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要树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么讲究和意义?

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要树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么讲究和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47 更新时间:2024/1/22 7:26:08

古代皇帝背后为什么要树大扇子?古代的扇子有什么讲究和意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自从汉代以后,中国扇子的功能、类型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了,相对于的也出现了很多扇子的名称。就比如《西凉杂技》中记载的赵飞燕被册封皇后之后,他的妹妹昭仪表示祝贺,献上了35件礼物,其中就包含了“云母扇”、“孔雀扇”、“翠羽扇”、“九华扇”、“五明扇”和“回风扇”等六种不同的扇子,可见扇子在当时社会和人们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一、“扇子”与君王权威紧密联系在一起

晋代太子初立及纳妃也需要有很多扇子,如《东宫旧事》所记“皇太子初拜,供漆要扇、青竹扇各一,纳妃同心扇二十,单竹扇二十。”

葛洪《西京杂记》注曰“汉制,天子玉几,夏设羽扇,冬设增扇,至成帝时,昭阳殿中设少已径扇、五明扇及孔雀翠羽诸名。其华饰侈丽不言可知。孟坚班固之字在肃宗章帝刘火国朝时以竹扇供御,盖中兴以来屏去奢靡,崇尚朴索所致,赋而美之,所以彰圣德养君心也。”,肃宗朝时供御使用的简朴的“呀勺一扇',班固所写《竹扇赋》录入《古文苑》便有对它的描述“削为扇婴成器美,托御君王供时有。”可见这种扇婴成器之美,是与君王权威紧密联系的一种礼仪之器。

《晋书》卷二十七载:

旧为羽扇柄者,刻木象其骨形,列羽用十,取全数也。自中兴初,王敦南征,始改为长柄,下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

令我们倍感惊异的是,这种羽扇形制变化的背后,其意义己是远远超出了羽扇事物本身,更改扇制竟会引起社会的严重关切。《晋书》中接着写道:

识者尤之曰‘夫羽扇,翼之名也。创为长柄者,将执其柄,以制羽翼也。改十为八者,将未备夺己备也。'此殆敦之擅权以制朝廷之柄,又将以无德之材欲窃非据也。

二、“雉尾扇”典型的礼仪之扇

当时的人视扇柄犹如权柄,将扇柄之变长,扇面之减弱,暗藏了擅权犯上的凶象杀气。由此可见,古人面对的即使是一普通羽扇,都会将其形制上升为严肃的礼制问题,因而对其产生敬畏和加以尊崇。

古代有一种羽扇之制被称为雉扇,亦名雉尾扇,这是十分典型的礼仪之扇类型。晋崔豹《古今注·舆服》:

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有雄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辈有婴,即缉雉羽为扇婴,以障豁风尘也。汉朝乘舆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用为常,准诸王皆得用之。

这说明汉景帝的次弟梁孝王刘武,曾被准予破格使用雉扇仪仗,“得赐天子族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魏晋时期,诸王侯皆僧越使用雉扇,渐成定制。南朝江夏王刘义恭为宋孝武帝所忌,于是下诏规定王侯障扇不许用雉尾扇,改用红色的朱团扇。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

江夏王义恭为宋孝武所忌,奏革诸侯制度,障扇不得用雉尾是也。凡扇言障,取遮蔽为义,以扇自障,通上下无害。但用雉尾饰之,即乘舆制度耳。

三、唐玄宗时大臣萧嵩订立“索扇”制度

隋与唐初的仪仗扇使用与南北朝相比变化不大,只是等级限制有所放宽。当时雉尾扇与团扇的图像,可见于隋代嘉祥英山壁画、卢谊造像碑、唐西安李寿墓壁画等处。

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唐玄宗时大臣萧嵩又订立制度,在正殿上置扇。皇帝升殿受朝时,御座之前用六柄掌扇相合遮住,待皇帝登前坐定后再开扇受拜,左右各留扇三柄立侍。退朝时也要先合扇座前,等皇帝离座后再撤扇,以后相沿成制。《唐会要》卷二十四首次对唐代的索扇制度作出系统和明确的记载:

