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荷马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荷马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61 更新时间:2024/1/21 2:42:52

荷马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相传是公元前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所有《荷马史诗》的现代版本,都是法国贵族让-巴普蒂斯特·加斯帕尔·德安西·德·维罗伊森版本的后裔。1788

年,他在巴黎出版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印刷版的希腊《伊利亚特》。10 年前他曾受开明的法国国指派,到威尼斯小广场上的圣马可图书馆里“寻宝”。

荷马史诗

维罗伊森为自己所找到的东西狂喜不已,随即给他遍及欧洲的朋友们写信通告这一事情。是的,他的发现的确令人震惊:一部拜占庭版本的《伊利亚特》;它似乎出自公元2

世纪亚历山大港的学者们之手,他们在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港的图书馆里收集到很多材料,经过精心筛选之后编纂成了这本书。维罗伊森写道,这本书是“germana et

sincera lectio”,即“真实且纯正的《伊利亚特》文本”。

维罗伊森认为自己发现了某位名叫“荷马”的诗人的作品真髓。但他却未料到,他的发现反而会令自己的观点受到反噬。18

世纪时,有一种观点已经颇有市场:荷马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荷马史诗》是一整个文化的产物,而非一个人的天才之作。维罗伊森的发现无疑是颠覆观念的导火索。当初亚历山大港的学者们摈弃的材料,恰恰给“一个人独创了整部史诗”这种观点挂上了问号。

他们决定塑造出唯一的荷马,但往时间深处看去,好像待选的荷马有许多个。威廉·柯柏在读到维罗伊森的信之后,因偶像荷马的支离破碎而目瞪口呆。他于1790

年给朋友沃尔特·巴戈特写信说:我要为你转去维罗伊森写给我的一些趣事,你看了以后一定会发悚立,因为我就是这种感觉。这些事,将对不朽的《荷马史诗》的真实性信誉造成可怕的影响。

荷马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而其中绝大多数已无从考证。

荷马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1795

年,德国一位善于分析、名叫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沃尔夫的年轻学者对维罗伊森出版的《伊利亚特》提出了质疑。维罗伊森怎么知道亚历山大港的学者们在编纂史诗时所做的决定是否正确妥当?因为大家都知道,维罗伊森所出版的《伊利亚特》,是一部后期编纂的、有了改动的、不可靠的文本;虽说汇编成了一首长诗,但这些文本大都来自吟游诗人,而且在代代相传过程中都经过了加工改动。最原始的版本已不可恢复,所以,荷马,无论他(他们)是谁,是永远都无法弄清楚了。

荷马雕像

沃尔夫所提出的,亦即后来世称的“荷马问题”,从那时起争论就从未停息。英国著名散文家托马斯·德·昆西曾在1841

年的某篇文章中开玩笑般写道:“有人说,从来就没有这个叫荷马的人;其他人则说,没有荷马这个人?!恰恰相反,荷马有一大把呐!”尽管如此,“单荷马”与“多荷马”的争论,其文本基础恰恰就是维罗伊森与1788

年出版的那本。

这种情况并非首次出现。最早的希腊文印刷版《荷马史诗》出现于1488

年的佛罗伦萨,出版者是雅典人德米特里厄斯·查尔康迪拉斯。他来到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者教授希腊语。很快,意大利米兰、德国海德堡、德国莱比锡、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就都有了《荷马史诗》的印刷版。

而在这些最早印刷的《荷马史诗》背后,有一个关于其手稿的长史。很多中世纪的荷马手稿后来都流入了欧洲的书房里,因为欧洲人尚未读过中世纪早期的《荷马史诗》。在作品《神曲·地狱》中,但丁借维吉尔之口称赞荷马为“至尊的诗人”;但欧洲人早已失去了阅读希腊文的能力。即便是14

世纪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彼特拉克,尽管他收藏了一本《伊利亚特》,并且常亲吻其封面来表示自己的敬畏之情,但里面的字词,他一个都看不懂;他曾如此写道:“荷马于我,如盲人点灯;我于荷马,如对牛弹琴。”

标签: 荷马竟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荷马竟然不是

更多文章

  • 甄嬛传华妃下场 历史上华妃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甄嬛,传华,下场,历史上,华妃,结局,怎么样,甄嬛,传里,华

    甄嬛传里华妃的下场年羹尧倒台后,曹琴默揭发了华妃以前犯下的种种罪行,被褫夺封号,降为答应。最后因派肃喜去碎玉轩放火,终被皇帝下令打入冷宫赐死。在冷宫中从甄嬛口中得知是皇帝赏赐的欢宜香让她无孕,便在绝望中撞墙自尽。甄嬛传华妃剧中华妃——放眼后宫,每一个争宠的女人背后都有一部血泪史,或为家族荣耀、或为好

