残忍而又野蛮的制度仍残存至明清。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说,这种陋习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原始社会过渡至奴隶时代的生产力息息相关。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从而导致氏族内部的阶级分化。简而言之,这种原始宗教活动的出现同私有制密切相关。

但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上看,人殉也离不开迷信二字。古人相信阴间的存在,认为人死后会前往阴间继续生活,贵胄为了在阴间继续享受生前的待遇,便会使用陪葬品,将珠宝、服饰封在墓穴内,以便死后带入地下。然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生前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族又怎能缺少奴仆的侍奉?于是,就有人打起了低阶级奴隶的主意人,也就此沦为了陪葬品之一。

但是这样的说法其实和迷信又有所矛盾,假如古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因果报应,重往生、信鬼神,又为什么要用人来殉葬呢?这种有伤天和的制度,难道不会有损这些大人物积阴德吗?实际上,经过了历史的演变,野蛮也会披上虚假的外衣,社会也愈发畸形,这一遮羞布的名字很简单自愿。

虚假的“自愿”

有史料记载,魏国叔孙建死时28岁,其配偶当然也很年轻,魏太宗说,“夫生既共荣,没宜同穴,能殉葬者,可任意。”类似《元史卷三十五》中“大宁和众县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的记载,同样屡见不鲜。

在元朝大肆鼓励的民间殉葬下,人殉,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已经不再是一种有违天理的可怕制度,反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社会的歪风邪气,在扭曲的制度下,诞生出了轻贱的性命。

有人因为墓主生前恩泽深厚,愿意报答,以死相随,有一些则是追随爱人离开,但是不少有所犹豫的,会受到威逼利诱,同理可参照三纲五常、“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枷锁,有时候对一个家族来说,一个人的死亡,可以换来整个家族的名节和荣光,这是非常值得的。

即便有些人真的不愿意为死人殉葬,也由不得他们反抗,总会有人在“自愿”的外衣下,为他们粉饰太平。

残忍真相

人殉的方式有很多,大致的归类下可分为六种吊死、毒死、毒酒、砍头、活埋和铁钉固定,每一种都极其残酷,其中以毒死、活埋和铁钉固定为甚。毒死和毒酒虽然都有一个“毒”字,但是却有千差万别。毒死殉葬者这一常见的手段,在朱元璋殉葬的宫妃死法中存疑,除了被太监吊死之外,有人认为宫妃们是被毒死的,即给被选定宫妃强行灌食水银。

水银剧毒,会侵蚀人体五脏六腑,导致人很快在痛苦中死亡,但是由于人死时水银无法在人体内流动,因此这样惨绝人寰的举动只能在人活着的时候进行,为了加快水银的流动速度,有时候会在活人的头顶、后背、脚心打洞灌入。

在古代,被水银毒死的人不在少数,并不仅仅是皇帝嫔妃,甚至还有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古人称这些未长大的、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为童男童女。这些小孩子的年龄并不足以侍奉他人,和嫔妃又有不同,那么为什么要用童男童女来殉葬呢?

事实上,由于被水银毒死的殉葬者,其尸体长久不朽,有人便认为这样的做法能够封住人们体内的“仙气”,助人羽化登仙。而童男童女们大多数都长得可爱灵动,这样的孩子在腐朽的魔鬼看来是最为纯净的,带有灵根,仙缘往往大于普通人,用水银封住孩童体内的“仙气”,想当然的以为可以羽化登仙。

古代的大人物不少都希望自己能死后成仙,到达极乐世界永生不老,所以童男童女是最能帮助其成就升仙愿望的,他们会被选中放入墓室,然后由于家境贫寒、地位低微而被残忍地杀死。仅仅是为了无法证实的死后,就要让年幼、鲜活的生命陪葬,实在是令人发指。甚至有记载,在安阳武官村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人。

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西北郊发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的四周密集地排列着人祭坑,共1400余个,殉葬的多数是未成年的儿童,许多殉者还带有刑具。人殉这种葬礼陋俗并无具体的执行标准,历朝历代都有不同,尽管官方一直在禁止这种行为,我们仍能在墨子的话中窥见一二多则数百人,少则数十人,将军大夫,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中国古代人殉的陋习,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历经商周秦汉,跨越了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不能相比的。它在奴隶社会、元、明经历“三起”,又曾在汉朝式微,最终随着封建王朝的坍塌腐朽而彻底断绝。

