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乾盛世的评价 康乾盛世是不是盛世呢?

康乾盛世的评价 康乾盛世是不是盛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1:57

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时达到顶峰,被视为最繁华时期,大多人研究者认为这段时期代表了中华明的一个新的高峰。也有学者认为虽然康乾时期的人口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但与同时期的欧洲国家英国来横比较的话,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

评价:正面评价

西方;在18世纪,来华的传教士们将当时的中国图景呈现在西方

人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对中国的强烈向往。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长时间的“中国热”。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对中国风的狂热追逐曾经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时尚。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一个欧洲人(刚到中国)会立刻感叹中国丝绸、瓷器、家居用品之物资丰沛,这些商品并不比在欧洲能买到的同类商品贵,但却是世界上能见到的色泽最为华美、做工最为考究的商品了。”

俄国传教士John

Bil在《从圣彼得堡到亚洲的旅行》中评价说:“除了保障生活温饱的必需品外,中国人也会有大量的生活结余,特别是水果和其他各种各样的物品,过于繁杂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中国还有大量的金矿、银矿、铜矿、铅矿、以及铁矿。中国人比欧洲人更看重银的价值,银被看作与金等价,所以金有很好的出口优势。”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推崇孔子学说,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并盛赞乾隆皇帝。

东亚

18世纪,朝鲜使臣通过燕行,亲眼看到中国北方市集一片繁荣景象,因此在返回朝鲜后发起“北学中国”的运动。朝鲜使臣金昌业曾评价康熙年间:“其享五十年太平,宜矣!” 蔡济恭则认为:“问一世俱享六纪治平,而乾隆比康熙尤盛焉。即位之时,已为二十五岁,且即位回甲之年,传位于储嗣者,求之往牒,亦未之见也。”

民国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曾评价康乾盛世说:“圣祖六十一年,文治武功,蔚然可观。以其有好学不倦之精神,宽大爱民之治术,谨事惜时,深耕易耨,为清朝培植良好之根基。末叶虽稍流纵弛之弊,然大乱之后,亟需休养生息,此亦守成令主所必循之途径也。世宗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倘使厥年克永,可为吾国政治变换一种积极性质,扫除数百年来颟顸无为之消极思想,社会亦不至停滞而不进矣。无奈宵旰不遑,求治太切,颇不易得社会之谅解,遂致有暴崩之传说。高宗席累朝之积业,作太平之粉饰,好大喜功,稽古右文,虽有全盛之规模,却种衰弱之肇因。”

负面评价

康乾时期不足还表现在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对康乾盛世褒贬不一,学者们对当时的人口问题、物价持续上涨、闭关自守、限制工商业发展、蔑视科学技术等均持有否定意见。

在中国历史纵向看,其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的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当时的经济生产总量仍高于西方,但是生产技术却相对落后了)、文化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在此期间,整个社会发展缓慢,欧洲却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发展,清朝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差距越拉越大。

当西方和世界出现巨变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拒绝开放,反对变革,满足现状、固步自封,特别是限制工商业、蔑视科学技术、闭关锁国、加强集权、禁锢思想的做法,愈加严重地制约着社会的进步。亦有学者指出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

更多文章

  • 康乾盛世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康乾盛世经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乾,盛世,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经济发展,康乾,盛世,又称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

  • 古代慈善家如何做慈善?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慈善家,如何,慈善,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分散,贫交

    自古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民间慈善家。他们以个人名义进行慈善义举,或是大商人,或是地方官员,以自家的资财资助贫困和孤病之人。春秋战国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慈善家范蠡,他是春秋后期越国大政治家,他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国雪耻,后来乘扁舟流落江湖经商,而且变名易姓为陶朱公,在商业经营方面颇有一套成功经验。但人富志更

  • 扶苏死的时候多大 扶苏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扶苏,死的,时候,多大,最后,怎么,扶苏,公子,死的,时候

    扶苏公子死的时候才不过三十一岁,在他短暂的一生里,他留给历史太多的遗憾。一位谦逊的公子,曾是大秦帝国,最有前景的继承人。君临天下的始皇帝,对扶苏的期望很高,秦始皇设想了一万个结局,设想了关于大秦的种种可能,却没想到,最后的结局令人瞠目。公子扶苏是一个仁义的人,他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但是史学家对他的

