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真正托孤的对象到底是诸葛亮还是李严

刘备真正托孤的对象到底是诸葛亮还是李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86 更新时间:2024/1/19 16:17:26

现在网络上说起刘备托孤之事,不少网友都会谈论起诸葛亮斗争李严,烛影斧声强调荆州派系矛盾,彷佛误会李严为诸葛亮上司,曲解刘备重用李严胜于诸葛亮。然而仔细分析诸葛亮与李严官职高低,娓娓道来彼此的主从关系,再从刘备临终遗嘱的安排,李严实在没有立场为蜀汉「兴灭国」及「继绝世」。

正值外有魏吴觊觎,内无安定平静,特别是刘备安排诸葛亮以文人政府治国,而不以边将李严以军阀干政,更显出稳定压倒动乱的重要性,比起东吴二宫之争互相残杀,或者魏室兵祸叛变不绝,蜀汉显然因刘备所托对人,使得国运更为平和而欣欣向荣。 关于李严与诸葛亮谁才是真正的托孤对象。

因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正史白纸黑字已定正副,史料简单明了,刘备托孤二大辅臣: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来源有根有据。而且不必再假设、猜想、盘算可能、说不定或也许两人不分正副等没有根据的话,除非否定此段正史记载,或是装作忽略不识此段文字。相反地,若能找出叙述诸葛亮与李严地位平等的记载,便能支持两人地位相同的假设。

刘备吩咐诸葛亮与李严托孤没错,但是封官给职却完全不同,从前面官位高低比较,马上立见真章,就算两人接受同官同职,也可分出高低,即使东吴所设的左右丞相,左右亦分尊卑,实际上李严位不及丞相,与诸葛亮相比,不但不能称之官位相同,甚至于反受其节制。 虽然李严身为托孤大臣,但是却必须镇守边疆荒远,对于后主刘禅却无直接影响,从难以接近皇帝而言,李严更空有托孤虚名,并无照顾刘禅实情,严格地说,李严对刘备托孤遗嘱失职。

在永安镇守防吴,充其量只有保卫国土,间接卫戌首都,消极地防范外敌;但是中央若有叛变、民乱或争位等,边将难以驰赴宫殿而清君侧。再说主少国疑、大臣未附,中枢极需富有威望之人镇守奠基,这不是边将所能置身度外,而能相隔千里之遥而大加干涉。 而且李严远在永安,距离成都非常遥远,这点对李严坚守岗位的职责产生非常大的打击。

首先,光禄勋本应领兵保护宫廷安全,一但李严无缘兵巡皇宫,只能驻留边境的话,实质上不可能尽职护卫皇帝。其次,尚书台为处理皇帝奏章等文书,若是尚书令人不在皇宫附近,所有文献、函令及奏章更不可能经过远在天边的李严,因此李严的尚书令更无法实地掌握尚书台各项事务。最后,都护原为边将,已无法影响中央,若把中都护看成类似于中护军的将领,除了功能已与光禄勋重迭,而且针对一个驻留边境的边将而言,中护军亦无法戌守皇帝周围。因此李严的光禄勋、尚书令及中都护都无法发挥应有的任务,全拜留守永安之赐,李严身兼此三官职,却为名存实亡。 地理位置上,李严位处边陲,早已注定无法参与中央。诸葛亮决策于核心枢要,正好高举中央堂堂之旗。中央与地方相比,李严对诸葛亮难望项背。 再说统内外军事之事。 或许刘备遗嘱李严「统内外军事」一句话,曾让人误解为李严应为蜀汉军事首脑,但详情值得研究。

兵权统御视其官职,掌权不凭空话形容词,历史还曾经发生名号称为「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的名将,但是实际上此人不过为地方边土上,领有小支部队的小将领。不管再改名号叫头目、酋长,或换头衔叫校尉、将军,领兵效果一样,就算再改名目称为元帅、天王,实质上就是一小群人被一个人所领导。李严的「统内外军事」,就统治效力来说:内不达成都诸葛亮,外不统汉中魏延,从常年驻留永安而言,只限于永安一地,不管李严换成其它响亮名称,实质上就是一名永安边将,可见李严的「统内外军事」,虚名胜于实质。

标签: 刘备真正托孤对象到底诸葛亮还是李严现在网络

更多文章

  • 刘备为什么在临终时交待诸葛亮要取代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为什么,临终,交待,诸葛亮,取代,刘禅,刘备,托孤,不

