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镖局到底是怎么样的 保镖六戒需要戒什么

历史上的镖局到底是怎么样的 保镖六戒需要戒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35 更新时间:2023/12/29 9:38:12

现如今的物流往回倒历史的话前身就是镖局,古代镖局就是受人钱财,凭藉武功,专门为人保护财物或人身安全的机构,又称镖行。在武侠小说中,也经常出现镖局,那么在真实历史中,镖局又是如呢?

旧时交通不便,客旅艰辛不安全,保镖行业应运而生,镖局随之成立。镖局有镖旗、镖号。随着社会生活日益复杂,镖局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广泛,不但将一般私家财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缴的饷银亦靠镖局运送。由于镖局同各地都有联系或设有分号,一些汇款业务也由镖局承当。后来,看家护院、保护银行等也来找镖局派人。当年晚清政府大臣鸿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镖局之一的会友镖局派人保护的。会友是北京当时最大的一家镖局,其他有永兴、志成、正兴、义友、光兴等镖局。

镖局保镖主要有水路和陆路。镖师上路,不但要会武功,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话,以便同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走镖时,如果发现路间摆着荆棘条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这叫“恶虎拦路”,这些荆棘条子不能自已挑开,必须作好准备和劫路人见面。如果攀上交情渊源,彼此认同一家,便可顺利通过。否则只好凭武艺高低。

镖局不但赖于江湖上有强盗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关系密切。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人,进城后若住在镖局,官府是不能缉拿的。一来因为镖局势力大,二来镖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会友镖局的后台便是李鸿章。社会发展后,随着火车、汽车、轮船的开通,镖局逐渐难以为继,北京八大镖局先后关闭。有三百余年历史的会友镖局,是在1921年关闭的。

镖局是个很特殊的行业。在一般的武侠小说中,往往将镖局划为江湖武林一脉,其实镖局既同绿林有来往,又同官府有关系,其得益决定了它的性质。在官和民之中,镖局往往表现出矛盾的两难状态。

古代镖局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古代镖局的运镖,也是运货,经发展成为了现代物流。不过古代镖局运的镖(货物)只是贵重物(如奇珍异宝),不运普通物品,因此必须要有懂功夫的人保护才能完成,而现在物流只有是货物就能运输,不需要会不会功夫的人运,只要运货人会开车就可以了,这就是其区别。

开山鼻祖

镖局这种特殊的行业究竟什么时候、由谁第一个最先开始创办、或者开始从业的?史料不仅没有详细的记载,而且专家们也说法不一。

根据近代学者卫聚贤所著《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山西人神拳张黑五。《山西票号史》里面是这样记载的:“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失。”后来的镖师们一旦看到远处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据说,这个“合吾”即“黑五”的谐音,以资纪念。

更有人从“镖”字解释开去,说是左“金”右“票”字解释开去,正合了镖局为山西票号服务的创立宗旨。上述观点,聊备一说,考诸野史,却有未提。请人褚人获在其所著《坚瓠集》中曾提到过,在明朝正德年间,民间出现一种名为“打行”的组织,到了万历朝,逐渐盛行于个大城市。“打行”在市肆公开挂牌营业,其标志是一个拳头图案,悬于门首,明为“铁拳头”。“打行”纠结武夫,专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提供“保镖”服务,与后世的镖局非常相似。

保镖六戒

在保镖中也有一些规定和戒律,为“保镖六戒”就是其中的重要之点。

戒住新开店房,新开设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镖之人便不去随意冒险,只要门上写有开业大吉的店不住。

戒住易主之店,换了老板的店,人心叵测会有贼店,保镖之人也不住。

戒住娼妇之店,有些店娼妇纠缠会中计丢镖,保镖之人也不去冒险。

戒武器离身,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住店休息,武器都必须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戒镖物离人,无论是旱路上的镖车还是水路上的镖船或是保护的官员,商人都不得随意离开。

戒忽视疑点,当镖师的必须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警觉能力,一旦以现可疑之点,就要密切注视,准备投入战斗之中。

镖局精神

镖局的尚武、正直、正义、扶弱、助人的精神,指导着几百年来镖局的镖师们,前仆后继地追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凶悍的敌人,他们从来不知道逃逸和后退是什么,他们只知道一点,人在镖在!