开元中,萧嵩奏每月朔望,皇帝受朝于宣政殿,先列仗卫,及文武四品以下于庭。侍中进外办,上乃步自序西门出。升御座,朝罢,又自御座起,步入东序门,然后放仗散。臣以为,哀仪肃穆,升降俯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座定,乃去扇,给侍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令为常式。

由此可知索扇制度的程序步骤、适用场合,把扇子作为屏障物蔽护帝王容颜体态,借助它的开与闭合,实现“众人不合得而见之”的效果。确立索扇制度旨在对皇帝威严的维护,是一项强化皇权神圣性的礼仪制度。杜甫《秋兴》诗句“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麟识圣颜”,便是对唐代索扇制度的形象反映。

四、盛唐时期对仪仗扇使用进一步规范

盛唐时期,皇帝出行时不再使用圆形华盖,代之以伞与雉尾扇相组合的仪仗。雉尾扇仅为皇帝至亲王使用,品官均用团扇。执扇的人均从唐代品官的族属中挑选,而且是“择少壮肩膊齐,仪容整美者”,要求甚为严格。回顾《洛神赋图》中的仪仗扇、《历代帝王图》中陈宣帝的仪仗扇,以及古代众多墓室壁画中的仪仗扇,无一例外都是由青壮男性执掌,身高、相貌也比较齐美。所以《步辇图》中唐太宗左右各是柔弱宫女持扇侍立,这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抬辇的沉重工作更应是男性所为。

盛唐时期对仪仗扇使用的进一步总结与规范,更加渲染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性,为后世仪仗扇制度确立了范式。《新唐书》卷二十三《仪卫志》对唐代仪仗扇的使用有如下规定:

天子用雉尾障扇、小团雉尾扇四,雉尾扇八,方雉尾扇、小雉尾扇、朱画团扇各十二。皇太子用雉尾扇四,团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朱漆团扇六。亲王用雉尾扇二,朱漆团扇四。一品官用朱漆团扇四。二至四品官用朱漆团扇二。万年县令用朱漆团扇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用雉尾扇八,团雉尾扇二,偏扇、团扇、方扇各二十四,小雉尾扇、朱画团扇各十二。皇太子妃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八,雉尾扇二,团扇四。内命妇、夫人及外命妇一品用偏扇十六,团扇十八,雉尾扇一。九殡及外命妇二品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四。婕好、美人、才人、太子良娣、良媛、承徽、外命妇三品,皆是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十。外命妇四品用偏扇、团扇、方扇各八。夫人以下用方扇二。

五、自唐以来,各朝继续沿用索扇制度

《宋史·仪卫志》一记“凡朔望朝贺、行册礼,皇帝升御坐,必合扇,坐定去扇,礼毕驾退,又索扇如初。”并且宋人在行索扇之礼时,还配有特定的音乐“隆安乐”,将索扇礼仪与乐章相融合,可以说是对唐代礼仪用扇制度的再发展。宋代恢复雉尾之名,扇面以绊罗绣雉尾之状,中有双孔雀杂花,下施黑漆横木。宋代大朝会设“黄靡大仗”,其中有团龙扇四柄,方雉扇一百柄。

通常月朔视朝,则设“半仗”方雉扇减为六十柄。接见外国使节设“角仗”,更减至二十四柄。另有设“细仗”的情况,只留团龙扇四柄。皇帝出宫,设“大驾卤簿”,其中大雉尾扇八柄,方雉尾扇十六柄,小雉尾扇十六柄,朱团扇十二柄,合计五十二,代有增减。

南渡后,宋室仪仗从简,很多方面的礼仪用扇都较前三分减一。“初,宋制旗物尤盛,中兴后惟务简约”,从仪卫规模也可看到国力衰隆之别。

后来者如元、明、清三朝,制朝仪,定仪卫,皆是为了“谨出入之防,严尊卑之分,而示天下、后世以至公之制也”。

仪仗扇的使用在前朝基础上加以变化,形制、数量上有所不同,但在目的、作用上毫无二致。仪仗大扇营造出威仪之势,判明社会不同角色的秩序位置。至于王公贵族、各级官员的仪卫,也是各有定制,区分鲜明。礼仪对人们行为的制约规范作用,在这里就集中生动地体现出来。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象棋中将帅不能见面的规则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象棋