    刘备托孤不是谜,而是明白的历史事实。而他的一句"君可自取",不见得就是试探诸葛亮,更有可能是对诸葛亮代替刘禅当皇帝的认可。 章武三年春,东征失败的刘备率军返回蜀中。大军到了永安,亦就是赫赫有名的白帝城,刘备疾病加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急召诸葛亮等重臣来到自己身边,准备托孤之事。古人托孤,是一件很

  • 三国中流传千古的十大经典名言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国中,流传,千古,十大,经典,名言,都有,哪些,定义,这里

    定义:这里说的评语,其实是指对一个人或多个人的评价。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深受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史传文学的影响,对于人物刻画多以事件描写和当世之人的评语为主,其中大都是简洁而精辟的语言。因此对一个人的评价,评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大家欣赏古典小说时所要注意的一点。《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的代表,

  • 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中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显刘备之长厚近似伪”(《中国小说史略》),这句话本来并不过分,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就是将刘备作为封建时代的“仁君”形象而加以塑造的,与历史上的枭雄刘备自然不可混为一谈。然而许多读书不细心的朋友人往往先入为

  • 诸葛亮为什么会这么死心塌地的辅佐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辅佐,刘备,诸葛亮,为何,死

    诸葛亮为何死心塌地跟着刘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两个的真实感情 关羽被东吴杀害以后,刘备报仇心切,竟不听诸葛亮劝告,亲自率军出征,攻打东吴.结果大败,自己也病倒在白帝城的永安宫.刘备知道自己病难以治好,便派人日夜兼程赶到成都,请诸葛亮来嘱托后事.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那翻“嗣子不才君可取&rd

  • 在三国中唯一为老婆殉情而死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国中,唯一,老婆,殉情,死的,美丽,亮的,妻子,死后,荀粲

    美丽漂亮的妻子死后,荀粲心碎欲绝,有朋友劝他不必太难过,荀粲说:“佳人难再得!佳人难再得!顾逝者不能有倾城之异,然未可易遇也!”一句“佳人难再得”,充满无限伤感。没过多久,荀粲也离开了人间,死时不到三十岁,时人称之“以燕婉自丧”

  • 三国历史上的第一造假高说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历史上,第一,造假,高说的,说的,董昭这,个人,属于

    董昭这个人,属于三国时期第一流的谋士,他有个癖好,一生爱骗人,爱造假。从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一骗惊人。 他先是伪造袁绍的檄文,谋得魏郡太守之职。后又伪造曹操的书信,写给当时兵马最强而没有帮手的杨奉。董昭在信中先非常肉麻的夸了一通杨奉,像什么“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将军拔万乘之艰难

  • 赵云为什么不愿意娶美女寡妇樊氏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云,为什么,不愿意,美女,寡妇,樊氏,一个,三位,帝都,寡

    在一个三位皇帝都娶寡妇为妻的时代,赵云不肯娶国色美女樊氏,怕“惹人唾骂”,怕美女再嫁后会失大节,这些无疑都是借口,那赵云不肯娶樊氏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赵云处事谨慎,考虑问题周全,在对待赵范献嫂一事上,面对绝色佳丽而不为所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职责、任务,尤为令人肃然起敬。

  • 一个爱处女一个好寡妇 刘备比曹操谁更好色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一个,处女,寡妇,刘备,曹操,谁更,好色,三国,是个,英雄辈

    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跟别人比起来他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是白手起家的,他不像曹操与孙权倚靠先辈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他所倚靠的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中山靖王刘胜”。关于刘备的私人生活,由于史书上一直把刘备当成正面英雄介绍,因此在刘备身上很少讲述儿女情长,但这并不能代表刘备不好色

  • 三国历史上的战神父子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历史上,战神,父子,指的,乱世,国中,英勇,战神,很多

    在乱世三国中,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比起来要打太多的折扣了,更不可能称为战神了。唯有孙坚及孙策在三国洪流中是叫人眼睛一亮的父子。两人都拥有着不可小觑作战执行力及完美的的突进破坏力,将其父子二人冠上『战神』一词绝非过誉。或许是上天的告诫吧?

  • 诸葛亮当年执意北伐有没有误国误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当年,执意,北伐,有没有,误国,误民,有些,一直,以

    有些人一直以为诸葛亮的北伐误国误民,使得蜀国民生凋敝,最终亡于晋。其实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北伐是必须的。 公元221年秋7月,蜀汉章武元年,即位不久的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等大臣反对,发兵大举进攻东吴。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次年4月刘