  • 最早被称老佛爷的并不是慈禧 那到底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最早,佛爷,并不是,慈禧,到底,谁呢,我们,道在,影视,剧中

    我们都知道在影视剧中都称慈禧为“老佛爷”,这似乎成了慈禧的专属名词。不过可能大家不知道,这“老佛爷”一词最早可不是用来称呼慈禧的。“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四,奴才安福谨奏,正月初一元旦节令,佛爷在慈宁宫陛座受贺,奴才安福带领中和乐伺候中和韶乐。谨此奏闻。”。这是清朝负责宫廷演出的升平署档案中记载的一段话

  • 解密古代妇女如何排解深闺寂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解密,古代,妇女,如何,排解,深闺,寂寞,男人,胳膊,社会生

    男人胳膊粗,在社会生活中一般都能当家,根本不在乎什么节日。养在深闺里的女孩子,无非是没有任何社会行为的美丽“花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足见古代少女的悲凉与孤寂。大概,唯一能证明女性存在的节日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这个日子使数以万计的古代中国妇女兴高采烈起来,暂时合理合法地搞一回“密友聚会”。

  • 甄嬛气死雍正 甄嬛为什么要背叛雍正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甄嬛,气死,雍正,为什么,背叛,甄嬛,传里,为什么,害死,雍

    甄嬛传里甄嬛为什么要害死雍正?甄嬛这么做是为了给是十七爷报仇。她以前也很爱雍正。但是她发现帝王的薄情和她只是纯元的一个影子时,她对雍正彻底死心。她经过甘露寺的事情后返回宫中就是单纯只是为了复仇。其实说了半天主要是为了十七爷。其次是自己的仇恨。这个时候的甄嬛就只是一个复仇天使了。雍正到底怎么死的呢?因

  • 三十三位皇帝的龙椅都摆歪了 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十,三位,皇帝,龙椅,歪了,怎么,一回事,中国,古代,宫殿

    中国古代宫殿与宗庙,都是面朝南方的,而为了体现皇室的尊贵,皇帝的龙椅,都是正好摆在皇宫中轴线上的,可是自元代开始,皇宫的中轴线,就与子午线有一个二点多公分的夹角,也就是说,自元代开始至清朝灭亡,这四百余年来,三十三位皇帝的龙椅都摆歪了!造成这种偏差应该不可能是元代建立元大都(即现今北京)时,工程测量

  • 揭秘:道光皇帝为何将当时唯一的儿子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道光,皇帝,为何,当时,唯一,儿子,处死,作为,一位

    作为一位皇帝,位高权重,统御全国,看似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正应了那句话“享多大的福,受多大的罪”。每一位皇帝内心深处,都住着一颗平凡人的心。在儿女情长上,在七情六欲间,并非多么伟光正。道光皇帝,就是一位并不出众的皇帝。由于其生不逢时,首次遇到鸦片战争,其三十年执政期间似乎并未留下特别耀眼的成绩。后

  • 潘金莲身边的男人是如何一个个死光光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潘金莲,身边,男人,如何,个个,光光,不论,彼岸,之花,还是

    不论是彼岸之花,还是苦难之果,故事还是得从花开时分讲起,来看看潘金莲是如何从一个小花骨朵,慢慢慢慢地散枝开叶的。话说,15岁的小小潘再次被亲妈重新估价后,以30两银子的价钱从无福消受撒手死去的王老头手上转会到另一个老头——张老头身下。潘少女成长的身体,是在一个老头后又一个老头的调教下发育成熟的。三年

  • 韦小宝传人 历史上真有韦小宝此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小宝,传人,历史上,此人,小宝,传人,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

    韦小宝传人: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的男主角。本是扬州人,其母韦春花是位妓女。基本上韦小宝没有什么传人,最为熟知的就是他的七个老婆。但最近有一部小说名字叫做《韦小宝传人》,但里面都是杜撰的。历史上真有韦小宝此人吗?1、历史上没有韦小宝此人。他是武侠小说《鹿鼎记》人物。2、韦小宝,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

  • 秦武王怎么样 历史上的秦武王举鼎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武王,武王,怎么样,历史上,举鼎,秦武王,武王,明君,还是

    秦武王是明君?还是莽夫?《秦本纪》……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樗里子甘茂列传》……惠王卒,武王立。张仪、魏章去,

  • 曝光古代妓女的最后 结局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曝光,古代,女的,最后,结局,竟是,这样,导读,妓女,国是

    导读:妓女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行当了。在春秋时,当时风气开放的齐国就由国相管仲开办了第一家官办妓院。管仲因此被评为青楼始祖。据说当时到齐国做生意的人可以免费享受服务,所以齐国的商业极为发达,都是第三产业带动起来的。到了汉代,汉武帝搞了一个营妓,而当时有钱的人则更喜欢蓄养家妓。唐代时,娱乐业更发达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