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的原因

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31 更新时间:2024/3/11 6:51:10

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的原因

1937年12月,日军中国的南京地区发起了总攻,其攻势来得极为猛烈,中国国民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对南京地区开展全方位的保卫战,为了能够有效地阻遏日军的侵略,除却南京现有的军队全部参战以外,蒋介石还下达了调集令,将四川、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的军队进行紧急抽调。

南京保卫战

但是在这些军队中,却出现了一个极为怪异的现象,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了,在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中方在清理伤亡情况之时,赫然发现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这一情况,并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去调查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的事件,但从调查结论来看,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似乎是一个难解之谜,至今仍无法解开。

为了抵抗日军对南京发起的攻击,国民革命军最高领导人作出了战略协调,将四川、湖北等地的军队进行了临时抽调,其中给予四川军队的任务是在南京保卫战中,负责左翼京杭国道一侧对敌警戒任务,所以说四川军队实际上并没有直接参与南京保卫战的战斗,自12月7日起,日军加大了攻击强度,南京国民革命军防守的多地都出现了实收的情况,四川军队为了保存力量,于是全团开始向南进行全面的撤退,最终进入到青龙山山区。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川军是不可能逃脱日军的大包围的,但实际上在被歼灭或者被俘虏的名单中又没有四川军队,只能推论四川军队在青龙山中遭遇不幸,全军覆没。

南京保卫战的过程

一场战役都有过程,不论是轻松亦或是艰辛,每场战役的过程都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南京保卫战同样适用于这个结论。在历史上,对南京保卫战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南京保卫战过程的关注,但实际上正式南京保卫战过程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其结果如此惨烈。那么南京保卫战过程究竟如何?在南京保卫战过程中,国民革命军究竟犯了怎样的错误才会导致南京大屠杀人间惨剧的出现。

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过程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前奏、高潮和尾声三个部分。

在前奏阶段,在1937年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下达了进攻中国南京的命令,吹响了南京保卫战的号角,此后日军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南京周边地区,包括镇江、句容等地,日军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南京地区,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带领下,由唐生智担任整场战争的总指挥,展开了与日军之间的殊死战斗。

在高潮部分,在12月10日之前,日军与革命军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交锋,日军要求革命军投降,被唐生智严词拒绝后,于12月10日发起了全面进攻,其攻击之猛烈程度整个南京保卫战的高潮,南京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国民革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仍然不敌日军,在战争中处于劣势。

在尾声阶段,12月10日正午时分,国民革命军下达了撤退命令,中国军队放弃了抵抗,日军最终取得了南京保卫战的胜利。

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

南京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最为屈辱的一场战役,虽然南京保卫战已过去八十年,但是它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痛苦却没有伴随着时间而消散,反而历久弥新。参加南京保卫战的部队,中日双方都派出了哪些精锐部队?南京保卫战的部队都表现如何,南京保卫战的部队都有怎样的结果?

南京保卫战

分别从中方和日方两个方面看待南京保卫战的部队编制。

首先,从中方来看,在南京保卫战中中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试图去阻止日军的进攻,去保卫中国当时的首都,那么中方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及主要将领都有哪些呢?

南京保卫战中中方任命唐生智为战役最高指挥官,并派出了第36师、41师、48师、51师、58师、87师、88师、103师、112师、159师、160师以及教导总队3个旅、宪兵部队的4个团等部队参加南京保卫战,其中主要将领有源泉、叶肇、敬久、桂永清等人。

标签: 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原因南京保卫战川军失踪

更多文章

  • 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福克,马尔,克斯,关系,福克,马尔,克斯,关系,身为,20世

    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关系身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作家的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之间有着不小的关系。福克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马尔克斯的导师,而在叙事的风格上,马尔克斯明显受到福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的影响,即便他们所处的地域不同,但是马尔克斯的作品中总是有福克纳作品的影子,但是对于马尔克斯来说,模仿并不是目的,

  • 朱仝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仝,梁山,原因,是什么,朱仝,梁山,原因,是什么,两届,大

