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没杀张良?主要因为这六个原因

刘邦为什么没杀张良?主要因为这六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1/11 5:22:43

刘邦为什么没杀张良?主要因为这六个原因

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不杀谋圣张良!

张良是一个大谋士,为刘邦立下盖世奇功,此人神机妙算,谋略过人,被称为“西汉三杰”之一。

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

另外刘邦的老婆吕雉也很信任张良。那么刘邦夫妇为何不杀张良?

其一,张良不恋权。

张良这个人很有计谋,连刘邦都说他“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见张良的神算是出了名的,不过此人没有做官,在刘邦手下一直是借士,意思是借来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司徒,后为刘邦做事,虽然参与军机,可惜没有什么职务。这让刘邦很放心。

其二,张良功虽高,没有重要职位。

和其他连个重要人物相比,张良基本上属于无职无权的,不像韩信是齐王,而且是自己伸手要的;萧何是丞相,刘邦对于有权利的大臣一直不放心。

甚至对自己的连襟樊哙还心存杀戮之心。没有职务的人,不会有一呼百应的感慨。刘邦也不会顾及到此人会阴谋夺权。

其三,张良帮助刘邦,主要是复仇。

推倒秦国的暴政,帮助韩国复仇,这是张良的夙愿,从小时候张良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失败之后,张良在一直默默寻求推翻大秦的良方。

后来遇到刘邦,这是两个有缘之人相遇,最后协助刘邦完成开国大业,当然自己也报了仇,雪了恨。

刘邦坐了天下,张良只做了留侯,留就是最初与刘邦相遇的地方,希望刘邦记住当年的第一次邂逅。

其四,张良多次救刘邦的性命,这让刘邦没齿难忘。

鸿门宴上,刘邦危机四伏,项羽的利刃随时悬于刘邦勃项,张良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而后极令樊哙劝谏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

其五,张良洞察人性。

大汉朝开国之际,因为分封大臣,群臣怨声载道。

张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如果不是张良的妙计,群臣很难驾驭得了。

其六,吕后见刘邦宠幸戚夫人,害怕立刘如意为太子,自己的儿子沦为一般皇子,曾向张良问计。

张良帮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刘邦一见这么优秀的人才都为刘盈说情,自己觉得刘盈羽翼已封,不可撼动,于是打消了立刘如意为太子的念头。

从此,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张良是大功臣,自然吕后对他很感激。

历史上,张良在刘邦坐了天下之后,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

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因此他才能保住自己及其全家人的性命。

刘邦和吕氏虽然把刀磨得飞快,可惜张良是一个远遁红尘的人。

刀再快不杀无罪之人,因此张良得到山中,从这一点来说,张良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张良是怎么做到的让刘邦不杀他的

网上有人问刘邦为什么杀张良,毕竟刘邦在登基后杀了不少有功之人。自古帝王,都有战国勾践那样兔死狗烹的行为,一旦国家巩固了,就会猜忌身边的功臣,想方设法除掉,以绝后患。其实历史上张良是善终的,与其说刘邦为什么杀张良不如说刘邦为什么不杀张良来的贴切。张良是一代谋圣,以他的智谋怎么会看不出刘邦的心思。他知道刘邦坐在皇位上一直不安心,总觉得要铲除掉那些威胁汉室江山的人,所以认为应尽早离开,就像战国的范蠡一样。张良向来身子弱,经常生病,早在刘邦入关后,他就因为生病经常不出门,后来刘邦的江山趋于稳定了,他也就渐渐隐退了。除了参与刘邦想废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远离政治核心,在刘邦铲除异性王时也几乎不参与。

刘邦封给张良的食邑是齐国的三万户,张良推辞了,只要了第一次见到刘邦的留地就离开了。他说:“秦灭了韩国后,自己就成为平民,现在作为一个平民能够受封为侯并得到万户的食邑,已经很知足了。现在国家日渐稳定,朝中事有人谋划,为韩国报仇和封侯的愿望也实现了,此生足矣。”据说张良到张师山附近的黄袍山过着隐居的生活,偶尔也会授课,也有说他去修道了。刘邦没有杀张良,一方面是张良自身的因素,他看清形势,能够及时隐退,不贪恋权位,协助刘邦夺得江山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给韩国报仇和推翻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邦信任张良,数次得到张良的救助,况且张良没有异性王的兵权,在朝中也没有实际的权力。

