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扬州十日:满清入侵扬州城屠杀80万扬州百姓

扬州十日:满清入侵扬州城屠杀80万扬州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97 更新时间:2024/1/30 17:55:21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扬州之屠,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字狱盛行的清朝时期,所有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清军入主汉地之后被刻意掩盖,导致清末以前大部分人对此屠杀事件一无所知。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海外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扬州十日才广为世人所知。

除《扬州十日记》之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明季南略》等诸多史书记载屠杀事件,然皆远不及《扬州十日记》详细。

公元1644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徐州、亳州、盱眙,并乘势下淮安,夺泗州,渡淮河。

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国水陆各路重围。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弧城,

同时,向弘光小皇帝求援,弘光不答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明总兵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形势更为危急。史可法等坚守至四月二十五日,终因弹尽粮绝,被清兵攻破。

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结果被惨遭杀害。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清军占领扬州后,纵兵屠掠近八十万扬州城百姓,屠杀了近十日才罢休,史称“扬州十日”。

这是《扬州十日记》中记载的这段历史的忠实记录,是清兵屠杀中原人民的罪恶见证,它永远地将野蛮和罪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满清入侵扬州城,80万扬州百姓被屠杀这是《扬州十日记》中的原文,整个文本采取杂记形式,详细的记述了清军屠杀扬州城的罪恶行为,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军入主中原后,清军反而重用汉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又不得不说满清实在是太会玩了,让我们后人甘拜下风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扬州十日满清入侵屠杀80万百姓扬州十日又称

更多文章

  • 川菜发展:宋代没有辣椒 那人们怎么做川菜?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川菜,发展,宋代,没有,辣椒,人们,怎么,川菜,作为,中国特

    川菜作为中国特色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川菜兴起于清末和抗战两个时间段,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从吃饭的角度看,宋朝是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宋朝以前,多数人一日两餐;宋朝以后,一日三餐的人多起来。换句话说,从一日两餐变成一日三餐是

  • 杨门女将王兰英是谁?王兰英最后是怎么死的?王兰英与柴郡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门,女将,王兰英,最后,怎么,死的,郡主,王兰英,杨门,女

    王兰英是杨门女将中的一位,是杨六郎的第二位妻子。许多人可能对王兰英的印象并不深刻,说起杨六郎的妻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柴郡主。柴郡主是一位相貌漂亮,贤惠大方,聪明机警的女子,能文能武,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上得了朝堂也下得了战场。最重要的是柴郡主与杨六郎两人真心相爱,成亲后也恩爱异常,婚后育有两子杨

  • 文成公主入西藏后与尼泊尔墀尊公主的地位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成,公主,西藏,尼泊尔,墀尊,地位,之争,文成,公主,原本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文成公主初到西藏,最先处理与解决的事情,不是如何适应气候环境,也不是如何传播华

  • 古代打仗为何一座一座城池攻下来 不绕过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打仗,为何,一座,城池,下来,不绕,过去,只说,城池

    只说城池不说城堡,而且只说中国不说欧洲。为什么要攻打城池,就是为了利用城池来降低古代军队在集结和支援过程中的风险。古代打仗,主力军队不会倾巢而出,特别是步兵,不是像上面那种在广场上集结几万人之后,排着方队,浩浩荡荡一起出发。而是分阶段的一波、一波的出发。各地的后续援军也是从四面八方奔袭到集结地,合流

  • 如何评价佘太君?佘太君到底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如何,评价,太君,到底,活了,多少,太君,想来,大家,都不

    佘太君是谁,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毕竟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曾经流传在戏曲小说中,只能小范围传播的故事,改编成影视剧,通过电视、大荧幕传递到家家户户中。受现今与佘太君有关的影视剧的影响,我们认识到的佘太君,是一位极具有大家长风范的老人。是作为杨家精神支柱,不可缺少的存在。但是认识一个人,不能只看她的

  • 佘太君有几个儿子?佘太君地位如何?佘太君是少数民族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君,有几个,儿子,地位,如何,少数民族,太君,原名,佘赛

    佘太君,原名佘赛花,是北宋名将杨继业的妻子。她是一位丝毫不弱于男人的巾帼女英雄,她在自己的丈夫战死沙场之后,独立撑起整个杨家,将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佘太君有几个儿子,通常都认为佘太君有七个儿子。佘太君七个儿子,长子杨延平,次子杨延定,三子杨延光,四子杨延辉,五子杨延德。六子杨延昭,七子杨延嗣。长子杨

  • 商鞅变法的结果如何 商鞅白雪的爱情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变法,结果,如何,白雪,爱情故事,介绍,商鞅,变法,结

    商鞅变法的结果要分为两个方面看待。商鞅变法使秦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现状,走上了国富民强之路。从这一点说,秦孝公已经达到了当初让商鞅主持变法的目的。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鼓励了百姓耕种的信心,并且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商鞅废除井田制这一做法,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并且允许土地买卖,促进了新兴土地阶层的

  • 商鞅变法的影响有哪些 商鞅是属于哪个学派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鞅,变法,影响,哪些,属于,哪个,学派,商鞅,变法,秦国

    商鞅变法在秦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了军事水平。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都汇聚于秦国国都,有利于统治阶层在选拔人才,同时推动了秦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商鞅主张废除井田制,并且奖励耕织,商鞅这一做法旨在鼓动百姓大量开垦荒地,实行粮食产

  • 名将辈出装备精良的赵国 为何却打不过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名将,辈出,装备,精良,赵国,为何,却打,不过,秦国,赵国

    赵国(前403年至前222年),战国七雄之一,国君为嬴姓赵氏,原为赵侯,公元前325年称赵王(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但楚、吴、越三国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已经称王,到了战国各大强国的国君相继称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立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

  • 明朝时王太监和于谦都抗瓦,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时王,太监,于谦,抗瓦,真正,民族英雄,明朝,时王,太

    明朝时王太监和于谦都抗瓦,王太监带着皇帝率领五十万明军土木堡大会战,结果五十万明军没了,皇帝被俘虏66个大臣战死,王太监没有投降没有被俘也算战死,王太监应该算先烈吧?瓦刺大军南下,于谦帅几万孤军守北京,坚决反对迁都,并发动民众协助防守,瓦刺军见占不到多少便宜退走。理由一:王太监战死于谦没死,所以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