    朱仝上梁山的原因是什么朱仝对梁山两届老大都是有恩的,他上了梁山一定会受到重用,但是放走雷横被牵连的时候他却没有选择上梁山。在他看来,放走晁盖等人是义气问题。但是一旦自己上梁山就是国家不忠,这个问题就是大是大非质的变化了。朱仝剧照朱仝到了沧州之后,遵守国家法律的审判。知府觉得他为人仗义,很喜欢他,也没

  • 国民党大将张自忠个人资料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国民党,大将,张自忠,个人资料,简介,国民党,大将,张自忠

    国民党大将张自忠个人资料简介张自忠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抗日英雄、爱国烈士,然而也许有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却并不了解他的生平事迹,这时候就需要张自忠简介。张自忠,字荩臣,后来有改成了荩忱,山东人,为国家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最后为国牺牲。张自忠照片张自忠简介中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大致是这样的:张自忠出生于一八九

  • 胡克与细胞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克,细胞,间的,关系,胡克,细胞,间的,关系,想知道,就要

    胡克与细胞之间的关系要想知道胡克与细胞之间的关系,就要知道胡克在生物学上的成就。胡克在成功发明了显微镜后,便使用显微镜观察非常多的东西,而胡克与细胞之间的关系便是胡克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胡克图片胡克无意中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一块木片。胡克本来是想用显微镜观察这块木片的结构,但是在观察的过程中胡克

  • 王夫之认为诗不是审美意象原因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夫之,认为,不是,审美,意象,原因,解读,王夫之,认为,不

    王夫之认为诗不是审美意象原因解读王夫之是晚明重要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至今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也有自己的个性,对诗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诗不是审美意象。王夫之画照王夫之之所以认为诗不是审美意象,是因为他在作诗的时候有自己的感触,他的诗都是有感而发的,而不是那些矫揉造

  • 刘弗陵后妃有哪些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弗陵,后妃,哪些,人物,刘弗陵,后妃,哪些,人物,汉昭,帝

    刘弗陵后妃有哪些人物汉昭帝刘弗陵,据确切的史料记载,他一生只有一位后妃——皇后上官氏。上官皇后上官氏的祖父是上官桀,而外祖父则是霍光,两人都是汉武帝给昭帝选的辅政大臣。始元四年(前83年),年仅六岁的上官氏就被自己的父亲上官安通过各种方法送入了皇宫。刚入宫的上官氏先是被封为了婕妤,一个月后被正式封后

  • 武松醉打孔亮的故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松,打孔,亮的,故事,典故,武松,打孔,亮的,故事,典故

    武松醉打孔亮的故事典故武松醉打孔亮的故事情节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武松在行走途中遇到了一家客栈,便想着喝点酒,吃点肉来缓解一下这行程的疲倦。可是在他向店家点菜时要酒喝肉,可店家回复说只有酒没有肉,武松也没办法,喝点酒也罢。可是过一会,又有人进店,这位主人便是孔亮。武松醉打孔亮图向店家点菜要了酒和肉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吃货皇帝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盘点,中国,历史上,大吃,皇帝,轶事,典故,魏道,武帝,拓跋

    1.魏道武帝拓跋珪入选理由:爱吃羊肉汤一碗羊肉汤成就了毛修之。拓跋跬打败夏国后,擅长烹饪的毛修之被俘。后来他便找时机炖了一碗羊肉汤给尚书崔浩吃。崔浩一尝,认为这是天下第一美味,便把毛修之推荐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吃了毛修之的佳肴后,也点头称赞,便命毛修之为太官令,成了皇帝的私人厨师。从此,毛修之平步青云

  • 风筝最早的意义竟然是为了怀念已故亲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风筝,早的,意义,竟然,为了,怀念,已故,亲人,风筝,起源

    风筝的起源:说起风筝的起源,有些民俗学家认为,古人发明风筝主要是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所以在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风筝上,传送给死去的亲友。据说,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

  • 中国明代社会风气很开放:笑贫不笑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明代,社会,风气,开放,笑贫,不笑,明代,社会,风气

    明代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笑贫不笑娼,在明代表现特别明显。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本来便拥有随便玩女人特权的皇帝,自然色心大动,“与民同乐”。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如在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特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当时的性开放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日本。如苏州文人祝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