让人惊悚的是血腥和残忍诞生于神圣和庄严,让人欣慰的是自私和迷信终结于反抗和光明。所谓的“明”沐浴着鲜血书写过的繁华,最终成为了历史,再无轮回。

标签: 陪葬

更多文章

  • 库页岛在什么地方?中国是怎么失去库页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库页岛

    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入海口附近,面积约为7.64万平方公里,曾经它曾是大清最大的岛屿。如今,库页岛已经成了俄罗斯最大的岛屿,名字也改成了萨哈林岛。那么中国是如何把库页岛给弄丢的呢?虽然远,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故土大约四千年前,一群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渔猎民族来到了库页岛,并在此定居下来,他们便是库页岛的

  • 曹操是如何创业成功的?曹操创业平天下的攻略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

    在汉末三国时期,一个强大的、有凝聚力和长远目标的军事集团,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比方说刘备集团有《隆中对》,江东集团有所谓“天下二分之计”,还有袁绍、袁术、刘焉、刘表等人都有各自的战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曹操控制了北方,实力远强于刘备和孙权,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可以说曹操是

  • 历史上关于貂蝉的描述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貂蝉

    貂蝉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位美女,她有着倾国倾城之姿,花容月貌之色,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绝世美人。但是貂蝉这个名字在现存的正史里面却查无此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进入时间机器,时间回到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末年;由于十常侍乱政,大将军何进请求西凉刺史董卓进京勤王。可是,董卓带兵来到了北芒

  • 历史上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德昭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光义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之死,之所以遗留种种纠缠不清的传闻,根子就在一件事赵光义的皇位来得正不正?假如赵光义靠杀兄谋位,那么这三个人的死,很可能就是赵光义为巩固皇位,蓄意的谋害行为。史料是如何记载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之死的呢?史料背后又有哪

  • 清朝正一品官员能后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一品

    《管子·小匡》有语:“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后人根据此语将封建社会的“芸芸众生”划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其中“士”,也就是为官之人的地位最高,正所谓“万般皆下

  • 汉武帝死前为何要处死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钩弋夫人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各种各样传奇的故事。在汉代,作为一代明君的汉武帝身上也有很多传奇的事情,尤其是在他立皇嗣的时候,更是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那就是不选嫡子,选妃嫔钩弋夫人的儿子,并在驾崩之前处决了钩弋夫人。可是,至今还是很多人对钩弋夫人的死存疑。根据大多数的人的立场来看,汉武帝处决钩

  • 秦始皇为什么不愿意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史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行为很不检点,先是做投机商人吕不韦的小妾,怀孕两个月(多数人认为怀的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后,又被吕不韦献给秦国的王孙子楚,子楚继位后称庄襄王,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rdqu

  • 秦始皇死前发生了哪三件怪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制皇帝。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他也是我国影响深远的一位皇帝。而他的离奇死亡,不得不说至今让人感到疑惑。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秦始皇死前曾发生过三件怪事。那到底是什么情况?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接连发生了三起让秦始皇坐立不安的事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正

  • 在古代什么妃子要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殉葬

    在古代嫁给帝王,虽然自己的生活跟家族会发生很大的改善,但是皇帝的女人也不好当,在宫中不仅要遵从严格的尊卑制度,而且有些女子在宫中,一生或许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荣华富贵。即便是有些妃子生前受到皇帝的宠爱,然而因为自己地位不高,在皇帝去世的时候,就会被安排殉葬,像这种宫中嫔妃殉葬的事情,历史上多有发生,那

  • 历史上的采生折割到底有多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采生折割

    想必大家在武侠影视剧总经常会看到“丐帮”这个帮派,他们大多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与那些名门正派的整洁干净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可丐帮因为人数众多,毕竟天下多的还是苦命人,所以丐帮号称“天下第一大帮”,巅峰时期人数可达千万,这要是闹事起义的话,恐怕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