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翦攻楚为何要60万大军?王翦真正目的是什么?

王翦攻楚为何要60万大军?王翦真正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5 更新时间:2024/2/11 21:59:03

王翦是战国末期名将,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首席功臣。消灭韩国、赵国和魏国后,秦始皇把下个目标锁定在了楚国。楚国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身为老牌强国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当时秦始皇问手下将领歼灭楚国需要多少兵力,王翦回答:“60万”,而李信说自己只要20万足以。但结果却是李信败北而归。最后秦始皇只能给王翦60万大军让他攻楚,不过以楚国当时的实力来说,王翦真的需要60万兵马么?

秦王想攻灭楚国,问李信需要多少部队?李信说20万足够了。问王翦需要多少部队?王翦却说需要60万。于是秦王认为王翦老了,派李信率20万军队前往攻打秦国,结果李信败逃回来。于是秦王前往给王翦道歉,并给了王翦60万军队。最终,王翦带着60万军队灭了楚国。

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王翦打楚国,真的需要60万大军吗?

实际上,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攻打赵国的时候,虽然出兵最多,也只用了30万。楚国在当时其实并不是最强大的,为什么王翦却认为要用60万呢?

说起来,李信的判断应该是不错的。灭赵国用了30万,楚国当时并不比赵国强,因此李信认为20万足够了。而且,李信在进攻楚国的过程中,其实一开始一直在打胜仗,他先是拿下平舆,接着又攻克鄢郢,连打了两次胜仗。同时,蒙恬带领的另一支军队也攻下寝丘。后来,当李信准备去城父与蒙恬会合的时候,被项燕尾随,追了三天三夜,最后,项燕打了李信一个措手不及。李信因此败逃回国内。

从这里可以看出,实际上,李信之所以失败,明显是轻敌所致。如果他足够重视楚国的军队,足够重视项燕,他就不会输。

而项燕也不是没有弱点。后来王翦率军攻打项燕的时候,王翦不轻易出战,而项燕则多次挑战不成。最后,项燕的军队松懈下来,王翦才发动反击。由此可见,项燕虽说是楚国的名将,但是他在对付王翦的军队上,其实办法不多。而且他本人治军也不严格,士兵松懈就是一个证明。

因此,如果当初李信引起高度重视,讲一点战略战术,他未必就灭不了楚国。

既然李信20万军队就可能灭掉楚国,为何王翦还向秦王要60万大军呢?

一、王翦不想带兵打仗。

秦王听说王翦要60万大军,就说王翦老了。其实,秦王说的话一点儿也没错,王翦确实老了。当王翦打完与楚国的战争后,他就再也没有带过兵了。

王翦因为老了,所以他其实并不想出兵打仗。为什么这么说呢?

并不是王翦不愿意打仗,而是他知道,秦王这个人有猜忌之心。王翦在灭韩、赵、魏的过程中,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再灭掉楚国,他的功劳会更大。功劳大,对王翦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会让秦王的猜忌之心更重。秦王猜忌心变重,那么王翦就会有生命威胁。白起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例子。

后来王翦率领60万大军出征的时候,一定要秦王多封一些土地给他,甚至走到半途,还派人回去让秦王把这件事落实到位,就是他想打消秦王猜忌心的表现。

因为秦王有猜忌之心,因此,对于王翦来说,最好就是不带兵出战。不带兵出战,他就会很安全。所以,他要秦王给他60万大军,其实就是知道秦王不会给他那么多。这样,他就不用出战了。

二、王翦爱惜自己的羽毛。

王翦一生基本上打的都是胜仗。对于和楚国的战争来说,差不多算是他最后的带兵打仗。如果这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他打败了,可以说一生的名誉将毁于一旦,他可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对于这次带兵,他十分谨慎。想尽量多带一些人去,以此保证绝对打败楚国。

后来,当王翦率军打楚国的时候,他在边境上屯兵一年之久,就此便可以看出,他有多么的小心谨慎。

三、王翦过于高估楚国。

王翦之所以一定要那么多人马打仗,与他过于高估楚国有一定关系。

秦国在灭楚国之前,虽然也和楚国发生过不少战争,对楚国有很大的削弱。但要知道,楚国毕竟是东方六国中,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曾经一直和中原国家对抗,又曾经称霸一时,其基础在那里。