在强盗的眼里,镖师是一种从来不会屈服的人,在商人、雇主、弱者眼里,镖师永远是最让他们有安全感的人,镖师就是他们的腰杆子,镖师就是他们的护身符,只要有镖师在他们的身边,他们的生命财产就会安全,他们的生意买卖就会兴隆发达。

其实这只是外行人对镖局的一种表面认识。对于有苦说不出的镖师来说,他们心中常年祈祷的只有一个字:和。他们心中只有一个词:以和为贵。

因为他们看到了太多的厮杀和死亡,遇到了太多的袭击,见到了太多的流血,而他们的职责仅仅是保平安,所以他们不管处理任何冲突和突发事件,总是以和为贵,以和平解决、和气生财为主导精神,镖局也始终坚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神包括处理好与官方、地方、贼方的关系。

标签: 镖局

更多文章

  • “理学名臣”丘濬是怎么得罪刘吉的?丘濬与王恕又有什么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丘濬

    丘濬丘濬被誉为明朝中期一个全才式的人物,史称他“三教百家之言,无所不涉猎”,有着“理学名臣”、“有明一代文臣之宗”、布衣卿相等赞誉。丘濬作为明朝中期大臣,除了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外,在文学、经济方面也不逊色,他是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

  • 故宫太和门匾额上的错别字为何多年不改 背后真相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故宫

    细心地人可能会发现故宫太和门的匾额上“门”字是没有勾的,并不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而是特地让其留到今天,其实这个“门”字,一开始是有勾的,后来删除又恢复,恢复又删除,其间还出过人命,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一开始,秦汉时代,皇宫门字是有勾的。到了南宋,建都

  • 林则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林则徐用哪道菜反击外国领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林则徐

    林则徐林则徐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更是清朝禁烟第一人。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至今我们都能从中领悟他不屈的民族脊梁,巍巍中华之骨。那么,生活中的林则徐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林则徐林则徐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目前流行两种说法,一种是:传说林则徐

  • 古代嫔妃制度的历史 古代妃嫔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嫔妃制度

    关于帝王妃嫔制度始于何时,难以确考,而帝王妃嫔的数量、名号、等级制度,历朝历代也各不相同。所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只是民间一种大概的说法,与实际的后宫体制并不符合。《史记·五帝本纪》以及《烈女传》等典籍记载,帝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一并嫁给了帝舜,姊妹共

  • 古人用什么东西环节疼痛 没想到古人方法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人

    如今我们做手术可以用打麻醉来排除疼痛感,然而在古代,还没有麻醉的时候,古人又是用什么来缓解疼痛的呢?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获得他们的知识和信仰的,但他们确实会利用周边的自然物质来缓解疼痛。10.鸦片早在公元前34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种植了罂粟。古代苏美尔人称之为“罂粟花&rd

  • 古代女子偷情为何自带枕头 这三大原因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偷情

    古代的女子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皇室公主,她们之中的一些人经常是带着自己的枕头前往与情人幽会偷情的。莫不是有洁癖,嫌人家的枕头不干净?崔莺莺是这样,传说里的洛神甄妃也是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细细分析一下,无外乎有以下三大原因:第一大原因:鸳鸯枕上枕鸳鸯,古代男女寻欢作乐的实用之物。在人们最为

  •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伯温

    刘基,号伯温,心思缜密,足智多谋,是朱元璋夺天下、建明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伯温只得了个次一等的伯爵封号,并且俸禄还是众伯爵之中最低的。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刘伯温最终的命丧黄泉,竟与朱元璋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刘伯温料事如神,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能想到的,刘伯温也都想到了。朱元璋

  • 胡惟庸案是怎么回事_胡惟庸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胡惟庸

    朱元璋为何大张旗鼓地制造胡惟庸案,至今以来都是一个谜。明王朝建立伊始,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安下心来。他的多疑令他唯恐有谋臣造反,只有皇权完整地独立控制整个国家生杀之事,才能保证明王朝的千秋万代。因此而成为牺牲品的明朝将相不在少数,其中宰相胡惟庸算是最大的牺牲品。关于胡惟庸获罪的原因,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 努尔哈赤跟舒尔哈齐争权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努尔哈赤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了大金帝国,其中也有他的三弟舒尔哈齐的功劳。但是,努尔哈赤却将一代功臣手足舒尔哈齐残忍地杀害了。努尔哈赤弟兄5人,他是长兄,四弟雅尔哈齐早亡,其余三兄弟皆先后追随努尔哈赤起兵征战。舒尔哈齐排行第三,比努尔哈赤小4岁,二人同母所生。舒尔哈齐始终是大哥的得力助手,20岁时成为努尔哈赤

  • 古人结婚遵从”三书六礼“ 程序有多繁琐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结婚

    婚嫁是人生的重要大事,由古至今,婚姻都是严肃而庄重的,因此结婚过程都会遵从传统习俗不敢怠慢,往往要遵循繁琐复杂的“三书六礼”婚俗,即聘书、礼书、迎书三书,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这种婚俗可以追溯至西周,此后各朝基本不离其宗。礼节虽然繁琐,但盛大的出嫁令旧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