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毛泽东陕北多次遇险 国民党追兵近在咫尺

毛泽东陕北多次遇险 国民党追兵近在咫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03 更新时间:2024/1/16 21:56:06

1947年胡宗南攻占了延安,各地解放区的领导纷纷发来电报,请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撤离陕北,迁移到晋西北,太行等安全地带指挥战争。朱德任弼时也建议毛泽东撤离陕北到晋西北去,因为那里相对比较安全,也便于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毛泽东很理解他们的建议,都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但是他为了大局考虑,现在还不能离开陕北。毛泽东说:“我留在陕北前线,才能拖住胡宗南,减少其他战场上的压力,有利于别的战场打胜仗。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很多,但是,第一位的是要在军事上打败国民党蒋介石,没有这一条,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毛泽东认为如果此时中央撤离了陕北,陕北的人民会怎么想?战事这么紧张,这时候撤离不就意味着告诉陕北的人民他们的伟大领导人为了自身的安危,弃他们于不顾跑路了?这让全国人民会怎么想?毛泽东说:“中央红军长征以后,我们的党像孩子生了一场病,是延安的小米,延河的水使我们恢复了元气,使革命站稳了脚跟。前天离开延安时,一位老房东跑来问我:延安的小米香不香?延河的水甜不甜?我无言以对。至于安全问题,哪里人民拥护我们,哪里才有安全。陕北人民好,陕北的地势也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是有保障的。”

他还给自己非留在陕北不可列了两个理由:“我们在延安住了10多年,一直处在和平的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要走,我无颜对陕北乡亲,日后也不好见面。我决心和陕北人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我不离开陕北前线还有一个理由,胡宗南有20多万人,我军只有2万多人,陕北战场敌我兵力对比是10比1,我们的其他战场要好得多,敌我兵力对比不这么悬殊,常委分工要我负责军事,我不在陕北前线,谁在陕北前线?现在好几个解放区刚夺得主动权,我留在陕北前线,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到别的战场上去。我拖住他的‘西北,其他战场上就可以减轻点压力”。

最后毛泽东只留下了四个连的兵力坚守陕北,蒋介石知道毛泽东还在陕北,气得大骂胡宗南“太无能了,竟连中共首脑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并下令胡宗南:“即使损失三个师,也要生擒毛泽东。”

这时,国民党军刚得到美国提供的新式无线电台“测向仪”,从测向仪获悉,陕北靖边县王家湾一带有一个强大的电台群,胡宗南认定毛泽东就在这里,立即命令军长刘戡率四个半旅,“快速偷袭王家湾,活捉毛泽东”。

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对着地图研究对策。毛主席说:“敌人的企图无非是三个:一是要把中央机关消灭在这里;二是要逼中央机关过黄河;三是要把中央机关赶到沙漠地区饿死我们。我的想法是:敌人从东来,我们向西走,敌人从北来,我们向南走。大路通天,各走一边。我们不能向东走,要向西走,向靖边城内马鸿逵的部队靠拢。我们避开刘戡,利用马鸿逵的地方主义,走一段沙漠地带。胡宗南想要我们向东走,我们偏偏要向西走。天下的路多得很,他走他的大川,我走我的沙漠。谁消灭谁,咱们走着瞧。”

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接近天赐湾时,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与敌人仅相隔一座山梁,形势万分危急。

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对着地图分析敌情,毛主席说:“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恰好是胡宗南与马鸿逵管界的结合部,胡、马勾心斗角,正好我们钻空子,只要我们沉住气,敌人不一定会发现我们。”为了应付意外事变,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作了最坏准备,商定三人从三个方向突围,哪怕一个人突出去也是胜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人处理婚外恋:当场杀死通奸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古代人,处理,婚外恋,当场,杀死,奸者,莎士比亚,一报

    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是改编自一部意大利悲剧《普洛莫斯和卡桑德拉》。故事是说维也纳的一个少年绅士克劳狄奥,因为与女友未婚先孕,被本城摄政安哲鲁判处死刑,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戏剧冲突。这个故事有一定的真实性,因为在当时欧洲,一切婚姻外的性行为,都是重罪。人类的性行为是哺乳动物中最为奇特的,它不是依靠遗传