虽然实际上到那时候,楚国完全是一副空架子了,但是,王翦依然不敢小瞧。所以,他认为必须要60万军队,要有超过对付其它所有五国的军队,才有胜算。

标签: 王翦

更多文章

  • 守墓人有多神秘?为何古人抢着当守墓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守墓人

    在我国古代,有着一个非常神秘的职业,而且这个职业甚至一直流传到现今,这个职业就是守墓人。所说守墓人这个职业已经是消失的差不多了,但是仍然是有一些古老的家族在世世代代的担当守墓人。在我国历史上,这个职业可以说是很常见的,每个朝代都拥有着守墓人,他们的整个家族,甚至是整个村子都为先帝守墓。当然也有一些给

  • 清朝为什么不沿用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嫡长子

    清朝皇帝和历史上王朝一样实行世袭。太祖努尔哈赤之后的11帝都是他的子孙。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入关以前并不遵循汉族的传统礼法,袭位方式与历代不大同。历代由皇帝的嫡长子继位,并且要先预立为太子。清朝不守这个规矩,继位的不论是否皇长子,除了载淳外,无一是长子。载淳曾有一弟,出生后未命名就死了,因此无人与他

  • 张学良为何要除掉杨宇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学良

    在我国民国时期,杨宇霆是张作霖手下最为器重的大奖之一,在张作霖还活着的时候,张作霖十分信任杨宇霆,在奉系军阀中的势力非常大。但是在张作霖死后没过多久,张学良就把杨宇霆给杀了。关于张学良为何要杀杨宇霆的说法有很多种,但是其中有着这么几个原因特别的重要。杨宇霆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当时还是清朝时期,他自小

  • 历史上的武则天到底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叫什么?”这个标题看起来很矛盾,都叫她武则天了,怎么能说没名字呢?还真是这样。武氏(公元624年2月17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14岁进宫,67岁即位,寿终82岁,是即位年龄最大,也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武氏在位15年,实际掌权4

  • 古代皇帝取名为什么总用生僻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

    有人在网上询问:为什么清朝好多皇帝的名字喜欢用生僻字?清朝皇帝名字怎么那么奇怪?为什么清朝的上层皇族喜欢用很冷僻的字作为名字?皇帝名字为什么多生僻字?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狱十分严重,什么“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是死刑。当然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皇帝的名字不允许平常百姓同名,

  • 中国古代高危职业皇帝为何平均寿命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古代

    易中天曾说过,中国古代有一种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这个职业就是“皇帝”,皇帝往往死于非命,常常被杀,六成活不到40岁。史上共有427位皇帝中国历史上究竟出了多少位皇帝,统计资料往往各有出入,有的因限于篇幅,不把某“短命皇帝”或某&ldquo

  • 为何说高演是北齐中最正常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高演

    在又精明又是神经病的高洋手下混日子,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已经是非常万幸了。因为高洋这个人很难捉摸他的心思,马屁拍多了也要死,骂他不用说肯定也是死。然而有一个人却不怕高洋,要知道高洋要是发起疯来,管他是兄弟还是叔侄,照杀不误,然而偏偏这个人永远是有所顾忌。这个人就是常山王高演。高洋虽然经常故意撒酒疯,但是

  • 16岁的崇祯帝登基后为何能轻易铲除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继位时仅有16岁,而当时朝中风气已经糜烂不堪,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更是横行霸道。不过崇祯皇帝继位后,却立即铲除掉了魏忠贤,还大力惩治阉党。如果是在其他朝代出现这种情况,恐怕皇帝只能沦为傀儡,更别说崇祯皇帝当时只有16岁都还没成年。为什么崇祯却能轻易除掉魏忠贤呢?

  • 曹操知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为什么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司马懿

    据记载,司马懿此人有“狼顾之相”,这并不是什么好的相貌,预示着这个人有狼子野心,不过这些话大多数还是后人所写,后人知道了司马家篡位,所以说有狼顾之相,如果司马懿没有篡位的话,大概也不会这样写了。不过,若是司马懿果真有这样的相貌,曹操也知道这件事情,那为什么曹操却一直都没有杀掉

  •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后宫妃嫔的最终归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因病驾崩于含风殿,有幸为皇帝生育了儿女的嫔妃可以按制册封为太妃,跟随儿女离开皇宫;未生育的嫔妃则在唐太宗的别庙崇圣宫或感业寺等地出家为尼,事死如事生,为先皇祈福。但是具体说来,唐太宗的这些妃嫔们最后的结局却有着许多不尽相似的地方。首先看韦贵妃,根据其出土墓志铭的记载,韦氏名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