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后太子到底去了哪里

明朝灭亡后太子到底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55 更新时间:2024/2/8 13:33:56

1644年,紫禁城火光冲天,大明王朝宣告终结。

皇帝自缢前,杀掉了所有后宫女眷,将生的希望留给了三个皇子。虽说,皇权覆灭,但是,流落在外的三个皇子却成了朱家王朝的最后希望。只要他们活着,哪怕不能在有生之年重回紫禁城,就算是为皇室血脉开枝散叶,大明也有复兴的可能。

李自成的百万起义军迅速占领了京城,昨日的明朝已成“前朝”,天下在一夜之间易主。作为前朝遗孤,三个流落在外的皇子是各方势力重点关注的对象,没过多久,三个皇子就被李自成的部下抓了起来。

李自成是纯粹的反贼,他不会做出宋朝皇帝安顿柴氏后裔的蠢事,之所以留着三位皇子的性命不杀,只是因为,他想除掉吴三桂。而这三位有着朱家血脉的皇子,正好是牵制吴三桂的绝佳筹码。令李自成措手不及的是,吴三桂根本没给这些明朝遗孤面子。

之后,他对李自成的起义军大打出手,还联合清军共抗闯王。李自成在连番攻击中节节败退,最终,不得不放弃繁华的京城。在撤军之初,三个皇子仍被起义军挟持着,可是,随着起义军逐渐被各地明朝残余势力与追兵打散,这三位皇子趁乱逃跑,行踪成谜。

虽然,他们都消失了,但是,身为“皇子”的政治价值仍在。

入主中原的满族人假仁假义的将崇祯皇帝安葬,并对外宣称:“进入山海关是为了替明朝报仇,还承认明朝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并不以其他残余的明朝势力为敌。”

在这样的环境下,三个皇子的身价水涨船高,倘若,他们能在此时站出来,向满人索要失去的天下,想必,入关的满清统治者根本无法拒绝。毕竟,满人是打着“靖难辅国”的旗号入主中原,倘若,不归还明朝的江山,难免会陷入到舆论声讨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朱太子”就站了出来,在清朝的早期统治中闹出不少风波。

在一个深夜里,前朝国丈周奎家门前,一个仆人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赶了出去。那个年轻人站在大门前不住叫骂,周家主仆则隔着院墙与之对骂。巡夜的士兵发现后,立即过来盘查。那个年轻人自称:朱慈烺,是消失已久的太子。

巡夜的小兵根本不敢自作主张,连忙将这个年轻人“请”到刑部,请求上司定夺。刑部官员认为,这个年轻人是真的太子无疑,所以,逐级上报,听候多尔衮差遣。而周奎一家则立即上书朝廷,说:“这名年轻人就是个骗子,并非朱慈烺。”

多尔衮哪里知道真正的太子相貌如何?

所以,他只能找来一群前朝太监进行辨认,最终,几乎所有太监都说年轻人就是太子无疑;为了进一步验证,多尔衮又找来十几个曾经的太子身边的锦衣卫前来辨认,没想到,这十几个贴身侍卫一见到年轻人就跪了下来,并信誓旦旦的说这就是前朝太子。

多尔衮顿时觉得头昏脑涨,这太子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满清刚刚名正言顺的占领了北京,没想到屁股还没有坐热,紫禁城真正的主子就回来了,这让满清统治者做何感想?倘若,朱慈烺还活着的消息传到各地,那么,前朝官员和老百姓必定会拥立朱慈烺登基。

而此时,清朝的统治尚未稳固,没准努尔哈赤的基业会随着太子复辟烟消云散。对于满人来说,不论年轻人的身份为何,他都是个“冒牌货”,也必须是“冒牌货”。但是,多尔衮没资格指认太子是假的,所有满人都没有这个资格。于是,他只能自导自演一场辨别太子的闹剧。

多尔衮先是让太子的亲戚前来辨认,随后,又叫来前朝宫人辨认。前朝的皇室们均认定这个年轻人就是太子,长平公主最先站出来指认,周奎破口大骂,并打了长平公主一记耳光;前朝晋王心里明白了几分,改口说:“自己并未见过太子真容,不能确认年轻人的身份。”

最终,第一批被召进皇宫中指认太子的太监们均被处死。似乎,太监们的死给后来者提供了警示,第二批前来指认的太监们都异口同声的说这个年轻人是假冒的。多尔衮听取了太监们的意见,第二年四月,狱中的“假冒”太子被处死,这场轰动全国的太子案宣布结案。

但是,有趣的是,满清朝廷还特别昭告天下:“倘若有人能够提供真太子的行踪,朝廷必会将太子迎回紫禁城‘恩养,提供行踪的人将会得到重赏。”这份诏书一度在全国掀起寻找太子的热潮,老百姓都认为太子若重回紫禁城,就算不能拿回江山,也会被优待。

可是,所谓的“恩养”究竟是什么呢?