  • 朱元璋严禁官员嫖娼 官员留宿青楼判死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严禁,官员,嫖娼,留宿,青楼,死刑,中国,后世,院里

    在中国后世的妓院里,曾经长期树立着管仲的塑像,管仲也成为了中国性产业的祖师爷。经历了魏晋六朝乃至大唐的开放,自宋朝开始,官府对官员嫖妓的态度开始有了180度的大转弯,乃至妓院和翰林院成为了江湖与庙堂势不两立之地,起码表面上是这样。也难怪大才子柳永终身不仕,因为他将才华换了浅斟低唱,有水井处皆闻柳词,

  • 叶挺脱党出国真相及其9个子女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叶挺,脱党,出国,真相,及其,9个,子女,现状,叶挺,原名

    叶挺,原名叶为询,广东惠州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也是新四军重要领导之一。叶挺脱党十年原因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叶挺接到党组织的通知,要他赶到苏联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他结合自己在广州起义的亲身经历与体会,给党组织写了一份关于广州起义经验教训的报告,认为当时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时候,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举行

  • 闯王李自成兵败之后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闯王,李自成,自成,兵败,之后,谁杀,死的,李自成,自成,明

    李自成是明朝末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参加农民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李自成兵败以后结局如何?自清初以至现在,只就死地和终年来说,已知的至少有14种说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说李自成死

  • 叶挺飞机失事内幕:国民党特务做的手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叶挺,飞机,失事,内幕,国民党,特务,手脚,时光,白驹过隙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叶挺的长子叶正大如今也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了。叶正大是我们中国第一批的航空专家,1955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飞机制造系毕业后,就回国开始从事航空工作。可以说是我们国家飞机设计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叶正大说自己和父亲叶挺一文一武,性格差异比较大。父亲叶挺

  • 昭君出塞受尽折磨 被迫嫁于前夫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昭君,出塞,受尽,折磨,被迫,嫁于,前夫,儿子,王昭君,昭君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原是汉宫的宫女,后来听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来长安向汉元帝请求和亲,要迎娶一名汉室女子作为妻子,王昭君就主动请求提出要出塞和亲。昭君出塞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他附带了一个政治条件迎娶汉女,自请为婿。说来可笑,呼韩邪大约40岁,与汉元帝年龄相仿。本来双方&l

  • 在清朝比慈禧还要出色的一位女政治家竟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慈禧,还要,出色,一位,政治家,是她,大清,王朝,历史

    在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对朝政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女政治家,一个是清初拒绝垂帘听政的孝庄文皇后;一个是清末三度垂帘听政的慈禧皇太后。慈禧一生经历了清末三朝政局的变化,两次政变,三次垂帘,统治中国达四十七年之久,最终成为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的悲剧人物。孝庄一生经历了清初三朝政局的变化,在大厦将倾

  • 古代人为何把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人,为何,夫妻,房事,称为,周公之礼,古代,人们,通常

    在古代人们通常会把夫妻之事戏称“周公之礼”,远古洪荒时代,人民野生土长,女不知有夫,子不知有父。男女成年,性生活与生育不可避免;而以一种礼制的形式来规范性生活,确定其权利与责任,生儿育女,男有妇,女有夫,子子孙孙知父知母,脱离远古洪荒梦寐野蛮,这能不说是一件极大极大的功德,也

  • 上官婉儿一生中最爱的男人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官婉儿,一生,中最,爱的,男人,竟然,是他,上官婉儿,唐代

    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女官,是武则天身边的侍女。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

  • 六宫粉黛无颜色 盘点后宫嫔妃的养颜秘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六宫,粉黛,颜色,盘点,后宫,嫔妃,养颜,秘方,我国,古代

    在我国古代,贵妃皇后为取得皇帝的宠爱,都十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保养,要使自己“面白脱如雪,身光白如素”。所以,许多贵妃、皇后都有各种独特的美容秘方。杨贵妃的“玉红膏”“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如此妩媚动人的名句,是诗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