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项羽逃到垓下城,此战到底输在哪里?

项羽逃到垓下城,此战到底输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73 更新时间:2024/1/22 3:05:45

说到垓下之战,这是项羽刘邦打的关键一战,这一战直接关乎了两个势力的胜负之争,结局如今我们也是知道的,项羽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说到项羽是怎么失败的,说到这场战役是怎么打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聊聊。实际上垓下之战的原因是刘邦在他的谋士陈平张良的建议之下,他撕毁了刚刚签定的和平协议,刘邦他们背弃了同盟协议偷袭了项羽,这时候项羽也是没有料到到他们居然背弃了信义,感到非常地愤怒,但是在他当时撤退到自己的领地时,他为何不反击呢,项羽平时不是很能打吗?

这就得说说他们所处的境地了,当时他们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完全支撑不起接下来的消耗,而且他们准备欲赴前线的后勤补给经常被刘邦他们骚扰,他们当时在荥阳和刘邦作战,正在和他们对峙打消耗战,与自己的领地非常的远,但是这里却是非常适合刘邦作战,因为他的地盘就离这里不远,所以说补给很足,古时候作战时最重要的就是补给到位,因此这也是项羽撤离的主要原因。

在项羽撤退的途中刘邦也是加快兵马前来追赶,一边还下令让韩信来参战,只不过当时韩信已经被封为了王,看没有好处所以就没有理会刘邦的命令,后来允诺说给封地,这时候才让他们动手前来包围项羽,此时共有五路大军一同包围项羽,逼迫项羽只能向东南撤退逃到了垓下这个地方。

此时的项羽不再撤退准备开始和刘邦他们再战一场,五路大军从西北南三个方向一同向垓下压进,韩信亲自带领几十万大军作为主力首先出击,结果是被反击的项羽军队击退,然而这时候似乎是楚军士气大增,于是前去追击后退的刘邦士兵,结果正如韩信所预测的,楚军后方空失,找到机会的汉军乘机从两边包夹楚军,最后击退他们,让其退回到垓下城中,之后便被汉军包围了。

要是说一场战役的失败对于霸王这种身经百战的将领来说并不算什么,只不过刘邦身边的两位谋臣可并不是那么好惹的,他们当晚就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因为垓下城易守难攻,而且在霸王的带领下更是难以突进,因此他们就想了一个击毁楚军内心的好办法,当天晚上城四周都响起了楚歌,因为楚军中大部分人都是楚人,所以听到这楚歌阵阵都以为楚地都被占领了,不仅是士兵们觉得如此,连项羽自己都觉得如此,顿时士气大败,此时士气崩溃可不是个好兆头,于是项羽准备率领八百的铁骑突围回到楚地,与其说是突围回领地,说实话就是不战而逃。

要说到项羽失败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有如下两点,第一我觉得就是天下大势所向,毕竟当时刘邦占据的地盘早已经是项羽的好几倍,甚至从地图上看项羽处于被包夹的位置,可以说地盘极度地萎缩,就连楚都也被占领了,既没有足够的主力兵力,后备储军更是一点都没有,所以从长期看来注定是要失败的。

第二我觉得是项羽失败于自己的心理,本来一场战役的失败也不算什么,重新收整好兵力再来便是了,但是汉军却利用楚歌瓦解了楚军的斗志,然而一只没有士气的军队是不可能胜利的,而且说实话项羽身边的谋士之前只有范增一人,后来甚至还被气走了,刘邦一方却有张良和陈平,由此可以看出双方差距。

标签: 垓下之战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一清官穷得没有路费回家,朱元璋:阉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明朝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开国皇帝是穷苦出生,所以很能体会百姓们的疾苦,所以他登基之后,一心为了老百姓着想,大力整治贪污腐败的现象,那个时候官员的工资都很低,而且一旦被发现贪污的就格杀勿论。反腐是好事,但是却让其手下的一个叫曾秉正的人卖了女儿才筹集到了回乡的路费,也正因为这样的事情,让朱元

  • 姜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两个缺点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维,三国,风云人物

    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传说中诸葛亮的徒弟,继承武侯遗志,坚持北伐。姜维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十一次北伐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甚至打出来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可见姜维强大的军事才能,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具体指什么?后世对此有哪三种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的三户肯定不是指项羽、刘邦、陈胜,也不是指吴广!我们要弄懂这三户就要先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我在这里简单的翻译一下,大意是:“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人!”这里的三户应该是个虚词,也可以指几户人家或者两三户人家,寓意是,楚国即使很弱小,灭亡秦国的人,必定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其战争背景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为之后的大蒙古国向外扩张打下基础,史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战,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充分显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 他曾多次救朱棣性命,最后下场却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高煦,明朝,历史解密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传位于孙子朱允文,在初步掌握权利后,为了帝位的稳固建文帝决心削蕃,但这却触及了包括朱棣在内藩王的利益,动乱随之而来。朱棣起兵反叛,以秋风扫落叶之姿,一举冲到了南京城下,将建文帝赶下台,自己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而在这次“清君侧”的军事行动中,又以二王子朱高煦出力最多。朱棣起兵时,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处死康熙的爱妃宜妃娘娘?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宜妃,清朝,野史秘闻

    说起古代皇帝,大多数都是有着后宫佳丽三千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妃子都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当初,康熙皇帝最喜欢的一个妃嫔就是宜妃娘娘了。每次出去打仗回来,都会带给宜妃娘娘一些当地特产,这自然是说明了宜妃娘娘在康熙帝心目当中的地位。康熙在位期间,宜妃娘娘倍受宠爱,在皇宫当中说话也是很有分量的。但没想到的是,

  • 雍正当上皇帝真的是靠改了遗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风云人物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人对清朝的印象不好。倒不是他们到满族人印象差,而是对晚清时期的清政府感到耻辱。中国那么多王朝,哪一个王朝受过那么多屈辱呢?虽然清王朝的名声不怎么好,但是清朝也出了不少的明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康熙了,康熙当了六十多年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康熙在

  • 幼帝登基有着种种弊端,孙权为何却偏偏传位给十岁幼子?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在位二十四年的东吴大帝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此之前的赤乌十三年(250年)孙权已经立最小的儿子年仅8岁的孙亮为太子,这是孙权第三次册立太子,所以孙权病逝后年仅10岁的孙亮登基为帝。可是孙权有七个儿子,而且他不可能不清楚历史上幼帝登基的种种弊端,可是为何却偏偏还要传位给年

  • 桂柳会战——国军内斗两个月丢了79座城市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桂柳会战,近代,战史风云

    1944年8月,日寇为打通由平汉路经湘、桂两省至越南的陆路交通线,攻陷湖南衡阳后,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944年八九月间,蒋介石严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在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进行防御抗敌。这次对日寇防御作战,史称“桂柳会战”。日寇由横山勇指挥的第11军共7个师团由湘南向广西北部入侵;由田中

  • 古代皇帝死后后宫怎么办 三千佳丽又是怎么安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古代皇帝死后,后宫3000佳丽怎么办?她们又是怎么下场?自古皇家最是无情,深宫之中,所有人的一生几乎都在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而服务,就连皇帝本人也一样是这权力机器的组成部分而已,所以,皇权周边的人和事注定都是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