在清军扫清所有残余的明朝势力后,原本被“恩养”在京城的十几个明朝藩王全都横死。清廷对前朝皇族进行了大规模的肃清,这才让老百姓反应过来,原来,这就是所谓“恩养”!

正当京城被太子案闹得满城风雨时,由前朝遗老组建的南明王朝也冒出一个朱慈烺。

有个年轻人流落到南方,对外宣称自己是逃亡的太子。听说此事后,南明朝廷第一时间将这名年轻人“请”进皇宫。南明皇帝朱由菘派老太监李继周前去迎接年轻人,李继周见到年轻人后,觉得面前的年轻人十分眼熟,且器宇轩昂,就跪下磕头说:“奴才给小爷请安。”

年轻人说道:“我见过你,但是,我忘了你的名字。”李继周立即报上姓名,希望年轻人能与自己回宫。年轻人又问道:“你让我随你进宫,是要让我当皇帝吗?”李继周哪敢妄言,只能老实答道:“这种事我一个奴才怎么会知道呢?”得不到准确回答的年轻人拒绝进宫。

过了一段时间,朱由菘面见群臣,说道:“有个年轻人自称是先皇的儿子,倘若,他的身份是真实的,那么,我会将他视同己出,也会抚养优待,不能让先皇的血脉受委屈。”注意,朱由菘的说法十分巧妙:

首先,一句“自称”就已将此事拟定了基调;

此外,朱由菘并未许诺将皇位还给朱慈烺,而是说要抚养优待。

紧接着,朱由菘派出两名太监,去年轻人的住所辨别真伪。

两名太监一见到年轻人,立马走过去抱住他失声痛哭,他们看年轻人的衣服非常单薄,还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其遮寒。当然,这两名太监已认定面前的年轻人就是朱慈烺。朱由菘听说这件事后不置可否,只是赐李继周自尽,随后,处死了两个太监,算是表了态。

南京老百姓听说太子就在城内,纷纷要求南明朝廷迎回太子。至于,年轻人的身份,朱由菘从三个太监的表现上已猜了个大概,但是,他根本不可能将来之不易的皇位拱手让人。为了拖延时间,朱由菘再次进行了冗长的辨识行动,他派出一批有一批官员前往年轻人的家中。

名为探望,实则辨别真伪。当然,并不是每个明朝遗老都曾目睹过太子的真容,所以,对年轻人的身份大家纷纷莫衷一是。朱由菘不想让事态随意发展,索性就将年轻人“请”到宫里,命令侍卫严加看管。朱由菘拿捏不定,最终,只能找来马士英等一众官员商讨。

马士英早就察觉到朱由菘的态度,立马借坡下驴指证年轻人就是假冒太子,还说出三个理由:

首先,太子离开李自成后为什么没有立即来南京避难,反而在南方流窜?

其次,听说太子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表情严肃且不善言谈,然而,此人却很健谈。

最后,京城的满清朝廷也在审理太子案,不知北方的太子是真是假。

马士英一口咬定年轻人就是个冒牌货,一边建议朱由菘询问年轻人其他两个皇子兄弟的生辰年月以及深宫里的制度,另一边请来三个曾教育过太子的官员前去辨认。最终,审问开始了,年轻人拿着紫禁城地图,将每个宫殿的作用与居住的人物娓娓道来。

此时一个官员突然发问:“公主现在身在何方?”年轻人说道:“我不知道,我觉得她已经死了。”而当三位曾经教育过太子的老师出现时,年轻人只认出了方拱乾。方拱乾便问年轻人当年授课的地点与内容,结果,年轻人都没答对。

此时,又有官员问嘉定伯的真实姓名,年轻人答不出来。后来,杨维垣指认年轻人叫王之明,是曾经驸马都尉的侄孙,根本不是什么太子。

最终,年轻人被认定为假冒的太子,南明太子案告破。

由于,这场案件的审理太过扑朔迷离,结果,各地官员和百姓均表示不服。南明王朝本来根基就不牢固,太子案使原本格局不稳的南明王朝更加松散。没过多久,清军大举南下,朱由菘仓皇出逃,被关进监狱中的年轻人王之明被老百姓救了出来,且以朱慈烺的身份成了南明皇帝。