    象棋中将帅不能见面的规则是怎么来的?分别代表了谁?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设施也都越来越完善了。特别是在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游玩项目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古代人的生产力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那他们在闲暇的时候做什么呢?相比大家都会想到一种游戏,这

  • 刘伯温死后留下的兵书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伯温

    刘伯温死后留下的兵书去哪里了?朱元璋找了一生却不止近在咫尺?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手下的一群人,他就像刘邦一样知人善用,韩信点兵虽多多益善,刘邦却能用合理利用这一点,如果说韩信点的是兵,那刘邦点的就是将,朱元璋也是一个道理。事实上朱元璋一直和刘邦惺惺相惜,

  •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是真的吗?揭秘他杀宫女的真相和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

    在历史上,朱棣算的上是一个明君,但他永远都背负着一个罪名,那就是谋朝篡位,因为他的皇位并非正统得来,而起兵发起靖难之役后,从侄子手中抢来的。另外,朱棣在登基后所实行的暴行也是一大诟病,其中让人听着都觉得可怕的一件事就是,他竟然活剐三千宫女致死,虽然正史上并没有提到这一暴行,但根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

  • 唐宪宗李纯为何至死不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唐宪宗在私生活方面,特别是终身不立皇后一事,却招来不少口舌。在历史上,皇帝不立皇后,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像唐宪宗这样执意表示不立皇后的,在唐朝乃至历史上还找不出第二个来。那么唐宪宗究竟为何不立皇后?贞元四年(788),李纯被封为广陵郡王。李纯生理发育较早,贞元八年(792)时就由纪氏为

  • 唐玄宗为什么要赐死皇太子李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玄宗

    李瑛是唐玄宗次子,李瑛母亲赵氏曾十分受到唐玄宗的宠爱,此后李瑛先是被封为郡王,五年后正式立为太子。但李瑛最后却被李隆基坐罪赐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李瑛的死完全是因为遭到了武惠妃的陷害,当时李隆基有了武惠妃这个新欢,就渐渐冷落了赵妃、皇甫德仪等妃子,而武惠妃又是一位心机颇深的人,这才害死了李瑛还

  • 花木兰结婚了吗? 花木兰的丈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位代父从军的女性人物。该故事之背景为北魏对抗柔然期间。在故事中,花木兰是个年轻女孩,她穿着男装加入军队以代替父亲出征打仗。传说,花木兰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到边关杀敌,为国家立过许多战功,后来年纪大了,告老还乡,回家养病了。这一年,突厥又发兵入侵,朝廷传旨,凡是名字在军籍的,都

  • 花木兰回乡后嫁给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花木兰

    花木兰从军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史诗。花木兰,是中国文学作品中一位代父从军的女性人物。该故事之背景为北魏对抗柔然期间。在故事中,花木兰是个年轻女孩,她穿着男装加入军队以代替父亲出征打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

  • 古人为何同姓不婚?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条婚姻禁忌。它规定,凡同姓者不问远近亲疏,有无血缘关系,一律不得互相婚配。这一禁律创自周代,《魏书·高祖纪》记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自周以降,历代相承,不仅为礼教所倡导,而且从唐朝开始还

  • 唐玄宗为何痴迷杨玉环?看看杨贵妃究竟有何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玄宗

    唐玄宗为何痴迷杨玉环?看看杨贵妃究竟有何魅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昭昭有唐,天俾万国。自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以来,唐朝先后历经永徽之治、周武政治和开元盛世,及至唐玄宗天宝初年达到极盛,疆域空前辽阔、人口更高达八千万左右,一时间呈现出万国来

  • 南北榜事件朱元璋为何会偏心北方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榜事件

    还不知道:南北榜事件朱元璋为何会偏心北方人呢的读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朱元璋时期,发生了南北榜争案,在南北榜争案后,实行了南北分卷取士。起因是洪武年间一次科举取士之后,录用的五十一名进士都是南方举人,北方举人无一不中,引起了满朝哗然,朱元璋更是震怒,他认为有人在他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