刘邦作为汉王朝的开国者,励精图治,巩固朝权,注重与民休息,他所建立的基业对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难以忽视,在政绩上是为伟大的明君。而关于刘邦的评价是主要有两种说法,有的则是评价其为富有远见且有领导才能的能人;有的则是称其为“流氓皇帝”。刘邦被称为是“流氓皇帝”是有原因的,但综合观其能力来说,功大于过。首先刘邦是从农民出生,家境贫寒,据说不喜农耕,常偷懒结交当地地痞,好玩且游手好闲。虽是如此,当时的刘邦年少不更事,好玩乃是常事,并不能因此论定其为“流氓”。

刘邦十分好酒色,身为农民子弟,初见众美人,难掩好色之心,但刘邦却能听从部下建议“以大局为重”。刘邦称帝后,常在后宫与妃子们把酒言欢,且对于后宫美色过人的宫女也会纳为己怀,但却没有因此耽误何事。且说刘邦为人狂傲,轻视儒生,想必刘邦轻视的是那些虚有其表的儒生,对于人才他还是很重视的,在他手下便有张良、萧何等人心甘情愿为其卖命。只是在刘邦继位后,为稳固帝位,将那些异性诸侯均以各种理由除去,虽有“鸟尽弓藏”之说,但却也是为了集权不得不做出割舍。而刘邦的政绩是有史可见,他虽是贫寒百姓出生,但却拥有伟大的抱负,也正因为他这样的出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百姓的心声,故能制定出为民服务的政策,而且刘邦开始对外和亲的策略更是很好的使长期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们能得到休养。

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政治、文化等上形成的影响颇深,就如我们现在说的是汉语,使用的是汉字,被称为汉人说明刘邦对这样的中华文明形成的作用是不可泯灭的。刘邦老婆曹氏在史书中只有很短的介绍,出生年份不详,是刘邦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的婚外女子,早在和吕雉结婚前就相好了,产下了刘邦的第一个儿子刘肥,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信息了。曹氏在电视中的形象是容貌美丽,个性直率泼辣,举止轻佻放荡,还有些凶悍,是开酒馆的,刘邦经常在她那赊账。曹氏与年轻的刘邦相伴了差不多二十年,但是始终都没有成婚,而刘邦娶吕雉时年纪也不小了。后世对刘邦没有跟曹氏名分进行了猜测,可能是因为当时出了某些无法解决的事情,具体是缘由也无从得知,毕竟史料就这么点。

曹氏很早就去世了,她仅有的那点资料也是从儿子刘肥的相关记载中得来的。刘肥之后一直跟惠帝、鲁元公主他们一起生活,不过他的年纪大概与吕雉相仿。由于早年丧母,刘邦对刘肥还是比较疼爱的,于公元前201年封他为齐王,城池数量多达七十。刘肥曾经来到长安拜见惠帝,两兄弟一起喝酒吃饭,激起了吕雉的杀意。内史勋建议刘肥让出城阳郡,给鲁元公主,他照做后才回到了封国。六年后,刘肥死,谥号是悼惠王,其子刘襄承袭王位,称为哀王。惠帝驾崩后,吕雉把刘肥的封地一分再分,如济南郡、琅琊郡都分出来给其他的王侯。文帝在位时期,把吕雉先前划分出去的郡县都回归到齐国。刘邦说的话自然有很多,其中有几句比较有名,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为人,有展现他无赖、虚伪等不好的一面的话,也有表现动情。感人等感性的一面。不管是哪一面,这些都只是刘邦在某个情境中所说的话,不能单独以其中一点来作为对他的评价,下面仅举例说明。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是最能体现刘邦无赖的一句话了。刘邦与项羽对峙,项羽扣着刘邦的父亲威胁他,说他不归降就煮了他的父亲。刘邦回道:“我们是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现在煮了他,也分我一点羹。”这么无赖的话也就刘邦能说出来,当然也体现了他的机智,看到了项羽的弱点。“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也”是相对含蓄的一句话。当刘邦还只是一介平民时,看到了秦始皇外出的场面,声势浩荡,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这句话看似是对秦始皇的赞叹,实则表达自己的壮志,对权力的野心。

