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让军机大臣们跪着承旨

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让军机大臣们跪着承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024 更新时间:2024/3/10 9:39:45

紫禁城的乾清宫广场西侧,靠近隆宗门,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也大多会忽略它。然而,别看它不起眼,它却是大清帝国一百八十余年的决策中枢——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起因于一场战争,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势,有此动念的起因是一场发生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战争。事情起于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岳钟琪荡平。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准噶尔是清廷的老对手了,康熙皇帝披挂上阵,三次亲征准噶尔。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皇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

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于是雍正以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打开故宫地图就能发现,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广场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寝宫——养心殿,两者相距不足五十米。一千米到五十米,从内阁到军机处,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理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力向皇帝集中。

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空隙。据说这里曾有一条通往养心殿的专用通道。这条路穿过宫墙,经过御膳房,直达养心殿。如今御膳房的宫墙依然留有通道的痕迹。心急的雍正皇帝将军务处理中心迁到自己附近还不够,还要凿出一条便捷往来的孔道。雍正的亟亟求治之心,乾纲独断之望,显露无遗。军机处如何高效办公?西北战事结束后,雍正并未撤销军机处,反而在第二年增设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军机”——军机章京;雍正九年,又铸军机处印信,储于大内。一个临时机构,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响如此之大?因为皇帝藉着军机处,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技术,破解了集权统治的难题。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秘密在于军机处的三个字:“勤”、“速”、“密”。雍正追求高效。军机处甫一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皇帝如此严格要求,军机大臣的工作就很辛苦了。凌晨3点,紫禁城内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不过,最辛苦的人不是军机大臣,而是负责撰拟谕旨和管理档案的军机章京。军机处成立后,权责日重。举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事务,莫不经过军机处,单凭几个军机大臣已经处理不过来了。于是军机处成立的第二年,就增设军机章京。起初军机章京无定额,从内阁中书、笔贴式等官员中选调。嘉庆四年(1799年)起,定军机章京满汉各十六人,分为满汉各两班。每班的领头称为“达拉密”,由他领着章京们在军机处值班。通常情况下,满汉章京轮流值日,每班值两日。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处也要当差入值。

标签: 雍正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军机大臣跪着承旨紫禁城

更多文章

  • 汉初赵王两毒死两自杀 还有一个竟被饿死在家中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初,赵王两,毒死,自杀,有一个,饿死,家中,汉初,为了,拱

    汉初,为了拱卫王室,刘邦继承了周朝分封制,将自己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组建封国。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我们今天的要讲的这个赵王。这里的赵王,并不指人,而是指封号。赵王这个封号在汉初可谓凶名赫赫,汉初,所有被封为赵王的人,无力例外,皆不的善终。最初的赵王,我们姑且称之为赵王一代,姓刘名如意,他是刘邦与戚夫人

  • 项羽没烧阿房宫竟为了和虞姬的欢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没烧,阿房,宫竟,为了,虞姬,欢乐,唐代,杜牧,名篇

    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篇《阿房宫赋》成了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的证据。《史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寝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中并没有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史记中只提到“........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然而,

  • 刘邦做的这三件事情 注定了他和韩信水火不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三件,事情,定了,韩信,水火,不容,刘邦,建立,西汉

    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的过程中,淮阴侯韩信可谓是就杰出、最重要的军事统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然而,在他们合作的过程中,刘邦对韩信做出的三件事情,注定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和最终的分崩离析。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三年,他趁项羽远征齐地的空隙,率领五十六万大军突袭了项羽的老巢——彭

  • 中国古代火枪发展为何会落后世界:康熙乾隆责任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古代,火枪,发展,为何,落后,世界,康熙,乾隆,责任

    作为军事科学院军史百科部的研究员,钟少异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兵器史、军事技术史、军事史和历代战略的研究,著有相关著作多种,并曾参与翻译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军事技术》分卷。在他最近出版的《古兵雕虫》一书中,他延续了自己感兴趣的军事技术史、冷兵器以及火器研究。这个访谈,也主要围绕这些方面展开。中国古代的

  • 从侍女做到皇后 她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侍女,做到,皇后,究竟,有多,厉害,自幼,养于,宫中,侍奉

    她自幼养于宫中,从侍奉姨母的侍女一步步走到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的地位……她小名滔滔,百度称她高滔滔。这个女人就是北宋英宗的皇后――宣仁圣烈皇后。英宗的养父是是上一任皇帝宋仁宗,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就是高滔滔的姨母,她把滔滔养在身边,一直让滔滔以侍女身份待在宫里。等到滔滔到了可婚配年龄,曹皇后就想把她献给自

  • 赵公明坐骑叫什么 封神英雄榜赵公明形象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公明,公明,坐骑,什么,封神,英雄,榜赵,形象,分析,赵公

    赵公明坐骑叫什么在民间神话中,赵公明的形象大多都是黑面多须,手持铁鞭与元宝,一身武将气势磅礴。他的坐骑黑虎,忠诚的守护在他的身边,虎目圆瞪,野性十足。巨大的嘴巴大大张开,仿佛随时扑向敌人,锋利的牙齿,强壮的身体,黑虎能够成为赵公元帅的坐骑当之无愧。黑虎,相传其名为墨纹。虎,乃神话中的兽王,神话中人们

  • 五千年前始皇陵宝藏:难以想象的恢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千,年前,皇陵,宝藏,难以想象,恢弘,中国,历史上,前后

    在中国的历史上前后共出现了200多位皇帝,每一位身后都留下一座不折不扣的“国家宝藏”。这些宝藏,有些能够耸立千年,有些已随时间而逝,有些惨遭盗掘,更有些只存在于传说中……考古工作者们正在试图解开这些历史谜团,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至少现在,打开这些“国家宝藏”后,人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确保这些宝藏的安全。

  • 刘邦打算煮杀此人 他说了什么话刘邦却放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打算,煮杀,此人,说了,什么,放了,韩信,想要,取代

    韩信想要取代刘邦的皇位,只要听了蒯彻的话,就可以成功的把刘邦给杀掉,这样一来,韩信就可以当皇帝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韩信最终还是被吕后给杀了。汉高祖刘邦回到洛阳以后,得知淮阴侯韩信已经被杀了,刘邦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为失去韩信这样绝世的将才而痛惜,另一方面,对自己皇位威胁最大的障碍被扫清了,刘

  • 二战掠4000箱珍宝 纳粹宝藏下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二战,4000箱,珍宝,纳粹,宝藏,下落,之谜,1938年

    1938年9月底,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政府首脑即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在德国慕尼黑城签订协议,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交给德国。他们在没有捷克代表在场的情况下,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决定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会议之后,捷克代表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在协定上签字。慕尼黑协议的

  • 财神赵公明是谁 赵公明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财神,赵公明,公明,最后,怎么,死的,赵公明,公明,原名,叫

    赵公明是谁赵公明,原名叫做赵朗,因其字公明,所以称之为赵公明。赵公明是出生于秦代,是隶属于终南山下西安周至县的赵大村的人。赵公明为是个人诚实守信,正直勇敢,对朋友肝胆相照的人,因此,与其共事的人都非常的信任他。根据历史记载,在汉族民间的传说中,赵公明是主要掌管财源的神明,是民间信仰的一位财神。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