  • 庆亲王奕劻简介 奕劻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亲王,奕劻,简介,怎么,死的,亲王,和硕,清朝,世袭,罔替

    庆亲王,即和硕庆亲王,是清朝的世袭罔替的爵位。这个爵位是嘉庆四年的时候,嘉庆帝为其兄弟,即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册封的。后来永璘的孙子亦劻被慈禧太后封为庆亲王,在光绪二十四年的时候,得到世袭罔替的许可,成为了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历来有四大庆亲王,两位庆郡王,而今天本文要将的人,就是慈禧太后册封的庆亲王亦

  • 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真的是一直贬曹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演义,主题思想,真的,一直,贬曹,罗贯中,生的,三国演义

    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一直被史家诟病为“尊刘贬曹抑孙”为情感路线,甚至某著名学者也曾说过,《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都是玄德公、皇叔之类的尊称,而称呼曹操就成了阿瞒、奸雄之类的贬义词。但是笔者认为,《演义》虽然总的路线是朝着“尊刘贬曹抑孙”走的,但是在前十九回还是基本客观的描述曹操的性格、成就的。总的

  • 为什么大观园里的人都叫贾琏二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为什么,大观,园里,人都,叫贾,二爷,贾琏,谁的,儿子,中国

    贾琏是谁的儿子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小说之一红楼梦,虚构了古代权贵贾氏一族,描写的人物有一百多个。人物关系以贾母子嗣为主线,衍生出的庞大贾族发生的故事。我们研究这部巨著从理清人物关联的身世背景开始。贾府篇幅较多的少爷除了贾宝玉之外就属贾琏了。这位贾琏是谁的儿子呢?贾琏剧照红楼梦的女管家就是贾府二少奶奶,这

  • 公子扶苏是一个怎样的人 扶苏与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子,扶苏,一个,怎样,秦始皇,是什么,关系,公子,扶苏,秦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作为秦始皇的儿子,他的身份是特殊的。这位公子与秦始皇的性格有些不同,秦始皇是众人眼里的暴君,而公子则仁爱,素有美名。相传扶苏的名字是秦始皇亲自为其取的,扶苏本有枝繁叶茂的寓意,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为长子取名“扶苏”,可见对长子的关心和极高的期望。扶苏,出生于公元前241年,秦

  • 和珅和年贵妃的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贵妃,关系,怎样,作为,乾隆,王朝,著名,贪官,在历史上,下

    和珅作为乾隆王朝著名的贪官,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年贵妃在雍正王朝因为其兄长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小的名声,这两个人其实没有什么交集,不过人们想象力实在是太高深莫测了,和珅年贵妃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被人们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和珅与年贵妃和珅年贵妃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都与乾隆皇帝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 风流才子之谜:真实的秋香竟年长唐伯虎20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风流才子,之谜,真实,秋香,年长,唐伯虎,多岁,提起,唐伯虎

    提起唐伯虎,人们眼前多会浮现出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浪漫非凡。特别是他“三笑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市井美谈。历史上的唐伯虎真是这样一个“风流才子”吗?他果真因为美丽的秋香回眸“一笑”,就卖身为僮,“点”了秋香吗?这实在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跌宕人生唐伯虎(1

  • 虽是二等丫鬟 靠什么让贾宝玉对她这般宠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虽是,二等,丫鬟,什么,贾宝玉,对她,这般,宠溺,大观园,芳

    初到大观园,芳官这个小优伶就掀起了一股旋风,一时间闹得鸡飞狗跳。宝玉却对这个有些刁蛮任性的姑娘喜欢的无可不可,甚至到了宠溺的程度。芳官初到怡红院,宝玉便托付袭人照管她。后来又怕袭人事情多,照管不过来,嘱咐二等丫鬟春燕照看她;芳官和她干娘因为洗头的小事吵起来,宝玉为她鸣不平;干娘在芳官身上拍了几把,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