“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是感人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得到民心的手段。刘邦入关,驻扎在灞上,废除了严苛的秦法,和百姓约法三章,安慰百姓。他们很高兴,争相献上食物,刘邦就说他仓库中粮食充裕,不希望百姓破费,让百姓深受感动。“虏中吾指”这句话足见刘邦的心机之深。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就列出项羽的十大罪,惹得项羽示意弓箭手暗中射到了他的胸,他却护着脚说有人射到了他的脚。双方对战,如果剧中的核心领导人受重伤,会挫伤军队的士气,从而助长对手的士气。刘邦这么说既可以稳定军心,也不会让项羽的将士知道他手上而增加斗志。刘邦的心机和智谋的确高深。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清明上河图》居然隐藏了一个历史阴谋和杀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居然隐藏了一个历史阴谋和杀局(图)《清明上河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幅旷世杰作,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该作品长528.7厘米,宽25.2厘米,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荣景象。众所周知,宋徽宗赵佶是《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个收藏人,关于他和《清明

  • 历史上都有哪些历史名人戴过“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绿帽子

    中国的男人们大抵最害怕自己戴上那“绿帽子”,说来有一段让人饶有兴趣的史话。“绿帽子”的演变过程长达两千年,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

  • 吴国桢事件始末 吴国桢子女后来怎么样 吴国桢与宋美龄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国桢

    揭秘吴国桢事件始末1949年,国共内战已经有了最后的结果,国民党败退到了台湾,美国方面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打算重振欧洲民主国家的经济,以此来对抗共产主义。美国和国民党方面不仅恢复了关系,而且还在外交上承认了台湾当局,对台湾方面的援助也是源源不断。所以国民党为了对美国表示友好

  • 真实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杨妃为何不得宠?唐太宗有几个杨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杨妃

    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史书中对其的记载只有一句话:“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更不用说还会特

  • 陈桥兵变真相:它真的是一场有预谋的夺权兵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有人认为,陈桥兵变是一次有预谋的兵变事件,宋太祖赵匡胤早就想取代后周,自立为帝,还要假惺惺的搞什么黄袍加身的戏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虽然,赵匡胤确实通过陈桥兵变夺权,改变了中国历史,但事实真相到底如何?陈桥兵变真相柴荣死后,赵匡胤已经是后周第一军事强人,他统领禁军又是归德节度使,他的确强

  • 古代女子生理期来了怎么应对 古代有“卫生巾”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

    现代女性生理期来例假可以使用安全舒适的卫生巾,但是卫生巾毕竟是当代的产物,古代女人来了“大姨妈”又是怎么面对的呢?“大姨妈”是令很多女性头疼的问题,当然这在古代也是大事,并且困扰了古代女性几千年,直到这个利器的出现,成为了女性的福音,并且是现在卫生巾

  • 古人如何防止老婆出轨 所想招数绝狠无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出轨

    古人特别注重女子的贞操,特别是已婚妇女更不可以红杏出墙,做出有伤风化的事情,那么为了防止老婆出轨或者是出轨的惩罚,古人想出不少招数,男人有的是狠绝无比的招数,让出轨的女人身心具残,用鲜血来铸成对出轨女人最恶毒的诅咒。冰凉的铁裤衩:贞洁腰带男人外出怕女人在家不甘寂寞,出去偷情鬼混,就用铜铁打造成腰带

  • 溥仪为什么讨厌王敏彤 因为王敏彤的死缠烂打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溥仪,王敏彤

    溥仪为什么讨厌王敏彤:因为王敏彤的死缠烂打末代皇帝溥仪为何讨厌当时最美丽的格格,而她竟因为他终生未嫁相信大家都认识末代皇帝溥仪,却都不知一直深爱着他的皇族小姐完颜立童记,人称最美格格的王敏彤。王敏彤自小就接受非常好的教育,善良,温柔,博爱,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而且面容清秀,为人宽厚。在

  • 古代为何将犯人发配边疆 为了充当边防军和补充劳动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

    古时犯人除了被判死刑之后,最让常人受不了的就是发配边疆,在后人看来,发配边疆要让两个公人押着犯人到千里之外去,三个人一路上吃喝拉撒得花多少钱啊。想想这样算起来实在是不划算啊!但是却为何这种刑罚能长期被使用呢?发配是古代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型“刑莫惨于此”,这种刑罚自秦汉时就

  • 皇帝真的能大方到“赏金千两”吗 这里的“金”是指黄金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皇帝

    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皇帝赏赐有功劳的官员将士们,常常出口就是“赏金千两”,那么,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封建时代,真的可能会随意把那么多黄金赏赐给自己的属下吗?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冶炼金属的技术,夏商时期先民已经开始使用金器了。但是在古代中国生产力是很低的,我们想要大批量的把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