但是,可惜的是,这个年轻人登基不满五天,南京城就被清军攻占,最终,这个年轻人也被押赴京城处死,到死也没人知道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朱慈烺。

其实,除了众人皆知的南北太子,还有不少关于太子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太子未死,被当年东宫讲读之一李士淳带回其老家广东省梅州市,并采访到李家后人保留的东西可供参考:

首先,三百多年来,至今在李家后人所处的梅州,都会在农历三月十九拜太阳,此举实为纪念崇祯。其次, 李家现存明末修建的世徳堂,其建筑竟采用皇家规格,楹联隐含“保明”二字。还有,李家保留的一块石碑,上有“赵云阿斗兼孤命,仁贵征袍护主来” 。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古代丈夫死后女子的生活四种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极低,丈夫死后家里没有了依靠,那这样的女人没有顶梁柱以后会怎样度过下半生呢?那些道德枷锁将女性束缚的没有喘息的机会,“三纲五常”监督着她们的一举一动,对于男人来说女人就是生育工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人会守寡一生还是另嫁他人还是其他的选择?第一种:守寡一生

  • 谁才是曹魏第一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魏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曹魏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说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加入曹

  • 秘密立储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秘密立储

    说到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有一个和过去的朝代明显不同的特点,大家应该也已经非常熟悉,就是秘密立储制度。在位皇帝生前写下遗诏置入金盒,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等到皇帝驾崩那天打开,遗诏中所书姓名即为新君。有朋友或许会以为清朝皇帝都是依此制度而立,但实际上,真正按秘密立储制度登上皇位的,只有乾隆、嘉庆

  • 秦始皇陵五大未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陵墓水银之谜何时解开?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首先,秦始皇为何要使用水银?水银又是从哪里来的?2002年4月,我国首次对秦

  • 隆裕皇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隆裕皇后

    隆裕(1868-1913),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隆裕皇后姿色并不出众,且性格柔懦,身为皇后既不得宠,在宫中也得不到慈禧太后这位姑姑的欢心,平日与诸命妇王妃见面

  • 慈安太后真的是慈禧毒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安太后

    单说孝贞显皇后,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如果提到她另外一个名称,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这位孝贞显皇后便是慈安太后。孝贞显皇后来自一个非常显赫的家族钮祜禄氏,而且是钮祜禄家族中的顶级豪门弘毅公一府。单看孝贞显皇后这一支的话,她属于弘毅公额亦都第三房车尔格一支,家族在康雍时期稍显没落,后来在乾嘉时期重新崛起

  • 顾常在为什么死后八年都没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顾常

    顾常在,雍正帝嫔妃,顾氏,雍正七年四月已进宫,为常在。雍正七年九月顾常在卒。彩棺暂安田村殡宫。乾隆二年三月初六清明节时,仍祭祀停在殡宫的顾常在。奉安于泰陵妃园寝。顾常在是雍正皇帝嫔妃之一,当年顾氏通过选秀入宫,被封常在。“常在”并不是名字,而是清宫内嫔妃制度的称谓之一,常在地

  • 哈达公主为什么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哈达公主

    通常来讲,公主都是金枝玉叶,就算犯下再大的过错,皇帝也会包容他们,在古代,并不存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情况。清朝的公主们也是一样,她们出身高贵,生活无忧,为什么会出现被处死的情况呢?而且皇帝还下旨凌迟,刀割300下,她究竟犯了多大的罪过?她被众人称为“哈达公主

  • 古代皇帝上朝有哪些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

    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皇帝高坐在龙椅之上,俯瞰群臣,群臣弓着腰,高呼一声“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上朝,古代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证都要通过上朝来实现。上朝这事里面可是有大学问,不同朝代也有自己的特别规定,甚至还有一些朝代的皇帝自己都不乐意上朝,皇帝权力大,任性一把也

  • 有关于萨满教的巫术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萨满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巫师的意思。萨满被认为有控制天气、预言、解梦、占星以及旅行到天堂或者地狱的能力。今天的人对萨满知之甚少,但是在以前萨满是中国北方民族游牧民族最主要的信仰,今天为大家介绍萨满教的四个巫术,有一些在今天的东北依然可以看到。一 骨卜骨卜是用煮熟狍、鹿、猪的肩胛骨占卜。卜者有专人,手握肩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